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吹毛求疵的各领域专家
作品:《凤凰传奇:歌手翻车,求我们出战》“那帮老家伙,挑不出这首作品的毛病吧?” 吴关稳操胜券。 他觉得这首《盛世》,犹如古曲经典的旋律,堪比教科书般华丽的歌词,一定会彻底征服叶知新和专家团。 在官方的宣传下,到时候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会听到他这首歌。 沈曼雨的名气,显然比吴关更大。 起码没有太多争议,是妥妥的一线歌手。 公司的作曲人和填词人,共同为她打造了一首名为《遥远的呼唤》的作品。 “仿佛是古老的回响,来自山海经的洪荒,穿越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响,融入诗酒年华的盛唐……” 沈曼雨的声音很温润,又有一种穿透力。 这种主旋律的歌曲,唱得也很有感觉。 她很认真对待这次的作品。 如果能被选中,那就可以从一线向顶流迈进了。 炙手可热的天王天后,各种当红明星和顶流。 还有一批老牌实力唱将,如醇厚老酒般存在。 平时他们没有什么新闻,没有什么流量,但地位就摆在那里。 凌远便是其中之一。 他的歌曲,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华夏历史文化节主题曲征集的消息一经传出,凌远就在关注了。 他平时很少参加各种活动。 但棒子国抢注端午节的事情,他也很愤慨。 得知这个活动的消息后,凌远内心深处那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被点燃了。 他不像年轻歌手那样为了流量绞尽脑汁,也不追求什么国风,什么经典。 他只是想凭自己的歌曲,向祖国告白,向外国朋友展示我们的文化和精神。 他觉得,真正能代表华夏的音乐,应当是发自肺腑的。 这些年,他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 他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悟,写成一首歌,叫做《大河人家》。 没有太多的花哨编排,他用平实却饱含深情的歌词,描绘了普通华夏人的苦难与梦想。 能不能被选中,他无所谓。 只是想将自己的这份心意,传达出去。 他坦然地将《大河人家》递交了上去,心中一片宁静。 堆积如山的应征作品涌入文化部。 专家们可没有那么多时间一首首去听。叶知新只好先组建了一个评审团,初步筛选出一百首歌曲。 他再经过反复聆听,对比,感受,进一步筛选出了十首他认为最具潜力的歌曲。 既有深情款款的抒情之作,也有气势磅礴的史诗巨制。 对作品整体立意、传播力、艺术水准等等进行反复揣摩。 出来的这十首,就是他认为最好的作品了。 有专家们组成的评审会齐聚一堂。 叶知新让秘书播放这十首作品。 第一首,是沈曼雨的《遥远的呼唤》。 悠扬的旋律流淌而出,配上沈曼雨天籁般的声音。 歌词如诗如画。 曲毕,会议室里并没有掌声。 古籍文献学泰斗轻咳一声: “演唱无可挑剔,词作也算精美。 但还是显得过于单薄,流于表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跟着摇头: “歌曲是有美感,也融合了一些传统元素,但情感不够深邃。 只是展示演唱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历史的敬畏。” 音乐学家补充道: “编曲上力图做到古今融合,但并未真正达到化境。 传统乐器的运用,更像是为了点缀而点缀,不能融入到整体的律动之中。” 叶知新皱眉,他觉得《遥远的呼唤》已经非常优秀。 还是未能通过专家们的考验。 这群老教授们的标准,很严苛。 第二首作品,是来自凌远的《大河人家》。 充满年代感的旋律响起。 凌远的声线很有辨识度。 描绘着黄河两岸人家世代流传的故事。 播放了不到一半,就有专家轻叹出声。 “情感很深厚。” “以小见大,很好。” 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却直接了当地评价: “这首歌听起来,太过怀旧了。 既没有古代的传承,也没有现代的元素。 很难体现出我们文化的源远流长。” 历史学家也摇摇头: “感情充沛。 可若是作为代表华夏五千年的主题曲,未免显得小家子气了些。 仅以一地一河之家常事,怎能概括华夏文明的宏大? 这在立意上,显得不足。” 他这话一出,很多专家纷纷点头,深表认同。叶知新挑选出的作品,都是很优秀的。 但好像很难满足专家们苛刻的要求。 第三首作品,吴关的《盛世》开始播放。 前奏刚响起的时候,会议室里出现了一点小骚动。 磅礴的编曲,古典旋律与现代电子音效巧妙融合,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 歌词也极美,朗朗上口。 许多专家面露惊喜。 这歌貌似一切都达到了极致。 后面的歌曲,恐怕很难超越。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那名音乐学家开口了: “形式上的华丽,是不可否认的。 但这旋律,细细品来,显得生拼硬凑,缺乏自然的过渡与逻辑。 未遵循华夏乐律的自然流畅之道。” 文学史专家也神色严肃: “这歌词,表面上堆砌了大量华丽的辞藻。 初听之下,每一句都能找到对应的典故或历史事件。 也正因此,歌词显得过于浮华,堆砌感太强。 过于刻意追求文化深度的痕迹,反而使得情感空泛。 这是技巧的胜利,非艺术的胜利。” 古籍文献学泰斗则一语中的: “这是用机器精雕细琢出来的产品,没有灵魂。” 接下来的几首歌,叶知新都没有报以太大的希望。 果不其然,不是被批太过流行化,就是意境不足。 一句句犀利的点评,让叶知新心灰意冷。 难道真的就没有一首合适的歌,能担得起这份重任吗? 会议在不愉快中匆匆结束。 叶知新无奈地给孙明智打了个电话: “老孙啊,遇到点麻烦事,想向你求助。” 孙明智关切道:“文化节那边遇到瓶颈了?” 叶知新叹了口气,将主题曲选拔的困境简单说明。 “一个个都跟火眼金睛似的,再优秀的歌曲,都入不了他们的眼。 我是真没办法了。 看来咱们乐坛里的人才不够用了。 老孙啊,你看能不能帮个忙,从高校的老师学生里面,再进行一轮紧急征集?”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m.4044cca.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