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周皇后的心思

作品:《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皇后,”面对周皇后的询问,崇祯淡淡一笑:“这是国之大事,朕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


    “可是臣妾想念太子,请陛下成全!”周皇后双膝下跪,朝着崇祯磕头求情。


    看着周皇后卑微乞求的样子,崇祯心里很不是滋味。


    换位思考的话,周皇后太难了。


    上面有一个贪财的爹。


    好不容易不那么贪财了,可惜却病倒在床榻之上。


    下面虽然有儿有女。


    但没有一个在身边的。


    太子,坤兴公主和昭仁公主在南京,定王在辽东。


    唯一在身边的永王朱慈炤还不是亲生儿子(田贵妃所生)。


    崇祯知道这么做确实残忍,但为了平辽之后的事只能牺牲一下周皇后的思念之情。


    他冷着脸回答道:“朕说过这是国之大事,后宫不得干政。”


    “可是陛下...”周皇后还想在说些什么。


    “好了,”崇祯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太子的事休要再提。”


    周皇后不死心,为了见到儿子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她跪在地上说道:“陛下,臣妾是昭仁公主的生母,《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嫁娶,皆有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


    “所以按《大明令》,昭仁公主成婚时陛下和臣妾都要在场主婚。”


    “陛下乃一国之君,当以身作则!”


    嗯?


    周皇后的这番话,让崇祯忍不住抬起头看向对方。


    《大明令》并非《大明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李善长等人编制法令,并于洪武元年颁布。


    由于颁布时已经建立了大明国号,所以定名为《大明令》。


    各项条令共一百四十五条。


    其中《刑令》七十一条,《户令》二十四条,《吏令》二十条,《礼令》十七条,《兵令》十一条,《工令》两条。


    洪武六年,颁布了《大明律》并正式实施。


    由于《大明令》刑令部分与《大明律》有冲突,所以《大明令》中的刑令便失去了效力。


    但剩下的户令,吏令,礼令,兵令还有工令部分依然有效。


    周皇后便是根据这一点,向崇祯提出了质疑。


    她知道无法说服崇祯,所以拿起法律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崇祯平日里经常以守法自居,今儿遇到讲法的皇后了。


    他皱着眉想了一会,发现自己竟然无法狡辩。


    他是昭仁公主的爹,理应主婚。


    就算他不主婚,也该由周皇后主婚。


    否则就是违法!


    “嗯...”崇祯开始沉吟。


    周皇后既不催促,也不出声。


    只是静静地看着,给足了崇祯面子。


    “这样吧,”崇祯选择了妥协:“让昭仁公主进京成婚。”


    “太子...”周皇后旧事重提。


    “太子在南京有大用,皇后还是不要让朕为难了。”崇祯没有斥责她,而是打起了感情牌,“你是后宫之主,应该知道管理后宫的难度。”


    “区区一个后宫就够难了,而朕是大明皇帝,管理两京一十三省还有天下臣民的难度可想而知!”


    见崇祯妥协,周皇后鼓起勇气重复了一遍崇祯曾经说过的话:“陛下,昭仁公主返京后,太子那边就有些孤独了。”


    “没事,”崇祯早有准备,“坤兴公主和驸马都在南京,有他们相伴,太子不会孤独的。”


    周皇后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往前面的火盆里加了一些木炭。


    院子里的太监见状,也往火堆里加了一些松枝。


    火焰升腾跳动,在黑夜中尤为璀璨。


    火焰中,崇祯开始思考给昭仁公主选驸马的事。


    在明代,驸马的地位很低。


    为了支撑公主的开销,驸马的家境必须富裕。


    娶到家后,不仅驸马本人每天要向公主请安。


    驸马的父母见到公主后也要行礼。


    这还没完。


    公主吃饭时驸马要在旁边站着侍候,和公主睡觉需要打申请。


    最可气的是不能直接向公主本人申请,只能让公主的仆人传话。


    仆人则会借机向驸马索要贿赂。


    这就已经够惨了,可是更惨的还在后面。


    驸马有爵位。


    成为驸马后就不能参加科举当官了。


    明朝前中期的驸马还有带兵打仗的机会,后期皇帝的兵权都没了,驸马就更别想掌兵。


    这不是娶了一个媳妇,而是娶了一个祖宗。


    所以...


    明代富家子弟都不想当驸马。


    但驸马是皇帝赐婚。


    皇帝觉得谁合适,谁就得娶公主。


    “选谁比较合适呢?”崇祯陷入了沉思。


    辽东,宁远。


    祖大寿拖着年迈的身躯,在书桌旁写着什么。


    回到宁远,他按照崇祯的意思给吴三桂麾下将领写了许多信。


    内容无一例外都是拉家常,套近乎。


    此举既能削弱吴三桂的凝聚力,也能震慑吴三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知道吴三桂的想法。


    他也知道崇祯知道吴三桂的想法。


    他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吴三桂如何抉择。


    可对方毕竟是自己的外甥。


    他希望吴三桂迷途知返。


    “信写好了,明天一早给前线的关宁军送去。”祖大寿吩咐门外的仆人。


    “是,老爷。”


    祖大寿还有些不放心,拆开信封又看了一遍才把信交给仆人。


    他不知道的是,正在沈阳城中的吴三桂已经铁了心要一条路走到黑了。


    他不是不想回头,而是没办法回头。


    吴三桂心里清楚,就算他真的回头。


    崇祯也不会饶了他。


    ......


    赫图阿拉。


    多尔衮看着高悬在夜空的皓月,心情十分复杂。


    重新掌权时,他是何等意气风发。


    本想带领大清重铸辉煌。


    可惜遇到了李定国。


    不但把他的计划彻底粉碎,还险将他和八旗主力包围并消灭。


    若不是吴三桂...


    多尔衮叹息一声对着旁边的包衣说道:“准备一些厚礼,想办法给吴三桂送去,有他在,大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大清竟然要靠吴三桂帮忙才能和明军对峙,多尔衮开始犯愁。


    如果发愁有排名的话,那么排在第一名的反而不是多尔衮。


    而是远在南京的大明太子朱慈烺。


    他一直搞不明白自己的父皇为什么不让他返回京师。


    为了搞明白这件事,他决定派人去皇陵探一探前东厂提督王之心的口风。


    派谁去合适呢?


    想了很久,朱慈烺决定趁着祭祖的时候亲自问一问。


    喜欢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请大家收藏:()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