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二十五章

作品:《八零大佬有读心术

    姜玲起来后,桌子上剩下的饭菜也没热,凑合凑合吃了。


    她睡的时间长,饥肠辘辘。


    最后姜聪吃进肚子里的就一碗稀饭。


    他可不干。


    他就不是委屈自己的性子。


    “姐,你快去再给我做点儿。”姜聪拿着碗敲了敲桌子,表达自己的不满。


    他怎么可以饿着。


    饭还是冷的。


    这他也就不计较了,但是不能饿着自己。


    亏什么都不能亏自己的嘴巴。


    “那里还有饼干,你去吃点儿,做饭的话你要等的时间太长了。”姜玲指了指旁边的柜子。


    她才不要做饭,今天好不容易轮到姜鸣夏做饭,她才不要多动手。


    毕竟是自己亲弟弟,姜玲拒绝的话不明显,委婉给自己找开脱的理由。


    “不行,我要吃饭,姐你去炒菜。”姜聪拿着饼干摇头。


    饼干他吃,饭菜也要吃。


    只吃一样怎么够。


    他才不做选择题。


    姜聪接连说了两次,姜玲不好再拒绝。


    只能不情不愿去厨房做饭。


    既然做了,她也不亏待自己的嘴巴。


    做的饭菜足够两个人吃,她还要再多吃一点。


    盘子吃光吃净,不给姜鸣夏留上半分当午饭。


    姜鸣夏不知道姜玲的那些小九九。


    她忙着自己的事业,活力满满。


    *


    另一边,赵三和回程的火车,可要比来时精彩地多。


    火车上的治安有乘警,再加上他们人高马大,寻常小偷想要偷也要掂量一下。


    更何况,他们三兄弟此刻身无分文,不怕小偷。


    袋子里的衣服,没人偷的走。


    完成了任务,赵三和浑身轻松。


    也有了几分转一转的心思。


    乘坐火车的,很多都是他们这种往来搬运的小贩。


    身边大包小袋子的,丰富得很。


    更有甚者,把自己进来的东西摆了出来。


    说是让东西透透气,实际上是让大家挑选。


    只要不是明着在火车上贩卖,工作人员都管不到。


    赵三和也去那边摆着叮叮当当东西的地方瞧瞧。


    展览的东西极多,人也多。


    “瞧瞧,相中哪个都可以问价。”平头小青年很和善,他的眼睛左右看着,做好了随时收摊的准备。


    “个个都很好,不是我没钱的话,每样都想买回去,给小妹带。”赵三和十分惋惜地叹口气。


    话里三分真三分假。


    不全是作假,没钱是真的,浑身上下穷得叮当响。


    小妹也不算假,姜鸣夏勉强算是个邻家妹妹。


    “兄弟说笑了,我看你们那么多袋子,比我这不知道富贵多少,能没有钱吗?”平头小青年不相信。


    在火车上他也观察赵三和许久了,一看就是有钱人。


    那么多袋子里,装的都是衣服。


    倒腾衣服的都有钱。


    要比他倒腾的这些小饰品有钱得多。


    等到他赚大钱了,他也去倒腾衣服,到时候再开家店,简直是大笔大笔赚银子,财源广进。


    想想他心里就美。


    对于赵三和说的没钱,他不信,他把自己进货最贵的东西都拿出来,他坚信赵三和可以买得起。


    正在平头小青年热热情情摆放东西的时候,赵三和的话泼了一大盆凉水,瞬间浇灭他的所有热情。


    “那不是钱都变换成了那几个袋子。”赵三和朝身后指指。


    他大大咧咧指了指。


    大家同在一节车厢,谁还不知道谁呀。


    所以根本不需要遮掩。


    平头小青年眼睛的热情灭了又起。


    钱是换成了衣服,但是还能换钱。


    这边进的衣服价格都低,不过也得是人家需求量大价格才低。


    单独买一件价格算不得什么。


    平头小青年话在嘴边转了两圈,脑海中又有一个新思路。


    他正好给对象带回去一件新衣服,大家就拿东西换,以物换物。


    大不了自己多换一些东西,总归价格要比平日里买的低。


    “兄弟,咱俩这样,我这儿所有的东西你都可以挑挑,我也去你那里挑两件衣服,咱们交换着来。”平头小青年低声同赵三和说自己的想法。


    赵三和没有立刻否决。


    他在思索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那么多的小玩意儿都是他用不上的,交换也是白换。


    不过平头小青年的话又给他提供了新思路。


    他也可以用衣服换自己相中的东西。


    这些都没什么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袋子里的衣服打开了怎么装回去,是个大问题。


    还是不要了。


    这次就当作是积攒经验,他们第一次出远门,有不足很正常。


    等到下次就可以找个小袋子,里边装上几件衣服,学着平头小青年这样子,在火车上交换一些。


    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进货的地方不一样,进的货物也不一样。


    还能交换消息。


