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065(二更)

作品:《[武周]定鼎

    李清月将诸事敲定,终于决定离开益州的时候,这显庆三年已进六月。


    想到阿娘的预产期约莫就在九月里,自益州回返洛阳也还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她是不敢再弄出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了,只想着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去。


    不能再耽搁了!


    她风风火火地令人将孙思邈的药庐给打了个包,随同着她和侍从的行李以及在益州采购的蜀锦尽数装车,而后在段宝元派遣出来的一队益州驻兵的看护下启程。


    自成都出发往来时的嘉陵江水道行去的这一段路,这些益州驻兵都会拱卫在侧。


    “段长史倒是办事稳妥。”


    李清月往车窗外看了一眼。


    目之所及可见的这些益州士卒,都可算是军容严整,应当是自段宝元到任之后,就从益州都督府中筛选出来的。


    不过也不怪段宝元如此小心。


    就在几天前,一封加急战报送到了段宝元的案头。


    战报上说的是,洱海之北的施浪诏以开春后物资不丰为由,北上袭击沪津关,叩关嶲州。


    因嶲州都督府也由益州都督府管辖,段宝元在筹备于整顿益州内务之余还需分心于此事。


    好在,这出云南六诏之一叩关的情况并不严重。


    “南诏”蒙舍诏王才从长安那位陛下的手中领取到大唐敕封,巴不得有个机会能够展现他亲近大唐的态度。


    在李清月行将离开之前已听段宝元说起,嶲州都督府长史已与蒙舍诏王联手,意图对反叛的施浪诏进行围剿。


    之所以要将段宝元也喊上……大概是为了再多一个见证人吧。


    也算是对段长史的示好。


    不过这样一来,段宝元难免要缺席于这次送别了,只能用都督府卫队作为相送的礼节和保护,以防川蜀地界还有什么动乱,危及这位小公主。


    等到进嘉陵江水道后,基本就不必担心了。


    嘉陵江沿途以及汉中地界上,大唐势力的掌控力度要高得多。


    李清月凝眸朝着那些卫队士卒中看去,想了想还是问道“那个人是谁?”


    和其余训练有素的士卒相比,那位明显是个文官。


    至多是因精气神还算出挑,看起来并无太多违和感。


    但他还是在人群中显得有些醒目。


    李清月觉得对方还有那么几分眼熟,极有可能是在前来益州的路上就与对方见过。


    不,应该说,是她在从马车中往外打量的时候看到过。


    唐璿得了她的授意下车去问了问,重新登上马车后回禀道“此人本不是益州官员,而是相邻蜀州青城县的官员。”


    “近来各方文书汇总于益州,蜀州官员不想往返走动,就让这位刚刚上任的青城县丞来做了。段长史见他办事妥帖,为人低调,干脆先暂借来一用。”


    “说是为了防止只有随行护卫有些不妥,便让他也先跟着来了。如果沿途遇到什么麻烦,就由他这位官员来出面交涉。”


    唐璿很觉好笑地又补充道“他说,段长史原本不希望您发觉他跨州借人的,这会显得他办事不够得力。但若被您发现的话,那就让他如实以告。”


    李清月朝着那人多打量了一眼,“能被段长史觉得办事妥帖,看来是有些真本事的,他叫什么名字?”


    益州与洛阳之间的关系,随着药材和矿产往来势必加深,那么除却已在她图谋之中的梁州,益州也算自己人的地方。


    自己人的下属(<a


    自然也是自己人!</p>


    若真是哪位人才流落到此地,等段宝元这边的事情逐渐上手,合该往洛阳发展一下嘛。</p>


    唐璿答道“他叫张柬之,表字孟将,乃是襄阳人士。”</p>


    李清月眸光一震。</p>


    若非她的目光并未与唐璿相对,她险些被人瞧出异样来。</p>


    张柬之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p>


    早前她和阿娘探讨科举制度的改进方向时,阿娘曾经说过,若她能做这个执政之人,势必要对科举选拔中过分严苛的答题形式进行改变。</p>


    在她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李清月还一度在脑海中闪过张柬之这个名字。</p>


    历史上此人正是在六十多岁的年纪参与贤良方正科的选举,却险些因为答卷样式不妥而落选,只因阿娘慧眼识珠,将他破格提拔,这才能从青城县丞变成监察御史。</p>


    而后又因狄仁杰和姚崇的推荐,一步步走到宰相的位置。</p>


    若只是如此,还能说是一出君臣佳话。</p>


    但也同样是这个张柬之!</p>


    李唐对他弃而不用数十年,让他只能窝居在边境之地,他并不记恨。</p>


    武周令他青云直上问鼎相位,他却募集众人发动了神龙政变,以图复辟李唐。</p>


    李清月想到这里,已不觉攥紧了面前的窗扇边缘。</p>


    只是她又忽然想到了当日拿王文度得出的那个结论,也想到了她对李弘李贤该当纠正态度的转变,她又倏尔松开了手。</p>


    这变化快得只在瞬息之间,甚至没给别人以看出端倪的机会。</p>


    唐璿就已听到李清月说道“既然合用,段长史也不必觉得跨州借人是什么能力不足。”</p>


    “益州都督府情况复杂,各方势力林立,为了段长史不必呕心沥血,以维系州中稳定,倒不如对有才之人委以重任。”</p>


    “我看这个张柬之的头发还挺茂密的,那就能者多劳吧。”</p>


    不知道是不是唐璿的错觉,他觉得李清月在说到“头发茂密”“能者多劳”的时候,语气有几分微妙。</p>


    可若细究她话中的内容,谁也不能否认,这对于原本难以得到提拔的张柬之来说,简直是个天赐良机。</p>


    李清月又强调道“让人跟段长史转达我的意思吧。”</p>


    到底是让张柬之这种人没有出头的机会,还是让他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李清月不会分不清楚,也不会做出意气用事的举动。</p>


