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作品:《穿成一个老男人(女穿男)》 现在看来,这事怕是有定论了。
果然不其然,余隐上了马车,跟吕公公相对而坐。
对方不等他开口,便道“圣上,想让大人去滨海。”
意料之中。
见余隐一脸坦然,吕公公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咱家怎么忘了,大人怕是早就想去了。”
余隐苦笑道“不是我想去,而是圣上怕是一直想让我去。”
让他推荐人,说他年纪大了。
这些都是拖词,他当年会试时写的那份关于海域的文章,怕是皇帝已经看过不下数十次了……
而他那两本册子,估计这几日皇帝也一直在翻。
余隐别得不多说,便道“公公是想让东桂与我一道去?”
吕公公双眼一亮,“他去合适吗?”
“做我的书童、小厮,应该没人会在意,就看公公想不想,此行的危险我就不多说了,我这边确实需要一个人跟着。”
长贵年纪大了,不可能跟着他去。
至于那位一心想跟着他的余三,余隐压根就没想要他。
二老太太胡搅蛮缠,三太太精明过头,他那位堂兄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如果他没记错,自小便没什么主见。
有这样的母亲和祖母。
就算是孩子再好,他也不敢用,谁知道,家里人会闹出什么妖来。
余隐道“我若走了,还要劳烦公公帮我一个忙,我家来了几位老家的人,如今被我安置在会馆之中,若是在我走之前,他们还没回去,就麻烦公公,派人去看一看,务必让他们在本月二十四之前离京,不管什么法子,只要赶走就成。”
吕公公了然,“大人放心。”
余隐快到宫门口时,遇到了卫国公家的马车。
卫国公和卫五公子一道下了马车,看到余隐,双方心照不宣地点了下头。
才走了几步,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楚宗庆不待马停稳便跳了下来,看到余隐大步跑过来,道“先生。”
余隐微微一笑,算是打过招呼了。
楚宗庆看到卫国公,微微挑眉,但是都没说,反而站到了余隐身旁,算是默认他跟余隐的关系。
第48章 第48章
余隐心里盘算了一下, 卫国公、勇南王府, 大概极有可能吏部尚书和信王也要来。
如果不出意外, 贺家也在其中。
令余隐意外的是,贵妃的哥哥,柳大将军也到了。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这三位年纪略长的皇子也在其中。
余隐大概数了一下,一共十二个人。
皇帝也没什么废话, 直接丢过来一份邸报。
情况比前几天的还要糟糕,至于镇守那边的冯将军,出去剿匪后, 至今未归, 滨海那里的倭寇,几乎已经将整人滨海做为了根据地。
当地留下来的民众一时间成了他们的奴隶。
情况比余隐想的要严重的多。
在大家的意识,倭寇怎么也不会上案划地经营呀, 都是抢完了就跑,看你好欺负,再过来抢便是, 可谁曾想,这一次的倭寇不按常理出牌。
皇帝道“余爱卿怎么看?”
