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罪过大了

作品:《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转眼间,已过了秦岭淮河,达到了北方诸地。刚一到达,朱祁钰就在临近的一个州郡下了船。既是休息,同时也是巡视地方。


    当地的郡守,率领文武,匆忙来迎接。他们没想到,皇帝陛下竟在他们郡下船巡视。


    这让他们既担惊受怕,同时又不免感到激动喜悦。


    怕的是,出现什么意外,惹的天子的不快。


    激动的是,此次他们应对极端的寒潮灾难,极为的成功。


    本郡几乎没有因病,饥饿惨死的百姓。如此卓越的政绩,陛下得知后,定会嘉奖。事实上如这些地方官员所料。大明的这位天子,首先的就是巡视百姓们在此次灾难中,有没有损伤。


    他派出了巡查御史,以及锦衣卫,在这州郡收集情报讯息。


    所得的结果,与当地郡守所汇报的,相差不大。可见这位郡守也是用了心。


    朱祁钰当然对其嘉奖安抚了一番。


    内阁诸阁老,以及随行的文武,也是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本以为北方诸地的官服,在公文里,会略有夸大,或者掩饰。


    但现在看来,基本上还是属实的。


    “我郡之所以能在此次极端的严寒天气中,没有使百姓受灾,全赖陛下之隆恩。”


    “幸亏陛下能果断作出决策,在严寒来临之前,使臣等作出应对。”


    ……


    “若没有陛下的远见,我大明北方百姓,定会损失惨重。”


    这些地方官员,受到嘉奖之后,也都兴奋地拍着皇帝的马屁。


    朱祁钰听了,则是嘴角含笑,没有说什么。要说是全赖的隆恩,倒不如是那位徐有贞的功劳。


    若不是他通过星象,以及天气的反常做出预测。


    那么的大明百姓,可能在这次极端的严寒天气下,可能真要死亡惨重。


    想到这,他便看向一旁的于谦。“于卿,徐有贞的奏折可曾到?”


    “回陛下,刚刚到,河流,堤坝已经解冻,他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治理黄河了。”


    “而且,还把详细的计划,都写在了奏折里。”“嗯,晚上宣工部几名郎官,朕与他们一起细看。”


    翌日,龙舟再次起航北归。这次,他们行船就慢了许多。


    朱祁钰难得出来一次,所以,每到一个大的郡城,都要巡视一番当地的民生,考察一番官员。


    总体来说,巡视的结果,还是挺令他满意。


    看来在他登基之后,各地的官员不但有所收敛,就连那些土豪劣绅们,都不敢再作恶了。


    不过,当龙舟行驶到临近汴梁城的河段后,有一件事却是令他感到严重。


    那就是当地皇亲实在太多了。短短的数十年,此地的皇亲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在朱祁钰的印象里,历史上的大明之所以内忧外患。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养了太多的皇亲蛀虫。


    到了明末,太祖洪武皇帝的后裔,竟达到了近数十万之巨。


    从藩王到奉国中尉,可都需要国家供养的。整个大明接近一小半,要供养这些蛀虫。


    而这些蛀虫,依仗着皇亲的身份,在地方横行无忌,欺压百姓,兼并土地。


    如天府之国的成都,蜀王及其子弟,竟兼并了十分之七的土地。


    明末福王朱常洵,因为受万历皇帝极其的喜爱。他的土地横跨河南,山东等数省之多。


    如此,尤不满足,纵容其王府的奴仆,横行不忌。弄的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所以,当李自成把其烹了之后,姓纷纷拍手称快。


