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地、一丝不苟地弯腰,行了一礼。


    “草民,高阳,多谢陛下恩典!”


    礼毕,高阳直起身,再未看任何人一眼,包括惊魂未定的张平张寿,包括神色复杂的李隆。


    他牵过马,大踏步离去。


    李隆望着那决绝离去的背影,喉头滚动,最终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


    很快。


    武曌下旨,准了高阳辞官的消息,以一个极为恐怖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这其中,御书房自然更快。


    “你说什么?高阳……出面阻止了这一场叛乱?”


    “他来了?”


    武曌一身玄黑龙袍,本在处理奏折,面色冰冷,可在听完小鸢的禀报后,她抬起了凤眸,脸上满是吃惊之色。


    “是!”


    “陛下不知,当时情况极为凶险,百姓虽退去一部分,可还有几千百姓满是愤怒,一些翰林学子甚至不惜以胸膛来对禁卫手中的长枪,欲要死谏!”


    “眼瞧要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高相出现了!”


    “他阻止了这场叛乱,临走时,还朝皇宫所在的方向,行了一礼,朝陛下谢恩。”


    武曌凤眸一顿。 “行礼?”


    “谢恩?”


    武曌看似镇定,面色不显,实则内心却涌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慌乱,她沉声道,“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一字不漏,告诉朕!”


    小鸢眼神复杂,便原原本本叙述了一遍。


    最后,小鸢补了一句,“高相临走之时,眼中很空,好似没了光,身子也要更弯一些……”


    武曌心像什么狠狠揪了一下。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如潮水般的疑惑,是一股自己都有些害怕的后悔!


    因为……她意识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若这一切真是高阳背后策划,他为何要出现,要阻止这一切?


    身为毒士,他理应将水搅浑,好浑水摸鱼,从中赚取更大的利益。


    他处心积虑的挑动这一切,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这不是高阳的作风。


    并且以高阳的本事,这种手段太低级了。


    要知道,赵国只是一计,便已半死不活。


    他坚决辞官,不惜与她决裂,此刻携带万民请命,所为的是什么?官复原职?


    武曌越想,脸色便越是难看。


    一股无尽的后怕,自四面八方朝她包围,欲要彻底吞没她! 尤其是当武曌想到张平张寿的话,竟是高长文前去送竹纸,策划这一切,她的脸色几乎一片惨白!


    高长文何许人也?


    高阳真要挑拨一切,会用高长文?


    即便抛开先前的所有推测,光是用高长文前去送消息,就充斥着一股巨大的不靠谱!


    光是高长文送消息这单单的一句话,便可断定——这背后,绝不是高阳策划!


    可她在盛怒之下,竟被恐惧和猜忌蒙蔽了心智,完全忽略了这致命的漏洞!


    若不是高阳……


    这一瞬,武曌脸色极为惨白,化作了滔天的怒火!


    她抬起凤眸,直视着小鸢,以不容置疑,极为着急的声音道,“小鸢,你即刻随李隆带人,去长安城西,找到那个叫王生的翰林学子,把他昨夜从高长文手中得到的竹纸,一张不少,原封不动地带回来!”


    “这件事要快,要隐秘!不准惊动任何人,尤其是…张平张寿,派人盯死他们,让他们给朕在宫门外候着,没有朕的旨意,一步也不准动!”


    小鸢闻言,眸子瞪大。


    显然,她也想通了这一切。


    她连连点头,飞快带人出了皇宫。


    御书房内,死寂如墓。


    武曌孤身立于龙案之后,玄黑龙袍衬得她身影愈发孤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