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装喜面的喜箩筐(第三更,求追读)

作品:《重回1982:从非遗开始发家

    雨下了半天。


    下午的时候,雨渐渐停了。


    屋内,陈荣荣和陈暖暖爱不释手的用竹编做的小兔子和小狗狗,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


    陈欣欣一边编着竹篮一边看着妹妹,不时还会看一眼一旁的小船,脸上露出浅浅的笑容。


    “明序,你什么时候学的竹编啊,还编的这么好,我都不会呢。”屋内,丁秀秀满脸好奇。


    她感觉真的是越来越看不透自家男人了。


    “小孩子的玩意,我很早就会了。”陈明序笑道。


    “你说这竹编能卖吗?”丁秀秀又道。


    她看着小兔子和小狗编的都太好了,就连竹篮都能卖钱,这些竹编应该也能卖钱吧?


    “不好说。”


    “除非真的是家里钱多,不然没人舍得买的。”


    陈明序摇摇头。


    如果放在后世,这竹编是值不少钱。


    但放在现在,没人会舍得给孩子买玩具,对农村人来说还没有竹篮实用,根本卖不出去。


    当然,如果是城里人的话,可能会买。


    但这里距离县城有段距离,专门带着不知道好不好卖的竹编去那儿卖,肯定不划算。


    “哦。”丁秀秀有些可惜。


    这么好的手艺,竟然只能拿来哄女儿开心。


    “也不算浪费手艺,这竹编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是要传下去的。”陈明序笑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陈明序发现自己又说错话了,岔开话题道:“偶尔听人提起过,就是一种很厉害的古老技艺。”


    “就像是做索面一样?”


    “嗯,差不多,我们现在的重心还是做索面。”


    陈明序说着站起身来到屋外,看了眼天色。


    乌云已经完全散了,明天应该不会下雨,但他不确定会不会有太阳,这阴天也是没办法晒索面的。


    他之前说可能有一半时间没法做索面还是保守了,如果算上阴天的话,一年能晒索面的时间会更少。


    现在还是十月,十月到二月之间是做索面的黄金时间,其他时间做索面的难度还会更大,时间也更少。


    “其实,我也可以试着用竹编手艺赚钱的。”


    陈明序忽然思索起来。


    其实八十年代,竹编工艺品在很多地区非常流行,竹编手艺人确实能通过销售竹编产品赚取一定的收入。


    竹编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技术,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篮子、筛子、簸箕、椅子、桌子等,也有一些装饰品。


    现在是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对生活用品的需求增加,竹编作为一种实用的传统手工艺品,有其独特的市场空间。


    甚至,手艺精湛的竹编艺人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还能通过出口贸易将产品销往海外。


    他又算了一下价格,五元一担竹,一对大箩筐能卖到十元,顺利的话,一天做出一对大箩筐是没问题的。


    当然,比起正常做索面,做竹编就显得有些费时费力,算是一个苦力活。


    但如果是不能做索面的时间穿插着做些竹编,倒是可以多赚不少钱。


    “单纯做箩筐可能赚不了多少,但我完全可以做结婚礼盒啊,还能够和索面一起卖。”陈明序眼睛一亮。


    这儿的结婚习俗之中,就有竹编喜篮、竹编喜盒、竹编喜扇、竹编喜灯笼、竹编喜筷、竹编喜碗和喜盘、竹编喜篓、竹编喜笺等,当然也包括装喜面的喜箩筐。


    其他的竹编他没打算做,但这喜箩筐确实不错,平时可以多打一些,直接连带着喜面一起卖。


    而且,这喜箩筐也不止是结婚用的到,祝寿或者是孩子满月等大喜的场合,都可以用到,价格可以比普通箩筐贵一倍,卖个二十一对,就很有赚头了。


    当然,喜箩筐要打上喜字,比一般箩筐难做的多。


    “明序,想什么呢?”


    丁秀秀见自家男人发呆,低声询问道。


    陈明序就把心里面的想法说了一遍,平时天气好就做索面,天气不好就做装喜面的喜箩筐。


    “这主意好,你连喜箩筐都会做?”丁秀秀惊喜道。


    “嗯,我稍微练一下,没问题的。”


    陈明序点点头,他还记得打箩筐的方法。


    “不过,我现在还不确定明天是不是晴天,这喜箩筐的事情,我们先放一放。”


    丁秀秀点点头,真感觉这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下午的时候,陈明序还去了一趟后山看竹子,想要打箩筐和做竹篮不一样,必须要用那种三年的老竹。


    而在他回来时,忽然听到小院里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声,原来是陈大嫂和陈二嫂带着孩子来串门了。


    陈大嫂是两男一女,分别是十四岁的大女儿、八岁的大儿子和四岁小儿子。


    陈二嫂是两女一男,大儿子九岁,其他两个女儿分别是五岁和三岁,她们也是荣荣和暖暖的玩伴。


    此时在小院里,陈暖暖正在炫耀自己手里的竹兔子,引起这些孩子们的一阵羡慕声。


    其中陈大嫂四岁的小儿子哭着嚷着要买,被陈大嫂狠狠的打了几下,委屈巴巴的抽噎起来。


    “这个是我爸爸做的,你想买也买不到。”陈暖暖又得意洋洋的炫耀道:“我姐姐那里还有竹狗狗和船呢。”


    陈亮喜听了,就跑到陈明德面前,嚷嚷着让他做。


    “没想到,三弟除了会做索面,这竹编也做的这么好。”陈明德有些感慨道。


    他原本在隔壁村做工,终于赶在昨天下雨前完成了工期,今天雨小一些后就从隔壁镇赶了回来。


    然后,他就听说了三弟做索面的事情,还赚了不少钱,着实让他惊讶,很难把这事和三弟联系到一起。


    他可以说是看着陈明序长大的,对陈明序太了解了,所以听了这些才会让他感觉陌生。


    但事实就是事实,他以前可能真的误会三弟了,其实三弟这些年并没有在外面厮混,而是去学做索面了。


    而现在,他这个做大哥的,都要这个平时最不让人省心的三弟拉拔一下了。


    关于媳妇买索面赚了钱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对此他也感觉很好,虽然市场上卖的索面少了些,但他也可以挑着箩筐出去卖,比起出去做工确实要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