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与北冥子论道
作品:《大秦当瞎子,你让我娶少司命?》道家太乙山是个神奇的地方。 遗世独立,终日飘雪,遍地银装。 一年四季,无论是什么时候,这里都是终年飘雪。 范季一行人在天宗掌门赤松子的陪同下来到后山。 远远便看见一道人影独坐在雪地之中。 衣袂飘飘,仙风道骨。 宛如雕塑般巍然不动。 他就在那里。 又好像不在那里。 似真似假,似有似无,忽隐忽现,如梦似幻。 女英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眼花。 娥皇提醒道:“道家追求天道,北冥子功参造化,已经达到与道合的境界。”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只身融入天地。 将自己化作“自然”。 几人在百步之外自觉地停下脚步。 范季独自一人朝北冥子走去。 他看了看满地积雪,又看了看坐在雪地中的北冥子。 “世间风云兮幻亦真,天地无穷兮大道行,国师,请。” 北冥子缓缓睁开眼睛。 顷刻间,积雪消融,万物复苏。 范季也没再犹豫,一掀袍子,与北冥子面对面坐了下来。 “国师大人,好久不见。” 北冥子看着他,眼带笑意。 范季不解地与他对视:“我们见过吗?” 北冥子摇了摇头:“没见过。” “那你这好久不见是何意?” 北冥子道行高深,心境淡然。 喜怒不行于色。 甚至达到了没有情绪的境界。 面色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 说道:“兴许,是我记错了。 范季用怀疑地眼神看着他。 北冥子虽然看着年纪不小,但可不会老糊涂了。 你说记错了,鬼信! 但是范季又极为肯定的是,自己的确没有见过他。 北冥子已经几十年没有踏出过道家。 除了这次,自己也从没有来过道家。 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 “你为何而来?” 北冥目光有神,仿佛两轮烈日般目不转睛地盯着范季。 范季不假思索道:“不是你让赤松子写信让我来的吗?” “是吗?” 北冥子脸色不变地疑惑了一声。 又道“你为何而来?” 范季皱了皱眉,终于重新审视起了眼前这人。 北冥子体型消瘦。 看着好似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从始至终,他都坐在这里没有动过。 好像一座雕塑,好像一截木桩。 好像融身到了自然之中。 好像不是真实存在。 这一刻,范季笃定。 北冥子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他不可能不记得有没有和自己见过面。 更不可能记错是他让赤松子给自己写的信。 可是现在,他却一连问了两遍自己为何而来。 突然,范季感到心口一震。 北冥子问的,是一个他从来没有和别人说起过的事情。 他,为什么会到这个世界来! “想明白了吗?” 北冥子的声音平静的就像没有涟漪的湖面。 “想过,却没想明白。” 范季不可能不想这个问题。 道家讲究因果。 万事有因,就会有果。 种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 他们的修行就是置身事外,不沾因果。 此为天宗之“道”! 既然他会来到这里,那来到这里的原因又是什么? 而北冥子,又是怎么知道的? 范季试探性问道:“你可知,我是为何而来?” 北冥子轻轻摇了摇头,答非所问道:“既然没想明白,那就是还没到想明白的时候。” 很好,这个答案很道家。 范季轻轻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 “既然前辈不愿回答,本座也不多问,可是至于另一个答案,本座也来了,前辈总不能再隐瞒了吧?” 他没有选择使用浩然之气来逼问北冥子。 这是一个愚蠢的做法。 第一,北冥子的境界已经不受浩然之气的影响。 就像当初荀夫子使用浩然之气的时候,他没有收到影响一样。 第二,北冥子已经只身融入自然。 他就好像是这天地的一份子,超脱物外。 浩然之气对这样心境的人不起作用。 越是心里有愧的人,面对浩然之气时的反应才会越大。 “然。” 北冥子点了点头。 范季以为他要说出改命之法的办法时,却不料北冥子却话锋一转。 问道:“国师可知,何为道?” 范季思索了片刻。 看了看他,然后低头看了看自己。 最后回头,看了看百步之外赤松子和大司命几人。 才回答道:“大道三千,殊途而同归。” “道道殊途,却又道道同归。” “你问我什么是道,你是道,我是道,他们亦是道。” “你们天宗的天道是道,他们人宗的人道是道。” “天地世间,万象变化,道之在人心,何物是道?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 “你道家李耳曾在《道德经》中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意会,却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