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黄者,君之服也

作品:《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翌日。


    曹子建叫了辆车,来到了张林民提供的地址。


    这是一栋完全现代的二层楼房。


    外墙的装修风格颇具艺术感。


    曹子建抬腿,走进了店里。


    大片留白的墙。


    聚光灯下,一件件商品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与传统的古玩店不同,店内放弃了传统上满满当当的柜台陈列。


    而是将店面升级成一个个独立的艺术空间,将件件精品物件场景化展示。


    四五十平方米的店铺装修得清爽华丽,却只摆放着不足10样物件。


    “这是一间古玩店?”看着其内的装修风格,曹子建有些大跌眼镜。


    “曹兄弟,来了阿。”早就在店里等着的张林民看到曹子建后,立马迎了上来。


    “张哥。”曹子建朝对方打了个招呼。


    “曹兄弟,这盒子里装的是?”张林民发现曹子建并不是空手来的,不由好奇问道。


    “一件品相不是特别完美的雍正官窑杯子,想着问你有没有兴趣收。”曹子建答道。


    “雍正官窑?”张林民顿时来了兴致。


    只要东西对,即便品相不是特别完美,雍正官窑瓷的价格也是不菲的。


    毕竟这都是不可再生的艺术品。


    “走,咱们去茶室聊。”张林民这就领着曹子建往自己茶室方向走去。


    路上,张林民见曹子建还在打量着自己的店铺,不由开口询问道。


    “曹兄弟,怎么?这样的古玩店铺装修风格没见过?”


    “第一次见。”曹子建如实道:“你要不说是古玩店,我都以为是艺术博物馆。”


    “没办法,与时俱进嘛。”张林民笑道:“随着市场的专业化不断提升,如今收藏圈的年龄偏向年轻化。”


    “面对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古玩传统店铺有时候也需要转型。”


    对此,曹子建却不是那么赞同。


    在他看来,古玩店不同于珠宝店,并不需要打造得富丽堂皇,而是走专业路线。


    更好的展现古玩的魅力,进而烘托出独特的、古朴的、有艺术气息的氛围感。


    所以在曹子建心中,他还是喜欢那种古香古色的装修风格。


    这种充满现代艺术感气息的店铺,曹子建还真有些欣赏不来。


    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喜好,所以曹子建也没说什么,点点头道:“说的也有道理。”


    闲聊的功夫,两人来到了茶室。


    曹子建第一时间并不是看茶室的装修风格,而是朝天花板以及各处角落看去。


    他想知道,这茶室内有没有安装摄像头。


    发现并没有之后,这就朝着张林民确认道:“张哥,这茶室内怎么不安装一个摄像头?”


    “茶室嘛,跟客户交心的地方,有个摄像头盯着,难免说话没那么坦诚布公。”张林民笑道。


    “说的太对了。”曹子建笑着点了点头。


    张林民并没有急着看曹子建带来的瓷器,而是先给曹子建沏上一壶茶后,才开口道:“曹兄弟,你说要参观一下我店里清三代的官窑瓷?”


    “对。”曹子建应道。


    “那你等会,我去给你取。”张林民说着,就准备起身。


    而就在这时,茶室外响起了一道敲门声。


    “进来。”张林民喊了一句。


    随着房门打开,曹子建看到敲门之人是一个年纪跟张林民差不多的男子。


    “范阳,你小子今儿怎么有空来我这?”


    “张哥,有客户阿。”范阳没有回答张林民的问题,而是很是识趣的道:“那你们先聊,我去楼下等会。”


    “不是客户,是朋友。”张林民开口道:“你也进来一起吧。”


    “反正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有共同话题。”


    “哦?”范阳闻言,这就打量了曹子建一眼,随即进入茶室,坐到了曹子建的边上。


    张林民发现范阳也不是空手来的。


    同曹子建一样,手里也捧着一个盒子。


    “范阳,这盒子里装的是?”张林民问道。


    “前些天从拍卖场上拍回来的一对雍正杯子。”范阳答道:“想着让张哥帮我掌掌眼。”


    “你还需要我掌眼?我看你就是想来炫耀自己的藏品吧。”张林民淡笑道。


    “张哥,没想到我那么点小心思都被看出来了。”范阳哈哈一笑,也不避讳。


    毕竟都是老相识了。


    “来,先给你介绍一下。”张林民这就介绍了起来。


    “这位是曹子建曹兄弟,随缘居古玩店的老板。”


    “曹兄弟,这位是范阳,平时喜欢收藏清三代的瓷器。”


    曹子建和范阳两人点头示意了一番,算是打过招呼了。


    “范阳,今儿你来的不赶巧,因为曹兄弟也带了一件雍正时期的杯子,根据曹兄弟说的,品相虽然不是特别完美,但我隐隐感觉要比你这对杯子好。”张林民笑道。


    他跟范阳比较熟络,知道对方是开得起玩笑的人。


    “同是杯子?”范阳顿时起了比拼一下的想法。


    因为在他看来,他这个杯子,那可是雍正时期的名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就开口朝曹子建询问道:“曹兄弟,不知道你带来的是?”


