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吃酒席

作品:《七零摆小吃摊吃瓜日常

    沿着小土道往前走,最里面那户人家院门前面一片红色纸屑,外面还有几个做菜的师傅热火朝天地颠勺。


    进去一看,人还不少,宽大的院子里摆着满满的八张大圆木桌,叽叽喳喳地坐满了人。


    卫朔穿了一身新的灰色西装,料子和版型都不太好,但胜在他那张面若好女的脸给撑起来了,看着很是赏心悦目。


    旁边穿着一身红色连衣裙,头发烫弯的应该就是女主李翠枝了。


    卫朔抬头看见俩人,手里的酒杯一抬,牵着新娘子的手就走了过来,“你们也来了,找地方坐。”


    “郎才女貌,喜结良缘,早生贵子。”姜宁眼睛一弯,祝福的话张嘴就来,说完还不忘用手扒拉一下旁边的陆应淮,眼神示意他说话。


    陆应淮眉头一皱,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俩人他就心烦,就是那种没由来的感觉,看一眼衣袖上不断动作的小手,他不情不愿地回了句,“新婚快乐。”


    对面的李翠枝都快控制不住自己表情了,陆应淮?这个后期差点把他俩送进监狱的陆董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前两世可没有这码事儿,还有他旁边的这个姜宁,也不应该出现在杏花村啊。


    她现在不应该是落井下石地卷钱跑路,等到六年之后,被陆应淮买凶杀人吗?


    这证据还是她前世亲自调查的,难道说因为她的重生又发生了什么变动?


    没错,这是李翠枝重生的第三世了。


    姜宁觉得女主看自己的眼神有点奇怪,还没来得及深思,就听见姜母在另一边桌子上喊,“宁宁,应淮,过来坐。”


    “来啦,”姜宁和陆应淮把手里的桃酥递给卫朔旁边的老太太,应该是卫朔的奶奶。


    “奶奶,我和陆哥没带什么礼物来,这两包桃酥你帮卫哥和翠枝姐收下吧。”


    “好,好孩子。”卫奶奶有些惊讶,看一眼另一边塞喜糖塞得正欢的姜大嫂,这老姜家丫头倒是不像姜家人。


    这边姜母已经伸手过来拉姜宁了,“来,妈都给你俩占好座了。”


    边说着,她的眼珠还黏在卫奶奶手里的桃酥上,心里一阵滴血,恨自己刚才晚上一步。


    卫奶奶被这眼神看得脸上的褶子一抽一抽的,默默把拎着桃酥的手往身后一背。


    去座位的这一小段路上姜母还在小声嘟囔,“咱都花了写礼钱了,这桃酥真是便宜他们家了。”


    “下回宁宁你自己留着吃。”


    姜宁无奈的同时心里也一暖,姜母虽然小气爱占便宜,但对她从来没有一句责怪的话,反倒次次站在她的角度说话。


    姜宁上前搀住姜母的胳膊,“妈,你看咱们家这么多人来吃酒席,不拿点东西也不好看。”


    姜母轻哼一声,有心想反驳又收了回去,哼哼唧唧地开口,“反正,咱今个儿可得敞开了肚皮吃,把本儿吃回来。”


    一到了桌边,姜宁和陆应淮刚坐下,对面的张婶子吐出一口瓜子皮,阴阳怪气地就开口,


    “哎呦,你看到底是人家老姜家回过日子,一份写礼钱,一大家子好几口人一起吃,连饭都省得做了。”


    她斜眼又看一眼,接着补充道,“就连自己家借住的知青都带来了,这人情还是人家会做啊。”


    旁边的婶子也往这边看过来,虽然没明说,但显然也是不太瞧得起姜家这样的,桌上的人对视一眼,脸上都笑得意味不明的。


    姜母的脸通地一下子就红了,说她行,说她的宝贝闺女就是不行!


    她一拍桌子就要起身开骂,却被姜宁给按了下来。


    姜宁笑眯眯地看过去,“张婶子,刚才我来的晚就是去送礼去了,我妈让我回家取的两斤桃李牌的桃酥,”


    “刚给卫奶奶送去了,陆哥他也是想和村里人熟悉熟悉才来的,而且他也带的两斤桃酥,可不是跟着来蹭饭的。”


    供销社卖的桃李桃酥一块钱一斤,两斤就是两块钱,农村随礼的钱也就两块到五块。


    这么一算,姜家就相当于花了两份礼钱,来了六口人,那其实也挺正常的,他们也都是一份礼钱,一对夫妻领个孩子来吃。


    几个婶子倒是有点惊讶,这老姜家头一回办事儿不占小便宜,整得他们都有点不习惯了。


    张婶子更是一脸的不相信,她轻哼一声,放下瓜子儿就挤去卫奶奶那边。


    姜宁一脸无语,绝对是去求证去了,这人到底是有多闲……


    一桌的婶子都抻着脖子往那边瞅,眼里的好奇都快溢出去了。


    没大一会儿,张婶子就一脸吃了苍蝇似的回来了。


    姜宁笑嘻嘻地看过去,“张婶也想吃桃酥了吗?这得带票才能买啊。”


