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兴建书院

作品:《从大宋开始贩卖军火

    卢野喘了口气,神色凝重地说道:“主公,王家密谋联合众家族对付您,不过,响应者寥寥无几。不过,据密探汇报,王家当算派人前往滑州,他们愿以重金和部分产业相赠,只求赵匡胤能助他们对付您。”


    林威冷哼一声,双手抱胸道:“哼,这王家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卢秉皱紧眉头,急切地说:“主公,若是赵匡胤答应了,那咱们可就麻烦了。”


    林威目光坚定,沉声道:“莫慌,赵匡胤此人素有大志,未必会轻易被王家拉拢。”


    卢野接着道:“可万一赵匡胤被王家说动,咱们得提前做好防备啊。”


    林威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卢秉,你速速派人去打探赵匡胤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卢野,你加强这边的防卫,以防王家狗急跳墙。”


    卢秉和卢野齐声应道:“是,主公!”


    想到这里,林威又道:“李卫疆何在??”


    “末将在,主公!”


    “你即刻派人,守护好府衙。保证三位小姐的安危,但只能暗中保护,防止王家裹挟民众,冲击府衙。”


    “是!”


    李卫疆刚刚领命,尚未离去,只听得远处传来一阵女子的娇笑。


    “哥哥,我和两位姐姐前来看你来啦!”


    前方带路蹦蹦跳跳的正是萧玉瑶,而后面则跟着两个风情各异的大美人。


    不是萧玉娆和王诗韵,还能是谁?


    不过,王诗韵走路比较缓慢,而且步伐也显得很迥异。


    萧玉娆则是捂嘴轻笑,自己早上见流民和王家的人在衙门口聚集,便连忙前往卧室,喊王诗韵起床。


    而王诗韵还在床上小憩,毕竟昨晚自己可是痛~并快乐着。


    然而,当萧玉娆火急火燎的冲进卧室,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顿时明白了什么。


    二人一阵调笑,如今是真正的好姐妹了。


    二女听闻林威已经将众人驱赶,并前往城外平整场地,便兴冲冲的赶了过来。


    无他,左右是平整场地。


    让众人再平整出几亩地来,让王诗韵创办女子学校也是可以的。


    “哥哥~”


    一阵香风扑来,萧玉瑶如同乳燕投林般,一股脑扎进了林威的怀里。


    林威搂着萧玉瑶,然后拍了拍她的后背,示意她起身。


    而王诗韵则是欲看未看,满脸娇羞。


    萧玉娆这时已经撇下了自己的好姐妹,冲上前抱着林威的胳膊,两个车灯将林威磨蹭的心猿意马,恨不得当场开车,一骑绝尘。


    “官人,我和诗韵妹妹打算兴建一所学校,来教导这些流民的孩子。您就帮帮人家嘛~”


    林威闻言一愣,然后看向了王诗韵,对后者点了点头道:“的确,少年强则国强!”


    “这么说,官人是答应了??”


    萧玉娆一脸惊喜,本以为自家官人也和那群儒生一样反对,毕竟现在可没有“女子能顶半边天”的说法。


    现代基本还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虽未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也有着《女诫》、《女训》这类书籍。


    “当然,既然夫人和王小姐打算学那谢道韫,我又如何敢拦?”


    林威说着,伸出咸猪手还在车尾灯上面拍了拍,果真弹性十足,令人意犹未尽。


    “李将军!”


    “末将在!”


    这时,李卫疆还未走远,听到林威呼唤,自然是连忙赶了过来。


    “你陪同夫人,在此地选址,铸造书院。”


    “遵命!”


    “官人,其实奴家昨天就外出选好了地址,只不过回来的晚了,这才未回府衙歇息。”


    萧玉娆连忙开口说道。


    “原来……是这样么?”


