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一一三七章 托尔特克
作品:《芳明1128》 舰队泊于阿托亚克河口,波澜微动,映照着远处苍郁的高地。王大虎特选二十余名军纪严整的北冥海军士卒,令其披胸甲、佩长刀,又携数名通事与书记官,组成先锋登岸队伍。周蒙花手持笔录,紧随其后,目光敏锐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记之细节。
奇努克通事指向那片隆起之地,语带敬畏:「彼处便是托尔特克之地。古昔之时,其城邦犹如神造,石墙高耸直入云霄,宫阙金饰耀目生辉。惜近年来渐趋衰微,荣光不复往昔。然其民犹自称为火之裔,视己为大地主宰。」
王大虎立于船首,闻言心神微震。自离峡湾以来,所见不过是散落部落,村寨零落,而今将直面传闻中「文明遗民」,或可印证《拓殖要略》所载北俱芦洲之古史秘辛。
舰队择一处平缓海湾靠岸。岸旁残存石砌断墙,藤蔓纠缠其间,仍可窥旧日规模之宏大。正观望间,一列人自林间小径稳步而出——他们身着棉麻短衣,额涂赭红矿彩,手持木杖,行列整肃,自有法度。
石砌码头上,早有托尔特克人等候。其身披彩羽大氅,手执矛盾,见大明舰船旌旗严整、阵列森然,却未显敌意。为首是一名高大祭司,头戴羽冠,面涂红白纹彩,胸前悬挂玉石金饰,举手投足间如有神附。他扬臂诵歌,声如洪钟,似在祈告天地。
通事低声传译:「彼言:‘天之神、海之神,今降黑鲸之族,当敬之。’」
王大虎心知舰队庞然巨影,使土人视若神兽,于是整衣上前,依礼作答。虽言语有隔,然气度从容,自有威仪。
一名年老长者步出人群,姿仪庄重,自报名为奥萨·伊卡,乃此地遗民长老。通事转译其言:「彼知尔等为北方所来‘神鱼之人’,愿以玉米、可可易尔铁器。」
随后又一贵族迈步而出,身披豹皮,自称萨卡图拉城贵人雅沙卡·特尔,语调洪亮,神情倨傲。他以古老商言夹杂奇努克通事之转译,勉强可通数语。通事再译:「彼云:‘此地为神祇守护之城,金字塔乃太阳升降之座。外来者若献礼,则可于祭坛之下,立约受证。’」
王大虎早有预备,命人呈上精铁所铸之锅铲、织锦与玻璃珠串。托尔特克人见铁器光泽凛冽,纷纷低呼称奇,祭司以手抚之,连称「天火之骨」。
雅沙卡·特尔目光灼灼,显是对铁器极为垂涎,却仍强持身份之尊。祭司则洒玉米粉于地,挥动香草枝条,示意外来者可入城中。
众人沿石砌大道鱼贯而行,但见道旁百姓伏地跪拜,鼓乐喧天,彩羽缭乱。远望高台巍峨,金字塔阶直逼苍穹,气象肃穆,令人心生凛然。
王大虎暗自称奇——此地之民不仅农作有法,更植可可之类珍物,显然早已超越渔猎部落之阶。
周蒙花低声提醒:「虽显衰败,然遗存规制,确曾有城邦之象。若如《拓殖要略》所记,北俱芦洲与上古华夏相通,此处或正是关键所在。」
王大虎沉吟片刻,命人取铁锅、布匹数件,郑重递交长老奥萨。奥萨·伊卡双手承接,仰天发出长吟,继而率众伏地,似将此物视若神赐。
「此行终见‘旧邦遗民’。」王大虎掩不住心潮起伏,回望舰队与士卒,深知此步一迈,必为大明探索北俱芦洲开辟新章。
周蒙花振笔疾书于册:「萨卡图拉城,户约万余,街铺石版,屋舍层列,民服绚烂,器用多金玉。敬神极严,政出祭司。非北地诸部可比,实为文明之邦。」
王大虎默然思索,眺望祭坛,心道:「若此邦果有历算天象之识,则可与大明互鉴共参。然其重祭祀而轻耕战,恐难长久。交往之道,慎之为上。」
鼓声雷动,螺号长鸣,萨卡图拉金字塔于烈日之下熠熠生辉,四方人潮匍匐,目光皆汇于高坛之上。
