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有空找你了解经济,好莱坞下个风口】

作品:《1991我的年代华娱

    “太好了!”


    陈美娟脸色一喜。


    林之玲也是迟疑的答应道:“那…多谢李导了。”


    “不客气,你刚刚说你是多伦多大学的学生?”


    “是的李导。”


    “那学的是什么专业?”


    “我学的是西方美术史跟经济学专业。”


    “双专业?”


    “是的李导。”


    李艺书有点诧异,他是真不知道林之玲居然还学的双专业,难怪之前看报纸跟网上新闻,说她是智慧与美貌。


    “挺好,我这正好有点经济上的问题,有空你帮我解答解答?”


    “没有问题的李导,我虽然还是学生,但我可以找老师咨询的。”


    “哈哈,开个玩笑,好了去准备准备。”


    ....


    半个小时后。


    汽艇在沙滩上肆虐的戏正式开拍了。


    瞧着身着泳装的林之玲,对方那身材扁平,完全没有日后那凹凸有致的宝岛第一名模形象。


    李艺书也是感慨这飞机场果然是要经过开发以后,才能有一飞冲天的壮观场面啊。


    林之玲跟同学陈美娟的戏一场就过了。


    拍完后,二人连忙走向了临时搭建起来的更衣室,在里面换好衣服出来后,陈美娟瞧着站在那指挥演员的导演,忍不住说道:“之玲,刚刚我看那李导一直盯着你,你说他会不会是看上你了?”


    “胡说什么!”林之玲脸一红,连忙道:“人家那么大的导演,怎么可能看上我。”


    “哈哈,我就那么随口一说,你还脸红了,我看是你瞧上人家李导了。不过也是,年纪轻轻就是亚洲电影教父,长的还这么帅,谁看了不喜欢啊。”


    陈美娟满脸花痴的看向远处挥斥方遵的李艺书:“要是我能有李导这么帅的男朋友就好了。”


    陈美娟是多伦多当地的二代华人,对李艺书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但得益于前段时间李艺书拿到了欧洲三金大满贯后,《时代》周刊国际版评价其为亚洲电影教父,也是让其对这位年轻的中國大导演有了清晰地认知。


    而《时代》周刊对李艺书的夸张报道,最大的好处不仅是在国内影响力倍增,而是在海外华人圈,他的知名度算是彻底打开了。


    如今李艺书多多少少也算是海外华人圈家喻户晓级别的华人大导演了。


    之前尽管挺红的,但更多的是作品红人不红,毕竟海外媒体不可能跟国内一样,时不时都有电视台、报纸、周刊等传媒报道。


    “行了陈美娟,别犯花痴了,赶紧走了,已经四点多了,赶紧回学校吧。”


    林之玲摇了摇头,她可不认为李艺书这样的国际大导演能看上自己这个闺蜜。


    就在二人转身准备离开之际,忽然一名白人女助理跑了过来,“嗨,你们等等。”


    林之玲停下脚步,疑惑的看向对方:“你好,请问有事吗?”


    白人女助理笑着道:“你们客串的工资还没领。”


    “不,不用了,我们……”


    还没等林之玲开口,白人女助理把手上的纸信封递了过去,随后便转身离开了。


    等她跑开后,陈美娟惊喜道:“之玲,快看看有多少钱!”


    “回去再看吧,别等下赶不上公交车了。”


    林之玲握紧信封,她明显感觉信封有点厚,心中有了点猜测,为了避免陈美娟拿走,也是给揣进了包里。


    听赶不上车,陈美娟急忙道:“那我们赶紧回去吧。”


    多伦多这边的物价还是蛮贵的,出租车可不少钱,她们出行一般都是坐公交巴士车。


    ......