    一听这话,桌上的婶子噗嗤一下都笑出声,姜家这丫头嘴可真厉害。


    谁不知道张婶子她家儿子游手好闲,前两天勾搭有夫之妇,不仅让人家丈夫追上门来打得鼻青脸肿,还差点让人家扭送到公安局去。


    最后那人家狮子大开口要了一笔钱,而且还只要现钱,张家满村子的找人拿票证换钱,姜宁这么一说,可不是就戳人肺管子呢。


    其中就数姜母笑得最大声,一看张婶子那难看的脸色,她心里就一阵畅快,一想到那大包桃酥,心也没那么疼了。


    她提高嗓门,“哎呦,要说这孩子吧,教育这块确实是挺重要的。”


    说到这,她把手搭在姜宁肩上,“就说我们家宁宁吧,打小懂事儿,就不用我和她爸操心。”


    “还招人稀罕呢你说,让她干妈给领城里上学去了,一回来你看,礼数啥的比咱们都懂。”


    说到这,她瞥一眼张婶子,“不过有些孩子啊,教育也没啥用,那都随根儿。”


    姜母这话指向性不要太强,张婶子一听这话就要扑过来干仗,但正好赶上开席,一个个硬菜都上来了,她忍了两口气,拿起筷子就往肉上叨,头也不抬地放下句狠话,“你给我等着。”


    “呸,老娘等着你!”姜母在村里面打架是一把好手,完全不怵她,转过头来夹菜,“宁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宁,你吃这个,这猪头可难买了。”


    姜宁是挺直腰杆走进去,扶着肚子出去的,姜母真的是不停地给她夹菜,吃得她小肚溜圆。


    姜宁和陆应淮一人手里一瓶汽水,是姜母塞俩人手里的,跟哄小孩似的,让俩人抱着汽水先回去,他们在后头折菜。


    倒不是姜宁和陆应淮要面子不帮忙,而是各位婶婶大娘争得厉害,战场实在太混乱,他俩留在那也是帮倒忙。


    往常这个点儿的日头都挺毒的,今天太阳却被一片白云遮住一半,阳光相对的没有那么大。


    树林里一阵夏风裹挟着草木的清新拂过发丝,手里的汽水玻璃瓶身泛起一滴滴的小水珠,甩甩沾在手上的两滴,姜宁低头吸一口汽水,冰凉的橘子味儿顺着喉咙滑下去,她舒服地感叹一句,“舒服,日子就得这么过。”


    陆应淮嘴角微扬,“一瓶汽水就这么满足?”


    “你以后就懂了,没有工,呃,功课,没事儿散散步吹吹风,再来一口冰凉的汽水,太享受了真是!”


    其实姜宁想说的是没有工作,说到一半才及时改过来,幸好陆应淮没注意,她轻轻送出一口气。


    抬头瞥到对方那不以为意的表情,姜宁默默摇头,大反派这是还没上过班,还没经过社会的毒打,她吸一口汽水,慢悠悠开口,“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陆应淮:“……我请问呢?”


    陆应淮歪头看过去,“你和以前很不一样。”


    姜宁下意识地摸摸鼻子,语气试探,“哪,哪不一样?”


    “你现在好像很容易知足,很容易开心。”


    姜宁没敢接话,陆应淮双眼微眯,似乎是在搜寻之前的记忆,“原来的你自私,虚荣,爱占便宜,还——”


    “停停停打住,”姜宁及时开口打断了陆应淮的吐槽,即使她知道陆应淮说的是原主,但她毕竟占了人家的身子,这么听着她也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的。


    陆应淮这才反应过来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于是薄唇轻抿,带点解释性地开口道,“但你现在,嗯,很好。”


    姜宁乐了,快走两步到陆应淮前面,调转身子正面对他,笑眯眯地问道,“好在哪儿?”


    陆应淮嘴角挪动,半天没说出一个字。


    姜宁又逼近两步,饶有兴趣地开口,“这么多优点,你就随便挑几条说就行。”


    一张白嫩的巴掌小脸猛然凑近,阳光下可以看得清脸上的细小绒毛,亮晶晶的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看过来。


    陆应淮心头一跳,脸颊发烫,他后退两步拉开距离,半天憋出来几个字儿,“你做菜好吃,力气大。”


    姜宁一脸期待地听,等了半天没声了,她不可置信地睁大眼睛,“然后呢?”


    “接着说啊,你这也太敷衍了,没有说出我十分之一的优点。”姜宁语气愤愤不平,顺脚踢走面前的一块石头,贴脸开大,


    “幸好咱俩的娃娃亲现在不算数了。”


    陆应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