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十七章

作品:《八零大佬有读心术

    在三兄弟离开前,姜鸣夏拜托赵三和去买了一些碎布头。


    她自己是没有什么钱的,只能先借钱。


    制衣厂的碎布头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买到的,必须要找熟人托关系。


    没有熟人很难办成事。


    赵三和找人拉回了一袋子碎布头。


    不值什么钱,但却是不走关系绝对弄不到的东西。


    时间紧迫,赵三和也没能看到姜鸣夏用碎布头做什么东西。


    他们拿着这些年攒下来的钱踏上了火车,准备干一笔大的。


    不管怎么说,只要衣服不是太丑,他们都会赚钱的。


    带着必须赚钱的信念,三兄弟离开了南城。


    *


    赵三和离开的第二天,姜鸣夏来到陈奶奶家里。


    自己一人来路上还有些不太习惯。


    奶奶早早收拾干净了桌子,找来干净的布铺在桌子上,装有碎布头的袋子放在一旁。


    “鸣夏,你是要用碎布头做些什么东西卖吗?”陈奶奶笑着问出了心中的想法。


    都是零零碎碎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料,除了做小东西来卖,其他的她想不到还能做什么,肯定不是做衣服。


    姜鸣夏把碎布头全部倒在桌子上,“对,奶奶,昨天在店里我看到好些卖皮筋发圈的。”


    “那些东西我昨天仔细看了看,制作不难,需要的是时间和精力,琢磨一下肯定能学会。”姜鸣夏一边挑拣布头一边说:“奶奶,你说我也做出来一些布头卖怎么样。”


    自己虽然还没有琢磨出来到底是怎么做的,但是姜鸣夏相信自己肯定可以做出来,那些都不难。


    只是担心人家会不会买。


    第一次做也不是特别有信心。


    “当然可以啦。”陈奶奶毫不犹豫。


    她鼓励的眼神落在姜鸣夏身上:“鸣夏,你要相信自己,既然制作的一模一样,那别人为什么不买呢,咱们又不是价格制定的高,甚至是比店里的低上一分两分也可以呀。”


    “就算有什么人不合适的地方,也要先尝试了再说,不能还没开始就想着结果不如人意。”


    “万一结果是好的呢。”


    姜鸣夏清澈的眼眸登时出现一股力量,让她觉得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会大卖。


    “奶奶,你在旁边和我一起,不会的地方您帮我。”


    姜鸣夏仔细回想昨晚在脑海中拆解的过程,选出来大小合适的布料准备开始第一个蝴蝶结尝试。


    其实她脑海中也仅仅是有这么个想法。


    打算在自己赚钱之后再买碎布头尝试,但是晚上赵三和几人就要离开。


    不确定几天能够回来。


    她没事做的这几天,可以一边研究一边等待。


    动作快的话说不定她的小饰品先开张。


    她在梦个大的,或许等到三人回来,她借赵三和的两块钱就能还上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事实总是和人想的不太一样。


    姜鸣夏的第一个蝴蝶结失败了。


    “这块布有些大。”姜鸣夏注视着手上比昨天见到的大了一圈的蝴蝶结说。


    她昨天流连了那么多家店铺,就没有见过哪些小饰品有这样大不大小不小的蝴蝶结。


    半大不小的格外丑。


    李奶奶看了眼姜鸣夏手上不太规整的蝴蝶结,抬眸说:“至少蝴蝶结的形状出来了。”


    蝴蝶结的制作需要把布缝好后再翻过来,不能让缝制的针线露出来,像个半成品。


    刚才她只想着不能露出针线,布料的空间要留出的足够大,但是太大了也不好看。


    再小上一圈就完美了。


    “奶奶说得对,我也得这样想。”姜鸣夏换了小一圈的粉色格子布料。


    不得不说,这一批碎布头的颜色很让姜鸣夏满意。


    如果是黑灰蓝三种耐脏的颜色,她手再怎么灵巧也无法让人买灰扑扑的蝴蝶结。


    长的布料裁剪掉一圈,有了刚才的经验,姜鸣夏制作这个手更加顺畅起来。


    制作起来难度不大,关键是制作好长方形布袋,翻转过来的时候,沟沟缝缝都需要精细挑出来。


    再有就是蝴蝶结中间的褶皱三条最好看,姜鸣夏研究了两条褶皱和三条褶皱的蝴蝶结,最好看的还是三条。


    “奶奶,你看这个蝴蝶结怎么样。”姜鸣夏调整好蝴蝶结,放在手心递给奶奶看。


    陈奶奶接过来蝴蝶结:“还是鸣夏你手最巧。”


    制作一个蝴蝶结的时间大概半小时。


    她刚开始制作,等到熟练起来速度也会提升上去。


    不过有些大的布料却是让姜鸣夏犯了难。


    赵三和拜托的哪个熟人姜鸣夏也不知道,哪怕说了她也不认识。


    这批布料色彩鲜艳,块头也不小。


    有些大的布料让姜鸣夏觉得作为碎布头出售都是浪费。


    “奶奶,小的碎布可以做蝴蝶结,那大的呢。”姜鸣夏犹豫了,“裁剪成蝴蝶结是不是有点儿浪费了。”


    她昨天见到的小饰品能够用布料制作的,除了蝴蝶结就是发圈,


    这俩能够手工制作,但是大的布料没有大到能做衣服,裁剪小块姜鸣夏不舍得。


    “手帕呢?”陈奶奶在手中比划着布料。


    大小刚好和手帕差不多。


    “手帕?”姜鸣夏重复问道,“奶奶,会有人买吗?”