    赵三和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一趟非常值得。


    对于平头小青年的建议,赵三和最终还是说了抱歉。


    “兄弟,有机会咱们就下次换,真的,下次遇见了肯定换。”赵三和拍拍平头小青年的肩膀。


    他说到做到。


    下次再遇见的话,他肯定做了充足的准备,交换多少都没问题。


    “兄弟,你再考虑考虑,这些可是时下最流行的装饰品。”平头小青年还在为自己争取。


    “这个蓝色的,你瞧瞧,外边年轻的女同志都是带在手上的。”


    “这串粉色的也行,还有白色的,同款的项链发圈都有,买下一整套送给心仪的女同志,走出去别提多好看了。”


    听见“心仪的女同志”五字,赵三和站起来又坐下。


    他没有什么心仪的女同志,甚至是也很少和女同志接触,身边就有一个姜鸣夏。


    刚才那串白色的珠子手链,赵三和突然想起了姜鸣夏那时穿的白衬衫。


    旁的女同志耳朵脖子手腕上带的很多装饰。


    他见到的最多的就是家属院里上下班的女工,她们也多佩戴有饰品。


    糖果厂是食品厂。


    食品厂要保证制作的食品干净卫生,每次进入车间都要佩戴围裙帽子,防止头发或者其他垃圾掉进糖果的生产线当中。


    身上的装饰品不影响,所以糖果厂不做要求,许多女工都会佩戴,丰富自己。


    赵三和见得多了。


    不过姜鸣夏身上什么也没有。


    平头小青年提起来的时候,赵三和脑海中第一时间想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到的就是姜鸣夏。


    甚至于她的头发上都是简简单单的红线缠绕着。


    好看是好看。


    不过是人衬得红绳好看,换个人根本无法那么好看。


    平头小青年这还有什么不懂的。


    说妹妹无法说动人心,原来是心里有个人。


    有人就好,就怕没人。


    没人的话他今天这一单也成不了。


    他正好也要换回去一件送给心上人。


    赵三和确实很心动,买回去给姜鸣夏带带也没什么。


    可是他没钱。


    有钱的话,就当做是给邻家妹妹送个小手串。


    他也送过张建国和陈涛很多东西。


    赵三和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合情合理。


    跟着他一起做事,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好东西。


    眼下只是其中一个。


    对于身边人,他从来不吝啬。


    不过着实没钱。


    那几袋子衣服拆开了他自己真的装不进去。


    那样的话脏了衣服,他们还没办法拿,得不偿失。


    “你看衣服打包严实的样子,拆开了根本就没法装回去。”赵三和摊摊双手,有心无力。


    这话半分不假。


    实在是没有办法。


    若是有办法的话,他立刻换。


    或者说他身上还有多余钱财的话,一定就买了,不带犹豫的那种。


    有钱的话,现在就因为这一点小事犹犹豫豫,将来怎么敢说能够带着大家一起共富贵。


    平头小青年知道了赵三和在担心什么,心中更觉得稳妥了。


    “哥,你信我,这种我会啊。”平头小青年拍了拍胸膛。


    “交给我你完全放心,我可以打开后再完完整整装回去,保证不会弄乱衣服,也不会扯坏袋子。”他打着包票说。


    赵三和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怀疑已经满的快要从眼神中溢出来。


    很难不让人怀疑。


    他刚说出自己的为难。


    这人就说自己能够解决。


    大有一种他们交换完立刻拍拍屁股走人的意味。


    赵三和也不愿把人想的如此恶劣。


    实在是出门在外,不得不防。


    “哥,你信我,我可是在我们那边的毛巾厂扛过货,都是需要装在麻袋里边的,装的多着呢。”


    他们扛货的不仅需要力气扛,还要能把毛巾装进去。


    是称重给钱的。


    不然的话,一个麻袋装的松松散散,里边一百条毛巾就没了,明明一大麻袋能够装上千条,剩下的岂不是浪费。


    所以毛巾厂扛货的都是把麻袋装的越重越好,反正都是需要装车跑那么一躺的,轻了要跑的次数多,更累。


    不如一次多装一些,还能多拿一些钱。


    当初他可是为了多在麻袋中装一些毛巾想方设法。


    装进去是一门学问,怎么封口更是一门学问。


    你走着走着袋子松开了,毛巾散落一地,那只是徒劳。


    所以他还是很有技巧的。


    那几个袋子还没当初他扛的麻袋瓷实呢。


    赵三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再不答应就显得当时虚情假意了。


    更何况,他还可以借机请教一下其中的技巧。


    这样远远比一人摸索起来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