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 6 章

作品:《十五夜观灯

    等到华百川意识到自己被华梨忽悠,已是好几日之后。


    华百川写了整张纸的话指责华梨恐吓他的行径,华梨收到信时,还以为是他传来有关长影街的消息,没想到是自己随口编造的“蓝瑾草”终于被华百川发觉不对劲。


    华梨很是无语。


    好在后来虽然华百川被耍,仍为华梨提供消息。


    这些消息十分零散,但总归聊胜于无。


    “郡主。”


    华梨支着脑袋在看长公主寄回来的信,披散的青丝垂在肩膀落到桌案上,银白宽袖下滑,露出白玉似的手腕。


    听到动静,她将信纸放下:”何事?”


    “您上次吩咐的道士已经到了府上,现在正在客堂候着。”


    “知道了。”


    因为怀疑自己鬼上身,华梨在留意“沈贰”的消息时,还让管事在民间找有名的驱鬼道士。


    华梨拿起镇纸压在信上。


    “走吧。”


    到了客堂,华梨路过那道士时闻到对方身上有股腥臭味,她微不可见地皱起眉头。


    道士穿着身粗布衣衫,面容普通,蓄有长胡,有几分世外高人的模样。


    “见过长阳郡主。”道士开口,眼神在华梨身上游走一圈,“郡主可否同老道讲讲具体详情?”


    华梨此时已然没了同道士交流的心思,她不耐地开口:


    “驱鬼就驱鬼,问这么多是想做什么。”


    道士在来之前已做好准备,晓得华梨脾气古怪不好对付,此刻面对华梨如此他并未慌乱,不急不缓说道:


    “世间鬼分千种,老道得根据郡主您的具体详情判断是何种邪祟缠上您,以此更好对症下药。”


    华梨抬起眼,没被忽悠:


    “通过我的描述你才能判断是何种鬼?你的道行是没办法把这鬼祟直接杀掉吗。”


    “这、这……”道士犹豫地看向周围,华梨晓得他是什么意思,她虽觉得道士多是装模作样,可华梨依旧按照他的意思屏退侍从。


    见客堂里只剩下自己和华梨。


    道士抬起袖子擦干脸上的冷汗:


    “郡主有所不知,我甫一进府便感受到巨大的阴秽气息,若是寻常鬼怪,老道我大可做法收复,可长公主府上的这个……老道必须谨慎为上啊!”


    道士说的头头是道,可华梨仍不信他。


    但这道士太会唬人,华梨被他的一番话说住,后背发毛。


    她在心中几番斟酌才道:“我总感觉我会做出些很莫名其妙的事,虽心中察觉怪异,但仍会不受控制。”


    老道听到华梨的描述脸色变得愈发严肃:“郡主可否细讲?”


    华梨斩钉截铁毫不犹豫道:“不可。”


    “……”老道一口气不上不下,但想到丰厚的酬金,他又耐心开口:


    “能影响到活人的行为,这种怪事老道见过一例。那家的小姐本是个乖巧听话的姑娘,谁想到后来常常夜半出门,用私房钱供给陌生男子,还同那男子幽会。老道去了之后察觉有异,顺藤摸瓜发觉那小姐是被鬼上身,了解那鬼在何处之后,自然是除鬼,恶鬼消散后,那小姐便恢复正常。”


    “郡主如若不信,可以去城东赵家打听打听。”


    这情况确实和她有些类似,但华梨隐隐感到不对。


    她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想寻个道士在府上做法,求个心理安慰,谁想到这个道士将情况说的这般严重。


    华梨对鬼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加之不喜这个道士,道士愈说有鬼,她越觉得其中有猫腻,越不相信其中有鬼。


    “你说我被鬼上身?”


    老道士知道华梨和以往那群人不一样,华梨极为不好对付。


    于是他拿出第二套说辞:


    “非也非也。老道观郡主周身气运正常,不大像被鬼上身,反倒像是被鬼影响,老道猜想,也许是府上其他人影响到郡主你。”


    “若郡主信得过老道,且让老道在府上住上两日了解情况,第三日老道可布阵施法,找出原因所在。”


    华梨仔细思量,心觉无所谓,不过住上两日,要是拿不出让她满意的结果,她定让这道士好看。


    道士还有两个阴柔长相的徒弟,师徒三人都让华梨看不顺眼,华梨吩咐将人安排在东厢房,那里距离华梨房间远。


    之后华梨倒真叫人去城东打听“鬼上身”的事,事情确实如同老道士所说。那姑娘家本想瞒下这件事,谁料姑娘出嫁后,夫家发现对方并非完璧之身,闹到娘家,才把这桩子事抖出去。


    老道士亦因这件事出名。


    听完侍女的汇报,华梨第一反应不是这个老道士多么能力高超,而是感到恶寒。


    “那姑娘最后怎么样了?”


