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临行前的交代

作品:《红楼霸王:项羽穿薛蟠

    香菱只有三四分像虞姬,项羽都志在必得,将人半买半抢的弄回了家里养着。


    可卿有九分像虞姬,他又怎会一点心思不动?


    项羽现在之所以急着走,就是生怕自己再多留一会儿,就要忍不住抢人了。


    只是他向来又重视家人,实在不想薛家以后难做。


    若真的此时动手,或者没动手,哪怕只是在宁府当着贾珍的提一句:‘把你儿媳妇交给我。’


    那这事就没法收场了。


    薛家和贾家以后再没往来的可能不说。


    以后在其他老亲面前,薛家也抬不起头来。


    更何况,就算他真抢了人又能去哪里?


    总不能眼下大好形势不努力积蓄力量,非要在还算太平的年景造反吧?


    当然,更主要的就是,项羽这人吧……


    他还要脸。


    若非如此,当初鸿门宴就不会放走刘邦。


    你以为他真的是妇人之仁?


    不是,他只是太要脸了,一时被人拿捏住了。


    若真是妇人之仁,他就不会默许范增安排项庄舞剑刺杀刘邦。


    但安排好的刺杀被项伯拦住不说,项羽还被闯进来的樊哙用话拿住了。


    这才因一时放不下面子,被刘邦借尿遁逃了。


    重活一世,如果现在真的又到了那样的时刻,项羽肯定会放下面子。


    但只是一个像虞姬的女人,到底并非关系到生死存亡。


    他一时还真做不出强抢亲戚女眷的事来。


    就这样,项羽连赢来的宝弓和四百两银子都没拿。


    就憋着一股气,直接往出走。


    好在来福还算机灵,临走时还将宝弓捎带上了。


    回到梨香院,项羽先安排人去买朝廷出版的《武经七书》。


    又让人去荣府后宅叫母亲妹妹回来,商议回金陵的事。


    等到薛母和宝钗回来,听他说要考武举,自是都有些诧异,却都默契的没选择阻拦。


    “你如今也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但凡只要是上进的事,妈都支持。”


    薛母既然彻底认可了现在的儿子,自然又恢复此前的溺爱。


    虽然她嘴上说着,只要是上进的事都支持。


    实则只要薛蟠不伤天害理,她都不会再反对了。


    宝钗听母亲如此,也在一旁附和道:


    “哥哥若能中武举,也算有个出身,若再找舅舅说说,合该薛家也能有个前程呢。”


    薛家虽有世职,还在户部挂了虚职,看似相当于世袭的差事了。


    但也只是相当于世袭,实则却不是出自当今皇帝的恩荫。


    只要有需要,或者上面没人罩着,随时可能会被别人把差事顶了。


    也就是太上皇还在,对朝堂还有不小的影响,景顺帝对这些旧臣才没有太多动作。


    再加上薛公虽去世多年,其声望还在,又有一众老亲关照,薛家才暂时没人去动。


    但,这不代表以后没人会动。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哪天若是太上皇不在了,皇帝安排自己人的时候,说不定就把薛家给挤下去了。


    所以严格来说,薛蟠确实没有出身,除了背景也没有什么凭依。


    而武举出身,比起文举来说确实逊了不止一筹,但也好过什么都没有。


    更何况,如今在军方还有贾家和王家这两棵大树。


    若薛蟠真能考上武举,说不定薛家也能尝试转为武勋。


    虽然武勋没有皇商的富贵,且有日落西山的预兆。


    但只要有了些凭依,终究要比现在稳妥了一些。


    宝钗的话很有道理,但薛母一听,却是忙道:


    “找你姨父就行,你舅舅如今奉旨查边,尽量还是不要麻烦他了。”


    很显然,薛母不是不知道,如今王子腾在军中地位更高。


    但她却怕薛蟠跟着舅舅去边地。


    “这些倒都不急,等真能中试再说也不迟。”


    见母亲一脸担忧的看着他,项羽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只笑着打了个含混,又转移话题道:


    “倒是我原还想着,咱们一家在荣府常住终究不好,打算这几日咱们就从荣府搬出去。”


    “可如今我又要回金陵,一去怕是要三、四个月,妈和妹妹这边怕是无人看顾,反倒不如就先在这边住着,等我从金陵回来再说。”


    前几日钦天监的人来了之后,项羽就想搬出去了。


    自家在都中的房子也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


    只是他还想着,再等等贾珍这边的消息。


    没想到,贾珍竟是一直在糊弄他。


    好在,如今又有了武举这条路可走。


    但他回了金陵,只剩下母女俩在都中住着又有些不放心。


    薛母一听,却是笑道:


    “我的儿,你不必担心我们娘俩,我就不说了,本也舍不得你姨妈,更何况,还有你妹妹的那事呢?”


    项羽闻言,却微微皱眉道:


    “说起妹妹那事,我观宝兄弟似并无上进之意,即使妹妹征采未成,也要慎重考虑。”


    本想着还要再观察观察,但现在回金陵了,恐怕赶不上妹妹征采。


    若是薛母着急,一旦征采不上就定下婚事,项羽想再看看也晚了。


    宝钗一听提及她的婚事,顿时脸上一红。


    好在屋里没有别人,只有母亲和兄长,便也只低下头,没有躲出去。


    薛母闻言,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笑道:


    “只要贾家还在,他就算什么也不做照样能富贵一生。”


    在她看来,贾家的情形可比薛家强多了。


    即使是二房,贾政在朝中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将来宝玉再如何不济,也比普通老亲家的子弟强些。


    但项羽对此却有些担忧,却又一时不知差在哪里。


    最后,也只轻叹道:


    “再怎么也终究不如自己有些本事的好。”


    “我儿说的是,此事我也会慎重的。”


    见薛母有些敷衍,但也没再反驳,项羽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交待道:


    “还有,我此去两三个月,若有什么事解决不了,就找王管事说一声,他知道该怎么处理。”


    虽然他也知道,母女俩在荣府住着,应该碰不到什么棘手的事。


    但他还是会打个招呼。


    一旦真有需要,冯渊就会带人悄悄进城,暗中为薛家处理一些非常之事。


    “好,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