    朱祁钰作为穿越者,每每想到一百年后的大明,就感到时间的紧迫。


    如今,当他的龙舟到达汴梁城的时候,则遇到了一个生员,在岸边举着白旗喊冤。


    这一幕正好让船栏的诸妃嫔看到。她们就告知了朱祁钰。


    得此此事之后,于谦亲自靠岸,接了那汴梁城秀才的状纸。


    看过之后,不由气吁吁地来禀皇帝。原来是祥符郡王强掳一秀才的未婚妻。


    听闻此事之后,朱祁钰脸色立即阴沉了下来。又是周王一脉的子弟。


    大半年前,在京城之中,就是一个周王世子调戏杭英,杭凌姐妹,被自己惩治了一番。


    如今,这刚经过汴梁运河河段,就又有人来告御状。


    这怎能不令朱祁钰大动肝火。


    周王一系的这些皇家子弟,到底怎么回事?竟都爱干些欺男霸女之事。


    他立即唤来宗正令,询问周王一脉。这一询问,他更是直接吓了一大跳。


    原来,那个被自己惩治了周王的世子,在京城连吓带病,已经死了。


    周王朱有炖就这么一个儿子,听闻此事之后,不久便也薨了。


    如今继承周王的是第一代周王朱楠的第四个儿子朱有憔。


    此人一向深居简出,性情倒是稳妥,低调,柔弱,喜爱医学。


    每日喜欢与一些士子,坐而论道,研究医学。


    对于周王一系的皇家子弟,约束甚少,以至于周王一脉的子弟,在汴梁开始横行不法。


    要知道第一代周王朱棣,可是有十七个儿子。


    仅仅才过数十年的时间,如今周王一脉,已经达到了二百余人。


    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多如牛毛。


    若是再加上一些朱家女眷的子弟,可以说,汴梁城周围数郡,有皇族血脉的皇亲国戚,多达八百余人。


    可以说,周围的每个郡,都有郡王,每个县都有诸多的镇国,辅国,奉国将军和中尉。


    如此多的皇亲,周王朱有憔约束稍松,他们就开始横行不法。


    “这才仅仅过了数十年时间,周王一脉,竟达到了如此规模的数量。”


    “这简直是太可怕了。”几个阁老神色也是大变。要知道这些多如牛毛的郡王,各种镇国将军,中尉,他们可是不事生产的。


    只靠那些俸禄,恐怕很难满足他们的欲望。


    如此一来,他们就仗着自己的身份,开始兼并土地,抢夺各种营生,来满足他们奢华无度的生活。


    哪怕锦衣卫不去调查,朱祁钰也能想象得到这些皇家子弟,在地方上是多么的无法无天。


    “汴梁城,曾经大宋的故都,辉煌一时。诸卿随朕去瞧瞧吧。”


    朱祁钰虽然语气平和,但任谁都看出了这位天子眼中的杀意了。


    看来此次,周王一脉的子弟,要遭殃了。


    当汴梁城的周王朱有憔得知,天子停船靠岸要驾临汴梁的时候,他终于慌了。


    他本是一个低调,软弱的郡王。


    可惜,这王位意外落到他的头上,他也只能接受了。


    但他在诸多郡王里,一向有老好人之称,性子极为和善。


    所以,哪怕是成为了周王,各地的郡王,将军,中尉,也都是对他少有畏惧。


    周王朱有憔也未尝不知道周王一脉子弟的胡作非为。


    但他刚继承王位不久,又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软弱性子,所带来的后果了。


    那就是引来了大明的天子。


    他的哥哥朱有炖,侄儿,都是在这位天子的威吓下毙命的。


    如今,难道又轮到他了吗?


    虽然恐慌异常,但他还是率领王府的属官,以及汴梁的郡守,一同去迎接这位新帝的到来。


    还未等他们到达运河,就在半路上遇到了天子的扈从,以及辇车。


    吓的这位周王立即下马,瑟瑟发抖的跪在路边迎接。


    “都平身吧。去汴梁城看看。”


    朱祁钰掀开车帘,冷冷看着周王一脉诸多的子弟道。


    周王一脉的子弟们,终于害怕了。人的名,树的影。


    第二任周王和世子,都是被这位新帝吓死的。


    现在突然听到他那威严,冷酷的声音,他们也是胆寒不已。


    就这样,天子的依仗,浩浩荡荡,向汴梁城行去。


    一到汴梁城外,成千的百姓,跪倒在城门口,声嘶竭力地哭喊着。


    大都是哭着高呼“冤枉”。


    当周王以及他这一脉的子弟,看到这么多的百姓喊冤。


    他们吓的脸都绿了。


    当然,汴梁城的那位郡守,神色也更加的苍白。这下罪过大了。


    面对这成千的百姓,高呼喊冤。朱祁钰向一旁的于谦点了点头。“于卿,就麻烦你暂时接管汴梁城吧。”


    “唐剑,派出锦衣卫,走访调查周边诸郡县,看到底有多少的冤情。”


    二人听了,立即领命而去。


    于谦则是亲自安抚了那成千的百姓,告诉他们,无论有何冤情,陛下都会为他们做主。


    请他们到衙门等候,一个个诉说冤案。


    此时,汴梁城的官员们,得知铁骨铮铮的于太保,接管了汴梁城的防务,以及军政大权之后。


    直接吓昏过去好几个。于太保是谁?


    那可是整个大明最为铁面无私,能力超强的国柱啊。


    此人出马,他们还有活命吗?.


    有事找于谦,定不会让朱祁钰失望。同时,也不会令百姓们失望。


    但却会令大明的官员感到恐怖。。


    面对瓦剌数十万大军,他挺身而出,总揽全局。南下江南,平定多年的倭寇边患。种种丰功伟绩,早已传遍整个大明。


    如此人物,如今要接管汴梁城的军政一切大权,地方官和豪绅们焉能部惧?


    更可怕的是,皇帝都来了。


    整个汴梁城,顿时间风声鹤唳起来。周王府。


    周王朱有,瑟瑟发抖的跪在地上。


    他是第一代周王朱楠的第四子。


    若按照辈分的话,他是和仁宗皇帝是一辈的。是朱祁钰的族爷。


    而且,此人虽性格暗弱,但这些年来,他做通许郡王的时候,却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实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