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4章 李嗣源正式造反历朝皇帝臭骂李存勖

作品:《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隋文帝杨坚:只要是个人,这个时候都会有野心的。


    【唐高祖李渊:已经到了这份上,李嗣源就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他必须要给自己做打算。


    【唐太宗李世民:李嗣源的长子李从璟可还在洛阳呢,就算是为了长子,他也不敢造反。


    【光武帝刘秀:朕有一种预感,这个李从璟应该是活不下来。


    【元世祖刘烈:本来只不过是一件小事,结果君臣之间相互猜疑,马上就要变成大事喽。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洛阳城内,李存勖得到元行钦的禀报后再度震惊。


    “李嗣源竟然会反叛?不可能!”


    李存勖提防李嗣源,更多的是出自于李嗣源这种“封无可封”的超级名将对皇权的威胁。


    李嗣源跟随李存勖并肩作战这么多年,李存勖还是很相信这位老将忠诚的。


    刘皇后等人已经鼓噪起来。


    “陛下,既然李嗣源造反,那就把他杀了吧!”


    “陛下,眼下正好调派大军剿灭李嗣源!”


    李存勖沉默不语。


    关键时刻,他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直觉。


    “不,李嗣源不会造反的。”


    “李从璟何在!”


    很快,李嗣源的长子李从璟就跪在李存勖面前,声音颤抖地开口。


    “臣见过陛下。”


    李从璟是真的怕。


    自家老爹被弹劾造反,自己脑袋随时都可能落地。


    “朕相信你和你爹对大唐的忠诚,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误会。”


    “你立刻前往卫州,让元行钦派人保护你去见你爹。”


    “告诉他,朕相信他,让他赶紧回来洛阳。”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李存勖已经隐约察觉到郭崇韬之死背后另有隐情。


    【他并不愿意让李嗣源成为第二个郭崇韬。


    【但事情发酵到这个地步,即便是贵为皇帝的李存勖,他也无法操纵后续走向了。


    魏县。


    霍彦威带着五千镇州成德军火速赶到,让李嗣源松了一口气。


    “事到如今,老夫只能返回镇州,等待陛下降罪。”


    但李嗣源的这番话却被众人反对。


    “岳丈大人,如今陛下杀了郭崇韬和朱友谦,您若是返回镇州岂不是坐以待毙?”


    “若是大人当真想要和陛下面前自证清白,还是应该尽快赶回洛阳和陛下见面才是。”


    “元行钦那小子和宦官是一党的,若是老夫返回京师,路过卫州时就会被元行钦谋害。”


    “既然这样,您就领兵突破卫州便是。”


    李嗣源还打算说些什么,刘知远突然开口。


    “大人,我们都是跟随您一路征战至今。我们能体谅您对先皇和陛下的情分,但也请您不要轻易做出决定,免得让我们这些人重蹈郭崇韬和朱友谦的覆辙!”


    李嗣源身体顿时一震,目光扫过在场诸多将军。


    这些人,的确都是他的老部下,也的确忠心耿耿。


    可现在这种情况,一个不好,所有人都会死在后唐朝廷手中。


    在性命的威胁面前,原本绝对忠诚于李嗣源的某些将军心中已经生出大逆不道的想法。


    他们的确还忠于李嗣源,但却不信任李存勖的后唐朝廷。


    一旦处理不好,这些人为了保命,甚至可能会对李嗣源拔刀相向!


    李嗣源沉默良久,缓缓点头。


    “好,那我们就领兵回返洛阳!”


    【直到此刻,已经明显颇为动摇的李嗣源依旧还是不愿意走到和李存勖兵戎相见的地步。


    【他接连数次上奏章向李存勖申述,希望能获得李存勖的谅解。


    卫州府衙。


    元行钦坐在桌子后面,看着面前整整齐齐摆放的几份李嗣源亲笔奏章,发出冷笑。


    “这个李嗣源,分明就是想要造反,却还妄图误导陛下?”


    “来人,把李从璟押上来!”


    片刻后,被五花大绑的李从璟跪在元行钦的面前,大声叫屈。


    “元大人,我和我爹对朝廷忠心耿耿,你为何要囚禁我,不让我去劝说我爹?”


    “你是李嗣源的长子,一旦和李嗣源会合,那李嗣源就再无顾虑,放心大胆地造反了。”


    “现在,立刻写一封信给你爹,让他单骑前来卫州受缚。”


    “否则的话,你李从璟人头不保!”


    很快,这封李从璟的亲笔信被送到了李嗣源的面前。


    “什么,元行钦这个王八蛋竟然用我儿性命威胁我!”


    李嗣源无比愤怒,同时内心中又充满恐惧。


    写去朝廷的奏章一直没有得到李存勖的答复,自家长子却被元行钦用性命威胁。


    这一切都说明一件事情。


    后唐朝廷要除掉李嗣源!