    “我这杯子有瑕疵,上不得台面。”曹子建摆手道。


    “行,那就先看我的。”范阳说着,直接将自己带来的盒子打开。


    曹子建和张林民都是将目光投了过去。


    只见盒内是一对施柠檬黄釉的杯子。


    此对杯撇口,弧腹,圈足。


    内壁及底足施白釉。


    造型秀巧,胎质坚洁,轻盈灵透,釉色莹润淡雅,釉面光洁亮丽,神韵雅致俱存。


    “雍正黄釉杯,大开门阿。”曹子建一眼便是有了结果。


    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古代封建朝代里,从唐朝开始,明黄即是皇帝专用颜色。


    黄者,君之服也,它是皇权的象征。


    黄袍一直是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


    唐高祖李渊以黄袍为常服,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了帝位。


    满清时期,龙袍、龙椅、龙旗、圣旨、琉璃瓦盖皆为黄色。


    直至现在,它和红色都是能代表华国的主色调。


    民窑即使可用金彩,也不可以用黄釉瓷。


    即使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严禁民间使用。


    所以,在雍正单色釉瓷器中,黄釉算是比较名贵的品种。


    “曹兄弟,拍卖行的东西都不能百分百保真,你怎么一眼就肯定这黄釉杯大开门呢?”范阳听到曹子建的话,不由开口问道。


    他想知道,曹子建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听着自己刚才和张林民的对话,胡乱说的。


    “这对黄釉杯呈色亮且白,无娇嫩之感,显然是在烧制的时候加入了玻璃白。”曹子建缓缓答道。


    “而玻璃白是清代才开始使用的。”


    “加上雍正黄釉,不像康熙朝那样在素坯的涩胎上施釉,而是在烧好的白瓷上施低温黄釉,所以给人的感觉十分洁净。”


    “就如同面前这对黄釉杯一般。”


    随着曹子建的话音落下,张林民适时开口道。


    “范阳,别看曹兄弟年纪比咱们小,但对于瓷器的理解,真的一点都不比咱俩差。”


    范阳点点头,道:“我现在已经有点期待曹兄弟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杯子了。”


    曹子建没有废话,直接将盒子打开。


    将那件底部有小冲线的雍正斗彩鸡缸杯取了出来。


    看到这杯子的样式,范阳和张林民双眸都是一亮。


    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纹饰布局,色彩搭配以及填彩工艺,都符合雍正斗彩鸡缸杯的特点。


    “这..这..你管这叫上不了台面?”范阳忍不住开口道。


    “如果品相完美,我就不说什么,只是...”曹子建欲言又止,“算了,还是你们自己看吧。”


    说着,曹子建将鸡缸杯放到了茶桌上。


    张林民率先将鸡缸杯拿在手中,仔细打量了起来:


    “看着品相完美阿。”


    说着,便是将杯子翻转了过来。


    顿时,他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紧接着,便是露出肉疼之色道:“可惜,太可惜了。”


    “别说了。”曹子建何尝不肉疼呢。


    如果这雍正斗彩鸡缸杯不贵也就罢了,但按目前市场价,品相完好的雍正斗彩鸡缸杯起码价值700w。


    但现在,撑死350w。


    直接少了一半的钱。


    “可惜什么阿?”范阳没看到那条冲线,所以听得有些云里雾里。


    “你自己看吧。”张林民叹了口气,将鸡缸杯放到了茶桌上。


    范阳早就在一旁等的迫不及待了,这就拿在手上端详了起来。


    趁着范阳鉴赏的功夫,曹子建也没闲着,拿起范阳带来的那对黄釉杯,从茶桌上起身,来到了窗边。


    张林民还以为曹子建是想看这对杯子的透光程度,也就没在意。


    【叮,检测到储物戒指内存入一对雍正黄釉杯。】


    【奖励重复,现变更奖励。】


    【恭喜宿主,储物戒指扩充0.4立方米。】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在现实世界扩充储物戒指3立方米。】


