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六神无主

作品:《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见此一幕,李承植忍不住心中的仇恨,上前又是一番鞭尸。


    “李兄弟节哀啊,如今你也算大仇得报了。这下那些喊冤的百姓和你大哥,也能瞑目了。”


    金都尉见他发完心中的仇恨后,上前安慰道。


    “多谢你了,金兄弟。”李承植向他深深一躬,表示了感谢。


    这二人终究都是金都尉杀的,他还是要表示感谢的。


    “哈哈,都是自家兄弟,勿要客气。”


    无论如何,究竟算是欠下他一个恩情了。“哈哈,都是自家兄弟,李兄弟勿要客气。”


    那金都尉笑着道:“而且,在下现在还得求你来帮忙。”


    说着,他便把准备投诚的事,向李承植说了一遍。


    而李承植听完,当即爽快答应,表示愿意帮忙说和。


    他怎么说,也是第一个主动投效大明的。而且,还见过赵家义军的首领赵公子。


    在金都尉看来,有这样的人牵线,那再好不过了。。


    能够让他们少受些质疑,少走些弯路。


    而在李承植看来,不说这金都尉是自己的恩人,更重要的是届时能与其结盟,在义军中他的地位话语权也将更多。


    像他们这样的降军,若是不抱团的话,说不定还是会受欺负的。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他这个忙都得帮的。


    “金兄弟,这就随我一同见穆将军吧。”“好,那就有劳李兄了。”


    就这样在李承植的带领下,金都尉见到了来剿灭他们的大明军。


    而穆封听说此事之后,也是下了战马,满面春风上前迎接。


    “哈哈,金都尉能够及时醒悟,弃暗投明,真乃一方俊杰啊。”


    那金都尉作为降军,见对方对他们没有一丝的傲慢,反而很是热情,大方,不由心中笃定了许多。


    “穆将军谬赞了,我等这些普通的将士,也是今天才算看清那高国力的丑陋的面目。”


    金都尉不敢托大,姿态放的很低。


    这个穆封也是在高句丽土生土长的,也同样是刚投靠大明军,所以双方没什么隔阂,都能理解对方处境。


    “金都尉,那些炸药客套完毕,穆封也没有忘记来此的真正的目的。


    “回穆将军,那些炸药都被雨水淋了,如今都拆卸扔进河里了。”


    金都尉不敢隐瞒,如实相告道。


    “好,金都尉如此深明大义,穆某佩服。那这就随某一同回去吧。”


    穆封赞赏地点了点头。


    此次虽没有预料中的一战,可这次的功勋却是没跑了。


    无论如何是阻止了灾难的发生,而且,收服了一支降军,可以说功勋简直是加倍了。


    而在两城之中的大明军,以及众多的高句丽权贵富商,却是一个个提心吊胆,哪怕已是半夜,却也没有一丝的睡意。


    因为他们怕睡着了,就再也没有醒来的机会。不过,当见到风雨来临后,他们稍微放心不少。


    因为他们知道,这突如其来的风雨,也许会让堤坝被炸的几率大幅减少许多。


    而且,还能掩饰住大明军突袭的踪迹,这无疑是上天都在帮忙。


    议事厅内的穆英,同样未旧情,她也一样等待着穆封的消息。


    很快,一个探子满身泥泞,冻得面色发紫,却是透着喜意:“报穆帅……”


    等他把具体的军情汇报完毕,穆英那冷艳的俏脸,忍不住的露出欣喜之色。


    “好,没想到那些高句丽将士竟哗变,还诛杀了元凶。好,好,这是上天都在帮我们啊。”


    “他们何时能回”“是的。穆帅,穆将军带着他们在一个时辰之后,就能回来。”


    那探子如实回答道。


    “好,来人,带这位兄弟下去好好休息,赏一坛好酒,暖暖身子。”一旁的副将穆贵下令道。


    很快,其他的将士也知道了这件喜事,都匆匆地赶来。


    从他们那整齐的衣甲来看,这些人应该也都是严阵以待,没有一人真敢睡觉的。


    但精神却是一个个振奋不已,很显然危机解除之后,他们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穆帅,真是老天都在帮我们啊,当一看起风雨的时候,我就明白那高国力的阴谋就要破产了。”


    “是啊,本以为这次定然凶多吉少,没想到却是转危为安了。还能招降一支降军来。”


    “哈哈,这下赵家公子又高兴坏了,他那发展的实在太快,正缺少能带兵之人。而这些降军,还是可堪一用的,至少他们是能明辨是非的。”


    “穆帅,穆封将军真有两下子,这次可要他好好庆功啊。”


    众将一个个激动难掩,议论纷纷。


    穆英则露出难得的笑容:“好,一切等他穆封回来再说,本以为他性格莽撞,没想到他此番处理的非常好。”


