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嘉奖

作品:《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无论是服饰,还是他的长相,言语,都与大明的汉人一般无二。


    “哈哈,林首领,本公首先恭贺你成为了额妥善部族的首领。”


    “谢英国公,若不是您的支持,哪有林琳的今日。”那林琳谦卑躬身道。


    “本公相信你的能力。而且,你放心,对于归顺大明,支持改土归流的部族,朝廷定会嘉奖。”


    “也许你的权力不会像以前那般大,但圣上定会让你的后世子孙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的。”


    那林琳听到这位年轻的国公再次保证,不由心花怒放。


    “多谢英国公抬爱,额妥善部族,定会遵守大明皇帝陛下的旨意。”


    英国公张懋对于这个与汉人无疑的大部族首领很满意:“来人,把圣上前日赐下的赏赐拿来,赠给林首领。”


    …


    京师,雪景峰。炎热的夏李,终于就要过去了。。


    这野外的山上枫树,格外的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


    众文武,在闲暇时分,都会相约在山中的亭子里,饮酒作乐,好不快活。


    这一日,以内阁首辅商老头为首的文官们,又来到了这处亭子。


    不过,正在他们喝的正畅快时,只见皇帝身着便装,带着几个随从,也来到此地。


    群臣见皇帝到了,立即慌忙迎接。


    “哈哈,好巧啊。朕也是来赏玩的。打扰到了你们的雅兴了。”


    朱祁钰和颜悦色笑道。


    如今,朝廷内外大事,俱都井然有序,再加上喜事连连。


    他也难得出来赏玩。


    “是啊,臣等也是看这秋景越来越浓了,便来此游赏。”


    商老头笑着回道:“要知道陛下今日有空,今日,臣等就去请您了。”


    “哈哈,还是首辅大人会说话啊。”


    朱祁钰朗笑一声,而后看着他们刚写出的诗词。“臣等这些拙作,让陛下见笑了。”


    一些文臣见圣上欣赏起自己的佳作来,一个个眉飞色舞,上前谦逊道。


    “嗯,不错。众卿都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大儒之士,这等佳作收集后,可出版一下,让天下士子欣赏。”


    谁知,朱祁钰这不经意的一番话,瞬间点燃了众臣的激情。


    “既然陛下都说了,那等臣回到京师,就把这些时日的作品收集一下,绘制成册。”


    户部的一位侍郎这时突然想起了什么。


    他上前躬身一礼:“陛下,既然这是在雪景峰所得的灵感,还请陛下也赋诗一首,臣建议放在首页。”


    其他大臣听了,先是一愣,而后纷纷赞同。当然,他们也知道圣上不擅长诗词。


    不过,哪怕是一首打油诗,他们也会把它放在诗集的首页的。


    有皇帝身份的加持,这个诗集定能大卖的。到时,他们的名字,也定会传遍整个大明。这也是众人赞同的原因。


    “哈哈,你们这不是要朕难堪吗?朕哪里能与你们这些大儒相比,还是不献丑了,朕可是有自知之明的。”


    朱祁钰连忙摆手。


    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他的处理朝廷政务的能力,是大幅提高了。


    甚至,连武学技艺都成为绝顶了。但这诗词之道,可不是他擅长的。


    哪怕继承了前身的记忆,最多做出来的也只是秀才水平的诗词而已。


    与眼前这些大儒那是真不能相比的。


    要知道,他可是建议这些诗词,要整理成册出版的。


    若首页真是自己的打油诗,那可真的是“献丑”了。


    可要是这个诗集有自己的诗词,那必定是大卖的。


    到时献丑的是自己,传扬四海,被士子们所称赞的却是这帮大臣。


    这些大儒可真阴险啊。朱祁钰心中笑道。


    面对热络的群臣,作为皇帝的他,当然是能拒绝的。


    不过,那样的话,一是让这些群臣心中轻视,二是这编辑成诗集的主意,是自己的提出的。


    真是拒绝也不是太好。


    再者,他也想打击一下这些大儒的小心思。如此一来,只能做“文抄公”了。想到这里,他心中立即就有了主意。


    “好吧,既然众卿如此执着让朕也做一首,那朕再推迟的话,反而不好。”


    众臣见皇帝答应了他们请求,一个个是喜形于色。


    君臣同在一册的诗集,这可是历朝历代都是十分少见的。


    相信到时定能流芳百世也说不定。


    想到这,群臣一个个是激动莫名,眼巴巴地望着皇帝。


    朱祁钰走到亭子里,看着远处的山峰,沉吟了片刻,而后缓缓吟诵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群臣们听了之后,皆是一愣。


