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大公子是给,还是不给?

作品:《大秦当瞎子,你让我娶少司命?

    巍峨高耸的城墙之上,范季目送着嬴政东巡地队伍离开。


    正准备转身返回时,李斯一路小跑着上来。


    万分恭敬道:“国师,陛下离开之前特意交代,宫中之事,但凡有拿不定主意的地方都需国师意见。”


    “不知国师现在可有时间,陛下一走,朝廷之中倒有许多事情耽误下来了,需要国师拿主意。”


    范季微微一愣,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斯。


    我,国师,闲散人员,从不干政,你现在让我去帮你们处理国事?


    脑抽了吧?


    李斯被他注视得局促不定,飞速看了眼他身旁的绯烟。


    又弯了弯腰道:“是陛下临行前的交代,如若不然,下官也不敢打扰国师清净。”


    嬴政确实没有在范季面前提起过此事。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是提前说了,范季一定会拒绝。


    可他最信任的又只有这为国师。


    索性,嬴政就把这个难题丢给了李斯。


    等了半晌,见范季还是没有回应。


    李斯又补充道:“是关于匈奴进贡和我大秦馈赠的一些事宜,国师只需过目便可,若是有不妥之处,您指出来,下官来修改。”


    听到是关于匈奴那边的,范季这才动了下心。


    这第一年的进贡和回馈事宜确实不能马虎。


    胡姬才刚当上女王。


    归顺大秦这种事,她是顶着万般压力的。


    得让她把这个位置坐稳了。


    “夫君先忙正事,妾身去雪女妹妹那里看看。”


    绯烟懂事,知道范季有事要忙,并没在此处多做打扰。


    她先行离开,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范季和李斯。


    雪女今天恰好去了妃雪阁,自己干脆去那里等范季回去。


    范季与李斯走下城楼。


    刚准备上马车时,忽见一六七岁的孩童朝他走来。


    有模有样地抬起手,奶声奶气道:“扶苏见过国师!”


    一旁的李斯抬手朝其行礼:“下官见过公子。”


    范季点了点头,露出微笑,并无回礼之意。


    “原来是扶苏公子,这是送陛下东巡来了?”


    扶苏是嬴政的大儿子。


    大秦王朝第一顺位继承人。


    如今虽然年岁尚小,却颇有贵公子风范。


    扶苏举止得体道:“回国师话,正是。”


    这小家伙范季之前就曾见过。


    小小年纪,却已经开始了启蒙。


    范季记得正史当中的扶苏并非那么讨嬴政喜爱。


    因为嬴政觉得他思想太过迂腐。


    所以对他一直不冷不淡。


    可现在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范季觉得此事略有蹊跷。


    如果嬴政真的不喜爱这个儿子,又怎么可能在他犯错的时候将其发配到蒙恬身边去?


    蒙恬那时候已经手握三十多万大军,而且对秦国忠心不二。


    嬴政那时候应该是已经察觉到朝中会有变故。


    让他去蒙恬身边,是给了他一张最强王牌。


    可结果呢。


    这小子和蒙恬一个愚孝,一个愚忠。


    竟被一张假圣旨就给弄死了!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不对,应该说是抓了一对王炸在手里却一张牌没出,直接弃牌。


    “大公子怎么没有陪陛下东巡?这对于你来说,可是一个亲近陛下的最好机会。”


    范季毫不避讳,特意提醒。


    他在早些时候去楼兰时就提议过嬴政要立太子。


    不过嬴政到现在还没下得了决心。


    他虽然才二十多岁,但因为成亲早,现在已经诞下好几位公子公主。


    想来是还想再观望观望,看看哪个儿子最得他心。


    “父皇并未提及此事,想来是想让我留在宫中学习,若是跟着去了,怕是会荒废学业。”


    扶苏年纪虽小,却已经显得极为懂事。


    说起话来也是滴水不漏。


    丝毫没有表现出嬴政没带他去的失落。


    “大公子学习儒家学说,重礼重信,小小年纪便知道孰轻孰重,不错,不错。”


    范季确实觉得扶苏不错。


    就是长大后稍微软弱了一点。


    要是能在启蒙阶段给他立下软硬共施的观念,将来会更加不错。


    扶苏抿了抿小嘴,低声道:“可是父皇说,儒家学说都是迂腐至极。”


    范季笑道:“那公子觉得呢?”


    扶苏不假思索道:“儒家思想以天下为根,天下百姓即为王朝之根本,明君爱民,以仁义治天下,何错之有?”


    公子扶苏没有打过仗,没有经历过七国纷争的年代。


    更没有像嬴政那样有过噩梦般的童年。


    他懂事的时候,秦国已经是七国之中的霸主。


    没多久便统一了这个纷乱的年代。


    所以他陷进了自己的象牙塔里。


    根本就没有办法跳出这个框框,朝别的方向去想。


    为什么父皇要制定如此严厉的律法。


    为什么对那些反抗秦国的势力以铁腕手段镇压而不是劝降。


    范季身为国师,得嬴政信任,公子扶苏倒也是真心想听听他的意见。


    “儒学并非一无是处,但是,那仅仅只是在太平之时,帝王为了保证天下安定王朝稳定所使用的愚民之策。”


    “如今六国已定,匈奴归顺,倒也算天下太平。”


    “可大公子又怎么知道,将来绝对不会跳出来与陛下作对,与大秦作对?”


    “待到那时,大公子又准备怎么做?”


    “难道靠着儒家学说,与之唇枪舌战,仅仅只是靠着嘴皮子上的话来说服对方?”


    公子扶苏哑口无言,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他之前便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他觉得,天下之人,无论普通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应当以理服之。


    这样才是发自内心的屈服。


    不然,一切的太平都只是表面现象,都是假象。


    范季笑了笑,接着说道:“立场不同,本无对错。大公子的想法没错,陛下的做法更没错。”


    “然,陛下从战火纷飞一路走来,大秦帝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拼杀之中,踩着无数人的尸体建立起来士。”


    “陛下靠的是对时事的准确判断,是无数归属于他的将士们的性命,是刀枪剑戟这些冷兵器的拼杀。”


    “大公子那一套只有站在陛下的肩膀上才得以实施。”


    “若没有陛下与秦国先王们前面的拼杀,又哪里来的归顺?”


    “没有归顺,又何谈天下太平?”


    “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量,人心是贪婪的,大公子若是一味的讲究仁义谦让,别人就会得寸进尺。”


    “今天找你要一城,明天找你要一郡,若是不给,他们便举兵谋反。”


    “到时候,大公子是给,还是不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