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暖

作品:《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同时,于谦在归来后,也带领大军协助天子,围剿了赤云通等叛逆,这无疑又是一个功劳。


    朱祁钰感觉一阵头疼。这位大明的国柱,于太保实在太厉害了。


    这功勋一件接着一件,让他不知奖励什么为好了。


    他想了想,最后还是请教了后宫的吴太后。“皇帝啊,呵呵,看来还得母后教你。”


    “你先说说像于太保这样的人,官职,爵位,财富都不缺了,还有什么奖励能让他满足的?”


    朱祁钰想了一下,而后眼前一亮:“家族?”他本就是穿越者,虽然来了半年了。但骨子里,有时还是现代人的思考方式。


    此时,他终于站在了于谦这些士大夫的立场上考量了。


    这些人,很重视亲族关系的。


    就如他那老丈人冯太傅,就把自己家族的子弟,接到了京城,亲自教导。


    为何?不就是希望家族能够繁盛,延续下去吗?


    于谦性格刚直,铁骨铮铮,他也许不是太在意个人的得失。


    但对于家族之事,他定也不能免俗。


    既然对于谦不能再升迁了,那就恩赏他的家族子弟啊。


    想到这,朱祁钰立即令成敬,礼部,吏部拟定旨意,恩赏于太保的家族子弟。


    当然,除了于谦这个主帅之外。


    郑海王这个大将,以及主管后勤物资的杨半城,同样再次得到了极大的奖赏。


    一个加了五军都督府的佥事衔。


    一个则是加了户部的主事衔。


    其余将士,皆按功授奖,或者升迁,或者钱粮,布帛,牲畜,田产。


    可以说,朝廷内外,皆大欢喜。转眼间,月余时间过去了。深冬终于来临了。


    江南,竟也飘起了大雪。


    南京皇宫里,大殿上,生起了烤炉。倒也不至于太过寒冷。


    “陛下,北方的奏折,已经被凛冬天气阻断了。”成敬躬身禀报道。


    “朕知道了,好在北方各地官府,应对此次天灾得当,朕相信他们能度过此次难关的。”


    朱祁钰感叹道。


    接下来的两个月,北方的奏折,因极端的天气,再也达到不了南京城了。


    不过,他并未有太多的担心。


    因为这几个月,北方早已做了完全的准备。


    此时,他只需要等这极端天气过去,冰雪融化之后,就可以北上回京了。


    “对了,成伴伴,你的家不也是江南的吗?”


    “如今朝中也没有了太多的事,不如朕让你休沐一段是时间?”


    其实,朱祁钰已经不止一次提及此事了。


    不过,这成敬却一直以无脸面见先人为借口,不愿归乡。


    但朱祁钰知道,他对家乡的亲人,却始终都很关心。


    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把自己的俸禄所得,寄回到家乡。


    从这能看出,成敬并非是冷血之人。


    他也是有血有肉,有着深沉情感之人,只是始终压抑着,从不表露出来而已。


    “谢陛下体恤,奴婢的事,会自行处理好的。”成敬依旧是那种不咸不淡的表情。不过,这次朱祁钰却是不准备给其借口了。


    “成伴伴,朕一出宫开府,你就追随在左右。在朕心中,其实你早已亦师亦友。”


    “朕不希望看着你因为心中的郁结打不开,而每日郁郁寡欢。”


    “朕听小诚子说,前些时日,你又病了。”


    “朕询问过太医了。他们说,你这是因为心郁所致,气虚不宁,精神抑郁导致的。”


    朱祁钰这次的语气,极为的凝重。


    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历史上其实并非没有好太监。


    其实,不但有,而且,很多也是忠诚刚烈之士。而成敬就是少有的忠贞之士。所以,他不想让其早早地挂掉。


    他要保住他的小命,让他再效忠自己二十年,直到下一代的内宦培养起来。


    解决成敬的心病,这不但是他自己的事。也是为了自己着想。


    在朱祁钰看来,如今除了成敬,还没有任何一个太监,能够担任掌印太监,秉笔太监。


    这可是内相,是与内阁首辅齐重的职位。绝不能随意委任。


    若成敬像前世历史上一样早早地挂掉,那么朱祁钰真不知道该用哪个太监?


    他成王府虽还有几个精明强干的太监,但在各项能力上,还缺不少。


    早早地把他们捧上高位,无疑是害他们。


    厚德才能载物。


    所以,成敬的心结,必须给他了结了.