当夜,营火跃动,托尔特克遗民与大明士卒比肩而坐,互换食饮、歌声起落。星垂平野,两种文明初逢于历史的交错口,脉络悄然重叠。
翌日清晨,王大虎随长老奥萨·伊卡深入聚落。周蒙花与亲兵数人紧随其后。
眼前并非荒芜村落,而是荒凉与秩序交织之异景:林间时有巨石基础隐现,苔藓藤蔓覆其表面。沿石径再行,忽见高台豁然现身——虽已倾頽,石阶层叠,犹指苍天,气势撼人。
奥萨·伊卡以杖指台,语带虔敬,通事传意:「此乃‘太阳阶’,昔为吾族圣殿。先祖于此祭火祈雨,敬奉羽蛇神。每至春秋,万民来集,长老咏唱,火涌霄汉。」
王大虎仰观巨构,心下震撼。石材硕大,砌工精密,纵历风霜岁月,犹自巍然屹立。如此工程,决非寻常部落所能为,竟隐约有中原夏商筑台遗风。
他低声向周蒙花道:「非亲睹此景,焉能信此蛮荒之地,竟藏如此建制?《拓殖要略》所载先民远徙之事,莫非属实?」
不远处,遗民正行祭祀。他们抬出陶器,满盛玉米与可可,燃松脂生火,青烟直上。几名羽冠祭司以石刀割臂,沥血火中,以为献祭。人群低吟应和,节奏古朴沉厚。
大明士卒见之悚然,王大虎却面色凝定,目光审慎。
「盛景虽逝,遗韵犹存。」周蒙花援笔录之,「然此血祭之火,究非中土仁道所能容。」
奥萨·伊卡似察其异色,庄重释道:「血为生命之源,唯以生者之血养圣火,方能换得族脉延续。此是我祖上所誓。」
王大虎默然良久,终道:「礼俗虽异,尔等能存此建筑制度,足见先祖之盛。今唯遗民零落,实可叹惜。」
羽冠祭司挥舞手杖,示意王大虎与其随行随之登阶。石阶九十一级,层层而上,彷佛登天之梯。士卒们背甲持刀,额上渗出细汗,却仍强自镇定。王大虎则一步一脚,心中暗记这坛的高度与结构,凡事不敢掉以轻心。
至坛顶,四方视野尽收眼底。整个萨卡图拉城的街道呈棋盘之形,远处阿托亚克河蜿蜒入海,舟楫点点,百姓如蚁。周蒙花低声赞叹:「此地规模,真不亚于我中原一郡之城。」
羽冠祭司在高坛中央焚香点火,火焰直窜而上,浓烟飘散。他双手高举,唱诵古老的歌辞。通事屏气凝神,费力译出:「远古之时,天地尚混沌,白羽之神与黑羽之神争夺日月。白羽化作金乌,升于东方;黑羽坠落海底,化为巨鲸。日月交替,生民得养。然巨鲸时常翻身,带来雷霆与洪水,是以祭司世代守坛,以人心之血祈安宁。」
此言一出,王大虎心头一震,不由想到此地神话,与北方传说若合符节。
祭司又言:「白羽之神曾预言:‘当黑鲸背上出现铁骨之人,持火之骨,携声如雷之器,自海外而来,便是新的天命转折。’」
话至此,祭司转身凝视王大虎,目光炽烈如火。周围托克尔特贵族与侍卫皆低头不语,彷佛在等候他们的外来宾客是否正应验了这一预言。
王大虎心中波澜起伏。他知大明舰队之庞大、火器之威,在当地眼中必与神话相合。但他深知自身只是一介封疆武人,承命拓殖,不敢妄受「天命」之说。于是正色抱拳,对祭司缓缓道:「我大明子民,乘舟而来,非为夺神权,乃求互市,愿以和好之礼结交贵邦。」
通事将其言传出,祭司凝视良久,终于点首,令鼓声再作。于是坛下百姓呼喊震天,视若吉兆。
周蒙花在笔录上慎重写下:「萨卡图拉祭司言,其族神话与北地诸部所传‘雷霆神鱼’若相呼应。或此地文明,自有宏大体系。其视我舰队如预言所应,既是威惧,亦是敬仰。此后交往,尤须慎守。」
奥萨·伊卡带着王大虎一行人进入金字塔下方的石室。石室幽深,空气冰凉,唯有墙上镶嵌的松脂火把发出跳跃不定的光芒,将众人的影子拉长,扭曲地投在刻满奇异纹路的石壁上。
火光摇曳下,几名年轻的托尔特克遗民抬出数口沉重的木箱。箱盖开启,里面并非金银珠玉,而是整齐排列着的黑曜石兵器——有似剑非剑的长刃,刃缘镶嵌的锋利石片在火光下泛着冷冽的幽蓝光泽;有镶嵌锋锐黑曜石尖刺的木棍;也有细薄如刃的祭祀匕首。每一件都打磨得极尽精巧,寒气逼人,仿佛凝固了千年的黑夜与杀意。