    多伦多大学。


    返回宿舍后,林之玲第一时间把信封内的钱给取了出来,数也不数直接全都给了陈美娟。


    “啊,之玲,你全都给我啊?”陈美娟诧异道。


    “嗯嗯,没你的话,也没这些客串的钱,回头你请我吃饭吧。”


    “嘻嘻好啊,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陈美娟美滋滋的数着钱,还挺多的,够她吃几顿大餐的了。


    “我去洗澡。”林之玲收拾了一下衣服后,也是拿着包包进了浴室内。


    她们二人的家境条件都不错,住的是双人带浴室的宿舍。


    等林之玲进了浴室后的第一时间,就立马拆开信封,从里面发现了一张名片,上面只有一个名字跟一串号码。


    名字不出意外,就是李艺书。


    林之玲的呼吸不由急促了几分,她尽管不太认为李艺书能看上自己,但这张名片还是不由让人浮想联翩。


    很快她就注意到名片后面还写了一行字:我对经济很感兴趣,记得打给我。


    ..........


    傍晚时分。


    剧组收拾准备离开之际,李艺书接到了艾米打来的电话。


    “老板,《死神来了》已经确定定档4月1号,正好是美国的复活节档期。”


    这部电影早在李艺书拿到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后,就已经开始进行宣传,而且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经过这近一个月来的宣传,在美国那边引起了相当部分的恐怖片爱好者的期待。


    美


    国小众周刊《恐怖之夜》更是对这部电影期待满满。


    只因为电影的主创阵容十分强悍。


    别看这部电影虽然没什么知名演员,但监制跟导演可都不是一般人,监制+编剧是欧洲三金大满贯导演李艺书,导演是荣获了1993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李按。


    就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组合,足以让无数恐怖片跟非恐怖片爱好者,对《死神来了》这部电影充满期待了。


    谁都想看看,文艺片导演拍摄的恐怖片会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时期有什么竞争对手?”


    “只有一部《复活节岛》,不过他们是4月14日上映,跟我们竞争不大。”


    得知竞争不大后,李艺书这才点头道:“通知李按导演了没有?”


    艾米道:“已经通知他了,李按导演表示会提前一天赶回美国参加电影首映。”


    “嗯,到时候我也会去现场参加的。”


    李艺书想起了嘉禾的事,问道:“对了,嘉禾那边的事,你调查的怎么样了?”


    “我这正准备跟老板您汇报!”


    说起这事,艾米连忙道:“我找香江的朋友查了一下,嘉禾电影公司已经准备在五月份递交上市申请,不出意外年底之前肯定是能够上市成功的,而现在外界对嘉禾的估值大概是15-20亿港币左右。”


    “才这么点钱?”李艺书错愕不已,他没想到嘉禾电影公司的市值估价居然才这么点港币左右。


    “这已经很高了李导。”


    艾米立马说道:“现在邵氏电影的市值也才2亿不到。”


    “那是邵氏停产了,估值肯定是偏低了,嘉禾这几年的电影票房很高,业绩报表想来也很漂亮,我估计等真正上市以后,市值应该能稳定在25亿港币左右。”


    李艺书眉头紧锁,思虑了一番,说道:“艾米,等你忙完手上的事,亲自回香江跟邹汶怀见一面,跟对方好好谈一谈。”


    “那老板您的心理价格是?”


    “我的底价是拿出百分之五的股份+1000万美元,换取对方最少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当然股份给的越少越好。”


    “这……恐怕邹先生是不会答应的吧?”艾米没想到李艺书只愿意拿出百分之五的股份。


    李艺书道:“就这么多,如果邹汶怀不愿意,那你告诉他,我可以按照25亿港币的溢价估值,买他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同时还答应今年跟嘉禾合作一部港片。”


    对于艺术娱乐集团的股份,李艺书还是非常重视的。


    尽管到现在为止,艺术娱乐集团都还没有出品一部非他执导的影片,但《死神来了》马上就要上映了,只要这部电影在北美能拿到2000万美元以上的票房,那后续就能持续拍摄该系列影片。


    到时候再签约一些恐怖片导演,专门拍摄低成本恐怖片,哪怕不走上映的路子,也能靠着录像带赚钱。


    更不要说往后内地那边电视剧也是一大赚钱的生意,李艺书自然不会这么早贱卖股份,他之所以答应跟嘉禾换股,主要是眼馋嘉禾的电影片库,跟发展了二十来年的全球发行渠道。


    发行渠道是一家电影公司最难进行的,为什么日后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在几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乎部部电影大卖的情况下,却依旧没能成为好莱坞电影巨头,反而还把公司给卖了?


