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眼睁口张

作品:《命书

    夜风飕飕,山腰上实在是过分阴凉了。许九痴想了很久,也没想起来,“就是他们的孩子,我记不住人……”


    “嗯,没事,你去陪着罗姑娘吧。”


    移舟隐隐有个猜测,但是,还是要验尸。


    棺木轻薄,里头已经腐坏得不成样子了。要验,便简单得多。


    只是,等刘原和卫三缓和过来,刚将棺木搬出来,应抒弘便人噤声。


    “有人上山来了。”


    “嘶……这都什么时辰了?什么人啊……”


    最后,在许九痴的带领下,众人藏在了园子后面的一块巨石。


    月色黯淡,来人的人也看不清面容,只是背着个东西,气喘吁吁。


    “怎么这么臭?”


    他下意识说了一句,石头后面的人霎时将心提到了嗓子眼。罗七素能听出声音的主人,只是捂了嘴,无声哭着。


    幸好,外头的人,不止一个。有人戳了他一把,“那地浅,你不知道吗?可能就是那发出来的,快点扔了。我可不想呆这里。”


    随着“咚”地一声,一个装在麻袋的重物被丢弃。


    扛着的那人还在骂骂咧咧,“该死的,非得要扛这里来丢吗?”


    “不然呢?放村里边,等着人发现呢?”


    ……


    移舟和应抒弘呆一处,略略侧头去提醒他,“大人,要不要将人拿下,人赃并获?”


    “你怎么确定那就是个尸体?”


    “嗯?难不成是扔东西?”


    “嗯。”


    “……”


    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移舟也放弃了,这时候不捉人,增加破案难度,那也是县太爷自找的。


    她这小仵作没决定权,将死因验出来,再通过口供,走访排查一下,应该也能破案。


    好不容易等两个人下山,他们才从后面出来,罗七素哭得伤心,也记得跟移舟说,“那是我大姐夫和五姐夫,我娘是不是他们……”


    “案子还没破,你先别伤心,先让大人去看看那是什么。”


    刘原有长刀,先用刀鞘捅了捅,触感软软的。“这……软的啊,不像是个人啊?”


    不是人,他就放心了。


    只是,刚要解开袋子,移家姑娘便在他身后,平静提醒道:“人,在死后的一个时辰,身体会僵硬,俗称尸僵,会持续十五个时辰左右。大约三天后,尸体会逐渐开始变软,尸僵现象开始消失……”


    没等她提醒一句“大人还是当心一点”,刘原已经被吓得坐了个屁蹲。


    袋子口也松了。


    “姑娘,你——”


    话没完,一个细微,但诡异的触感,在手背蔓延开来。


    刘原汗毛倒竖,又赶忙喊了胆子最大的移舟帮忙看看,“夫人,你看看我手,有没有鬼扒拉我?”


    “……没有。”


    “我不信。它动了……它还在动……我还听到它在啃我皮肉的声音……”


    “大人你要不自己回头看看。”


    “啊,我不要,我怕鬼。”


    “……”


    移舟无法,只能祭出能镇压他的句子,“他们人还没走远,刘大人你再喊大声点,他们就回来了。等下坏了大人的计划,你的月俸,还要吗?”


    “哼,我京兆刘氏儿郎,还缺区区一贯钱?”


    “……那让鬼咬一下就缺了。”


    移舟拈起那条胖乎乎的虫子,要不是为大局考虑,她能将虫子仍他脖子口。


    “这蚕,养得挺好的,扔这儿做什么?”


    “啊……这是我的蚕。”


    许九痴瞪大了眼,又赶忙去解开了那口麻袋,里头被桑叶塞得密密麻麻的,更有数不清的蚕。


    个头已经有筷子那么大了,还在勤勤恳恳啃着桑叶的边缘。


    刘原一听是蚕爬到他手去,面子挂不住,也要嘟囔一声,这蚕都一个毛毛虫样,你还能认出你的啊?”


    “我就是能认。”许九痴伤心,罗七素也奇怪,“可是他们去偷九哥的蚕,干嘛还要背回来仍在山上啊?”


    “这是我给他们养的……他们说,我养蚕,就去找你……他们人多,一定能找到你的……”


    “啊?可是……”


    后面的话,罗七素也问不出来。许九痴一面会给她烧纸钱,一面还要被罗家人骗着去养蚕。


    当务之急,是将这些还活着的蚕救下来。


    幸好,这处园子,荒是荒了些,但是九桑镇,哪里都有桑树。


    刘原也自发要给他摘。但是这一麻袋,装了太多东西,山上根本没地方摆出来。


    而且,春日早晚温差大,桑叶上是有露水的。


    蚕直接吃了带露水的桑叶,是会死的。


    应抒弘当即决定,由刘原骑马带着许九痴,把那袋子蚕送到山下。


    他们则在山上摘叶子,再过一个时辰,温度上来了,露水干了。即使干不了,再送到山下擦一擦,也能喂。


    于是乎,许九痴抱着那麻袋宝贝桑叶走了,罗七素也收拾了眼泪,眯着眼睛,将树上的叶子都摘下来。


    而罗大娘的尸骨,也不必送回衙门用蒸骨法。


    借着火折子的亮光,移舟已经看清了端倪。


    罗大娘正月才病逝,天冷,到现在不及四个月,尸体腐败不算特别严重,尚且能看清睁着的眼睛,被火把一照,仿佛死不瞑目。嘴巴也张着,像是在找失踪的女儿,也为自己喊冤。


    “尸体腐化,整体呈黑色,遍身黑肿,口、眼大开,应该是中毒而亡。”


    应抒弘是掌着灯的人,瞧见也听清了,“能验出什么毒吗?”


