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林先生看出来了?

作品:《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有了大明国债,那大明手头没钱的困境,就能迎刃而解。


    至于朝廷举债筹措资金,必然会带来的“泡沫经济”,也就是虚假的财富增殖……


    林煜也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夏原吉进行了点醒。


    夏原吉理解的很透彻,百姓不是禽牲,他们不是黄册里,那一页页冰冷的户籍丁口。


    如果朝廷只知一味增加债务,去利用债务迫使百姓花钱,让百姓全都变成偿付朝廷债务的消费机器。


    那这套“税收—国债”的财政循环,维持不了多久,就会面临崩溃。


    就像几十年前的元朝一样,由内到外崩塌得是一点不剩!


    夏原吉缓缓开口说道:“陛下,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林先生的意思很明了了,百姓为国家之根本,甚至胜过土地,朝廷举债的法子可用,但却不可一味扩张朝廷债务,以此来逼迫百姓花钱,为国创造财政收入。”


    “否则,原本应该利国利民的政策,也会变得害国害民,正如昔年王文公变法……”


    青苗法虽然沦为恶政大害,但其余变法措施,以及青苗法在部分地区,却也的确让百姓得以喘息。


    突出一个政策上的两极分化。


    归根结底在于,王安石没有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而且变法本身又太过急功近利。


    还有一点……


    宋神宗的立场也摇摆不定。


    别说王安石本来就力图富国强兵了,就算他是“大奸臣”,那也耐不住宋神宗这么搞啊!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


    任何政策,要体现效果,都需要长期支持。


    哪怕是错的,也得先看到错处。


    中道而废……那就是纯废物!


    王安石自己也看出了神宗皇帝的缺陷,因此对神宗慨叹道:“天下事像煮汤,下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哪还有烧开的时候呢?”


    朱高炽微微点头,也听明了夏原吉的隐晦暗示。


    既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要坚持下来,不要动不动就耳根子软听信谗言,或者短期见不到成果就想放弃,如果都这样玩,那还改革什么?


    朱高炽郑重说道:“夏卿家,林先生有经国之才,朕亦不是赵仲针(宋神宗本名)。”


    “陛下圣明!”


    夏原吉听罢,当即也拱手对着朱高炽郑重一礼。


    “陛下,还有一事。”


    朱高炽心情舒畅,因为国家没钱的问题,有办法解决了,索性大手一甩。


    “何事?爱卿尽管讲来。”


    瞧瞧,高兴得连称呼都直接用上了“爱卿”。


    夏原吉也不客气,开口便提出要求:“明日,或是过几日,可让其余几位尚书部堂、内阁辅臣,与微臣随同入狱听讲。”


    朱高炽有些惊讶:“这是为何?”


    他的疑惑在于,这么快就去这么多人,会不会被林先生看出来?


    这次加塞夏原吉进去,还是因为太子要南下,去淮南监督当地的摊赋入亩,顺带狠狠杀一批脑袋,好震慑江南的士绅。


    要不然,他这个“仁厚”皇帝,怕是还得被江南官绅当做“建文君(永乐削了的帝号)”二代。


    夏原吉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其实已经不必过多的隐瞒林先生了。”


    “如今林先生死罪已脱,再过些时日,陛下便要改元而大赦天下。”


    “届时,林先生的罪名,就可由流放,进一步削罪,那么最多在今年年底之前,林先生便能安然出狱。”


    大赦天下不是真的罪刑全部赦免,通常都会在大赦的恩旨中,对赦免的罪刑犯作出具体批示,包括要赦免减刑到什么程度……


    比方说流放三千里,改成流放一千里,加杖责一百,这也算是大赦的范围。


    要说之前朱高炽还要考虑该如何大赦,而又不影响正常的刑狱诉讼。


    现在可算是不用了!


    因为天牢的囚犯,差不多已经快死绝了,活下来的也都是些盗贼流犯,罪责本来也不太重。


    历史上,唐宋两朝大赦天下极为频繁,几乎每三年一次,沦为定制。


    看似有些不拿律法当回事,但实际对唐宋的罪犯来说,基本没啥影响。


    因为大罪不在特赦之列,小罪本来也坐不了三年牢……


    到了明清两朝,大赦的频率才开始大幅降低,也就换皇帝的时候,才会偶尔大赦一下。


    朱高炽这都算破例了。


    朱高炽听完,点了点头,他觉得夏原吉说的很有道理。


    等到大赦以后,林先生最迟年底就可出狱。


    所以,不可能一直就这么瞒着,总是要面对的,而他也要正式恭请林先生出仕,为大明的国家宰辅。


    “而且……”


    “而且什么?”


    “林先生或许早已经看出来了。”


    “……”


    朱高炽有些愕然,林先生看出来了?


    什么时候的事?


    夏原吉没等朱高炽发问,很快开口回答:“微臣实际也早就有所怀疑,只不过今天在天牢中的听课经历,让微臣察觉到了这一点。”


    “微臣虽然入狱前经过了乔装,又以于御史族叔的身份入狱,但若是在聪明人面前,实际一眼便能看出微臣身上的破绽。”


    “而林先生,恰巧就是这个聪明人。”


    “可他却当做浑然不知……”


    朱高炽听到这,下意识想要反驳,万一林先生没看出来呢?


    可转念一想,这怎么可能呢?


    以林先生之才,要是发现不了,那才是奇怪啊……


    思及至此,朱高炽原先总有些钻牛角尖的地方,似乎也终于想通了。


    原来……


    原来林先生早就察觉到他们在暗中窥视窃听。


    要不然,也不会专门针对大明目前的国政去讲课。


    到现在,就连极其适合大明的国债,与官绅一体纳粮,也被推了出来。


    而之前的化肥、海外殖民、日本白银……


    全都是在为此而铺路啊!


    “夏爱卿,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朱高炽郑重点头,说道:“不过,既然林先生早已知晓,却又故意不说,那朕觉得,或许是林先生还未彻底准备好,所以才不愿立刻戳破。”


    “我们还是继续维持现状,夏爱卿待下次听课,可推荐几人,带着入狱一同旁听看看……”


    “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