奥萨·伊卡苍老的手抚过一柄黑曜石长剑的木质基座,声音低沉而充满追忆:「这是‘神之怒’,祖先留下的战器。虽不及你们的钢矛坚不可摧,但它曾饮尽大河两岸仇敌之血,让无数部落闻风丧胆。」
王大虎谨慎地伸手,指尖轻轻触碰刃缘,立刻感到一阵刺骨的锐利——一片看似不起眼的黑曜石薄片,竟轻易割开了他拇指上缠绕的麻绳。周蒙花在一旁迅速录下:「其兵刃以火山玻璃为之,锋锐无匹,切金断玉恐亦不难,然质脆易折,非久战之器,似重仪典甚于实用。」
随后,奥萨·伊卡示意众人仰望石室墙壁。随着火把移动,巨大的壁画逐渐清晰显现,色彩虽已斑驳,但格局恢宏,叙事磅礴。
壁画上层,描绘着一条羽蛇神盘旋于天地之间,羽翼华美,口中喷吐的并非火焰,而是蜿蜒的星辰与河流;下层则是无数头戴羽冠、手持黑曜石兵器的武士,列成严整的方阵,正在朝拜一座巍峨的金字塔。壁画两侧,延伸出壮丽的画卷:有梯田层叠、玉米金黄的高原,有繁忙的集市,还有舰队般的独木舟队,正驶向太阳升起的神秘海洋。
「这便是我们的‘图典’,记载着来路与荣光。」奥萨·伊卡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通事努力跟随着他的古语:「先祖自遥远的‘阿兹特兰’(意为鹭之地)或‘奇科莫斯托克’(七洞穴之地)启程,遵循太阳神维齐洛波奇特利或羽蛇神的指引,携不灭圣火南迁,历尽艰辛,最终在此‘鹰落之地’建立特诺奇蒂特兰般的伟大城邦……圣火昭示天命,天命佑我邦国。然天命终有尽时,饥荒、内乱、强大的‘奇奇梅克’蛮族自北方来袭……圣火渐衰,城邦崩颓,我们,只是守护最后余烬的遗民。」
一名始终沉默的年轻祭司忽然踏前一步,以古老悠扬的调子高声吟唱起来,四周的遗民们低声应和,歌声在密闭石室中回荡,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怆与神秘。歌词古老晦涩,但「火」、「蛇」、「迁徙」、「星陨」等词反复出现。
王大虎凝神望着壁画上那宏大的迁徙场景与城邦景象,心头巨震。这种以图像记录历史、宣扬王权神授的方式,其宏大叙事的内核,竟与中原《尚书》、《史记》中记载的先王谱系、商周鼎革之天命流转,以及「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有着惊人的神似之处!
他压低声音,难掩惊异地对周蒙花道:「蒙花,妳看他们这‘图典’,这南迁建国、神授天命的故事,像不像我华夏先民自黄帝至于商周,披荆斩棘、肇造文明的筚路蓝缕之路?《拓殖要略》推测上古或有先民跨极东冰洋或白海冰盖而至新陆,莫非……莫非竟非空穴来风?此‘日之谷’、‘七洞穴’,会否便是我们的昆仑、赤水?」
周蒙花亦是面色凝重,沉吟道:「虎子,骇人听闻却并非绝无可能。纵非同源,其文明形态亦已超越蛮荒,近乎三代之治雏形。有城郭、有礼仪、有历法(观其金字塔方位可知)、有宏大历史叙事。此事关乎华夷之辨、文明起源之大论,必须详加勘察,一字一句,皆需谨记,禀报朝廷!」
石室之内,火光之下,冰冷的黑曜石兵刃与斑斓的远古壁画交相辉映,仿佛两个遥远时空、两种古老文明在此幽暗的祭所悄然相遇,无声地对望着,试图解读彼此血脉中深藏的秘密。王大虎手按刀柄,心中暗潮汹涌,已然下定决心:此番所见所闻,无论多么光怪陆离,都必须巨细无遗载入《北俱芦洲风土考》,这不仅是拓殖之功,更是直击上古秘辛的钥匙!
