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改错字)

作品:《青云直上(科举)

    “学生对:昔汉时文帝以无为而治天下,创盛世之始,得青史留名。盖因其除帑消谤,简政轻刑,故使政清人和,万象更新。


    然,汉室倾颓之始,莫若入粟拜爵,此以法制不严,而使后者鉴之,以使群臣而乎妄作。


    故,天子垂拱而治天下,当重官清吏正……”


    徐韶华的目光沉凝,随着一字一字落下,他的薄唇紧紧抿起,方才他在脑中将重重思路重新摊开铺平,将主考官的想法推敲推敲再推敲,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漏洞之处。


    论题论的是垂拱而治,可天子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方可称得上一句“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是以,徐韶华对于垂拱而治先是表示了肯定的态度,以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为例,但随后又从买官鬻爵之事,笔锋一转,而直指吏治。


    官清吏正,政通人和,是为太平盛世!


    而接下来便是徐韶华抒发宏愿,愿为天子尽忠,为百姓尽心的美好愿景。


    “……若天下太平而使圣心则安;圣心安之而无为之治,是四海一家,万民归心矣。谨对。”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徐韶华将手中的毛笔轻轻搁置在一旁的砚台纸上,他方才吐出一口气,一边用真气疏通酸痛的经脉,一边重新将这篇对答审视了一遍。


    魏主考此题意在先声夺人,既让圣上如鲠在喉,又让如徐韶华这样知道内情的学子左右为难。


    到底是要赞同圣上无为而治的观点,并对其大肆举例论证,还是抨击此题不该,以致乡试落榜?


    而徐韶华选择剑走偏锋,以史为例,以晏南旧事为例,深切论证天子无为而治中官员的重要性。


    而众考生前来科举,不就是为了入仕为官?


    是以,接下来徐韶华的宏愿也是情理之中,至于右相借魏主考之口拷问徐韶华的心意之事,以徐韶华与其两次会面的固有印象,如今他这一腔少年意气,只怕也在右相的意料之中。


    一道论题,让一众知情的学子冷汗淋淋,此刻徐韶华已经写完了这道论题,可实则还有许多学子尚且未曾动笔。


    是以,这乡试第二场让贡院中的氛围越发的低迷起来,徐韶华先啃了硬骨头,之后的两道题目虽也都不甚容易,可也被徐韶华在第二日午时前答完。


    而之后的一日半,徐韶华都在思考右相此番所为的其他用意。


    徐韶华总觉得这一次右相特意派人来此出这样一道题目,有些奇怪。


    他,急了。


    可是,右相


    又因什么急?


    此刻不在京中不能第一时间收到朝堂消息的徐韶华只在心中叹息一声


    第二场下考的铃声终于响起徐韶华拎着早就收拾好的考箱离开了贡院。


    今日还是卫知徵和徐宥齐来接二人一个拎考箱一个牵着徐韶华的手回院子倒是让徐韶华沉重的心情难得放松了几许。


    等回到院子徐韶华洗漱好后穿着一身干净的常服去明堂用饭他刚一进去胡氏兄弟二人便立刻抬起头道:


    “徐同窗这次的论题你怎么看?”


    显然在京城时二人每次旬假都去马清府上作客也不是白作的。


    徐韶华走过去坐在桌前看了一眼有些茫然的安望飞这才看向胡氏兄弟:


    “吾等归乡这段时日京中恐有变动。”


    徐韶华说完看了卫知徵一眼卫知徵会意的点了点头。


    随着徐韶华这话一出胡氏兄弟不由得面面相觑随后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吧?可就算是朝堂上的事也不至于牵连到那些普通考生啊!”


    “晏南日兴且南地好文风若是清北、晏南两地的考生都得以入仕……”


    徐韶华看了一眼二人淡声道:


    “两位可莫要忘了如今这两地的巡抚是何人。”


    徐韶华的声音虽轻可却让胡氏兄弟的汗毛直接炸起他们抿紧唇胡文绣的声音都忍不住轻颤:


    “难不成就让这一省学子就这么被拦在了京城之外吗?”


    “他们本没有想拦可却能让圣上不用这些学子。”


    此计何其毒辣可偏偏被赤条条的摆在了明面上便是有些不明所以的安望飞这会儿都拧其眉头来。


    “好了此场既过我等不必沉湎往事且考过第三场再说吧。”


    胡氏兄弟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一次连他们都没有把握可以过关不过现下休息的时间太短他们更需要赶紧补充体力养精蓄锐。


    翌日天色有些阴沉这天已经阴了第四日了那乌压压的云朵几乎顶在每个人的头顶让人几乎喘不过气。


    这乡试的最后一场前来的考生已经渐渐少了首场的屎戳子便让一部分考生选择弃考等到第二场三道题目更是让一批考生望而却步。


    是以徐韶华这会儿走进贡院看到的人影也比以前稀疏不少旧事不提这最后一考往往是最不能疏忽的!