    在朱祁钰看来,一个能力超凡的手下,往往胜过千军万马。。


    成敬这个掌印太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


    只有心结给他打开了,他才不至于郁结早早地挂掉。


    当夜,锦衣卫指挥使唐剑,就把成敬老家近年的详情,全部带来~了。


    成敬,其实就在距离不太远的吴淞-府。他并非姓成,而是陈。因为自从受了腐刑之后,便自认-为羞辱了先人。无颜再见家乡父老,所以,便改了姓。


    取名成敬。


    陈氏一族,在当地虽称不上大的士族,却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香门第。


    哪怕成敬十年没有回过家乡了,但他的名声依旧在。


    二甲进士,翰林院出身,如此荣耀,当地近几十年也才出一个而已。


    不过,他身受腐刑,成为了太监,这个传闻更是热议。


    按照情报上显示,陈比一族,这些年深居间出。


    不敢抛头露面,正是家族出了这件丑闻。


    他们不想看着众乡民,在他们背后指指点点,所以,陈氏子弟都养成了十分孤僻的性情。


    就算出门,也都是选在天色微亮,甚至深夜出行。


    除此之外,他们家族的子弟,科举之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从这十年来,陈氏子弟再未出现一个举人,就能士大夫阶层对他们家族的鄙夷。


    从这也能看出,成敬身受腐刑之后,对家族所造成的影响之大。


    朱祁钰此时也终于理解了,他为何不愿与家族联系了。


    可成敬不知道,就算是他不与家族联系,也不能减轻家族所受的屈辱。


    这十年来,陈氏一族也不是没想过迁徙他处。


    可朝廷对陈氏一族的限制令,却始终未能解除,他们不能迁徙。


    看到这,朱祁钰不由感到好奇。


    自己登基也有半年了,难道当地的官府不知道成敬已经是掌印太监了吗?


    他们怎么还敢?


    要知道掌印太监,那可是能与内阁百辅相提并论的。


    想当年,朱祁镇做皇帝的时候,掌印太监王振,权倾朝野,内阁的阁老,六部的尚书见了他,都得作揖行礼。


    成敬做了掌印太监,虽然谦和,从不滥权,揽权,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泥人。


    面对朱祁钰的疑问,指挥使唐剑则道。


    “回陛下,吴淞当地的官府,和百姓,甚至陈氏族人,都不知道成掌印如今的地位。”


    听了唐剑的话,朱祁钰终于明白了。


    成敬自从腐刑之后,也改了名字,隔绝了与世人的交往。


    亲朋好友,一律断绝了联系。


    在朱祁钰的记忆里,成敬似乎多年都未曾离开过成王府。


    自己成为皇帝之后,虽然成敬也成为了掌印,秉笔太监,但除了于谦等一些重臣之外,还真没人知道成敬为何人。


    “成伴伴虽良苦用心,却不知世人险恶。”


    “如今世人皆是攀高踩低,哪里还会在意人的出身。”


    朱祁钰感叹道。


    想到这,朱祁钰立即吩咐道。“唐剑,派人去把成伴伴一家老小,请到南京城。”


    “是,陛下。”


    吴淞府,流月镇。冷风呼啸。江南天气,比以往还要寒冷一些。


    今日,一个陈氏子弟,带着几个仆从,罕见地出了府邸。


    他们要去家族的林子里,砍伐些木材来,以此来取暖。


    好在天气冷酷,路上没有几个人。他们很快到了家族的林地。


    可是,当看到光秃秃的树林之后,陈氏子弟愣住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家的林地,已经被人抢一步给砍伐了不少。


    若仅仅砍伐了一些枯枝,倒也无所谓。


    但一些碗口粗的小树木,也被人砍了当柴烧。“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那个年轻的陈氏子弟,气的满脸通红,就差破口大骂。


    这些年,他们陈氏子弟,因为家族出了一个受腐刑的长辈,便一直深以为耻。


    所以,自感在乡里抬不起头来。


    对于一些事,也就愈发的忍让。


    如修桥铺路等乡里之事,他们陈氏也是拿出的最多。


    甚至,连宅田、河道改流等出现争执,他们也是一再忍让。


    可他们陈氏的一再忍让,在某些人看来,竟是软弱可欺的表现。


    如今,这些人愈发的肆无忌惮了。回到府上。


    当这个陈氏子弟,把事情的原委道出之后,其余的陈氏族人,也是怒喝连连。


    隐忍了这么多年,非但没有减轻乡里人对他们的嘲笑,反而使之变本加厉。


    “这一定是崔家干的,他们的林地,与我们紧挨着,这严冬来了,就砍伐我们的树木来当柴。”


    “对,就是他们。自从他们家出了一个同知,愈发的傲慢,蛮不讲理了。”


    “走,我们一同找他们去评评理去。”


    不少的陈氏子弟,群情激奋。


    说着,就要拿着家伙什,要去找崔家讨要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