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薛定谔的猫

作品:《你一个死囚犯,咋成了国之重器?叶城高卫明

    当进入梅花K挑战卡牌,听到提示音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尽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仍被耳中的声音震撼。


    果然!


    果然还是物理学四大神兽之一。


    那只由薛定谔老爷子亲手养出来,让整个物理学界讨论近百年,仍然还未彻底解决的……


    猫!


    一只神通广大,令人无比迷恋的薛定谔的猫!


    而什么是薛定谔的猫?


    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仍然要不厌其烦的重复一遍。


    这是19·35年,奥地利物理学薛定谔,为了抗击哥本哈根学派而提出的一个经典悖论。


    当时的物理学界,因为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出现争议,诞生了两大派别,一为经典物理学派,一为哥本哈根物理学派。


    经典物理学派就是以爱因斯坦和薛定谔为首。


    他们认为,在微观世界中,也就是量子力学中,一切都有定论。


    它的运转应该遵循艾萨克·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而一切研究的基础,也要遵从三大定律,讲究确定性,规则性,科学性。


    甚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上帝从不掷骰子。


    以此表明,在微观世界中也有相应法则,一切有迹可循。


    但哥本哈根学派显然不同意这个说法。


    它以波尔、海森堡等人为首,提出了互补原理和不确定性原理。


    他们认为,在量子世界中,一切充满不确定性,完全没有任何轨迹可循。


    就好像微观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一般,你观测微观世界的时候它是波,你不观测它的时候,它又坍缩成粒子。


    具体它是波还是粒子,没人说得清楚,只能说微观物质在波和粒子之间不断纠缠、叠加、坍缩。


    只有当人们观测它的时候,它才会确定最终的形态。


    总结起来,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是。


    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只要观测便会产生波函数坍缩,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经典物理学派当然不认同这个观点,双方产生了激烈的辩论。


    扯什么犊子呢。


    这是科学,是无比严肃的科学,怎么会出现不确定性?


    这个时候。


    薛老爷子,也就是经典物理学派的薛定谔老先生终于忍不住放大招了。


    微观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行!


    那我提出一个假设,看你们哥本哈根学派如何解答这个论题。


    说在一个可以封闭的盒子里面,放入一只可爱的小猫。


    同时,在盒子里面还放入盖革计数器,也就是测量辐射的装置。


    在安装好盖革计数器后,我们再放入少量的镭元素,和一只榔头,一个装满氰化物的毒气瓶。


    最终,将装有小猫的盒子封闭,实验开始了。


    之前放入少量的镭,会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衰变,那么辐射就会产生,盖革计数器会立刻检测的到。


    一旦检测到辐射产生,那枚安装好的榔头会立刻敲碎装有氰化物的玻璃瓶。


    氰化物泄露,产生的剧毒物质会让小猫顷刻毙命。


    那么问题来了。


    在我们没有打开这只盒子之前,里面的小猫是处于死亡还是存活的状态?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来看。


    它必然只有一个状态。


    要么死,要么活。


    无论你打不打开盒子,它没有第三种情况发生。


    可若用哥本哈根学派的说法是。


    待在盒子里面的小猫有第三种状态。


    它便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无论盒子刚一密封,镭就产生衰变,还是镭永远不会衰变,氰化物永远不会产生,这只小猫都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只有当观察者打开盒子,这只小猫才会确定是死还是存活!


    这完全颠覆所有人的认知。


    开他妈什么玩笑!


    世界上怎么会出现既死又活的猫,怎么会让一个生命体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


    薛老爷子提出这个悖论的目的,就是嘲弄哥本哈根学派。


    你们违背了基本的物理法则,你们在挑战科学的严肃和严谨。


    你们注定要贻笑万年,被后人嘲弄。


    谁知道。


    哥本哈根学派竟无耻的承认了。


    不错!


    按照我们的理论,在没有打开盒子之前,这只你饲养出来的猫就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它活着也代表死亡,死亡又代表存活,就像波粒二象性一般不断纠缠、坍缩、叠加……


    只有我们去观测它的时候,它才能确定最终的形态。


    而如何观测?


    你打开盒子的盖子也行,你凑在盒子外面探听里面的动静也行,甚至你动用一切技术手段隔着盒子观察也好。


    只要观察,它就会确定最终的形态。


    说到这里,曾有网友戏称。


    你们把薛定谔的猫当成哑巴吗,它死不死难道不会喵喵喵的叫上两声?


    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对量子力学的微观形态并不了解。


    按照物理学界的定义来说。


    只要猫叫,也算观察者观测到这只猫的存活状态。


    所以当猫叫的声音第一时间发出,就确定它到底是死还是活。


    很难理解吗?


    并不难。


    人类借助仪器和计算,可以观测到137亿光年外的星球形态。


    可137亿光年之外呢?


    它又处于什么状态?


    仅凭想象和推理,你如何知道它是波还是粒子,是存在还是消亡?


    只有当我们的科学技术提升,观测到更远的距离,才能确定我们的推论。


    这和薛定谔的猫类似。


    在我们没有观测它的时候,它可能处于既死又活的状态。


    你不能武断的说,它死了,或者说它就是活着。


    因为你无法对它进行观测。


    所以。


    当薛老爷子提出原本想嘲弄哥本哈根学派的悖论后,无心插柳柳成荫。


    没想到,这个悖论反而成就哥本哈根学派。


    经过多年的科学实验和探索证明。


    在微观世界中,一切物质的确存在纠缠、叠加、和不确定性。


    只要我们人类观测,它就会产生波函数塌缩。


    而我们的科学技术或者认识在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只能认为。


    整个量子世界,或者说微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虽然因为人类的认知问题,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确认这场争论,究竟是经典物理学派赢了,还是哥本哈根学派赢了。


    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已逐渐成为主流认知。


    究竟谁对谁错,一切有待后人证实。


    一番话说到这里,应该大致了解什么叫薛定谔的猫。


    而身处梅花K挑战卡牌的众人,也终于开始聆听挑战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