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这可是咱留给子孙的基业,就被那些蛀虫贪了

作品:《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听了这话,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标,显得有些厌烦。


    并且,立刻把试图抓住自己胡须玩耍的小娃,交给了一旁等候多时的奶妈怀里。


    他沉声说道。


    “这几年来,老二整治了那么多家族势力,可仍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做。说明他们早已料定会有败露的风险,但仍存侥幸心理。”


    “财富总能让人迷失方向。”


    朱标喃喃自语了一句。


    心中泛起莫名沉重。


    如果人们能减少几分私欲的话,世上大多数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朱元璋又开口说道。


    “高炽这次干得漂亮,以后让他带领税署,继续深入调查下去吧。务必详尽记录每一笔开支流向。”


    言语间透出明显不满。


    朱标默默瞅了一眼。


    朱元璋已是怒不可遏,牙齿咬得咯吱作响。


    “那银子,都是咱的。那财宝,都是朝廷的。”


    口中斥骂,他眼神已然落在一旁嬷嬷怀中的两个小娃娃身上。


    这些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基业啊。


    朱标一时怔住,低声问。


    “眼下暂缓彻查,是否另有安排?等豫州道的事情明朗后再做决断?”


    “标儿。”


    朱元璋沉声唤了一句,缓缓在榻上坐下。


    朱标走上前几步,躬身应道。


    “儿臣在。”


    朱元璋似乎有些疲倦,微微眯起眼,叹道。


    “大明实在太大了,潜伏于暗处的人也不少。这次既然有了机会,就让他们全都现身吧。你我父子二人也可以借此好好观察,到底有哪些人在兴风作浪。”


    语末,声音渐低,最终两眼闭上陷入熟睡。


    朱标抬眸凝视着已入睡的朱元璋,轻手轻脚地退至门外才挺直背脊。


    毋庸置疑。


    朱元璋又开始布下一个新的局。


    这一情景使得朱标心中那些本已模糊的记忆,瞬间清晰起来。


    早年间朱元璋对付那些开国功勋之时,也是采用了类似的策略。


    给了时间跟机会。


    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的人,最终都纷纷露出了马脚。


    直到洪武24年,局势才逐渐趋于平稳。


    关于豫州道的问题,在朱标看来远非那么简单。


    潘开朗是一个实干派,是个干实事之人。


    河道意外背后肯定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也许还牵扯到背后的黑手。


    再加上此次山西那边曝出的问题。


    已经离开乾清宫的朱标,不禁回头望向西北方的天际。


    文渊阁内。


    “西北绝不能有乱。”


    徐辉祖开口定调,目光扫视一周。


    内阁今日聚集了许多人。


    除了任亨泰、解缙以及徐辉祖三人之外。


    另有朱高炽、翟善、夏原吉、郑明旭、汤醴跟常森共六人列席。


    朱高炽发言说。


    “戍守要地首务在于稳定军心,眼下正值气温下降之际,冬日将近。诸多御寒物资尚未完全送达前线。”


    听到这话,任亨泰望向夏原吉。


    后者立即领会到了意图。


    作为现户部侍郎,在郁新即将出任倭国道四巡抚之时,被召来参加此次会议,大致也能猜到缘由何在。


    于是说道。


    “早在初秋之前,便已运送御寒衣褥等物,预计本月内可以陆续送达边塞部队。至于粮食草料,便需从各属地直接发运。自交趾通往北平的道路……恐怕得到明年夏季方能彻底打通。”


    解缙赞同道。


    “南北两地相隔遥远,朝廷确实需要更多时间,为即将到来的变化做好准备。”


    紧接着翟善补充道。


    “瓦剌使节马哈木已经离京回国,由秦寿随同前往,并计划与我朝洽谈开通互市事宜,具体选址仍待确定。等太孙处理完豫州事务后,可顺势进行北方巡视,在寒冬到来之前抵达前线视察。”


    说罢,在场几位的目光,不约而同投向翟善。


    凤阳发生涉及白莲教及晋商的事端,并未完全公之于众。


    而此前就连翟善也只是隐约听说,朱允炆可能被邪教徒挟持。


    其余细节及其应对方案,全无头绪。


    朱高炽直接道。


    “冬季并不适宜商讨互市事宜,恐怕太孙会等到明年春季雪融之后,再谈此事务。”


    翟善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差异,默默颔首表示认同。


    汤醴接着说道。


    “当下,我们还是等待朝廷收到豫州方面的消息再说。事情早晚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众人随之颔首。


    谈话期间,没有人提起今日因重罪被判永不录用的詹杰。


    对于明天即将出发前往远方的郁新及张襄,众人亦未曾加以关注。


    应天府。


    并非所有人都充满温情。


    人们忙碌于各自的生活,对旁人的悲喜似乎视而不见。


    这时任亨泰用略显沉重的声音说到。


    “既然翟大人即将入阁任职,相信夏侍郎也有望晋升为部堂。目前正是大明政策推行的关键时刻,希望大家都能同心协力支持。”


    首辅寄语未来改革之路。


    在座各位,随即站立起来回应号召。


    “定当竭尽全力完成使命。”


    真定府,高河镇。


    镇上除了少数百姓之外,更多的是往东或向西经商之人。


    这条道路可以直接抵达太原。


    尽管如此,绵河本身既不长也不宽广,夹杂于山谷之中,使得其水流显得十分湍急。


    但此时已步入深秋季节,降水量大幅减少导致河流干涸无力。


    朱允炆匆匆忙忙地自河边阴影处走出,逐渐靠近前方亮着灯光的旅店门口。


    他每走一步,脚下便发出轻微摩擦声令其眉头紧皱。


    心想应该换双棉质鞋子了。


    他低头快速穿过夜色掩映下街道,返回客舍后面的小院入口处,停下脚步。


    站在后门前时,环顾四周。


    未见异常情况才推开了门。


    一踏入小院。


    朱允炆即刻拱手行礼。


    “刘先生还未安歇吗?”


    只见刘天禄端坐于石桌旁,桌上摆了一壶酒跟两只斟满酒液杯子。


    迅速扫过四周后,朱允炆并未发现其他人在场。


    显然,刘天禄是在等候自己一块喝酒呢。


    压下心头隐隐不安感,他上前与刘天禄面对面坐下。


    刘天禄见状,将其中一个盛满酒水杯子推向对面。


    刘天禄淡笑。


    “原来朱公子也未曾就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