舰队泊于阿托亚克河口,波澜微动,映照着远处苍郁的高地。王大虎特选二十余名军纪严整的北冥海军士卒,令其披胸甲、佩长刀,又携数名通事与书记官,组成先锋登岸队伍。周蒙花手持笔录,紧随其后,目光敏锐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记之细节。
奇努克通事指向那片隆起之地,语带敬畏:「彼处便是托尔特克之地。古昔之时,其城邦犹如神造,石墙高耸直入云霄,宫阙金饰耀目生辉。惜近年来渐趋衰微,荣光不复往昔。然其民犹自称为火之裔,视己为大地主宰。」
王大虎立于船首,闻言心神微震。自离峡湾以来,所见不过是散落部落,村寨零落,而今将直面传闻中「文明遗民」,或可印证《拓殖要略》所载北俱芦洲之古史秘辛。
舰队择一处平缓海湾靠岸。岸旁残存石砌断墙,藤蔓纠缠其间,仍可窥旧日规模之宏大。正观望间,一列人自林间小径稳步而出——他们身着棉麻短衣,额涂赭红矿彩,手持木杖,行列整肃,自有法度。
石砌码头上,早有托尔特克人等候。其身披彩羽大氅,手执矛盾,见大明舰船旌旗严整、阵列森然,却未显敌意。为首是一名高大祭司,头戴羽冠,面涂红白纹彩,胸前悬挂玉石金饰,举手投足间如有神附。他扬臂诵歌,声如洪钟,似在祈告天地。
通事低声传译:「彼言:‘天之神、海之神,今降黑鲸之族,当敬之。’」
王大虎心知舰队庞然巨影,使土人视若神兽,于是整衣上前,依礼作答。虽言语有隔,然气度从容,自有威仪。
一名年老长者步出人群,姿仪庄重,自报名为奥萨·伊卡,乃此地遗民长老。通事转译其言:「彼知尔等为北方所来‘神鱼之人’,愿以玉米、可可易尔铁器。」
随后又一贵族迈步而出,身披豹皮,自称萨卡图拉城贵人雅沙卡·特尔,语调洪亮,神情倨傲。他以古老商言夹杂奇努克通事之转译,勉强可通数语。通事再译:「彼云:‘此地为神祇守护之城,金字塔乃太阳升降之座。外来者若献礼,则可于祭坛之下,立约受证。’」
王大虎早有预备,命人呈上精铁所铸之锅铲、织锦与玻璃珠串。托尔特克人见铁器光泽凛冽,纷纷低呼称奇,祭司以手抚之,连称「天火之骨」。
雅沙卡·特尔目光灼灼,显是对铁器极为垂涎,却仍强持身份之尊。祭司则洒玉米粉于地,挥动香草枝条,示意外来者可入城中。
众人沿石砌大道鱼贯而行,但见道旁百姓伏地跪拜,鼓乐喧天,彩羽缭乱。远望高台巍峨,金字塔阶直逼苍穹,气象肃穆,令人心生凛然。
王大虎暗自称奇——此地之民不仅农作有法,更植可可之类珍物,显然早已超越渔猎部落之阶。
周蒙花低声提醒:「虽显衰败,然遗存规制,确曾有城邦之象。若如《拓殖要略》所记,北俱芦洲与上古华夏相通,此处或正是关键所在。」
王大虎沉吟片刻,命人取铁锅、布匹数件,郑重递交长老奥萨。奥萨·伊卡双手承接,仰天发出长吟,继而率众伏地,似将此物视若神赐。
「此行终见‘旧邦遗民’。」王大虎掩不住心潮起伏,回望舰队与士卒,深知此步一迈,必为大明探索北俱芦洲开辟新章。
周蒙花振笔疾书于册:「萨卡图拉城,户约万余,街铺石版,屋舍层列,民服绚烂,器用多金玉。敬神极严,政出祭司。非北地诸部可比,实为文明之邦。」
王大虎默然思索,眺望祭坛,心道:「若此邦果有历算天象之识,则可与大明互鉴共参。然其重祭祀而轻耕战,恐难长久。交往之道,慎之为上。」
鼓声雷动,螺号长鸣,萨卡图拉金字塔于烈日之下熠熠生辉,四方人潮匍匐,目光皆汇于高坛之上。
当夜,营火跃动,托尔特克遗民与大明士卒比肩而坐,互换食饮、歌声起落。星垂平野,两种文明初逢于历史的交错口,脉络悄然重叠。
翌日清晨,王大虎随长老奥萨·伊卡深入聚落。周蒙花与亲兵数人紧随其后。