    希望下一次收到益州这边消息的时候,段宝元在得力下属的支持下,能拿出一份足够漂亮的答卷。</p>


    张柬之目送着安定公主登上了嘉陵江上的渡船,手握着唐璿替李清月起草的书信,对于唐璿临别之时的几句叮嘱听在耳中,心中还是不免闪过了一丝困惑。</p>


    他并未和安定公主有过真正的碰面,甚至一度和同僚将安定公主猜成是监督废太子李忠的使者,却不知道为何还能多得到一份仕途上的保险。</p>


    “你想那么多做什么?”</p>


    在他回到益州州府见到了同在此地的同僚后,对方回问他。“你是有什么绝佳的文采?”</p>


    张柬之摇了摇头。</p>


    “那你是有什么傲人的家世?”</p>


    张柬之当然也没有。</p>


    若他有背景,便不会来到这里了。</p>


    同僚闻言翻了个白眼,“那你有什么好担心的。我还羡慕你恰好领到了这样一个差事,得到了安定公主的一句举荐呢。”</p>


    “别看她年龄小,但有了这出入益州寻神医之</p>


    事,只要皇后不倒,她的地位必定非同小可。”</p>


    想看千里江风的《[武周]定鼎》吗?请记住[笔趣。阁小说]的域名[(.</p></p>


    “公主年幼,喜恶难测,说不定就只是全凭喜好才有了这一出呢。”</p>


    他拍了拍张柬之的肩膀,“我要是你的话,与其担心公主对段长史的这句交代其中有不妥之处,还不如祈祷公主回返的沿途诸事无碍。”</p>


    张柬之沉默了片刻,答道“你说得对。与其庸人自扰,不如顺其自然。”</p>


    李清月倒不知道这一段对话的发生。</p>


    对她来说,听闻了张柬之的存在,给他安排上满满当当的活,也就将人抛在脑后了。</p>


    当张柬之连带着那些护卫士卒回返益州成都的时候,她已顺着嘉陵江水路而上,抵达了利州境内。</p>


    想到要让母亲感受一下她的童年,李清月毫不犹豫地在嘉陵江沿岸的绵谷县下船登岸,在此地的市集之中随意闲逛。</p>


    利州羌人刺绣花布,好看,买!</p>


    青川茶饼,虽然还没有后来的蒸茶制饼之法,闻来气味青涩,但先买着总没错,买!</p>


    川北吊脚楼的陶土模型,买!</p>


    ……</p>


    还有当地的冷淘,和长安的槐叶冷淘相比,更有纯粹的米面滋味。</p>


    “这个带不回去吧?”李清月苦恼地看着面前的这份凉面。</p>


    也不知道是被杂居在此地的羌人带出来的习惯,还是此地的百姓就好这一口,这凉面之中以茱萸、胡椒等物调制出的辛辣料汁,也与早前她吃到的凉面有别。</p>


    但她只是纠结了极短的时间,就已做出了决定。</p>


    阿娘吃不到没关系,她吃到了就能回去描述了,还算能够寻找共同话题呢。</p>


    归她了!</p>


    倒是那醪糟银鱼和牛皮菜能带回去,毕竟是腌菜类的东西。</p>


    李清月上船之后摸着填饱的肚子,才想起来个要紧事,连忙找孙思邈瞧瞧,被她带回来的这些东西有没有对孕妇不利的。</p>


    孙思邈朝着后方的船只看去,发觉船队之中居然愣是多出了两条船。</p>


    “公主是在此地采购奇珍进献吗?”</p>


    李清月摸了摸鼻子,又旋即正色答道“船队壮大,看起来更有气势一些。”</p>


    孙思邈“……”</p>


    这等歪理邪说他能相信才有鬼了!</p>


    但想想这其中也不无小公主对母亲的心意,他又觉得,他还是不必说什么了。</p>


    孙思邈便只是提醒道“醪糟还是不要给皇后殿下用了。不过此物乃是以醪糟酿菜,可贮藏的时间不短,留到冬日再用也无妨。其余几样都没什么不妥的。”</p>


    李清月点了点头,“有劳先生了。”</p>


    她补充了一句“随后途经汉中可能会暂留半日,先生不必下船,并无什么要事。”</p>


    当然,除了孙思邈,唐璿也是不会下船的。</p>


    毕竟,和来时不同,李清月携孙思邈回返,并未借着段宝元等人的上任队伍,总归还是要和途经的梁州知会一声的。</p>


    骤然听闻安定公主途经,李忠都不由愣住了许久。</p>


    好在李忠旋即想到,安定年幼,二人之间就算要有一出短暂的碰面,也不至于从对方口中问出什么难堪的问题。</p>


    正因为这种想法,当这位废太子出现在李清月面前的时候,他倒是没像接见段宝元那般既要讲究谶纬吉时,又穿得不像个梁王,至多就是在面色上稍显颓废苍白。</p>


    若说五官轮廓,因他是几个兄弟之中最年长的一个,还能看出和李治的几分相似来。</p>


    只可</p>


    惜啊(<a href=" p="">


    李忠自己就认清了这一点,所以在望向这个精力充沛的妹妹之时,他的目光中闪过了一丝微不可见的羡慕。


    “安定不打算先回关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