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1章 独到见解(上)

作品:《醉枕红颜

    谦逊有礼,做事得体。


    这是厉元朗给王丛的正面评价。


    千万别小看这么一句看似普通的回答。


    里面可是蕴藏很大学问。


    第一次见面,厉元朗以东道主身份宴请王丛。


    一个是感谢他发现媛媛,平安送到家。


    其二,厉元朗也想趁此机会,了解王丛这个人。


    从见面伊始,厉元朗对媛媛事只字未提,不是他故意拿大,而是凭借王丛和他以及妻子特殊关系,有些话不用挂在嘴边,彼此心知肚明即可。


    再者,王丛是白晴推荐给他的。


    按理说,厉元朗应该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但是厉元朗一直拖到今天没松口,有他的考虑。


    先不说调动,以目前形势,厉元朗暂时不宜这样做。


    原因无外乎他需要衡量和多重思考。


    首要一点,是陈先在前农县的工作不是很顺利。


    马士昌以及县里其他成员,对他还是很尊重的。


    毕竟他是汉林市委领导,级别上高出旁人。


    可这种尊重,却让陈先难以迈出第一脚。


    表面上,所有人对他毕恭毕敬,暗地里却不配合。


    陈先在厉元朗身边多年,自然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


    前农县有三股势力。


    一股是前任书记李高林这一派。


    李高林在前农县扎根好几年,肯定培植一批人追随。


    而这帮人在李高林出事后,有的另寻靠山,拜入马士昌门下的占了一部分,倚靠常务副县长倪启光的也有几个。


    其余的都在观望。


    这倒是给了陈先一个机会。


    他上任之初,接连找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谈话,打探底细,了解他们的态度。不知为何,这群人似乎心存忌惮。


    对于陈先抛来的橄榄枝无动于衷。


    这让陈先很是费解。


    第二股势力,无疑就是县长马士昌。


    毋庸置疑,李高林出事,马士昌很大程度以为,自己会是书记的第一人选。


    不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陈先空降而来,他的失望之情在所难免。


    别看他曾经亲自登陈先家门拜访,无非是看在陈先地位比他高出一截儿的缘故,不得已为之。


    马士昌心里憋着一股劲,面上不能显露出来,暗中指不定怎样想着为难陈先。


    第三股势力不是县委副书记,却是常务副县长倪启光。


    他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前农县人,可他一工作就在前农县,从乡干事,一步步做到如今位置。


    长期在前农,很容易培养起一帮追随者,尤其前农本地人。


    说他是本土派代表,正当合适。


    面对三伙人,陈先想要头三脚发力,难度可想而知。


    这些情况,陈先不用亲口说,厉元朗想也想得到。


    即便陈先亲自来他家,嘴上不说,厉元朗从他脸上已然找到答案。


    在厉元朗的再三追问下,陈先总算道出他的苦衷。


    厉元朗当时没说别的,而是要送给陈先一副字。


    他闲暇之余,在书法上下了功夫。


    写字能让人情绪冷静,专注于心,抛开烦恼和忧愁。


    厉元朗写了四个大字:戒急用忍。


    陈先看到后,恍然大悟。


    这四个字含义,正是陈先需要领会。


    遇到困境,保持冷静沉着,不要急于求成。


    选择忍耐,等待合适时机再动。


    这幅字,陈先如获至宝,特意挂在办公室的墙上。一个是时刻提醒自己,另一个也是起到震慑作用。


    省长给我题字,所有想要对他不利的人,是否敢冒着得罪省长的风险,需要好好掂量掂量。


    所以说,陈先在前农县遇到困难,厉元朗始终记挂在心。


    生怕他出了问题,影响到他今后的前程。


    厉元朗不急于定下秘书,也是考虑若是有朝一日陈先实在干不下去,大不了调回来。


    能做他的秘书就做,做不了的话,也会在省政府办公厅,给他找一个合适位置。


    综上原因,厉元朗对王丛始终犹豫不决。


    现在,机缘巧合,王丛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厉元朗的视线里。


    让他有机会了解王丛。


    “能喝点就好,我们今天不喝多,自己感觉正好为止。”