    “被休回娘家,没过多久便上吊自尽了。”


    华梨沉默。


    她总觉得怪异。


    这件事太像为话本编纂的、为人们饭后闲谈的故事。


    把所有偶然性的东西层层扣上,好像提到蜘蛛和蝴蝶,人们首先会想到蜘蛛用蜘蛛网捕食蝴蝶。


    可事实不是所有蜘蛛都会吐丝织网,就算吐丝织网,谁说它一定会捉到蝴蝶。


    赵小姐表面乖顺,私底下同陌生男子来往就被家人认为身上有鬼祟,本就是不合理的。


    可老道士偏偏也说有鬼,还解决了鬼物。


    倘若没有鬼,这其中的真相又该如何拼凑?


    “那个同赵小姐幽会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赵小姐身上的鬼被除去后,便同人断了关系,听说是去其他地方当了私塾先生。”


    “你再查查今日那个抓鬼道士的其他事迹,包括赵小姐出事之前的那些。”


    华梨对这件事起了探究的心思。


    究竟是人心有鬼还是世间真的有鬼,她现在愈发偏向前者,也更加怀疑老道士留在长公主府另有所图:


    “那个老道士,找暗卫盯着。”


    如春疑惑:”他有什么问题吗?”


    “盯着就是了。”华梨没有过多解释,想到那道士当时说的如此贴切她的心态,她问:


    “那老道士是不是问了我的事?”


    如春点头,而后又摇头:“是他的两个徒弟,但事关郡主,奴婢并未透露任何消息。”


    府上侍从只有如春一人知晓华梨在暗中找人,老道士也不可能接触到自己的暗卫。


    华梨沉思,总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


    蓦然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她忆起春宴上被自己询问的两三个侍从。


    华梨心中有了隐约的答案。


    她是京城中恶名远扬的世家小姐,所做作为都会被有心之人放大,恐怕是那日她的无意间询问叫人传了出去,这道士捕风捉影得到这些消息,略微推测,得出自己大概在为什么忧心。


    “他的两个徒弟也盯着。”


    如春应是。


    她本不想询问,但见华梨神色轻松,心情颇好的样子,忍不住低声问道:“郡主,若那三人有问题,大可赶走另外寻人,何必大费周章?”


    “看他不快,想找点事来。”


    作为华梨最信任的侍女,如春对华梨这种喜欢找乐子的行为表示理解。


    华梨:“顺便告诉那两个徒弟,就说是我吩咐,让他们在府上布置些驱邪避灾的东西。”


    若她的态度一直冷淡如此,师徒三人说不定会放弃原本的计划,她打算引蛇出洞,悄悄这三人究竟要怎么“驱鬼”。


    华梨垂眸看向案上长公主送来的信。


    窗外大片竹林轻晃,竹叶沙沙的声音透过支窗送进春风,信纸边角被风吹起。


    下面的文字露出。


    她拿起镇纸放在旁侧,将信折好:“上次的衣服是不是还有几套未送到府上,让人催催。夏衣也该裁了,就……”


    华梨沉吟:“还让上次那个圆脸小姑娘过来,看着顺眼。”


    “是。”


    圆脸小姑娘名叫钱湘,论年纪比华梨大上五岁。


    钱湘这次明显比上次到公主府要放松,她将衣服送到长公主府的大侍女手上,大侍女对她很是客气,一副温柔笑意:“郡主对你很是心喜,要我将夏衣的制作也交到你手上,你可莫要辜负郡主的信任。”


    她领着钱湘去领布料。


    钱湘注意到长公主府多了很多奇怪的东西,她停下脚步,看着漆红圆柱上贴的黄色符咒,忍不住暗暗吐槽了一句:


    “好邪门的布置。”


    说完她意识到自己过了火,登时闭口瞥了眼如春。


    如春脸上轻柔的笑意不变,解释道:“郡主怀疑府上有脏东西,请民间抓鬼道士来府上作法,府上这才有了这些东西。”


    这世上哪有什么鬼。


    钱湘在心中吐槽。


    越是有钱的主儿越愿意相信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喜欢用钱买心安理得。


    钱湘想提醒如春,但又没什么立场,如春看上去也不想过多谈论这件事。钱湘决定不惹是生非,做好本职就行。


    总归不是自己的钱。


    她领完布料回到锦衣阁,有了长公主府这笔长期大生意,钱湘在日子愈发好过。


    路过糕点铺时,想到邻居家体弱多病的漂亮小妹,钱湘买了点糕点带回去。


    她敲门,见沈确应门,十分惊讶地脱口而出:“原来你还知道自己家里有个妹妹啊。”


    沈确家有个身体不好的妹妹,名叫姜不离,她寻思也许是一个随母姓一个随父姓,故而兄妹俩姓氏不同。


    她本和这家人不熟悉,直到一天姜不离敲响她的门,询问她能否帮忙抓药,她才晓得沈确经常忙到个把月不归家。


    这之后钱湘本着热心肠,常常串门帮助姜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