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善用大势碾压

作品:《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从卢乡北上当利,一路风平浪静。


    昨夜哨骑来报,当利县守军连夜撤出,不知去向。


    也许是逃遁溃卒将消息传出,知道有大军进兵扑来,自忖卒少不能守,直接弃城而走。


    让带了许多大盾没派上用场的牵招、韩牧、赵震气忿不已。


    做足准备在城外建垒阻止骑兵出逃,好缴获些马匹。


    没想鲜卑人闻风就跑还把马给骑走,憋得人用足跺地,以拳捶胸。


    嘴边的肉食跑了,谁受得了?


    甚至有校尉建言:“可弃当利县,率大军北上掖县才百里之遥,使君进军袭取乐安黄巾时,距离更远且无所惧,今再度效仿,说不定又将建功立业呢?”


    刘备拒绝道:“今时不同往日,不可皆引以为鉴,那时已打探清楚,此刻掖县情况未明,一味追逐,若遇事不利则进退两难,粮道受危,乃用兵大忌。”


    “东莱郡多为平原,更适合骑兵游走来去自如。”


    追敌心切是很危险的,况且诱敌深入绝粮道,再数面包抄过来,不就是游牧民族惯用的伎俩吗?


    后世诸多人在上面吃了亏。


    再者刘备忧虑不只是这些,七千辅卒虽有立功之心,无论甲具、意志、还是操练,远不如战兵。


    不过操练了一年,还没怎么见血的新卒。


    此役主战力还得看三营和骑军,辅卒充其量跟在后边捡漏打下手。


    击溃敌人时,能追击扩大战果。


    先前破黄巾浴血成军的老卒,可一个也没带,全留守平原、济南与齐郡,用来提防兖州刘岱及冀州袁绍了。


    如今青州最富饶的郡县,当算多年未被兵祸袭扰的平原郡,偏又紧挨着冀、兖两州。


    其他的郡县恢复以往农桑的人口规模,至少要五年与十年。


    故而有掾吏主张道:“平原属四战之地,不如将州部迁往原先的乐安,或齐郡则可避战火。”


    荀彧立即反驳道:“当前天下扰乱,无有安国,国乱则无有安家,家乱无可安身。”


    “天下人无不盼望,有人挺身而出收拾乱局,皆在引首以望,使君身为帝室之胄,名望传播四海。若不站出来匡扶天下,只会使人寒心。”


    “此刻把州部迁往他处,就等于向天下人表明,无扫除戡乱之决意,故士人心不附、百姓逃离,必将无处安身。”说完,荀彧悄然瞥了眼刘使君,见他并没有迁离之意,才略微放下心。


    接着,荀彧慷慨陈词道:“平原虽为四战之地,在荀彧看来却是块宝地,调兵征讨极为便利,向北虎视河北数州,往南可握中原腹地。天下没有比它更好的地方,非英雄不可持也!”


    最后温和笑说道“使君得青州,实则获兖、冀、豫三州,试问天下何人可敌?”


    这便是荀彧为刘备所画策,一匡天下之宏图。


    也是刘备不能轻易迁移州部的原因之一,不仅百姓会茫然无措,依附的豪族也会人心不齐,最重要把手底下的人,那口争天下的心气泄了,才是致命的。


    刘备细声感慨:“文若说的有道理,只是被人拿刀顶在腰间的滋味,可不好受。”


    但也无可奈何,惟有平定青州,才能腾出双拳。


    眼下最好防范两面交战,因此屯军平原,使袁绍刘岱等人不敢进犯,即便攻过来,也有力量退敌。


    刘备沉思后,望着城门敞开的县城,命管亥引兵先进探查部分后,再逐渐进城。


    用兵小心无大错,稳妥先行。


    军士们脚踩着破碎的瓦砾,以五人为伍,两人手持大盾在前,两人手握长矛在后,一人扼弓警惕望楼门户,有些沿着街道仔细搜查。


    也有人推开每家门户,防止敌军藏匿。


    若遇见百姓,则命其走出屋里,打量头发胡须是否符合鲜卑人,无有则使之归家,告知全城封禁,暂时待在里巷家中,不得擅自出进。


    当利县的情况没好到哪去,可以说地皮都被鲜卑人刮走三寸。


    甚至连石磨做饭器具,也被鲜卑人带走。


    韩牧禁不住感叹道:“鲜卑人未免太穷了罢,怎么什么都要,抢粟黍粮食还能理解,蒸煮器具、厨铲、厨刀、簧剪、连唾盂也拿……”


    等军吏统计完,刘备才知道剩余的百姓,几家几户都凑不齐一套食器。


    赵震立即请命,敌军携带东西过多,就算过一夜也未必能走多远。


    不如校点军马追击,可一战而擒。


    刘备看了下时辰,还是摇了头,已然错失良机就不要再去赌。


    骑兵家底本来就薄,良好的马驹战死难以补充,只有先保存自己,才有机会战胜敌人。


    昨日赵云领轻骑对敌,就差点折损了。


    刘备昨夜反思,以后不应再犯这种错误,现在还不是用骑兵对骑兵的时候。


    一路运过来的武刚车和强弓劲弩,还没派上用场,那才是对付无甲胄的游牧民族真正杀器。


    刘备遂道:“诸位毋急,建功立业不在一时之间,被敌人所趁反而不妙。”


    见诸将多有不语,心知须压下骄兵的风气了。


    刘备笑起来说道:“诸位可知,备最推崇哪位兵家吗?”


    牵招探问道:“吴国孙武?”


    见刘备摇了摇头,赵云道:“莫非为司马穰苴、吴起、与李牧?”


    举例这几人也因其善用少量兵,而屡破强敌,还会操练士卒,待百姓不差。


    赵云才会拿这几人来问答。


    刘备笑摇头说:“虽为名将,却并非他们。”


    这些人值得学习,但还不是他最推崇的。


    管亥在旁小声嘟囔道:“该不会是淮阴侯韩信罢,使君不是叫军官莫学吗?”


    刘备用手指着他,一阵无言。


    真有韩信之才,他刘玄德岂会阻拦,就怕自认为淮阴侯实际是马谡。


    让他肩负重担,却败军弃逃,多少家底也不够马幼常使劲挥霍。


    刘备懒得让他们猜,直说道:“我最推崇的乃是秦国王翦,此人为将持重,老谋深算,能设计除敌国名将李牧,目光不仅在两军之间,更放在朝堂、国家之上。”


    “兵精粮足,以大势碾压,叫人找不到破绽,白起、王翦皆善于此道。耕战就是耕田与打仗,只要做好这两点,正兵即可破敌。”


    毕竟正面就能打得过,何必冒败军覆没的风险去出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