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淮右勋贵的选择,忠诚两字即可

作品:《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朱允熥接着道。


    “昨天能放任一封书信,今天放任一个人,明日,凤阳府难道要坐视乱臣贼子踏入中都不成?”


    游文瑞猛然一撞,额头重重砸向地面。


    “微臣甘愿受罚,万死难辞其咎。”


    ……


    中都凤阳的九座城门跟十八道水关在瞬间紧闭。


    官府并未给出丝毫解释。


    留守司的军队则在城内大规模搜查。


    刚刚进城的锦衣卫,手持从皇城搜得的证据跟情报,指挥留守司部队前往各处。


    很快,凤阳城内响起呼号。


    几道血迹飞溅,落在枯荷之上。


    “留守司封锁九门十八闸,绝非擅自为之。”


    “太孙还在城中呢。”


    “此事必是太孙指令。”


    “……”


    “如果事实如此,太孙意在何为?铲除异己?除谁?”尛說Φ紋網


    “中都内侍冯大监与赵大监皆已陨落,皇城之内,又有多少无辜卷入这场血雨腥风?”


    信国公府,一片素色装点。


    灵堂侧厅内,胡氏端坐首位,汤燮、汤醴及公府上下嫡庶男丁齐聚一堂。


    凤阳消息零星散乱,各种情报纷至沓来,使得汤家人不得不细细梳理,逐一理清事实的脉络。


    汤醴目视上方胡氏,随后转向汤燮,最终望向门外,未见更多送信之人归来。


    他语气凝重地说。


    “中都宫内暗流涌动,此事定非一日之寒。太孙今日进驻皇城,必有所察,故而严厉制裁那些宫中侍从。”


    “据此,必然要求中都各部严查,对凤阳实施严密监控,清除暗藏的不轨之辈。倘若我的推测无误,太孙接下来或将派人告知我们,保持镇静,勿需过分担忧,一切交由朝廷裁决。”


    汤醴久驻应天,现任五军都督府都督,深得皇家信任,与朝廷诸多勋臣共同执掌京军。


    即便身为汤家庶子,无爵位继承之权,他的见解在家族中也至关重要。


    胡氏目光转来,未发一语。


    汤燮紧邻汤醴而坐,立刻问道。


    “这么说来,信国公府无需采取任何行动?”


    汤醴先是颔首,旋即又摆手。


    面对汤燮的疑惑与急迫,他缓缓道。


    “依太孙性情,我等静观其变便是。可作为臣子,忠心耿耿乃是本分,我们汤家世代武勋,听闻此事,依本能行事即可。”


    对于如何行动,汤醴并未明言,只是望向汤燮。


    胡氏目光转向门口。


    只见汤府的一位管事匆忙归来。


    汤家不少管事曾是多年前随同汤和冲锋陷阵的勇士。


    岁月流转,他们转而以管家身份留在府中。


    这位管事也不例外。


    他直接步入侧厅,行礼道。


    “老夫人。”


    胡氏微微颔首。


    “外面究竟发生了何事?”


    管事没有绕弯子,简洁明了地叙述了前因后果。


    厅内众人一时陷入静默。


    正如汤醴所言。


    胡氏目光移向汤醴,面庞上绽放出温和笑意。


    “老五,你觉得咱家眼下应当如何应对?”


    汤醴谦让回应。


    “想来四哥必定有所筹谋,不如请四哥来说明吧。”


    汤醴将重任推给了汤燮,随后静默不语。


    凤阳与应天的汤家人,恐怕得有所分别了。


    胡氏略显犹豫,但仍依顺地望向汤燮。


    “老四,你有何打算?”


    受到汤醴启发,汤燮此时毫不犹豫地说道。


    “忠诚二字便足以指引我们。我料想城中各家亦作此想。为表忠诚,我愿协同老五,调动家中旧部,前往皇城外,保护太孙,确保宫外安全。”


    汤燮口中的“旧部”,实则是那些昔日在军中追随汤和,后因各种原因退役的老兵。


    这些士兵大多受了伤,无处可去时,被接纳进了信国公府。


    大明日后的英勇家将,不少出自这里。


    汤醴在一旁颔首,这也是他心中所想,汤家此刻应这么做。


    无论今日凤阳发生何等变故,淮右功勋都应明确立场,坚定地站在太孙身旁。


    哪怕这一行为看似徒劳无功。


    胡氏眼神显得深邃,环视在场的汤家青年才俊们。


    最终,她视线定格在汤燮与汤醴二人身上。


    “去吧。”


    她缓缓说道,“切记,不可损了信国府的颜面。”


    不论是否心存异议,随着汤和离世,信国府已步入二代之手,眼下是二代子弟该发声的时候了。


    汤燮与汤醴随即站起,目光扫过厅内已成年的家族兄弟。


    汤燮微微颔首,示意汤醴发言。


    汤醴没有推脱,转向众兄弟,语调坚定地宣布。


    “年满十四者,随我和四哥出府。其余留下守护家宅。”


    待汤醴话音落下,汤燮才下令。


    “行动。”


    不久,信国府外聚集了近百名手持刀剑的家仆。


    尽管朝廷禁武,刀剑却不在此限制之内。


    武器在手,平日里和颜悦色的仆役,眼中陡然生出不容接近的冷漠与杀气。


    汤燮和汤醴率领所有超过十四岁的家中兄弟,向这些跟随汤和一生的老兵行礼,随即率队匆匆前往皇城。


    与此同时。


    凤阳城中,尚存的淮右勋贵也纷纷动员起来。


    数十乃至数百人的队伍相继出发。


    几乎每家都是全家出动,在家主的带领下向皇城进发。


    城内,锦衣卫与暗卫主导的搜捕和战斗正持续上演。


    得益于锦衣卫诏狱百户冯海的精心训练,锦衣卫现有一支拷问技艺极为高超的队伍。


    凤阳城内的一个秘密据点被发现,他们便能在瞬间梳理出相关人员。


    如蔓延的藤蔓般四散开来,让隐藏于城内的蛀虫无所遁形。


    城内各个官署,对锦衣卫展现出的高效执行力感到震惊,同时也对中都隐藏着如此众多的蛀虫恶徒深感畏惧。


    今天得益于太孙明察秋毫,才得以在中都掀起一场清理风暴。


    倘若这些暗流一直未被揭露,中都凤阳的未来会陷入何等动荡,没有人能够预料。


    皇城内的肃清行动渐渐平息。


    右顺门殿前广场。


    尽管秋日晴朗宜人,游文瑞却已汗如雨下。


    那群锦衣卫未言一词指控,皇城内被抓的侍从,在确认身份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断头台的裁决,鲜血溅洒在地。


    广场上的尸体堆积如山,生者数目不断减少。


    游文瑞冷汗直冒,心中不住地颤抖。


    最终,有人为太孙搬来桌椅,并撑起遮阳布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