    归根到底就是斯皮尔伯格没有一个庞大且全面的全球发行渠道。


    嘉禾虽然比不上好莱坞六大,但经营二十多年,还是有很大底蕴的,这点不是李艺书短时间内能够比拟的。


    “好的老板。”


    艾米大概明白了李艺书的意思,艺术娱乐集团的股份拿出的越少越好,宁愿溢价买下嘉禾邹汶怀手上的股份,也不能拿出超过百分之五的艺术娱乐的股份。


    “对了,让你买的版权怎么样了?”


    “《伯恩的身份》的版权已经买下来了,不过对方只愿意给5年的期限,一旦超过时间不拍摄,就要收回该版权。”


    “没事,五年就五年,那另外一部《碟中谍》呢?”


    “碟中谍有点麻烦,派拉蒙那边似乎有意对《碟中谍》系列进行电影化改编。”


    李艺书眉头紧锁道:“再跟派拉蒙谈一次,如果没办法买下版权,那也得跟派拉蒙合作把这部电影改编。其他特工小说买的如何?”


    “目前除了《伯恩的身份》,还买了几本六七十年代销量还算可观的特工、间谍题材的小说。”


    说到这,艾米迟疑道:“不过老板您要买这么多间谍小说做什么?”


    “因为这是下一个风口。”


    90年代末期,好莱坞涌现了大量关于特工、间谍题材的影片。


    知名点的就有《真实的谎言》《变脸》《007》……


    不知名的就更多了。


    美国本身就热爱看这种特工、间谍类的影片,所以在阿汤哥的《碟中谍》火爆全球以后,彻底带火了这个题材。


    往后的《谍影重重》《飓风营救》《史密斯夫妇》…等等,都是在特工题材爆火全球后,才陆续打造出来的项目。


    李艺书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风口,不管他拍不拍,先囤积一点版权再说。


    等7月份定档的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上映后,估计就会点燃一波特工间谍题材的浪潮。


    到时候靠转手倒卖这些版权,都足以让李艺书赚不少钱。


    真正让李艺书看中的,只有《碟中谍》跟《谍影重重》的版权。


    这两部电影能红,前者是因为有阿汤哥,后者是靠导演凌厉的剪辑手法,跟不同于以往的拍摄风格。


    但不可否认,这两个故事的确对观众来说都很有吸引力。


    一个是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是小人物卷进了惊天大阴谋,一个感官刺激,一个心理刺激。


    ..........


    时间过的很快。


    转眼的功夫,就来到了3月的最后一天。


    在拍完了今天的最后一场戏后,李艺书给剧组放了一天的假,他自己则坐飞机直接回了洛杉矶。


    凌晨就是《死神来了》在洛杉矶一家大剧院首映的日子,他自然是得亲自到现场看看的。


    4月1号,愚人节这天,凌晨十二点半。


    也没搞什么红毯,本身就是一部连带宣传费不足200万美元的低成本恐怖片,而且也没什么大明星加盟的,搞红毯纯粹就是浪费钱。


    所以金狮影业只是在洛杉矶一家大剧院内、包下了一个场次,邀请了各路资深影评人、媒体记者、主创团队等人来现场观影。


    在招待了这些影评人、记者后,李艺书也是让人开始放电影,同时嘱咐金狮影业新上任不久的总经理大卫,等看完了电影以后,给这些影评人跟记者每个人准备一份额外的红包。


    “老板,已经给过了。”大卫连忙道:“这些人邀请的时候,我都事先给过了。”


    “再包一个,让人去买中國的那种红色的红包,等看完电影一个个的去送,就说这是中國人的传统,一份祝福。”


    “好的老板,那包多少?”


    “500美元!”


    现场来了三十多个影评人跟记者,李艺书不在乎这点小钱,能用钱买好评,对他而言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这个版本的《死神来了》的质量非常棒。


    李按的镜头感还有惊悚的营造感,可比原本拍这部电影的那位华裔导演黄毅瑜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