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五十两

作品:《民国:关东参王

    “嗯,是该往回走了。


    这样,今晚上你俩就在这儿住,等会儿我跟家里说一声儿,明早晨咱就走。


    到了码头那边,还不知道哪天有船往回走呢。”


    曲绍扬去码头打听过了,随着天气渐暖,官府的、商户的,有不少船只往来于胶、辽半岛之间。


    但是具体发船的日期不定,就得到码头附近住着等。


    三人商议妥当,曲绍扬这才领着兴家兴业进屋,跟父母介绍,说这是他在东北结识的老乡,这次一起回老家探亲的。


    “爹,娘,我在关东山那头有房子有地有媳妇,实在是不能在家留太久。


    我刚才跟兴家兴业他们商议了,明天就动身回去,估计到家还能赶上春耕。


    我在那头的地址,爹娘不是都知道么?


    要是哪年爹娘得闲了,就去东北住一阵子,我也好好孝顺孝顺爹娘。”


    “爹,我这里还有五十两银子,留给家里头,你看看是先把这房子翻修了,还是先给二哥三哥娶媳妇都行。”


    曲绍扬这次回来,带了不少钱,那天他出门去办事,顺道去县城找了钱庄,兑了些银子。


    除去给陈氏当私房的,还剩下五十两,这回都拿出来,给了曲老抠儿。


    “另外,我这次打算走海路回去,那车和马,家里留着用吧。”


    连马带车,少说也值二三十两,加上曲绍扬给爹娘的,还有他带回来那些东西。


    这一趟回老家,林林总总的花销,不低于一百五十两。


    咋说呢,曲绍扬回来这一趟,看看爹娘和亲人,给家里多留点儿银钱和东西,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关东山离着老家这么远,他在那边的家业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忙,下次回来,还不定是猴年马月呢。


    多花点儿钱也没啥,哄着爹娘高兴,也不算白花。


    曲老抠儿活了这五十来年,啥时候见过五十两银子?


    平常人家过日子,都是用铜板,就连曲海娶媳妇下定的时候,给女方的也不过几吊铜钱。


    见到白花花的银子,曲老抠儿顿时眼前一亮,赶忙就把银钱抓了过来,放嘴里咬两下。


    陈氏见丈夫如此,只觉得脸上有点儿挂不住。


    “儿啊,你留给家里这么些钱,回去路费还有么?


    这穷家富路的,要不你把钱带着吧,家里头咋都能过。


    你这趟回来,前前后后的给家里不少东西了,那些皮张药材啥的,都挺值钱呢。”


    陈氏不由得心疼起儿子来,这么多钱,她家四虎子得挣几年才能攒的下啊?


    “娘,不要紧的,路费我有。


    我离家远,不能在爹娘跟前儿尽孝,多给家里些,也是应该的。”曲绍扬摇头笑道。


    “那我做饭去,你明天就要走,今晚上咱做点儿好吃的。


    兴家兴业是吧,今晚上就别走了,搁婶子家住一晚。”


    陈氏一看,自家男人已经把银子揣怀里了,她也不好再说什么,干脆穿鞋下地,去仓房里翻找东西。


    儿子回来一趟,又是钱又是东西的拿回来不少,陈氏这心里头过意不去,就想着给儿子也捎点儿啥东西。


    别管东西贵贱,好歹也是做父母的一份儿心意。


    曲家庄离着海边近,就指着出海打渔过日子,别的没有,各种鱼、贝类、海虾等东西,家家都不缺。


    陈氏从仓房里翻找出一些腌制的鲅鱼、花鱼、黄姑鱼,还有些小银鱼干、白果鱼干、虾米、海带、干贝等东西。


    划拉划拉不少,都装起来,打算给儿子带着。


    之后,陈氏又出门去,打听了今天谁家出海。


    也巧了,正好村子里有几户人家结伴出海,打了些海鱼回来。


    陈氏挑了几条新鲜的鲅鱼,再割一些韭菜,回家来和面调馅,包了鲅鱼馅儿的饺子。


    还别说,曲绍扬真就没吃过这么鲜的饺子,晚上这顿饭,属实没少吃。


    晚间,兴家兴业留在了曲家住下。


    曲江等人知道弟弟要走,都有些舍不得,晚上兄弟几个又聊到了半夜。


    三月十二,一大早起来,陈氏就开始忙活。


    把她头一天找出来的东西,都装好了,给曲绍扬带着。


    又给曲绍扬烙了些饼,当干粮路上吃。


    吃过早饭后,曲老抠儿让老三曲江套上车,送曲绍扬他们去威海卫。


    那里是这边最大的港口码头了,有很多大船来往于海上。


    “四弟,回去路途远,你一切小心。


    原本我说,想跟着你去关东山,咱爹咱娘都不让。


    你自己孤身在外,也没个帮手,万事小心。”送到地方,曲江很是不舍的说道。


    “三哥,你暂时先在老家呆两年,等我在那边稳当了,有挣钱的买卖,再捎信儿给你。


    关东山别的都好,就是女人少,娶媳妇难。


    不说别的,你先在家娶个媳妇,真要是日子不好过,到时候领着媳妇一起去我那儿。”


    曲绍扬在家里住了这些时候,对家里这几个兄弟,多少也有了些了解。


    曲海、曲河两人就差了一岁,这哥俩心眼儿都不少,表面上看着和气,实际上各自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曲海娶媳妇成家了,总想着往自己的小家划拉点儿,自家多占点儿便宜。


    曲河二十七了还没娶媳妇,心里急的跟猫抓一样,也是想尽了办法,自己偷摸攒私房。


    唯独这老三曲江,老实巴交的没啥心眼儿,成天不多言不多语的,就知道闷头干活。


    家里脏活累活都是他,可勤快了,就是不知道为自己打算。


    其实曲绍扬也有心想带着三哥一起走,可曲福那头蹦着高儿的闹腾,曲河也是俩眼紧盯着不放。


    曲绍扬要开口说领着三哥,这俩肯定也要跟着一起。


    这哥俩,一个心眼子太多,一个被父母惯的啥都拿不起,曲绍扬不想自找麻烦,只能一个都不带。


    反正他给家里留了银子,五十两在这边,剩下那哥仨都娶媳妇也够用了。


    等家里这几个兄弟全都娶了媳妇成了家,曲江要是还乐意去关东山,到时候他就领着媳妇过去找曲绍扬,旁人也说不出个什么来。


    “哎,哎,我知道了,到时候我去找你。


    那啥,你路上当心,到家了,想办法往回捎封信来,爹娘都惦记你。”


    曲江老实的点点头,又嘱咐了弟弟两句,这才赶着马车,依依不舍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