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平叛有上中下三策

作品:《大秦当瞎子,你让我娶少司命?

    赢政也觉得奇怪。


    平叛这种事自然用不着王翦这位老将出马。


    甚至王贲、蒙恬都不需要。


    那个叫章邯的,还有内史腾他们就绰绰有余。


    范季今天既然是来找自己商议这件事,怎么着也应该是叫他们一同旁听,而不是让韩非过来。


    终于,在二人的疑惑中,范季说道:“平叛有上中下三策。”


    “下策,尸山血海、一个不留。”


    赢政一边咀嚼着范季的话,一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一旦有人危及大秦安定,他必然会直接下达杀令!


    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国度,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但这样会有一个问题。”


    范季的声音再次传来,打断了赢政的思路。


    “是何问题?”


    范季回道:“天下会人心惶惶,原本的各国遗民也会感到不安,即使没有参与反秦的人也会居安思危,唯恐陛下将屠刀指向他们。”


    赢政听后沉默不语。


    如果要以杀止暴,确实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这样一来,杀的人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动则便是数以万计。


    甚至,不比战争死的人少!


    六国虽灭,但余孽尚存。


    比如说,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的韩非。


    他就是韩国血脉。


    他要是在韩国境内振臂一呼,说不定还真会有那些韩国之前遗留下来的权贵和百姓支持。


    只不过韩非没这个想法罢了。


    有自己和国师在,赢政也自信能吃得住他。


    同样的,其它国家也有韩非这样的人。


    旦自己血洗反叛势力,很有可能让他们惴惴不安。


    再加上有心人的说服,为了自保,那些人反而会聚集到一起去。


    “那中策又是何计?”


    赢政突然想到范季说有上中下三策。


    刚才说的只不过是下策。


    “中策,则是擒贼先擒王,只杀先前的各国王室。”


    赢政听后皱了皱眉。


    这个办法的好处在于不用杀那么多平民百姓。


    如果杀了那些王室成员,没有人领头,自然就不会出现反叛军。


    这个办法,的确是比上一个要好一些。


    但问题在于。


    “如此一来,朕岂不是失信于天下人?”


    当初有的国家是不战而降的。


    既然要杀,那就要杀个干净。


    但赢政之前答应过他们,可以留这些人一条性命。


    现在又反过头来将人全部杀了,出尔反尔,有失威严不说,今后谁还敢为自己效力?历史上对于赢政的评价有很多。


    不外乎就是明君与暴君之间的衡量。


    他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这点确实无需质疑。


    不然也统一不了纷争了几百年的七国。


    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嬴政从始至终都没有杀过一个功臣!


    哪怕是在军中威望震天,功高盖主的王翦,最后也是善终。


    卸磨杀驴这种人,他不屑于干!


    他自信,只要有自己存在的一天,大秦之内,任你有通天本领,盖世之功都翻不起风浪。


    只能为我所用!


    事实也是这样。


    所以在历史上,他前脚刚死,


    他不死,没人敢。


    霸王项羽从江东崛起,短时间内就掀翻了秦国半壁江山。


    听上去固然厉害,但这却是在赢政死后才发生的事情。


    他活着的时候,哪怕是只有一口气在,这些人都不敢冒这个头!


    范季不急不慢道:“所以本座这里还有一策。”


    嬴政眼晴一亮,连忙问道:“哦?先生快快说来。”


    韩非也朝他投去询问的目光。


    范季缓缓道:“不战,而屈人之兵。”


    赢政略一停顿,方才说道:“先生的意思,是让他们打消反叛之心?”


    范季这话听上去确实是这个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嘛。


    怎么才能做到不动兵戈,又能让那些人没有造反的想法呢?


    范季却摇头道:“是也,非也。”


    你说的对,可是也不对。


    赢政这下感到有些疑惑了。


    他猜到了范季的意思,但是却没有说到关键的点子上。


    “本座问陛下,若有叛军,那叛军从何而起?”


    嬴政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先前诸国之余。”


    有叛军,那也是之前那些国家剩下的。


    范季又问道:“兵起于何处?”


    这不是在问叛军是在哪里发生的暴乱,而是问叛军中的士兵是从哪里来的。


    嬴政思索了片刻,道:“兵,起于民。”


    接着,他眼睛一亮。


    “先生的意思是安民?”


    无论是反叛军还是他秦国的大军。


    军队力量都来自于百姓。


    古者寓兵于农,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暇则讲武。


    脱下铠甲,拿起锄头就是耕种的农民。


    穿上铠甲,放下锄头拿起兵戈,就是可以打仗的士兵。


    军队,就是由这些百姓和百姓们的子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