眼前并非荒芜村落,而是荒凉与秩序交织之异景:林间时有巨石基础隐现,苔藓藤蔓覆其表面。沿石径再行,忽见高台豁然现身——虽已倾頽,石阶层叠,犹指苍天,气势撼人。
奥萨·伊卡以杖指台,语带虔敬,通事传意:「此乃‘太阳阶’,昔为吾族圣殿。先祖于此祭火祈雨,敬奉羽蛇神。每至春秋,万民来集,长老咏唱,火涌霄汉。」
王大虎仰观巨构,心下震撼。石材硕大,砌工精密,纵历风霜岁月,犹自巍然屹立。如此工程,决非寻常部落所能为,竟隐约有中原夏商筑台遗风。
他低声向周蒙花道:「非亲睹此景,焉能信此蛮荒之地,竟藏如此建制?《拓殖要略》所载先民远徙之事,莫非属实?」
不远处,遗民正行祭祀。他们抬出陶器,满盛玉米与可可,燃松脂生火,青烟直上。几名羽冠祭司以石刀割臂,沥血火中,以为献祭。人群低吟应和,节奏古朴沉厚。
大明士卒见之悚然,王大虎却面色凝定,目光审慎。
「盛景虽逝,遗韵犹存。」周蒙花援笔录之,「然此血祭之火,究非中土仁道所能容。」
奥萨·伊卡似察其异色,庄重释道:「血为生命之源,唯以生者之血养圣火,方能换得族脉延续。此是我祖上所誓。」
王大虎默然良久,终道:「礼俗虽异,尔等能存此建筑制度,足见先祖之盛。今唯遗民零落,实可叹惜。」
羽冠祭司挥舞手杖,示意王大虎与其随行随之登阶。石阶九十一级,层层而上,彷佛登天之梯。士卒们背甲持刀,额上渗出细汗,却仍强自镇定。王大虎则一步一脚,心中暗记这坛的高度与结构,凡事不敢掉以轻心。
至坛顶,四方视野尽收眼底。整个萨卡图拉城的街道呈棋盘之形,远处阿托亚克河蜿蜒入海,舟楫点点,百姓如蚁。周蒙花低声赞叹:「此地规模,真不亚于我中原一郡之城。」
羽冠祭司在高坛中央焚香点火,火焰直窜而上,浓烟飘散。他双手高举,唱诵古老的歌辞。通事屏气凝神,费力译出:「远古之时,天地尚混沌,白羽之神与黑羽之神争夺日月。白羽化作金乌,升于东方;黑羽坠落海底,化为巨鲸。日月交替,生民得养。然巨鲸时常翻身,带来雷霆与洪水,是以祭司世代守坛,以人心之血祈安宁。」
此言一出,王大虎心头一震,不由想到此地神话,与北方传说若合符节。
祭司又言:「白羽之神曾预言:‘当黑鲸背上出现铁骨之人,持火之骨,携声如雷之器,自海外而来,便是新的天命转折。’」
话至此,祭司转身凝视王大虎,目光炽烈如火。周围托克尔特贵族与侍卫皆低头不语,彷佛在等候他们的外来宾客是否正应验了这一预言。
王大虎心中波澜起伏。他知大明舰队之庞大、火器之威,在当地眼中必与神话相合。但他深知自身只是一介封疆武人,承命拓殖,不敢妄受「天命」之说。于是正色抱拳,对祭司缓缓道:「我大明子民,乘舟而来,非为夺神权,乃求互市,愿以和好之礼结交贵邦。」
通事将其言传出,祭司凝视良久,终于点首,令鼓声再作。于是坛下百姓呼喊震天,视若吉兆。
周蒙花在笔录上慎重写下:「萨卡图拉祭司言,其族神话与北地诸部所传‘雷霆神鱼’若相呼应。或此地文明,自有宏大体系。其视我舰队如预言所应,既是威惧,亦是敬仰。此后交往,尤须慎守。」
奥萨·伊卡带着王大虎一行人进入金字塔下方的石室。石室幽深,空气冰凉,唯有墙上镶嵌的松脂火把发出跳跃不定的光芒,将众人的影子拉长,扭曲地投在刻满奇异纹路的石壁上。
火光摇曳下,几名年轻的托尔特克遗民抬出数口沉重的木箱。箱盖开启,里面并非金银珠玉,而是整齐排列着的黑曜石兵器——有似剑非剑的长刃,刃缘镶嵌的锋利石片在火光下泛着冷冽的幽蓝光泽;有镶嵌锋锐黑曜石尖刺的木棍;也有细薄如刃的祭祀匕首。每一件都打磨得极尽精巧,寒气逼人,仿佛凝固了千年的黑夜与杀意。
