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我不过一介布衣

作品:《大秦当瞎子,你让我娶少司命?

    孔子看着他问道:“那你又在这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书房中突然起了一阵微风。


    几乎是微不可查。


    甚至连桌上的烛火,窗边的纱帘都未曾晃动一下。


    但范季却敏锐的感知到了。


    紧接着他便感觉到一股猛烈地诚意在心中涌出。


    就好像如果自己对眼前这人隐瞒了什么,会让他这一辈子都感到愧疚难安。


    范季眉头皱了皱。


    这是浩然之气!


    孔子的浩然之气显然要比荀况现在所领悟到的更加高深。


    就连范季当下的境界,也不禁有种要对他如实相告,将所有秘密都全盘托出的冲动。


    “好可怕的力量。”


    范季在心中暗道。


    接着心念一紧,直接抬头与孔子对视起来,将心中的冲动强行压下。


    回道:“我不过一介布衣,不领兵,不打仗,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毫无作用。”


    “嗯?”


    孔子见他这话说得模棱两可,便知道自己的浩然之气没有影响到他。


    顿时感到一阵惊讶。


    能抵挡得住他浩然之力影响的人,又怎么会真像范季所说的这样毫无作用?


    “哼!”


    突然,他冷哼一声。


    脸色严肃地说道:“秦国乃是西陲蛮夷之地,不讲礼德,毫无情操,只知逞凶斗恶,他们统一天下,这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岂不是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蛮横粗鄙?”


    听了这话,范季当即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可不像是一位圣人会说出来的话。


    范季语气不悦:“有何不可?”


    他站起身道:“《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德厚载物。”


    “君子当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努力进步,这话可是你说的。”


    “而今诸国诸侯之间相互争战不断。”


    “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可谓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礼义尽失,天下混沌。”


    “秦国先祖虽是边陲蛮族,却励精图治,奋六世而余烈。”


    “在别人只知道享乐的时候,他们改革出新,变法强国。”


    “在别人只知道内斗时,他们出兵北征匈奴。”


    “别人都在堕落,他们却在进步。”


    “这样的国家能够强盛起来,是必然的事情。”


    “你还说过,有教无类。”


    “既然想教人,就不能把人分门别类。”


    “晋国人是人,齐国人是人,难道秦国人就不是人了吗?”


    “而且你又怎么知道,在秦国的统一之下,天下不会变得更好?”


    孔子没想到范季会说出这番话来反驳他,平静问道:“那天下好了吗?


    范季语气激昂道:“正在改变,最少,比你那个时候要好,比诸侯林立的时候要好。”


    “如今的秦国办学堂、立大学,开科举,让人人有书读,也让人人有为官的机会。”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想方设法减轻百姓们的赋税。”


    “难道,这不是你想看到的吗?”


    “天下大同,天下大同,说来好听,可是世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如何大同?”


    “孔圣啊孔圣,你妄为至圣,难道不知道这世上除了礼仪道德之外,还有一个人性吗?”


    范季越说越是激烈,就差指着孔子和他辩驳。


    孔子却仍是那副平静的模样,缓缓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人性又会坏道哪里去呢?


    范季冷笑一声:“可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


    孔子眉头一皱:“谁?”


    范季道:“你儒家弟子,还是你儒家德高望重的弟子。”


    这话是荀夫子说的。


    但他不能出卖荀夫子。


    孔子问他:“那你有何见地?”


    范季思索了片刻后道:“人之初,无善,亦无恶。”


    “哦?何以见得?”


    孔子对他的回答起了兴趣。


    范季道:“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渐以善,使子早化。”


    “童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道不严师之惰。”


    “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不好,那是老师的责任。”


    “你后世弟子中有个叫孟轲的,被儒家尊为亚圣,仅在你之下。”


    “在幼年时期,他母亲曾为他三次搬家,你可是是为何?”


    孔子问道:“为何?”


    范季侃侃而谈道:“因为她一个妇道人家也知道,什么样的环境会养成孩子什么样的品行。”


    “跟卖肉的学卖肉,跟织麻的学织麻,跟着学堂学文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