    “一般胃里有残留……”移舟答完,才觉着挖了个大坑,又改口道,“不过,现在已经腐化了,剖腹来验,大抵也验不了。但是,九痴每天都会去一趟,凶手想要下手的机会不多,而且,也容易被发现,他一闹起来,就难以收场了,所以,凶手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毒物。”


    “特殊?”


    既然已经验过了,应抒弘示意卫三将棺材板合上。


    唇边是勾了一丝笑,“你已经验明毒物了?”


    “不是。”


    移舟指着刘原他们下山的方向,“方才大人没听到吗?凶手自己说的。”


    罗七素正好收拢了好大一捧桑叶过来,只听到了最后这一句,赶忙道:“不会的,不可能是九哥,天底下人人都会害人,他就不会,他是个很好很傻的人……”


    “我不是说九痴杀人,是他看到过凶手。可能也是他逃出来的原因……”移舟示意她冷静下来,“对了,九桑镇的人都不认识大人,怎么他会拦路喊冤呢?”


    这一次出行,除了刚上任的应抒弘和刘原,也就只有卫三是石台县人。


    意识到众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卫三举着那捧桑叶,无辜摇头,“去县衙当差就想有口饭吃,你们看我这身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板,除了能吃饭,还挺唬人的。”


    这两句话,哄哄罗七素还过得去。应抒弘看过了县衙的卷宗,卫三家里还有个姐姐。


    卫三将桑叶放下,再嘿嘿傻笑,继续挑高枝去摘叶子,多少有点欲盖弥彰。


    移舟也察觉出不妥,又向无所不知的县太爷挪近一步,“卫三,认识许九痴?”


    “不像。那毒物是什么?”


    “嗯哼。”


    移舟也学他,再指着东方的山,雾蒙蒙的,但是底下有隐隐的亮光。那儿,蕴藏着天地的光明。


    她抚了抚了平坦的肚皮,“不知道山上有没有野鸡,要是能掏窝鸡蛋回去吃就好了。”


    鸡蛋。


    这是许九痴方才提过的,罗家的小孩被凶手授意,特意告诉他,罗大娘想吃罗七素做的鸡蛋汤,他才去山上找的。


    寻常鸡蛋,家里有。乡下人家几乎都养鸡,就算是罗家人不养,街坊邻居总是有的。


    许九痴何至于去山里找了很久,还错过了罗大娘下葬的日子?


    *


    日出东方,驱散了黑暗与寒气,山野又是翠绿一片,惹人怜爱起来。


    他们摘的桑叶也够多了,将那披风包起来打个结,便准备下山。


    罗七素的眼睛还是肿的,在众人收拾残局的时候,她朝着阿娘的棺木重重磕了个头,再勉强笑着同移舟一同下山。


    “小周,等九哥的蚕结茧吐丝了,我给你纺红罗穿。”


    “好。”


    ……


    罗氏布的名头,走出了小山村,也走出了九桑镇。今日,罗家无布可卖,还是争吵不断。


    “你们是不是把我的蚕偷走了?”


    “六妹夫,大家都是一家人,你说这话,不是伤人吗?”


    “哼,我算是看出来了,昨晚就是你们说大家是一家人,才坐下一起喝酒,然后趁我酒醉,才把我的蚕偷走了。”


    “这我就更听不明白了。我们几个,就数你的酒量最好,你醉了,我早醉倒了,现在头还疼呢……”


    如今留在罗家的,就老大、老五和老六。当初讲定的,老大嫁了个商户,也离得远,来的晚了,只能住家里面。剩下四个姐妹,两两轮流着过来搭把手。


    现在,罗大娘去世了,但是家里的蚕,还养着,这才三月,要是蚕没了,他们也没必要守在这儿了,分完家产,就该散了。


    九桑镇的田产,每人都有定数,不过罗家靠里一点,罗大叔也勤快,一些犄角旮旯的地,都去开辟、修整,家里还算富裕。


    但罗大娘病了好些日子,吃药费银子,种桑、养蚕、纺布,一个活计也做不了。老大结婚多年,商人妇虽不像官家夫人养尊处优,日子也富裕,已好些年没干过粗活了。


    这家里的活,谁做多了,少了,难免拌起嘴。


    罗三叔在隔壁实在是听不下去,又拄着拐杖出门了,“养蚕,是辛苦活。外头的布,卖得贵,但我们都只是赚个辛苦钱,勉强养家,你们要是不想要了,不如折个价卖了……”


    老大是商户,自然也最精明,“三叔这话说的,这是老丈人的祖业,哪有卖了的道理?”


    “是啊,哪个不肖子孙会变卖田产的?三叔真是爱和我们说笑……”


    一说卖,他们三个人反而团结起来。


    罗三叔扶着腰,“是啊,乡下人家,再不出息也没有卖田产的……”


    说罢,他转身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