    【奖励:储物戒指空间扩大十立方米。】


    “按照这扩充速度,马上就能带飞机大炮回去了。”曹子建暗道。


    随即,重新回到了茶桌边上。


    此时,范阳已经将鸡缸杯重新放了回去,脸上带着浓浓的失落之色。


    “我的杯子,怎么感觉你比我还难过阿?”曹子建见状,笑道。


    “曹兄弟,他难过的并不是你杯子的品相问题。”张林民笑着解释道:“而是他没想到自己一对品相完好的黄釉杯在价值上居然还不如你这底部有一条冲线的鸡缸杯。”


    曹子建闻言,露出恍然之色。


    虽然同是雍正时期的杯子。


    但毫无疑问,雍正斗彩鸡缸杯无论是从工艺难度,还是艺术造诣,都远超雍正单色釉瓷器。


    即便是底部有小冲线,价值也在这对黄釉杯之上。


    “曹兄弟,这鸡缸杯准备多少出手阿?”张林民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觉得呢?”曹子建笑着将问题抛给了对方。


    “350w?”张林民试探性的问道。


    “差不多。”曹子建点点头。


    “我要了。”还没等张林民开口,范阳抢先道。


    曹子建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张林民。


    毕竟张林民才算第一个买家。


    只有张林民决定不要,他才好卖给范阳。


    “给他吧。”张林民开口道。


    范阳闻言,原本失落的表情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笑容。


    随即,问来了曹子建的银行卡号,进行转账。


    不多时,曹子建就收到了三百五十万入账的信息。


    “收到了。”曹子建开口道。


    之后,张林民也是取来了店里的清三代的瓷器供曹子建鉴赏。


    三人这就在茶室里就瓷器,闲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古玩摊捡漏的一些趣事。


    最后,张林民提议,三人这会去古玩街逛逛。


    毕竟今天刚好是周末,是古玩街最热闹的时候。


    曹子建对此并不抗拒。


    他也想在现实世界找些能够以假乱真的赝品。


    虽说国人不骗国人,但拿来糊弄一下外国人还是可以的。


    其实,曹子建不是没想过利用系统奖励的烧造各种瓷器工艺去做一些仿品。


    但烧造瓷器需要准备诸多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烧出来的。


    所以这事只能一步一步来。


    咸阳,古玩街。


    曹子建,范阳,张林民三人目光在两旁的摊位上扫视着。


    忽然——


    曹子建停下了脚步,目光落在身侧的一个摊位上。


    在那有着一副圆框,铜制的眼镜。


    镜片是水晶的,不过已经裂了一道口子。


    可能是因为时间长了,边孔已经已经开始生绿锈了。


    曹子建之所以会被这副民国时期的眼镜所吸引,并不是这眼镜如何珍贵,材质如何特殊。


    而是这副眼镜让曹子建看到了一个商机。


    视力问题,自古就有之。


    实际上在清末,眼镜已算不得什么新奇的东西了,在宣统之前,就有皇帝有过戴眼镜的历史。


    早在明朝时,就已经有了“单照“镜。


    只是那时由于技术的限制,只能加工成老花镜,常常是皇帝赐给老年大臣们的御品。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矫正近视的眼镜开始出现。


    据说雍正就是个大近视眼,在还未登上皇位时,就得了一副水晶眼镜。


    自此之后便再也离不得眼镜。


    不过留下来的画像中,却是没有一张是戴眼镜的。


    因为眼镜在当时属西洋玩意,所有人都认为,皇帝戴眼镜,有失礼仪。


    乾隆同样也是近视,不过对于眼镜,他却是万分抗拒。


    在乾隆看来,作为君主,若不能凭自己的眼睛去明察秋毫,还需借以外物,这岂非成了昏庸之君?


    所以当时宣统要提出配置一副眼镜时,还遇到了前朝遗老们的阻拦。


    虽然后来的宣统配了两副眼镜,但在出席重大场合时却不被允许佩戴。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国运衰竭,内心仍有不甘,对于西洋来的东西,先带了十二分的排斥。


    不过到了民国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一批新青年开始接受外来事物。


    眼镜成了当时的香饽饽。


    相比起珠宝首饰,这眼镜就是必需品。


    虽然其价格不如翡翠那般高昂。


    但胜在它需求量大。


    而且在民国初期,能配得起眼睛的人,都是有钱人。


    它并不像现在立等可取,而是要大费周章。


    一副定制的眼镜,就要二两黄金。


    喜欢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请大家收藏:()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