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税区

作品:《我的姑父叫朱棣

    向吏部尚书询问财税办法,不得不说,也真是奇葩。


    可奇葩有奇葩的道理。


    自从朱元璋废除宰相,权分六部之后。各部尚书,都有了惊人的权柄。


    朱棣登基之后,设立内阁,也只是以备咨询而已。


    徐景昌在通政司任上,还能牵制六部,可解缙接手之后,就差得太多了,根本撑不起场面。


    六部之中,论起权柄,掌握人事大权的吏部尚书,掌握财税大权的户部尚书,还有掌握军权的兵部尚书,属于权柄最重的三部。


    由于军权特殊,有勋贵在,更有五军都督府,所以兵部尚书只能拿到不足一半的份额。因此和那两位没法争。


    假如蹇义和夏原吉,找个阴雨天煮酒谈笑,大可以互相说出,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的话。


    也正因为如此,双方都最清楚彼此底细。


    夏原吉能捏住蹇义把柄,蹇义也知道夏原吉最怕什么。


    只要挑起这俩人的争斗,事情就好办了。


    可谁能有资格在这两位之间搅合?谁又有办法,让他们互相下黑手?


    毕竟这都是顶尖儿文臣,不是那么好摆弄的。


    非要那种地位足够,又不是那么正经的人,才方便两边挑唆。


    这个人选,自然是一肚子坏水,十处打锣九处到的定国公徐景昌了。


    “表弟,说真的,你是众望所归,除了你就没有别人了。夏尚书看起来是真的挺恨蹇天官的,不然怎么会把那种事情都告诉伱?”朱高炽感叹道。


    徐景昌淡淡一笑,突然道:“你觉得也是夏尚书告诉我的?”


    “难道不是?洪武朝的旧事,那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吧?”


    徐景昌淡淡一笑,“夏原吉要是真的这么沉不住气,就坐不稳户部尚书了。”


    朱高炽大吃一惊,蹇义初入官场的把柄,不是夏原吉说的,那是从哪里来的?别跟我说,是查出来的,朱高炽差点被砸了,他都不知道……


    “殿下要是有功夫,就去锦衣卫的密档瞧瞧,或许你能大开眼界。”


    朱高炽不解,“锦衣卫密档?有什么意思?”


    徐景昌笑道:“殿下,你要是想找点乐子,我建议你去瞧瞧,保证能让你开心好几天。”


    朱高炽大吃一惊,这么说,他更是不能不看了。


    迫不及待的朱高炽下午就去了,然后他就差点笑喷了……锦衣卫的密档,属实是个大宝库。


    朱元璋当年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详细的呈报。


    据说有些官吏见了哪几位朋友,一起吃什么菜,喝什么酒……锦衣卫全都记录详细。朱元璋甚至以此询问官员,如果说的是实话,自然没说的,如果说了假话,那就要掂量一下项上人头。


    朱高炽还以为这是吹牛皮,可是当他真的翻开密档,发现还真有不少……就连夫妻之间的悄悄话,上面也有,看得比笑话还笑话。


    比如有一位郎中,胜任了侍郎,成为正三品官员,十分得意,夫人就揶揄他,官职大了怎么样,不行还是不行。


    这位义正词严反驳,官位变大,自然都会变大。


    夫人不信,当即实验,随后大骂骗人。


    这位侍郎大人不慌不忙,吐出四个字,“与子偕大。”


    但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朱高炽真的要喷了……这位侍郎大人不会是老夏吧?


    当他看了一圈,不得不承认,这里面属实都是乐子。但是他也很郁闷,怎么朝堂官吏,都是这种人啊!


    就没有一个无可挑剔的?


    “殿下,你要找的是做事的人,不是道德完人,千古至圣。你需要的是数以万计的做事官员,需要把那些空闲的位置填满人,还要让这些人给你做事。德才兼备固然好,但要是一时之间,凑不齐这么多,朝政就扔在那里不管吗?”


    朱高炽无奈长叹,属实徐景昌说的有道理。


    其实他也挺无奈的,你说朱高炽快三十了,现在让他继位,他能有多少亲信?


    除了教他的师傅,徐景昌这种亲戚,还有监国这段时间,熟悉的朝臣之外,又能有几个人?


    他登基就需要把这些人按照品级,能力,德行,资历,填充各个紧要的位置……能填满就算很不错了。


    有点毛病都要使用,只要不是大奸大恶,就要烧高香了。


    你说这是任人唯亲吗?


    自然是!


    可不任人唯亲,又能怎么办吗?


    下面人到底怎么想的,真的能轻易看出来?


    就比如这一次的事情,徐景昌从锦衣卫的密档,知道了蹇义的把柄,果断抛出来,引得蹇义说出来户部的弱点。


    毕竟在蹇义看来,这是夏原吉不仁不义在前,活该有这个报应……但是说起来,老夏真的就那么无辜吗?


    他不想怂恿徐景昌,去对付蹇义?


    总而言之,大家伙都是一个山里的狐狸,谁也不用糊弄谁。


    所以要用人,一定要可靠,这是排在第一位的。


    “表弟,你这一手,让他们鹬蚌相争,你是坐收渔利。我问你,接下来要怎么办吧?”朱高炽好奇道。


    这事属实到了关键时刻,需要怎么整顿财税,全看接下来的举错了。


    “殿下,我盘算过蹇义的建议,我打算设立八个总督区,征收税赋。”


    朱高炽想了想,探身认真道:“计将安出?”


    徐景昌道:“首先,第一个总督区在北平,下辖顺天府,辽东都司,大宁都司,蓟镇,宣府,包括天津港和长芦盐场。”


    朱高炽大吃一惊,因为这个总督区的规模,就是徐景昌这段时间经营的北平范畴,贡献了一千多万两税赋,相当重要。


    而且徐景昌明显要把盐税也划给北平总督区,这涉及到了盐法啊!


    “贤弟,当真行吗?”


    徐景昌道:“这些地方是个完整的体系,比如长芦产盐,大宁有榷场,草原诸部要到大宁购买食盐。他们送来的羊肉也要用盐腌制,再装船通过天津港,送到南方。一个总督区划得太小,增加官吏不说,还会影响商货流通,反而阻挠了商业发展。咱们是要韭菜叶,可不是要连根刨,要可持续竭泽而渔。”


    朱高炽被说得笑了,“那其他几个总督区呢?”


    “第二个总督区,就是山东跟河南,这部分属于中原地区,又是黄河和运河联运。中原的粮食物产,可以通过运河,南北输送。因此这段的关键是漕运。税收未必很高,但事关中原安稳,马虎不得。除了征税之外,还要发展商业,重视民生。如果方便的话,我会让周王他们,多向中原投资,兴办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