    同时,令人惊异的一幕也是出现了,那就是外面的风雨骤停。  “之前末将还只是开玩笑,如今看来,这真是上天再帮我们。”


    “对,我们此举顺应天道,人和,何愁大事不兴啊。


    众人再次感叹。


    风雨停歇,穆英也依照堂兄穆贵的建言,直接派出了信使,向皇帝陛下汇报此事。


    同时向朝廷请罪,表示自己因考虑不周,差点让数万大军和数十万的高句丽百姓,陷入绝境。


    与此同时,朱祁钰也很快接到了穆英派出的信使。


    他看完那道奏折之后,立即召集了诸多的文武,商议此事。


    虽然穆英已经转危为安,但这件事却是给了他不小的警醒,那就是面对高句丽,女真这样的敌人,绝对不能骄傲,更不能大意。


    否则,就像这次一样,一个考虑不周详,就差点让大明军陷入绝境。


    当众文武得知此事之后,也都是十分的震惊后怕。


    “陛下这件事也正好证实了我大明真的是顺应天意,下顺人和。顺天意,才会降下风雨,使炸药受潮,使他们的阴谋破产。”


    “顺人意,则是高句丽有志将士哗变,转向我大明啊。”


    其他大臣也都点头称是,“当然,从这次的事件来看,正如陛下所言的那般,对我各路大明军的将士来说,是个重大的警醒,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轻敌。”


    众文武议论过后,朱祁钰很快有了决定,令阁老沈睿颁下旨意,申斥新路军的统帅穆英,斥其大意轻敌,没有顾虑周全,罚俸三月。


    同时,重赏其手下将领穆封等人,并接纳赏赐高句丽的降军,按照原来官职留在赵家义军任职。


    这样的诏令,一共抄写多份,传递其他路军,以此警示。


    朱祁钰这个旨意,看似在给予新陆军统帅穆英惩戒,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做给外人看的。


    因为这次穆英的新路军,虽遭遇了危机,可最终还是解除了,哪怕这其中有运气的成分。


    可穆英的胆识和决断,还是很主要的。


    她并没有被那突如其来的危机吓破胆,而是镇定自若解决了问题,同时因为没有放弃那些百姓,从而赢得了高句丽人的敬服。


    这一点,从踊跃加入赵家义军的人数可以看出来。


    经过一夜的风雨之后,翌日的天气格外晴朗。天空碧蓝如洗,阴霾沉重的乌云一扫而空。


    两城的百姓们得知危机解除后,都激动走上街庆祝。


    同时,在庆祝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声讨高国力的凶残决堤行为。。


    也幸亏挫败了他的阴谋,否则,这两城之地的百姓就要陷入灾难,就算躲过一劫,也要流离失所,逃难他乡。


    好在大明军最终守护了他们的安全。


    不少对大明有敌视的,此时也开始逐渐接受了大明军的管辖。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稍乱的两城秩序,也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更重要的是,大明支持的赵家义军人数,急速的上升。


    赵家本就是他们两城最大的家族,以其威望和遭遇弟之前虽也招募了近两万人,但基本都是赵家子


    而如今,其他的百姓也是蜂拥加入。


    赵家义军更是祭出了“清君侧”的旗帜,以此为号召更多的有志之士。


    在这样情况下,犹如雄火燎原之势,也激发了其他郡县被压迫百姓的斗志。


    高句丽的国都,一封封的急奏,快马加鞭被送了王宫。


    当看到这样的奏章之后,这位新君吓的顿时间六神无主。


    他继承国君之位,还没有半年,谁知国家已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了。


    不但有强敌入袭,如今更是民变四起,杀官造反。


    他虽然性情暴虐,凶残,但那只是对手无寸铁,任由他拿捏的官员而已。


    可当这些人也拿起武器,与他相斗的时候,他突然间就怂了。


    “快,快,宣国丈。”


    很快,国丈崔健也是神色凝重,心事重重地进宫了。


    他当然知道为何国君要宣他入宫,可他也是发愁啊。


    “君上。”


    “国丈,你快看看这些奏折,我们该怎么办啊”那新国君面色憔悴,苍白,惊恐万分道。


    他接手的本是一个繁荣,强盛的王国,可谁知这才半年时间,怎么就变成了这样了


    “君上勿忧,臣已经知道这些事了,这些乱民不足为惧。他们成不了气候的。”


    崔健见国君一副怀疑的样子,便又道:“君上,臣刚刚接到高国力的捷报,说马上就能歼灭一支数万大明军,挫败他们的进攻。”


    “而且,有信心把他们赶出去。”


    那新国君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脸上的神色终于恢复了少许的红色。


    “好,好,高国力不愧是国丈你举荐的得力人才,想不到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如此的功绩。”


    “是啊,所以,君上,您尽管放心便是。而且,东瀛的使者即将到来,届时只要我们达成了协议,他们就会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