    林威喃喃自语道,随即就明白昨日为啥王诗韵会出现在萧玉娆的卧室中了。


    定是萧玉娆找好了地址,二女打算彻夜相谈书院建立的事情。


    结果萧玉娆回来晚了,自己这才阴差阳错,将王诗韵一晚上收拾的够呛。


    想到这里,林威老脸一红,王诗韵见状,知道林威又想到了昨晚的事情,也跟着嫩脸一红。


    “官人,您跟我来,我带您去看看那个地方,那可是个风水宝地。”


    萧玉娆并未在意林威和王诗韵二人的神情,拉着林威的手,便向着自己找好的位置走去。


    “哥哥,我去前面带路。那个地方还是九儿发现的~”


    说着,萧玉瑶便窜了出去,林威哑然失笑。


    当即,左手挂着萧玉娆,右手搂着王诗韵,和三人一同前往萧玉娆找到的“风水宝地”!


    李卫疆叹了口气,然后带领着自己的亲卫,亦步亦趋的跟在了几人的身后。


    ……


    “颛顼遗都“讲这里曾为五帝中的颛顼建都之地。


    实际上,颛顼建都之地并不在濮阳老城,而是在老城东南十华里处的高城遗址,颛顼去世后人们称其为“颛顼之墟“,或叫帝丘。


    春秋时卫国都城迁至此处仍称帝丘。


    后来卫国衰落,因濮水由城南流过,人们便将帝丘改为濮阳(大概是公元前240年)。


    汉武帝时黄河瓠子口决堤二十余年没修,致使帝丘城被洪水淤淹。


    现在的濮阳县城始建于五代后晋,北宋澶渊之盟后发展至鼎盛。


    “澶渊旧郡“渊源久长。


    澶渊是位于濮阳西、内黄南的一个内陆湖泊。


    澶渊郡初见于春秋时期归属卫国,那治设在澶渊湖泊南,主要职能是管理湖区事宜。


    春秋时诸侯会盟有两次就在这里。


    公元前553年,齐国和晋国为争夺对小国鲁、卫、曹的统领权,几年战争争夺难分胜负的情况下,在澶渊进行和谈(由13个诸侯国参与),最后订立合约。


    公元前543年,宋国遭遇灾荒,仍是上面这些国家在澶渊聚会商讨救助宋国方案,最后达成了救助协议。


    公元前241年,秦国占领帝丘,建立东郡。


    公元948年,州治迁至德胜南城,改德胜城为州城(现在的濮阳县城为德胜北城)


    萧玉娆所选的风水宝地,正是在澶渊湖泊南方的“澶渊旧郡”。


    看着眼前的风光,林威不由得一阵感慨,“真乃风水宝地啊!”


    眼前的澶渊旧郡,湖水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中变幻的云彩。


    湖边的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在轻轻勾勒着优美的线条。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青葱的树木点缀其间,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萧玉娆兴奋地比划着,说道:“官人,咱们这书院的建筑就采用飞檐斗拱的风格,屋顶铺上青灰色的瓦片,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大门要用朱红色的木材,雕刻上精美的花纹,显得庄重而大气。”


    王诗韵接着说道:“进了大门,要有一个宽敞的庭院,种上几棵桂花树,秋天的时候满院飘香。庭院两侧分别是先生们的住所和书房。”


    萧玉瑶眨着灵动的眼睛,欢快地说:“然后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座高大的讲堂,里面能容纳上百人,墙壁上挂着名人字画,激励孩子们努力读书。”


    林威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憧憬,说道:“不错,这讲堂后面可以是几排整齐的教室,每间教室都要明亮通风。旁边再建一个食堂,让孩子们能吃得饱饱的。”


    萧玉娆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沿着湖边,咱们建一排长廊,孩子们读书累了,可以在这里欣赏湖景,放松心情。”


    王诗韵微笑着补充道:“在书院的角落里,还要开辟一个练武场,让孩子们强身健体。”


    林威双手背在身后,看向远方,坚定地说:“嗯,少年强则国强!就这么办!”


    “李卫疆,兴建书院,事关重大!你必须时刻在此地盯着,所有布置皆听从夫人安排!”


    “遵命,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