余隐将邸报交给身后的楚宗庆道“臣以为此次的倭寇怕是以滨海为根据地, 想将四周的城镇都打下来占为己有,而后蚕食整个朝廷,如果臣没猜错的话, 倭寇可能早已回去, 而上岸的这些, 怕是另有其人……”
从去年将冯将军调走,到如今滨海轮为对方的地盘。
余隐总感觉,他们的目的,怕是整个国家,而非抢什么金银珠宝。
至于这是些什么人,余隐有两种猜测。
一是真正的海盗,二是国内的判贼。
至于判贼,大概极有可能与当年的逼宫有关系。
当年事实如何,余隐不清楚。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历史全是当今所写。
按本朝目前的记录来看,当年太宗皇帝自知时日无多,而他一手培养当接班人的太子,在半年前狩猎时摔断了腿,从此变和多疑、爆躁,丑闻不断。
太宗皇帝一气之下便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从此太子更一蹶不振。
太子没了,皇帝老了,皇帝的其他儿子们又都长大了。
据说那一两年时间,皇权更替,一波又一波。
先是二皇子软禁太宗,假造昭书,登基不足一月,便被贤妃及六皇子以清君侧为由拉下了马,六皇子才刚选了日子,又发生了地震。
于是,京里便开始传六皇子并非真命天子,想要登基惹怒了上天。
先是长公主联合将军府选反,被贤妃兄长所杀,后又有五皇子联合文武百官……
余隐清晰的记得,史书上只记了一个字——乱。
六皇子在前登基前夕,突然暴毙身亡,而贤妃也被软禁了起来。
至于皇位,轮到了她兄长的手上。
然而,贤妃的兄长才登基不过两个月,便被南下的北夷人给攻进了京城,当年宫里的许多女子,无一生还。
后来,还是先皇带着信王打回了京都。
解救京都的百姓。
那时候的国家一团乱麻,如今调养生息了几十年。
百姓与国家才算安定团结,不料,又有牛鬼蛇神出没了。
余隐猜测,所谓的倭寇,可能与当年的宫变有极大的关系,或者说也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对方也想当皇帝而已。
是以,这种时候,除了将倭寇赶出去,还得防止旁的地方再有人来进犯。
想到此,余隐瞬间明白,为何柳大将军也来了。
按理说,此次出征用不了这么多将领。
要么卫国公,要么柳大将军,顶多加一个皇子坐镇,现在看来,是想兵分几路。
如余隐所料,柳大将军北上,接冯将军以前镇守的地方,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怕北夷人趁着这次机会来犯。
二皇子和贺大公子都跟着一道去。
余隐和卫国公府的去滨海,这边也有安排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
楚宗庆也随余隐这一边。
人员很快就分配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吏部尚书那边走手续了。
其他人都被打发走,唯独留下余隐。
余隐想哭,他喝了点酒,现在是强打起精神来开会的。
现在见众人都走了,事情也已经安排好了,只等着出京奔赴战地,于是,精神又松懈了下来,岂知皇帝偏偏大晚上留他下来下棋。
见余隐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皇帝气道拿棋子丢他,“怎么,还得朕求你?”
余隐哭“圣上误会了,臣是刚才喝了点酒,有点迷糊。”
皇帝又砸他“朕在这里劳心劳力,你却喝着小酒,真是惬意啊?”
余隐垂着头,望着自己的脚尖。
皇帝气道“行了,别装了,赶紧下棋。”
余隐强打起精神望着眼前的棋子,耳边传来皇帝的声音“前几天说让你给朕推荐人,你想好了吗?”
余隐点头,“文谢晋怀,武卫五公子。”
卫五公子不用说,刚才已经来了。
谢晋怀今年的新科进士,又在翰林院当差,前几天还被喊来值班了,最主要的是这孩子长得好,皇帝前段时间给公主选驸马的时候,还留意过他。
至于后来没被选上,大概可能是因为谢晋怀的底细被皇帝派人摸透了。
而淑妃想给三公主找的驸马,不说与二公主相提并论,起码也得世家出身,阅历和身份上算得上门当户对才行。
皇帝略一思索便道“那现在你去滨海了,谢晋怀还去吗?”
余隐将手中的棋子落定道“他不去了,臣想让他去北地,今日圣上选的人,柳大将军自是不必说,主帅是也。然而,无论是二皇子,还有贺大公子,都算不上真正义意上的文臣,是以,臣想推荐谢晋怀与他们一道去。”
皇帝默了一会没说话,手上的棋子倒是落得快了。
余隐也不知道自己这次是不是说太多了,专心下棋。
一盘下棋,皇帝拍着桌子道“小吕子,把臣去年埋在桂树下的那坛酒拿出来,让太傅陪朕喝几杯。”
余隐吓了一大跳。
想拒绝,可被皇帝一瞪眼,只得将话咽了下去。
乖乖地坐下。
余隐也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杯。
第二天,是被吕公公摇醒的,迷迷糊糊地望着宫公公那张眼,一直看了好几秒。
吕公公苦哈哈道“大人,该出宫了。”
余隐从桌子底下爬起来,目光一扫,心里咯噔一声,他居然胆子大的在皇帝这里睡着了,还满身的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