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两难自解

作品:《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在崇祯眼里没有真正的贤臣。


    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什么是贤?


    干好本职工只能勉强及格。


    在嘉靖皇帝眼里,能搞到钱的人是贤臣。


    但是在崇祯眼里,这只能算半个贤臣。


    能搞到钱但又不掠之于民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贤臣。


    有人会说货币改制就是从百姓手里搞钱,就是掠之于民。


    但问题是...百姓手里才几个钱?


    他们本就不多的钱大部分都是铜板,很少有现银。


    绝大多数银子都在士绅,地主和商人的地窖里藏着。


    货币改制有两个目的。


    一是统计货币总量,二是从士绅地主商人身上割肉。


    崇祯二十五年六月初八,早朝。


    鸿胪寺官员率先出班,向崇祯汇报入京谢恩,离京请恩的官员。


    崇祯一如既往地选择不见。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处理边关急报。


    边关有很多消息,最重要的当属辽东大捷。


    兵部尚书王家彦念完塘报后,在场的大臣们立刻向崇祯道贺,随后互相道贺。


    道贺结束,开始讨论后续的治理问题。


    打辽东易,治辽东难。


    平辽大军来自全国各地。


    他们早晚是要返回原籍的。


    在他们离开前,需要在辽东建立起一套成熟的预警和防御体系。


    预警靠长城附近的放哨兵,防御需要卫所。


    设立卫所的前提是有足够的人口。


    没有人全都白扯。


    经过连年的战事,那里的百姓已经十不存一。


    根本无法设立卫所。


    为了尽快稳定当地的局势,只能向那里迁徙百姓。


    这需要大量的钱财。


    另外,由于人口少开垦的土地也少。


    当地的粮食产量不足以供应大军。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从关内调粮运往辽东。


    这也需要大量的钱。


    随着探讨的深入,遇到的麻烦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钱的问题。


    为了不影响朝会进行,众人约定回去仔细斟酌后再讨论此事。


    主持会议的范景文见状宣布讨论下一个问题:是否入朝追击建奴。


    经过讨论,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同意派遣大军进入朝鲜追击建奴。


    内阁首辅范景文是反对者之一,他对着那些同意的人说道:“入朝作战不是不行,但前提是有钱。现在国库亏空,没有足够的钱支撑战事。”


    有人问:“请问范阁老国库有多少亏空?”


    范景文回答道:“实不相瞒!按照估算,国库今年的亏空将高达三百万两。入朝作战所需的银子多了不敢说,一百万两还是要的。如果命大军入朝作战,那么国库今年的亏空将高达四百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崇祯故意皱眉。


    满朝文武也纷纷皱眉,很不乐观。


    这种规模的亏空如果不能及时填补,就得寅吃卯粮。


    吃来吃去,会把大明朝吃垮。


    片刻后,司礼监掌印高时明问道:“那户部有没有开源节流的方法?”


    户部尚书谢三宾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到了众人前面。


    对着崇祯施礼:“陛下!臣确实想到了一个解决亏空的法子。”


    “哦?”崇祯提高声调:“既然有方法,那就请谢尚书说出来。”


    “是,”谢三宾再次施礼,缓缓说道:“货币改制从我朝二十一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快五个年头了。虽然大部分地方都已经使用上了大明圆宝,但还是有几个省份继续使用银子。”


    “这不但给朝廷带来诸多不便,还给在各省之间经商的商人带来了麻烦。”


    “所以,臣提议在全国强制实施货币改制。”


    “强制?”崇祯故作疑惑:“如何强制?”


    “是啊,怎么个强制法?”内阁首辅范景文的话突然多了起来,他问道:“总不能去百姓家里掘地三尺找出银子,然后拿到铸币处铸成大明圆宝吧?”


    “当然不能去百姓家里挖银子!”谢三宾连忙解释道:“我的办法是颁布旨意,宣布在某一天以后必须使用大明圆宝,禁用普通白银。”


    “百姓们可以在截止日期到来前把家里的银子拿出来,去铸币处兑换成圆宝。各地铸币处来不及铸造的也没事,只要百姓提前做好登记就行。”


    “每兑换一枚大明圆宝,朝廷就有六厘的利润。假设能兑换五千万枚,朝廷就能获得三百万两的收益,正好可以拿来补国库的亏空。”


    “如此一来,两难自解!”


    “这不行,绝对不行!”范景文立刻反对道:“百姓手里的银子都是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岂能强迫他们兑换成大明圆宝?”


    “为何不能?”谢三宾反问。


    “因为这是掠之于民!”范景文瞪着眼睛说道:“都知道一枚大明圆宝只需要九钱银子,剩下的都是铜和白铜!强迫百姓们用一两银子兑换九钱银子,就是不行。”


    “货币改制是国策,如果不强制施行,那么这项国策就永远无法彻底完成!为了朝廷,必须强制。”


    范景文冷着脸问:“如果有的人既不兑换也不登记,该如何处理?”


    “罚没银两充公!”


    “没那么简单!”范景文冷笑起来:“这项政令不出京师还好,一旦出了京师就会被地方官员曲解。”


    “有些官员会如实告诉百姓,让百姓们顺利的兑换大明圆宝。有些官员则会算计百姓,在截止日期到来前不告诉百姓,亦或者和当地的铸币处狼狈为奸,既不给百姓兑换圆宝,也不登记,等截止日期到来后直接去百姓家里抄家。”


    “如此一来,遭殃的还是百姓。”


    范景文的观点很有说服力,让朝堂上的不少官员的想法都产生了动摇。


    谢三宾早有准备,他立刻反驳道:“范阁老此言差矣!”


    “旨意一旦下达,官员必须传达不能隐瞒,否则各地的土地司,督查司会立刻发起弹劾,让他们掉脑袋。”


    “另外所谓的掠之于民也不成立,一两银子和一枚大明圆宝买到东西一样多,何来掠之于民之说?”


    “况且百姓手里能有几两银子?就算有银子也早在官员的恫吓下把银子换成了大明圆宝。”


    “真正有银子的是那些和朝廷作对的劣绅豪强,挣他们的钱,补国库的亏空,有何不可?”


    ......


    喜欢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请大家收藏:()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