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桑蓁

作品:《大理寺断案实录

    桑榆悻悻起身去洗漱。


    洗漱好之后,桑榆去厨房准备朝食,路过院子看见桑蓁挥着小锄头锄的起劲,小小的人细细的胳膊,看着可爱又可怜。


    桑榆蹲在一旁问道:“你这是做甚么?”


    “阿姐,你终于起来了。”桑蓁翻了一个不淑女的白眼,“看不出来吗?我在锄地。”


    “我晓得你在锄地,我是说你为什么要锄地。”


    她长了眼睛,会自己看,她是问她好好的锄地干嘛。


    桑蓁撇了撇眼,指着墙角堆放的菜苗,“自然是种菜啊。”


    桑榆大惊失色,“你竟然还会种菜!不对,你哪里来的菜苗?”


    “我一直都会,周大娘给的。”桑蓁回答,又怕桑榆不记得,解释道:“就是张二郎的嫂嫂,来咱家道谢的那个。”


    她之前年纪小,锄地太费劲了,她锄不动,桑榆又是整天往外跑的,种菜根本指望不上,好在那时住在村里,邻居的大娘最会伺弄土地,见她们姐妹两人生活不易,就让自家男人帮她们翻了一小块地,虽然种不了口粮,但是自己吃的菜蔬还是够的。


    只是没过多久,她们便北上来长安了,那块小地桑蓁就送个邻居大娘了。


    昨日她去找张月娘玩,正好看见周氏在翻自己的菜园子,便向她要了点菜苗,准备自己在院子里种点菜。


    “哦哦。”桑榆呆呆地回答,她还沉浸在妹妹会种菜的世界中。


    其实也不怪桑榆不敢信,桑蓁不过十三岁,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她竟然都会种菜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种族天赋吗?


    自觉的给种族丢脸了的桑榆捂着脸滚去做朝食了。


    朝食是粥,这个的粥不同于以后的,这时候的粥什么配菜都可以加,水果蔬菜,坚果牛奶,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能加的,东西往釜里一放,盖子一盖,再用小火慢慢熬煮,煮出来的粥又香又浓。


    桑榆没那么重的口味,只加了一些豆子和蔬菜,可惜现在没有皮蛋,不然来一份皮蛋瘦肉粥不要太幸福。


    姐妹两人吃完朝食,桑榆洗好碗筷,自觉地接过锄头帮妹妹锄地,桑蓁在一旁小心地梳理菜苗,将它们分开,挑出里面的杂草,再一棵棵摆好,桑榆看了许久,愣是没认出来这是什么苗。


    她也没敢问。


    锄地是个体力活,桑榆也只是个十六岁的小娘子,又没做过农活,只锄了一会儿就觉的累,隔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下,桑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道以后要做点其他事,多多挣钱,自家阿姐确实不是种地的料。


    好在小狗子很快解救了她,小狗子有的是力气,三两下就将地锄好,桑蓁有些不好意思,倒了碗糖水给他解渴,又说要请他吃午食。


    其实本朝是有吃午食地惯例的,只是大都只有少数人吃的,平民百姓多以两餐为主,不是不想吃,实在是家里贫苦吃不起。


    桑榆之前一直住在山村里,也不好搞特殊,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吃两餐。


    小狗子客气地推脱了,他不是那种吃白食的人,就这点地费不了多少力气,上次碰巧也就算了,这次那好意思让桑榆特意做午食,“桑小娘子莫要客气,我来寻你有事,张明府让我给你带话,让你去县衙找他。”


    桑榆闻言,心下明了,只怕张明府是要问昨日去大理寺的情况。


    既然张明府要见她,桑榆便和小狗子去了一趟长安县衙。


    小狗子有事在身,将桑榆送到门口就离开了。


    张明府此时正在书房看公文,听到桑榆来了,立刻就让人带了进来,在偏厅里见了她。


    冯县丞跟在一旁。


    张明府一见到桑榆就觉得心里有些堵的慌,好好的一个小娘子,不在家里绣花,偏偏干起了仵作的行当,见到尸体就走不动道,对待尸体比对待他都亲热。


    啊呸!是心中有大爱。


    诚然桑榆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但是她惹事的本身也是有的,自打他见到桑榆开始,就破了好几次例。


    想到这里,张明府有些头疼,只怕还要再破一次例,长安县还没有女仵作,连整个长安都没有。


    但是就这么轻易允了她,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张明府又觉得气不过,“昨日去大理寺如何?”


    桑榆摸不清张明府的态度,模棱两可地答道:“还行!他们待遇着实不错。”


    张明府怒道:“谁问你这个了,我是问你大理寺可有什么要事?有没有人为难你。”


    桑榆挨了一顿骂,老老实实地将昨日的情况说了一遍,她也不是傻子,只挑了能说的说了,重点说了国子监监生闹事和周、潘两人的争执,反正这件事看到的人多,也不怕说出来。


    对于之后去国子监,国子监的所作所为,桑榆一个多余的字都没说。


    张明府何等人,他自考上进士,出来为官已经有十几年了,桑榆这点小伎俩,他撇一眼就知道了。


    他也没为难桑榆,有些事情不刨根问底是好事,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他反而很庆幸桑榆拎得清。


    聪慧机灵,有本事却不自傲,这很像他刚开始做官的时候的作为。


    只是这个小丫头的胆子还是有些大了,连国子监的事都敢听一耳


    朵。


    张明府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妥协了,“你不是想来长安县做仵作吗?我答应你了,等这件事了了,你就来长安县做事吧。”


    还是将她看在眼皮子底下放心些。


    “你说甚?”桑榆一个激动,连尊称都忘了,“张明府莫不是诓我罢?”


    一直以来都目标就要实现了吗?惊喜来的太快,桑榆倒有些心怯了。


    “当然是真的!”张明府没好气道:“再不管管你这个小丫头,只怕我要去刑部大牢见你了。”


    桑榆这才确定了,她恨不得握着张明府的手使劲摇,“多谢张明府,多谢张明府!张明府真乃好人也。”


    “快滚回去吧。”张明府看着兴奋至极的桑榆,头更疼了,“我见你就烦。”


    “唉,唉。”桑榆连声答应,“回头我给您买酒吃。”


    说着迈着轻快地步子跑开了。


    张明府看着她的样子,对冯县丞道:“你瞧她那德行,我真怕给长安县惹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