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果然,是李家的一个试探?

作品:《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紧接着,李逸明靠近了些许,直到离得更近后。


    他才压低了声音只对朱允炆一个人说。


    “大明建朝至今不过二十几年光景,万民归心尽在朝廷掌中,尽在姓朱一族。论起血统尊贵程度,郡王您比谁都合适,即便是太保或是那位小明王也不能比拟。倘若君有此意,李某愿在暗中相助,一旦良机成熟,定能成其大事。”


    李家是墙头草,还是试探自己呢?


    朱允炆心里浮现出些许疑问,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李兄如此高看我,在下实在感到受宠若惊。目前我的目标只是等待刘先生的伟业功成之时,那时再向朱允熥清算旧日之仇。等这份怨气得以宣泄之后,我想请求刘先生赏赐一片安稳之所,度过余生便足够了。”


    看到李逸明脸上流露出明显失望情绪,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并尝试着劝说朱允炆。


    “太孙真不愿再多考虑一下?如果依靠小明王来发动行动,天下必然因此动荡不安。


    相反,如果是您来领导这场事业,不仅名声正义都会站在您这边,同时还能得到我们李家的支持,这绝对是忠于朝廷的行为。”


    朱允炆目光冰冷地注视着李逸明。


    “可我眼下手中既无钱财也没有人力支持,难道这是你们给我的陷阱不成?”


    见状,李逸明尴尬地眨巴着眼睛笑了起来。


    “郡王的担心有些多余了。其实是我们认为与郡王结盟,才是确保最终胜利的关键一步。”


    没等对方说完接下来的话,朱允炆已经急切地质问出了心中疑虑。


    “那么请问贵府真正目的何在?”


    短暂沉默过后,在对方犀利眼神压迫之下,李逸明不得不承认道。


    “若是有朝一日郡王能够成功登基称帝,只希望能给予我族人一些进入官场的机会,在大明仕途占据一席之地。”


    这时,朱允炆注意到了在一旁跟其他贵宾相谈甚欢、满脸堆笑的李乐咏。


    再次回头盯着李逸明时,他神色变得越来越阴郁。


    反复权衡后,终于让朱允炆意识到一件事。


    李家显然是打算复制当年曹操的故事,而他便被设定成了那个扮演汉献帝的角色。


    很明显,他们想借机利用朱家名义掌控局势。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一切背后都是刘天禄所安排下来的考验。


    但不管怎样,这个绝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朱允炆语气冰冷地说。


    “李兄,此事休再提起。若有下回,我必然要告诉刘先生。”


    李逸明脸上带着失望,却无计可施。


    他叹了口气。


    “确实是在下过于鲁莽了,请郡王宽恕。”


    朱允炆态度坚定,轻蔑地哼了两声。


    “切记,不可再犯。”


    面对朱允炆的态度,既在预料之中,又有些始料未及。


    此时宾客已经陆续离开,各自上马疾驰而去。


    韩阳羽同样策马远去,在离开前向李乐咏承诺了一些封侯拜相的好处。


    朱允炆第一次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


    到最后,只剩下刘天禄与李乐咏对着耳边低语时,朱允炆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起身走到两人面前。


    “刘先生、李家主,近日长途劳累加上饮酒过量,恐怕不能再继续了,希望你们见谅。”


    李乐咏瞥了一眼朱允炆,随后望向在一旁陪侍的李逸明。


    确认对方没有表情变化后,转向刘天禄继续交流。


    刘天禄笑容可掬地回应。


    “朱公子早点休息吧,今晚宴请主要是为了让你认识本地一些重要人物,关于其他事情,我们可以日后另寻时间详谈。”


    听罢,李乐咏应和道。


    “郡王尽管歇息,若有需求,我府上下一定全力以赴招待。”


    朱允炆只是微笑,又接连打了几个哈欠。


    向他们行礼告别后,便转身朝门外走去,一出宴会厅,立刻就有一个仆人迎上前。


    “郡王请随我来,宅内已为郡王准备好了客房,王妃正在那里等着呢。”


    朱允炆面色难辨,心底对李家上下那般细致入微的恭敬,却多了几分戒备。


    身为大明宗室弃子,李家知晓自己身份后,却处处尊称自己为王爷,连萧涵也被冠上了前所未有的王妃名号。


    这般周到,反倒令人生疑了。


    心中一番思量,朱允炆微微颔首道。


    “有劳前面带路。”


    于是那李府侍者,便俯首于前引路而去。


    在刚刚离开不久的小院席间。


    望着朱允炆远去的身影,李逸明轻轻挥了挥手。


    宴席上伺候的仆人与马夫,迅速退至两侧。


    待四周只剩下李家父子及刘天禄时,李逸明嘴角掠过一丝冷笑。


    抱拳面向刘天禄,他说。


    “先生现下应可心安。此前在下已然试探过他,并无恶意,甚至当听到在下提及此事时,还显现出惧怕之色,显是内心惊惶。”


    刘天禄目光沉静,投向夜幕笼罩下的花园深处,低声答道。


    “他并未打算主动相告。”


    一时间,寂静无声。


    身旁李乐咏笑着接口道。


    “一个已被皇家摒弃的人,自然做任何事情都会万分小心。他应当已警告过逸明了,若再犯,便必会禀报给先生。”


    李逸明随即应和。


    “正如父亲所言,他愤懑之际的确如此提醒了孩儿,若是李家再说此类话说,便会立刻上报给您。”


    说完这话,李逸明默默注视着刘天禄。


    一旁的李乐咏亦带着笑意凝视着他。


    刘天禄眼神流转,忽地一笑。


    “吾辈图谋大事,须得步步为营,如今看来他是无害之人。将来,我们的事业倒是可以利用他的才智,早日推翻那朝廷暴政。”


    李逸明赶在他父亲前,拱手低头道。


    “太保智勇双全,必定能够一帆风顺,成就宏图。”


    刘天禄嘴角挂着笑意,却缓缓开口。


    “实为圣教的事业,非是我个人之功。”


    李逸明一时愣住了,将目光转向了父亲。


    李乐咏轻轻摇了摇手,给了儿子一个眼神。


    李乐咏二人同时说道。


    “圣教的伟业,亦即太保的辉煌。李家愿追随太保共创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