    其他诸多李嗣源麾下大将们也纷纷鼓噪起来。


    “大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朝廷就是想要杀掉我们。”


    “大人,朝廷已经除掉了太原人郭崇韬和梁人朱友谦,李存勖现在就是要对我们这些沙陀老人动手了。”


    “大人,反了吧!”


    在这其中,又以石敬瑭的声音最大。


    李嗣源沉默良久,长叹一声。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呢?”


    【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李嗣源最终决定起兵自立。


    他率领麾下五千多兵马迅速攻取了附近的汴州。


    随后李嗣源立刻发布诏书给整个后唐,声称元行钦和宦官勾结,想要谋害天下忠臣,自己起兵是为了“清君侧”,保护所有沙陀、太原、前梁降将的利益。


    李嗣源作为李存勖多年征战的最大帮手,非常清楚地了解后唐内部的各种集团。


    他的这份檄文,立刻就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齐州防御使王晏球、贝州刺史房知温、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平卢节度使符习都在接到檄文之后立刻表示坚决支持李嗣源,并很快率部前来与其会合。


    短短十天时间,汴州的李嗣源就从五千兵马迅速膨胀到了三万多人。


    更远一点的河北、山西诸多州县中也有大量官员宣布支持李嗣源,只不过由于路途遥远一时间无法赶到。


    【刚刚完成了蛇吞象没两年的后唐王朝,爆发了一场波及整个帝国北方的叛乱。


    【最让人唏嘘的是,绝大部分的叛乱州县都并非新征服的后梁中原、山东地区,而是支持了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几十年的河北、山西州县!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是各种弹幕不断飘过。


    【秦始皇嬴政:李存勖啊李存勖,能把自己的基本盘都逼到叛乱,真是绝了。


    【汉高祖刘邦:他应该是到了洛阳之后把自己当成中原皇帝,忘了还在河北山西吃亏的老兄弟们了。


    汉初世界中,太子刘恒看到这里,心中也是一动,忍不住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朝堂上的诸多大臣。


    长安位于关中,大汉的根基也是关中不假。


    但大汉的基本盘是什么?


    是萧何、曹参这些沛县老兄弟!


    刘邦并没有忘记这些老兄弟。


    刘恒目之所及,大殿之中几十上百名大臣,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沛县的开国功臣,又或者是功臣们的子孙。


    这些人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一起坐天下。


    他们的利益早就已经和刘邦深度绑定在一起。


    谁想要对大汉搞三搞四,他们必然会紧紧团结在刘邦麾下,进行疯狂反扑!


    消灭异姓王是如此。


    消灭吕氏集团也是如此。


    诚然,这些功臣们也会想着架空刘氏皇帝,夺取更大的权力。


    但归根结底,他们必然和大汉站在一起,也必然和皇帝站在一起。


    就好像是人们所说的糟糠之妻。


    看似人老珠黄毫无作用,实际上,也只有她才愿意无条件地为了这个家和自己的男人付出。


    一代新人换旧人?


    对皇权而言,情况还真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李嗣源竟然真的造反了!”洛阳城里,李存勖得知消息后如遭雷击。


    在场的所有大臣也都惶恐不安。


    其他人造反也就算了。


    李嗣源,后唐天下兵马诸道总管,成德节度使,李存勖曾经最得力的助手,率先攻克后梁京师开封的先锋大帅。


    对后唐而言,李嗣源就相当于刘邦的韩信,朱元璋的徐达!


    这样的一位大将却举起了反旗。


    对刚刚灭亡后梁不过三年的后唐而言,绝对是无比巨大的打击。


    李存勖脸色铁青,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


    “看来,朕必须要御驾亲征了。”


    别人叛乱也就算了。


    李嗣源叛乱,如果不是李存勖亲自出马,后唐朝廷这边压根就没有人打得过!


    【此时的情况对后唐朝廷和李存勖是非常不利的。


    为啥?


    因为征讨蜀国的大军还没有班师!


    郭崇韬两个月前就死了,当时大军正准备班师。


    按理来说,两个月怎么样都足够从成都回到洛阳。


    问题就在于,班师前夕,真正的领兵大帅郭崇韬被斩杀。


    杀掉郭崇韬之后,太子李继岌一边要清洗郭崇韬旧部,一边要想办法安抚军心。


    一来一回,就导致李继岌的班师之路非常缓慢。


    精锐远征在外尚未返回,纵然返回了也会因为郭崇韬之死而士气低落。


    洛阳这边,可用之兵并不算多。


    真能挡住李嗣源吗?


    李存勖在这个时候终于展现出了自己曾经的风范,高声开口。


    “朕能灭了朱温和朱友贞,自然也就能灭掉李嗣源!”


    “来人,立刻集结洛阳、开封所有兵马,朕一个月之内便可灭掉李嗣源!”


    很快,李存勖就率领仓促集结的四万大军出发北上,兵锋直指汴州。


    【事实证明,李存勖依旧还是低估了后唐如今面临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