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虞姬之影,勋贵之殇(上)

作品:《红楼霸王:项羽穿薛蟠

    对于宝玉的整体表现,项羽略感不满。


    虽然他没吓尿裤子,但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不过想到毕竟宝玉年纪尚小,妹妹宝钗的征采之路也还是未知。


    再加上,他又想到史书中所载,自己上一世貌似也没有什么识人之明……


    嗯,项羽决定,还是日后再多看一看吧。


    至于今天,只当是看看宝玉的胆量,就算他勉强过关吧。


    想着宝钗有黛玉陪了,项羽便准备出门一趟。


    他在马棚取了马,直奔东郊而来。


    “大爷!”


    项羽不在,冯渊就暂时成了这五百家生子的首领。


    此时项羽终于到了,他便忙上前施礼。


    见一众家生子正按部就班的操练,项羽露出满意的微笑,朝冯渊点点头道:


    “你做的不错,这边若是缺什么,就让人去找王管事,他会和我汇报的。”


    经过半年的训练,冯渊早已完全褪去一身女气,整个人都显得极为干练。


    此时他身体站得笔直,闻言一挺胸膛,朗声应道:


    “明白!大爷!”


    项羽又简单交代几句,便打马回城。


    在都城这边,他自然不能如金陵那般,整日带着五百家生子训练。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弄个官身。


    若是在金陵练兵被人发现,还能推说是给商队训练护卫。


    但这个借口在都城却不一定好使。


    在这边真要被人发现,敲上一笔都算好的。


    要是给你扣上一顶图谋不轨的帽子,很可能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真要闹大了,就算以贾家的权势也未必能保得了他。


    正因如此,他回城后也没回梨香院。


    而是让来福去自家铺子里选了几样礼物,奔着宁国府来了。


    王子腾离京让项羽早前的计划被打乱,所以项羽准备从贾家着手,看看有没有进京营的门路。


    而贾家的政治资源虽多在贾敬、贾赦、贾政等文字辈的手里。


    但平日走动,维系人脉,更多靠的却是玉字辈的领军人物,贾珍和贾琏。


    昨日项羽刚给了贾琏一个下马威,自是不好再上门说这些。


    于是他今日便准备带上礼物,到宁府找贾珍探探底。


    门子通报之后,项羽很快就被带进宁府之中。


    贾珍也没在外书房等他,而是让人直接将他带到了逗蜂轩。


    一到这边,正见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一道身影离开。


    项羽冷眼一看那身形,整个人就是一愣。


    此时贾珍刚好从里面出来,见他到了,便笑着迎了过来。


    “文龙,快到里边说话。”


    见项羽还直勾勾的,贾珍有些疑惑道:


    “看什么呢?”


    项羽回过神来,眼睛却依旧往那个方向看着,口中问道:


    “珍大哥,刚刚出来的是谁?”


    贾珍眼皮一跳,回头看了一眼刚刚一群人离开的方向,沉着脸道:


    “那是你侄儿媳妇,怎么?”


    项羽见贾珍面露不豫之色,轻吐一口气,道:


    “也没怎么,就是看那边有个身形眼熟,很像是我的一位故人。”


    刚刚那人的身影,真的好像虞姬!


    不过有香菱的事在前,项羽只当也是一样的巧合。


    此时又听闻是贾蓉的媳妇,便只轻叹了口气。


    贾珍自认为最是知道男人心里所想,当下便警告道:


    “我家小丫头子不少,你若看上哪个便说,但家里的女主子你可别打歪主意。”


    那群人已经转入夹道,再看不见一点影子,项羽也终于彻底收回目光,笑着道:


    “哪里的话?珍大哥把我当什么人了?”


    贾珍自然知道薛蟠是什么人,闻言冷哼一声,道:


    “我虽从金陵来都中许久,却也知道你在金陵的名声。”


    对于薛蟠的名声,项羽比他更了解,闻言便也不再解释,转而道:


    “咱们就在这继续说吗?”


    贾珍闻言,也知这不是待客之道,便将项羽让进逗蜂轩。


    两边分宾主落座,待仆人奉茶后,贾珍便直接道:


    “昨日才刚见过,文龙今日又带了礼物前来,可是有事找我?”


    项羽不慌不忙的啜了一口茶,才笑着道:


    “我此来是想问问珍大哥,可有京营的路子。”


    贾珍闻言一愣,随即有些诧异道:


    “你舅舅才卸任京营节度使,你却来问我有没有京营的路子?”


    项羽也不隐瞒,直接道:


    “这不是他老人家才升了外省,我总不好这时去找他要官吧?”


    “要官?”


    这下贾珍更加诧异了。


    “给谁要的?”


    要知道,薛蟠已在户部领了虚衔,又有皇商的差事。


    在贾珍想来他说要京营的官,应该是为别人求的。


    项羽微微一笑,坦言道:


    “珍大哥也知道我的性子,本就不适合做文官,我便想着到军中历练历练,可又不想去边地,免得母亲担心,所以思来想去,只觉得京营是个不错的去处。”


    贾珍闻言不由皱眉,似乎一时难以薛蟠的想法。


    在他想来,若是想要当官,最适合薛蟠的就是在户部谋个实缺。


    毕竟有他祖上余荫,便是捐的官也没人敢轻看了他。


    但若由文转武,就只能依靠一众老亲帮衬,且武官不去边地也难有什么作为。


    更何况,现在大魏承平日久,武勋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这个时候,大魏已经进入转型期。


    满朝勋贵虽依旧把持权势,却已经见了颓势。


    皇帝加恩越来越少,勋贵传承越来越难。


    怕是再用不了一两代人,就连几家最顶级的勋贵,也是撑着架子不倒就不错了。


    有眼力的武勋,早就趁着家中还有人把持大权之时,开始尝试以科举入朝为官。


    如他父亲贾敬和西府的二叔贾政,都是如此。


    只是他父亲因些特殊的原因,即使考中了进士,也不能出仕。


    如今只能沉湎修道,再不问别事。


    而二叔贾政则是没等科举中第,就被皇帝赐官。


    除非继续加恩,否则也很难再进一步。


    作为贾家族长的贾珍,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贾家转型失败,颓势无法阻挡。


    正是因此,他也早早想通,开始沉湎于享乐之中。


    此时听闻薛蟠想要由文入武,贾珍自然有些难以置信,不由确认道:


    “你确定真的想要去军中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