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明面上赏的是上林苑,实际上赏的是太孙

作品:《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沉默良久的朱元璋,此时终于长叹一声,手拍膝盖。


    随后,他努力堆起笑容,举起手中记载红薯产量的簿册。


    然而,那笑容渐渐从他脸上褪去。


    “咱心中有愧……”


    朱元璋蹲坐在田埂边,双手随意搁在膝盖上,就像个刚忙完田里的活,想喘口气的老农民。


    他眼神平和地扫过面前那一排排的官员,悄悄叹了口气。


    郁新,张襄他们心里莫名咯噔一下,皇上怎么突然自责起来?


    不容多虑。


    跪在最前头的大臣,连忙双手撑地,急声道。


    “皇上您是天之骄子,怎会有此念头?”


    “今日我朝红薯亩产30石,乃是普天同庆的喜事。”


    “皇上您的恩德深重,四海之内皆俯首。”


    ……


    官员们叽叽喳喳的,像神烈山林间那些个鸟儿似的,不分时候地叫唤着。


    朱元璋皱起眉头,把手里那份报告往袖子里一揣。


    “咱登基已有27载,年年报灾,百姓饿殍遍野。民众苦不堪言,咱哪还有脸面自称圣人?”


    郁新猛地抬头。


    “皇上。”


    张襄和一群官员脸上也露出了惊慌,争先恐后地说:“皇上不可这样想。”


    他们是真惶恐。


    因为红薯亩产30石的事,把皇上夸成天降圣人。


    就算所有功劳归于皇上,对他们也是有利无弊。


    可如果皇上因这事忧虑,最后下了罪己诏,那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就真是大错特错了。


    朱元璋冷哼,拍拍屁股站起来。


    望着跪了一地的臣子们。


    他沉声说:“咱不是一个喜好虚名的天子,也不做那种爱慕虚荣的人。大明种植红薯,如今不过是刚刚起步,像是孩童学步,走了那么几步罢了。”


    “一次丰收就感谢上天,以后每件事都要感谢吗?咱不做宋代那些空有虚名的皇上,不图浮名,不喜薄功。今天你们的请求,咱不同意,希望今后也不要再提了。”


    郁新几人没想到皇上会如此坚决,甚至搬出前朝君主的故事来警醒他们这些劝进的人。


    虽然皇上没说如果以后再提会怎样,但想想如果不听今天的训诫,估计诏狱就是最后归宿。


    听说锦衣卫里那个叫冯海的百户,审案有一套。


    连太医院的高手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朱允熥眼中露出一丝嘲弄。


    那位姓赵的,即便是没了几百年,也能被老朱狠狠地打脸。


    与此同时,朱元璋和颜悦色地望向朱允熥。


    “太孙今日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红薯能有30石的亩产,都是上林苑那些臣子们的功劳,咱们不能不奖,还得重重奖。”


    朱允熥眼睛一闪。


    见朱元璋意味深长地望向他,连忙弯腰行礼:“皇爷爷圣明。”


    朱元璋应了一声,转向缪良哲及在场的上林苑官员们。


    “此次红薯亩产达到30石,上林苑监功不可没。”


    众官员闻言,心头都不由自主地一紧。


    谁不知道,上林苑监这回又要风光无限了。


    不少人心里免不了生出几分嫉妒和艳羡。Www.XSZWω8.ΝΕt


    上林苑监从一个不起眼,几乎在朝廷上没什么存在感的小部门,晋升到正三品的部级衙门才多久啊。


    皇上对缪良哲大概率是要继续留任,掌管上林苑监。


    莫非又要提升上林苑监的级别?


    成为六部,都察院那样的行列?


    就在众人怀着复杂心情等待之际。


    缪良哲已带着一群上林苑的官员,来到了田埂下,皇上身前。


    “臣等只是做了些小事,不敢邀功。”


    朱元璋手一挥,话语掷地有声。


    “赐上林苑监管事缪良哲少师头衔,享有一切相应待遇。赐八梁冠,蟒袍加身,其妻亦有同等封赏。”


    这可是天大的恩惠。


    田边地头上,不单缪良哲自己,就连在场的所有官员,满是不可思议。


    皇上几乎把最好的奖赏都给了缪良哲。


    细数一圈,现场没有谁能比缪良哲的官位更高了。


    就连刚上任的吏部尚书翟善也不行。


    少师,是从一品的大官。


    缪良哲的妻子,也有了从一品诰命的封号。


    这已经是大明王朝能给缪良哲的最高荣耀。


    至于正一品的太师,开国以来也只有李善长一人获此殊荣。


    人们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


    朱元璋又开了金口:“上林苑监的其他官员,统统晋升一级。”


    缪良哲获封顶级赏赐,上林苑监的官员也个个升了官。


    雨露均沾,毫无偏颇。


    一时间,红薯地里百官静默,人人眼热不已。


    刚因证实红薯高产而激动落泪的缪良哲,差点又没能忍住情绪。


    从一品的少师,虽说是个副的,但也是一品大员。


    缪良哲感觉自己的心肝都在颤抖,皇恩浩荡,岂敢推辞。


    他重重地跪倒,五体投地。


    “微臣缪良哲,叩谢皇恩。”


    “臣等叩谢皇恩。”


    “皇上万岁。”


    人群中的翟善淡然一笑,也跟着伏地,引领众官高呼:“皇上英明。”


    ……


    “皇上果真是英明神武。”


    郁新站在一片未知作物的田边,目送皇上太子一行离开,望着三两成群的官员们,小声嘀咕着。


    张襄站在他身旁,双手插袖,斜眼望向郁新:“何出此言?”


    郁新一怔,眨巴着眼睛看张襄,仿佛在判断这老哥是真的不解还是装傻。


    片刻后,郁新没琢磨出个所以然。


    只好压低声音:“皇上哪里是在奖赏缪良哲跟上林苑监,明明是赏给太孙的。”


    张襄一听这话,恍然大悟,“功高震主,防木秀于林?”


    郁新颔首:“皇上越这样做,太孙的储君之位就越稳固……”


    皇上对太孙如此精心呵护,连大明能有亩产30石红薯的喜事,也是太孙弄出来的。


    理论上讲,最大功绩应归太孙,但刚才在红薯地,大肆奖赏了缪良哲跟上林苑监,却对太孙的功劳避而不谈,甚至有意回避。


    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自然而然,郁新想到了最近被召回应天,跪在太庙受罚的秦王。


    秦王的所作所为,所受惩罚,哪一样不是与太孙有关?


    郁新暗暗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