    厉元朗嘴上这么说,眼睛却在观察王丛的反应。


    王丛点了点头,拿过酒瓶,先给厉元朗的酒盅倒满酒。


    厉元朗端起酒杯,说道:“小王,欢迎你来我家做客。你和如兰结婚,我工作忙,没时间参加你们的婚礼,这杯酒,我祝你们夫妻幸福美满,白头到老。”


    王丛连忙欠身,双手端杯,十分恭敬的连连表示感谢,并一口喝干。


    接下来,厉元朗询问王丛是怎么发现媛媛的。


    王丛放下筷子,叙述起来。


    也是巧了,王丛正好去楚中机场送客人,无意中发现人群里面的媛媛。


    由于如兰的关系,他知道媛媛,但媛媛不认识他。


    看到媛媛只身一人,背着双肩包,面色匆匆的模样,王丛就感觉出来不对劲。


    于是,他尾随媛媛,见她在取票机取票,目的地正是汉林。


    第一反应,媛媛要去汉林见她爸爸。


    王丛当即给如兰打电话,通过妻子反馈给白晴。


    这时候的白晴,已经得知媛媛离家出走,正在联系人寻找。


    不成想,媛媛踪迹被王丛发现。


    便让王丛暗中保护媛媛,千万不要随意暴露身份。


    以她对媛媛的了解,这孩子叛逆心理极强,万一发现王丛跟踪,弄不好临时改变主意跑开,再想找她可就费劲了。王丛按照白晴布置,买了同一航班的机票,一路上跟随,直到田泽在机场接媛媛,他才表明了身份。


    厉元朗听完,再次和王丛喝了一杯酒。


    两人边吃边聊,话题聊到王丛对汉林市的印象。


    王丛是南方人,对隶属北方的汉林,有着他独特视角。


    他说:“汉林夏季气温不高,凉爽宜人。去年,汉林市的冰雪节让我印象深刻,我虽说没来,但通过媒体报道,知道汉林为打造冰雪艺术,没少下功夫。”


    “总体而言,我挺喜欢这里的。这里没有南方城市的喧嚣,也没有那么快的生活节奏。城市建设处处彰显异域风情的特色,而且,这里的人性格爽朗、心地善良,还十分热情。”


    厉元朗赞同,“总结的很到位。”


    说到这里,王丛停下筷子,似乎欲言又止。


    “小王,有话就说,我家里畅所欲言,千万不要有隐瞒。”


    王丛想了想,说道:“省长,我发现汉林有一所外国学校。不过,现在是暑假期间,学校正处于关闭状态。”


    “是的。”厉元朗承认,这是森竹会社和汉林市政府达成的合作,学校定在九月份开学。


    “噢,原来是这样。”


    “怎么?你对这所学校感兴趣?”厉元朗试探着问。


    “省长,恕我直言,这类学校我觉得不是很……”王丛踌躇着,斟酌词语用什么好才准确。


    没想到,他这话,却正好引起厉元朗的兴趣。


    身体往后一靠,抱着胳膊笑眯眯看向王丛,厉元朗说:“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讲,省里对森竹会社投资教育,存在着不同意见。”


    “不过,这件事是罗谦同志力促的,他又身兼汉林市书记,可以说,在引进外资办学这件事上,罗谦同志一锤定音。”


    罗谦这个名字,王丛岂能不知?


    他便问:“省长,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问吧。”


    王丛认真说道:“森竹会社投资教育,投资的也是他们自己的教育,与洛迁省乃至汉林市关系不大。”


    “他们招收的学生,面向本国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全面按照他们国内的教育方式,可我们的孩子连录取机会都没有。”


    “由此可见,投资教育不过是个幌子,其真正目的,我觉得令有原因。”


    对于王丛的见解,厉元朗很是好奇。


    笑呵呵的鼓励他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