奥萨·伊卡苍老的手抚过一柄黑曜石长剑的木质基座,声音低沉而充满追忆:「这是‘神之怒’,祖先留下的战器。虽不及你们的钢矛坚不可摧,但它曾饮尽大河两岸仇敌之血,让无数部落闻风丧胆。」
王大虎谨慎地伸手,指尖轻轻触碰刃缘,立刻感到一阵刺骨的锐利——一片看似不起眼的黑曜石薄片,竟轻易割开了他拇指上缠绕的麻绳。周蒙花在一旁迅速录下:「其兵刃以火山玻璃为之,锋锐无匹,切金断玉恐亦不难,然质脆易折,非久战之器,似重仪典甚于实用。」
随后,奥萨·伊卡示意众人仰望石室墙壁。随着火把移动,巨大的壁画逐渐清晰显现,色彩虽已斑驳,但格局恢宏,叙事磅礴。
壁画上层,描绘着一条羽蛇神盘旋于天地之间,羽翼华美,口中喷吐的并非火焰,而是蜿蜒的星辰与河流;下层则是无数头戴羽冠、手持黑曜石兵器的武士,列成严整的方阵,正在朝拜一座巍峨的金字塔。壁画两侧,延伸出壮丽的画卷:有梯田层叠、玉米金黄的高原,有繁忙的集市,还有舰队般的独木舟队,正驶向太阳升起的神秘海洋。
「这便是我们的‘图典’,记载着来路与荣光。」奥萨·伊卡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通事努力跟随着他的古语:「先祖自遥远的‘阿兹特兰’(意为鹭之地)或‘奇科莫斯托克’(七洞穴之地)启程,遵循太阳神维齐洛波奇特利或羽蛇神的指引,携不灭圣火南迁,历尽艰辛,最终在此‘鹰落之地’建立特诺奇蒂特兰般的伟大城邦……圣火昭示天命,天命佑我邦国。然天命终有尽时,饥荒、内乱、强大的‘奇奇梅克’蛮族自北方来袭……圣火渐衰,城邦崩颓,我们,只是守护最后余烬的遗民。」
一名始终沉默的年轻祭司忽然踏前一步,以古老悠扬的调子高声吟唱起来,四周的遗民们低声应和,歌声在密闭石室中回荡,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怆与神秘。歌词古老晦涩,但「火」、「蛇」、「迁徙」、「星陨」等词反复出现。
王大虎凝神望着壁画上那宏大的迁徙场景与城邦景象,心头巨震。这种以图像记录历史、宣扬王权神授的方式,其宏大叙事的内核,竟与中原《尚书》、《史记》中记载的先王谱系、商周鼎革之天命流转,以及「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有着惊人的神似之处!
他压低声音,难掩惊异地对周蒙花道:「蒙花,妳看他们这‘图典’,这南迁建国、神授天命的故事,像不像我华夏先民自黄帝至于商周,披荆斩棘、肇造文明的筚路蓝缕之路?《拓殖要略》推测上古或有先民跨极东冰洋或白海冰盖而至新陆,莫非……莫非竟非空穴来风?此‘日之谷’、‘七洞穴’,会否便是我们的昆仑、赤水?」
周蒙花亦是面色凝重,沉吟道:「虎子,骇人听闻却并非绝无可能。纵非同源,其文明形态亦已超越蛮荒,近乎三代之治雏形。有城郭、有礼仪、有历法(观其金字塔方位可知)、有宏大历史叙事。此事关乎华夷之辨、文明起源之大论,必须详加勘察,一字一句,皆需谨记,禀报朝廷!」
石室之内,火光之下,冰冷的黑曜石兵刃与斑斓的远古壁画交相辉映,仿佛两个遥远时空、两种古老文明在此幽暗的祭所悄然相遇,无声地对望着,试图解读彼此血脉中深藏的秘密。王大虎手按刀柄,心中暗潮汹涌,已然下定决心:此番所见所闻,无论多么光怪陆离,都必须巨细无遗载入《北俱芦洲风土考》,这不仅是拓殖之功,更是直击上古秘辛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