    “没人买咱们就留着自己用,总归也没有浪费。”


    陈奶奶放下布料,起身回里屋端出另一个针线筐。


    里边各种彩色丝线,零零碎碎一大堆。


    要比姜鸣夏现在用的针线筐大上一圈。


    “这是奶奶做绣活儿的针线筐。”陈奶奶解释道。


    谁都不知道她会做绣活儿。


    几十年都没有再提起来过。


    动荡那几年,要是被人知道,她这把老骨头也活不到现在。


    到了后来,她就靠编竹筐过日子。


    已经很久没有绣过东西了。


    刺绣与缝补是不同的。


    姜鸣夏看向奶奶:“还有什么是您不会的吗?奶奶,您会的东西真的好多。”


    编竹筐、刺绣、做饭好吃……


    姜鸣夏认为,奶奶身上有数不清的优点。


    陈奶奶拿出针线,指着布说:“做成手帕,简单绣上一点儿东西就行,布料的颜色都很好看,绣的多了反而难看。”


    *


    另一边,三兄弟坐上火车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后。


    “三哥,不睁开眼睛多看看吗?”张建国东张西望,“咱们不得替小可怜多多看看,以后好讲给她听。”


    看看小可怜那个样子,吓得火车上的风景都没得看。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他一定要多看看。


    “你先看,你要睡了告诉我,我等会儿替你。”赵三和动动肩膀。


    调整了更舒服的姿势后,靠在床边睡觉。


    他们带来的钱全部都缝在赵三和的里边,他穿的衬衫和背心是最方便缝口袋装钱的。


    而且赵三和比他们看起来凶一些,整个人高高壮壮的,真有贼想要偷钱也要掂量掂量。


    所以赵三和坐在里边,张建国和陈涛坐在外边,不会让陌生人靠近赵三和。


    火车上的小偷很多,每年从火车站抓到的扒手多的数不过来。


    不小心不行。


    才不过七点,赵三和没有多少睡意3.


    不过前半夜他不睡的话,后半夜真的交给他这俩没心没肺的兄弟守夜的话,也不放心。


    赵三和更不会自大到以为扒手不敢靠近他们。


    扒手的胆量可比他们想象的大很多。


    不大的话敢偷人东西吗?


    前半夜大家的精神好,睡意不多,即使有小偷也不敢出来猖狂。


    后半夜等到人熟睡的时候就不一定了。


    所以赵三和前半夜睡,后半夜再起来接替张建国这个傻小子。


    张建国兴奋地根本睡不着。


    他坐在中间,左右两边都在睡,只有他睁着铜铃般地眼睛。


    没坐过火车,从前还不知道,鸡鸭竟然也能坐上火车。


    他摸摸头顶的碎发,还好他坐上了火车。


    不然的话,提起来人家的鸡都坐过火车,他一个大男人竟然没有坐过。


    传出去还不让人笑话死。


    来之前,姜鸣夏还叮嘱了三人,在火车上的时候,可以多观察观察其他人的穿着。


    当然绝对不可以直勾勾盯着,很容易被人当成是耍流氓。


    现在还好说,放在过去是要被批斗的。


    影响很不好。


    选择坐火车的不一定全是家中多有钱的人家,但是绝大多数生活条件是要比一般人好的。


    不然的话也不会舍得坐火车。


    他们身上的衣服是有一定参考性的。


    多看看总是没错的。


    那些不被人穿在身上的衣服,也绝对不能选择。


    会被人视为奇装异服的。


    张建国不仅自己看,他管不住嘴巴,还不断同陈涛搭话:“看见那大公鸡没有,怪神气的,不过再怎么神气还是要被吃掉。”


    听到夸赞很高兴的大公鸡主人:“……”


    本来还想要把大公鸡反转个面朝向张建国的,她哼了一声:“吃什么吃,这是我们养的宝贝鸡。”


    她才不会吃掉这只大公鸡,当初不是大公鸡的话,她人早没了。


    张建国被凶老太太瞪了一下,也不敢反驳。


    在老太太转过身后,悄摸摸在陈涛耳边说:“现在一点儿也不神气了,怪凶的。”


    “还是头回见养公鸡当宝贝的。”


    陈涛也小声回应:“真的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