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要致富,先

作品:《从种田开始的明初生活

    一场闹剧下来。


    居然是把文华殿的氛围弄得不再那么严肃。


    本来杨思义和安然是一脸苦大仇深的模样,汤和也是有些严肃。


    朱安宁进来整了这么一通,气氛是陡然一松。


    当众人再次落座后。


    朱元璋是喝了杯茶,开口道。


    “有法子就快些说,不要藏着掖着,我知道你们就是想保下那批知府知州知县而已,哼。”


    老朱是说得直接。


    其他人也都是同时看向了朱标和朱安宁。


    方才两人在大殿的表演并不高明,离得近的人还是看得出端倪的。


    听着朱元璋的发问。


    不仅是朱标朱安宁的眼睛亮了起来。


    连安然等人也是如此。


    听朱老板的语气,这应该是松口了啊。


    特别是朱安宁,他总算是松了口气。


    自己没有被嘎,那些地方官应该也算是有救了吧。


    他和朱标对视了一眼,看懂了朱标的意思是由他来说,便连忙想站起来,却有些踉跄。


    “行了行了,你就坐在那说罢,别一会又摔咱这里,丢人!”


    老朱是没好气地挥了挥手。


    朱安宁自然是如蒙大赦。


    “谢陛下!”


    “别谢了!快说!”


    “是!”听着朱元璋愈发不耐烦的语气,朱安宁那是不敢再废话,连忙说了起来:“羡银是不可取的,它只会滋生腐败,至于先前说的用各地的官仓来储粮,其实也是不太合适的。”


    “为什么,各地官仓不是有空余么?”


    “太分散了,不利于管束!没有管束的粮仓,和私人钱庄没有区别!”


    朱元璋瞄了眼朱安宁,是嗤笑了起来。


    “法子是你提的,现在你又都否了,是又想说我这里早就有法子了是么?”


    这句话是怼得朱安宁尴尬不已。


    连朱标都有些脸红。


    两人方才可是让老朱在那龙椅上坐立难安的,现在有机会了,他怼怼朱安宁,并不过分。


    “陛下……各地的官仓,依旧是做暂存粮食的地方就好,若要减少损耗,方便粮食贮藏,最好的方法,应当是建节点粮仓!”


    “节点粮仓?”


    “就是专门储存粮食的地方,建在各个关键位置就行,比如临清那里就很适合建仓,四通八达的!”


    “你这说法并不算新奇……就这就能解决运损和空印?”朱元璋是有些不信的样子。


    朱安宁却也是撑了撑身子,想要站起来。


    结果自然还是有些麻,便也是索性继续坐在那说。


    “法子不怕旧,就看怎么用……之前的粮仓都是小气得很,临时中转用的,但是这次,我们要建,就建大的,一个镇一座城那么大!”


    “朱安宁,你可以知道你这说法在用兵上乃是大忌,这么大的粮仓,敌人来劫掠,你又如何是好!”许久没有出声的汤和,是猛然开口。


    他点出了这个法子的最大问题。


    各地其实都是有属于自己地方仓的,只不过存粮都救急用的而已。


    若是一个地方存了太多粮,总归是有被北人劫掠的风险。


    朱安宁听着汤和的反驳,也是微微一笑。


    “北边自然是不宜建,但是我的意思是,江南可以建,沿长江也可以建,甚至是官道上都可以建,建大点,然后驻军屯田便是!”


    朱安宁顿了顿,又继续说了下去。


    “陛下,我斗胆说一句,用空印,或许并不是那些知府知州们想要贪墨,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他们只是图个省事而已,这运粮的损耗,那是根本算不过来的啊!”


    “你还真是斗胆啊!哼……继续说。”


    “那现在我们建了粮仓,这总算是方便他们了吧,再让他们接受正确的做法,不也算是解决这事的法子么?”


    这一套说辞下来。


    其实并不巧妙。


    甚至说就是土法子。


    运粮有损耗不好对账,那就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仓啊!


    这种事情,在宋朝其实就有做过。


    只不过宋朝的文官系统,那是大家懂的都懂。


    而元朝……


    emmmm,这种比较奇葩的朝代,很难讨论。


    只能说朱安宁现在提出的这个法子,其实永乐朝宣德朝也是会开始用的。


    是他提前借鉴了而已。


    朱元璋听了朱安宁的话,是开始沉思。


    他并没有觉得这个法子有多么优越。


    至少比起朱安宁之前提起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法子。


    这建仓一法,怎么听着倒像是自己身边的大臣们也能提出来的东西?


    而且,他犹豫的是。


    这仓建好了。


    难道就不会有贪墨了么?


    会不会,这仓越大,贪的人就越多?!


    老朱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站了起来,开始踱步。


    “你是说派驻卫所在那屯田顺便守粮?那咱问你,有人监守自盗怎么办?”


    “设巡抚!”


    “巡抚?!”


    “只巡粮,可由陛下指派,定期回京汇报!数年一循环便


    是!这头一批巡抚,我觉得各地知府最为合适!毕竟可是苦差事,他们因粮而违律,那惩罚是必须的!”


    朱安宁咧嘴笑了起来,笑得人畜无害。


    朱元璋看了眼他,最后也是轻哼着笑了声。


    朱安宁想要拦着自己杀人,那是再明显不过。


    但是他说的这法子,好像也不错。


    朱安宁说的这巡抚,是官名听着好听,若是真要按朱安宁的安排,那可是要全国各地跑来跑去的人,古代啊!跑多了是真的能死人的!


    不然就不会有各种死在贬谪途中,归乡途中的说法了。


    那么,让这批因粮获罪的人去监管,既是惩罚,也是对他们的考验!


    “巡抚此事,需要再议!但是建仓一事,很合咱意,每年运那么多粮来应天府,损耗是不小,分到各地建仓,甚好……只是这选址得谨慎些!”


    朱元璋,是,松了口。


    其他人,则是松了口气。


    大家都知道,那些官员得救了。


    大明,又少了一次动荡。


    看着朱元璋终于是同意,朱安宁是笑得更是灿烂。


    他的想法可没那么单纯!


    这就成了?


    那可太好了!他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毕竟后续的发展,很富有想象空间啊!


    他今日之所以会拼命想推动建仓和保留地方官这一事情。


    是想到了某件,真正涉及大明千秋外代的事情。


    【修路!!!】


    只要老朱愿意开始建仓,那么他就可以谏言修路!


    毕竟仓与仓,仓与应天府之间可是需要道路联通的。


    都是垃圾土路的话,可不适宜粮草队伍拉送。


    这路能修好些。


    不仅方便运粮。


    还方便运送货物!!!


    他朱安宁就可以继续扩大生产了啊!!!生产的种类能不能再多点呢?


    这事可太重要了!


    钱!朕的……不对,是咱的钱!


    朱安宁在心中狂喜。


    要致富,先修路这一说法,说是刻在中国人血液中,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