    他们现在终于有点后悔了,因为皇帝真的不擅长作诗啊。


    第一句是如此的平平常常,他们本想违心地夸赞两句,却无论如何也张不开口。


    在场的都是大儒,若这么违心地夸赞,就太那个了吧。


    再者,他们也不想打断皇帝的思路。


    “立根原在破岩中。”


    紧接着皇帝又吟诵出了第二句。


    当听到这句之后,不少大儒不由皱了皱眉头...而后,看向不远处的竹子。这是以“竹”为题的诗词啊。


    第一句平平无奇,不过,第二句就有那个意思了。


    不过,如此的主题,可是不好写啊。


    自古以来,竹就被一些品性高洁的士子所喜爱。可真正能写出竹的好诗词,可是极为少见。


    皇帝却是以此立意,这无疑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在场诸人都是做诗的高手,当然都听的出来这句诗词的意境了。


    可也都开始担心起来了。


    好在皇帝这第二句一出,便已经脱离了打油诗的范畴了。


    在场所有人都不由期待皇帝的下一句了。终于,皇帝又吟诵了下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两句一出,在场众大臣都被震住了。


    这……是他们想看皇帝笑话的打油诗吗?


    这首简单的诗词,看似平平无奇,甚至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听起来却是令人震撼。


    特别是最后两句,不但道出了竹子的特性,更是以此昭示了皇帝自己的心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好啊,好诗啊。”


    内阁首辅商辂可是当世最为著名的大儒,更是三元及第,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如此大儒的夸赞,绝不是因为作者是当世的皇帝。


    而是真正的被这最后两句触动了。


    其他的大儒群臣,这时也终于反应了过来。


    一个个面色激动,随后俱都是躬身一礼。


    “陛下的这首诗词,我等佩服之至。臣等的那些拙作与之相比,简直是萤火比之皓月啊。”


    “是啊,而且十分贴合陛下登基以来的功绩。”


    “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都从未让陛下有一丝—毫的妥协。”


    这些大儒们激动地感叹着。


    圣上这哪里是写竹啊,这明明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啊。


    “此诗定能千古流传,我不及也。”


    三元及第,当世大儒,大明首辅商辂感叹道。


    同时,看向朱祁钰的眼神,满是震惊和敬意.


    朱祁钰这个文抄公,一首《咏竹》令在场群臣震惊不已。


    谁也没想到,大明的皇帝竟能作出了千古流传的诗词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只此一句诗词,就能流芳百世了。在场的众大儒,心情可谓是复杂至极。


    他们彼此间,相互吹捧,这些时日又时常吟诗作赋,可谁也没能作出传世之作。


    最多只是被人称为不错,自娱自乐而已。


    但他们不看好的皇帝,却是直接作出了这样的诗词。


    这让他们既震惊,又羡慕的很。


    可以预料,当诗集一出,他们那些所谓的诗词,在此衬托下,必黯然失色。


    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皇帝作出的诗,应该与打油诗差不了多少。


    最多,也就秀才一级的水平。


    可谁知,皇帝一首诗词,震惊满场。可以预料,接下来定会传遍整个天下。


    众臣看向朱祁钰的目光,不约而同,都多出了两份发自内心的敬意。


    不是因为他是皇帝,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才气。


    曾经官员们称颂一个皇帝,一向都是什么“文治武功”之类的言语。


    可真正能做到的,古今又有几个帝王呢?而今,大明却是出来一个。


    但众人都是当世大儒,要说心中没一点的挫折感,那是骗人的。


    所以,就算是当朝首辅商辂,神色中都夹杂着一丝的怅然若失。


    这么多的名儒,个个自诩才华横溢,但在诗词上,却被皇帝给比了下去。


    这种挫折感,可想而知。


    “想不到陛下竟是诗词大家,臣等真是有眼无珠啊。”


    “是啊,自古以来的皇帝,又有几个能以诗词流芳百世?”


    “今日,臣等总算是开了眼界了。”


    群臣议论纷纷,赞颂的同时,语气中还夹杂着少许的不服。


    这就是士人。


    哪怕是皇帝,他们也是不服的。只是不敢太过明显的表露出来而已。


    “陛下既然在诗词方面,卓有天赋,不如我等再赋词一首如何?”


    这时,礼部的一个侍郎提议道。群臣听了皆是眼睛一亮。


    是的,刚才在诗方面失了面子,那就在词道找回脸面。


    所以,这个礼部侍郎的提议,立即赢得了群臣的赞同。


    “陛下,以及诸位同僚,我提议就以秋为题,作词一首。”


    “好主意,赞同。”


    “陛下既然在诗词一道卓有天赋,相信还能再作出一首能流芳百世的佳作。”


    “是的,相信陛下定不会让臣等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