    这一次徐韶华的考棚位于第一十一名在这里已


    经可以远远看到主考官的公堂之所。


    而也因此这里的考棚是最干净整洁的哪怕已经过了两场考试可考生们为了能给主考官留个好印象没敢做半点儿不雅之事。


    徐韶华照旧做完准备事宜


    不过半刻钟考卷便已经被发到了徐韶华的手中等将全卷阅览结束后徐韶华心下微定。


    这第三场考的是策问不过本次考题中有一道关于数理的考题此题以等差数列求和的方式出了出来这种题目对于徐韶华这些曾经在国子监中修习过君子六艺的学子来说并不算难可对于清北的寻常学子来说那便是难上加难了。


    不过此前徐韶华也有将这样的题目给安望飞寄过安望飞并不是不愿分享之人是以此次诸考生若是能偶尔听闻些许懂得运用那倒是一桩幸事。


    本次策问问的是用兵之道大意是如今大周边疆驻军数十万以致国库空虚问该减兵否。


    徐韶华看到这个题目面色一变先帝才走了第十一年边疆小国虽臣不服如若减兵大周随时会陷入战火之中!


    右相此心实在歹毒!


    徐韶华胸中涌起浓浓的怒意他克制住自己拍案而起的冲动眼底闪过一抹猩红若非理智控制他几乎要将这道策问直接用真气绞成粉碎!


    这哪里是军费导致国库空虚?


    这分明是右相因为军费开支太大以至于他在国库中不能贪的尽兴!


    下一刻徐韶华立刻铺纸磨墨他心中的怒气需要发泄出来此刻笔就是他手中之剑墨便是剑之利刃!


    初晨的晨曦映着少年的身姿那样挺拔那样耀眼一根竹笔在他掌中几乎看不到影子。


    这三日徐韶华不断的调息压抑着自己的怒火此前右相虽然争权夺利可到底并未涉及这等关乎大周百姓安危之事!


    三日毕徐韶华面凝如水走出了贡院卫知徵还是头一次见到徐韶华面色这般冷冽他心里陡然跳了跳想起自己收到的消息不由得觉得华弟怕是又猜到了一些。


    可这会儿徐韶华的脸色实在难看卫知徵只安静走在徐韶华的身边徐宥齐也悄悄牵着徐韶华的衣角三人难得沉默的回到院子。


    今日的晚膳十分丰盛乃是徐易平特意为庆贺四人乡试圆满结束而准备的徐韶华在嗅到那股浓浓的饭菜香味时这才终于让自己从那被陷入愤怒情绪中醒过神来。</p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旋


    即,徐韶华面上带上了一丝浅笑:


    “今日乡试结束,愿他日吾等皆可桂榜题名!”


    徐韶华笑吟吟的看着众人,卫知徵缩了缩脖子,但随后也提起了酒杯,安望飞和胡氏兄弟虽然隐隐觉得不对,可这会儿美食当前,对于这九天啃干粮过活的他们来说,已经无瑕思索旁的了。


    “桂榜题名!”


    “蟾宫折桂!”


    “当浮一大白!”


    徐宥齐坐在一旁,这会儿也端起了自己的羊奶,脆生生道:


    “愿叔叔和三位叔叔都能心想事成!”


    一时众人倒是难得笑了出来,酒足饭饱后,已经累了九日的四人倒头就睡,卫知徵和徐易平料理了残局。


    徐易平一边收拾,一边忍不住道: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总觉得二弟怪怪的。”


    卫知徵看了一眼徐易平,没想到徐大哥看着五大三粗的一个人,倒是心思细腻。


    但卫知徵深知徐韶华对家人看重,这会儿也不愿让徐易平担心,随后笑眯眯道:


    “许是华弟太累了,毕竟这九日着实煎熬啊!”


    徐易平想到这里,也是心有余悸,那位小胡兄弟首场出来的时候,差点儿当场晕了。


    幸好随身带了药,这才得以缓过来。


    徐宥齐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了一眼卫知徵,随后便又低下头,小叔叔今日心情确实不好,不过让爹知道了,也不过是多一个人担心罢了。


    这样的烦恼还是让他和卫叔叔承担就好了。


    月落日升,天还未曾亮起,只听一声霹雳惊雷,随即倾盆大雨陡然落下,乱珠飞跳,风卷残云,等到徐韶华起身时,外头入目已是一片雨幕。


    徐韶华提剑而出,他仰头看着天空,阴云映水目忽明,孑然一身身若萍。


    徐韶华的手臂缓缓抬起,整个人就那么轻轻走入雨幕之中,风大作,几乎将庭院内的树叶都要薅走一般的狠劲儿,徐韶华的身体也在这一刻被衣衫紧紧包裹,它裹挟着他的步伐,可少年依旧不为所动。


    在那阴霾密布的雨幕中,少年手中的剑将雨丝纷纷切去,碎雨纷扬落下,涟漪遍布,炫目惊心!


    不够!


    不够!


    还不够!


    曹青之死,让徐韶华认识到权之重量。


    可那道减兵策问,却无疑是一句直击心灵的叩问!


    当权者不仁,以万民为棋以图私欲,在那层层重压之下,何人可挡?!


    无人可挡!!!


    这一刻,徐韶华终于明白张载当初的横渠四句为何名贯古今。


    他于异世孑然一身,可却早已融于这个时代,他自认自己不过一介凡人,此生,唯为生民立命尔!


    剑停,少年丹田中拼命运转真气突然像是冲破一层桎梏。


    九霄心法,第四层成。


    徐韶华负剑回到屋内,雨丝纷飞,独不见少年不染纤尘。


    与此同时,本次乡试的答卷已经誊写完毕。


    作者有话要说


    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尚书·武成》


    感谢在2024-07-1523:54:25~2024-07-1623:57: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加更加更10瓶;无昉8瓶;生而迷惘6瓶;不想上班的瓶子5瓶;不是妹子的滚儿、,小新没有了蜡笔、天光云影、刺猬、35582580、轻风吹处即是你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