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督军吃得很饱

作品:《夫人离婚后,军阀大佬一夜白头

    一场欢愉,解了盛长裕的烦躁。


    盛长裕忍不住想起,以前一个军官说过的一句话:脾气不好,不是吃不好,就是睡不好。


    他觉得这句话是放屁。


    他一向吃睡很好,不妨碍他时常暴怒如雷。


    直到这个晚上,他才觉得,当初自己太年轻了,没领悟讲这句话的意思。


    他在摘玉居“酒足饭饱”,的确平静多了。


    老夫人想要闹腾,任由她;军中老将们的态度,也因这件事做个收尾。


    还冥顽不灵、骄傲自负的,还想拿着他母亲做令箭、“欺负”盛长裕的,明年腾出手收拾掉。


    此事迫在眉睫。


    盛长裕欣慰的是,这次岳父没站出来指责他,而是劝他看开些,容忍母亲几分。


    是岳父回城休沐,宁祯带着盛长裕回去吃饭,聊起了这件事。


    岳父说:“她选不了自己的儿女,你也选不了自己的母亲。忍一忍吧,她一把年纪的人了。”


    没觉得是盛长裕的错,而是他母亲不好。


    盛长裕觉得岳父也长进了,亦或者对他改观了。


    “我没闹。借她的眼睛,看一眼军政府的牛鬼蛇神,也挺好。”盛长裕说。


    岳父说:“这些气不是你受,就是祯儿受。”


    盛长裕心中微微一动。


    他明白,岳父竟是夸他,把宁祯保护得很好,没叫宁祯去他母亲跟前受委屈。


    “还是我受吧,从小习惯了。”盛长裕说。


    岳父叹气:“你打小不容易。”


    翁婿二人没说什么推心置腹的煽情话,却明白了彼此的意思。


    这顿饭,吃得挺香,酒也好喝。


    宁策也向盛长裕敬酒。


    “上次我误会了,以为你真的养了歌星。不该跑过去骂你。幸而在场没有太多外人。”宁策说。


    宁祯已经大概明白,三哥骂了些什么。


    怪不得他一直不敢讲。


    他去骂那些话,一半是替妹妹出气,为妹妹不值得;一半也是因为传言姚云舒要给盛长裕做妾,他对盛长裕一肚子火。


    两下加持,他失了理智。


    盛长裕一拳,打得他清醒了,他也意识到自己听风就是雨,除了给家里和妹妹添堵,没什么意义。


    他要是个男人,就应该站到姚劭面前去,说他爱慕姚劭的女儿,而不是跟盛长裕较劲。


    故而事后宁祯问他为什么挨打,他没敢说。


    再听说孟昕良牵线搭桥,替盛长裕周旋到了一块地盘,没费一兵一卒时,才知道盛长裕一直在用计收服孟昕良。


    宁策更觉自己鲁莽。


    宁家的孩子们一向不执拗,知错能改。


    “过去的事了。你是我舅兄,替妹妹出头应该的。那件事,我也有不对。”盛长裕说。


    宁祯的父兄都很错愕。


    万万没想到,盛长裕能说出这样的话。他跟谁服软过呢?哪怕在大帅面前,他也没低过一次头。


    宁州同想:“到底历练出来了,成熟了。年轻时候那些锋芒,已经在收敛了。”


    宁策则想:“我妹御夫有术。果然,能打野猪的女子,什么男的都降得住。”


    宁祯在桌下,与盛长裕十指纠缠,她握住他的手。


    这顿饭,吃得各方都满意。


    宁祯和盛长裕没在宁家小住,吃了饭就回摘玉居。


    祖母说起宁祯的婚姻:“直到今时今日,我才放了心。这一年多,我的心都是提着。”


    “是我,推了她进火坑。”


    “凤凰涅槃,火坑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当时她做了女儿该做的,而你一直做好了父亲该做的,谁也不欠谁。”祖母说。


    宁州同:“话是如此,如何心安?”


    “你呀,还是狷介。祯儿是嫁给督军,往上嫁的,多少人撑破了头,不是低嫁。


    当初妥协的,不是宁家,而是督军。我也是想到了这点,才没有反对。”祖母说。


    宁祯是与盛家老夫人商议好了,同意了婚事,才跟家里说。


    现如今婚书都是自己签字,跟前朝不同。


    前朝的婚书,是由父兄签字的,女子并无这个权力。民主政府谈自由,也给予了女人婚嫁的自由。


    宁祯做了决定,谁也拦不住她。


    而往上走的路,别管什么初衷,都不算坏路。家里长辈要做的,是扶持她、托举她,而不是自怨自艾,可怜她、拖拽她。


    ——既成事实,不要做任何添堵的事。


    宁祯被迫选了这条路,祖母帮宁祯把路走好。


    老人家的心,一直高高悬起,怕宁祯这条路中途跌下来。


    今天这顿饭,祖母的心安定了。不管将来如何,宁祯已经站稳了她的位置。


    她优秀至极!


    “策儿,你有什么事想跟家里说吗?”祖母问。


    宁策一愣,忙说:“没、没有。”


    “真没有?你别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再找家里帮忙。”祖母道。


    宁州同:“你闯祸了?”


    “没有!”


    宁州同微微蹙眉。


    宁祯和盛长裕回去时,两个人坐在车子里,说些琐事。


    盛长裕握住她的手不放。


    在街上,还遇到了铁路局总长葛明的汽车。


    葛明在珠宝行下车,跟着下来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女郎。穿桃红色旗袍,十分妖冶,走路扭得很动人。


    宁祯看,盛长裕也看。


    “葛总长新纳的姨太太?”宁祯问。


    盛长裕:“我不管下属纳妾。”


    军政府都没有规定军官不许纳妾,更何况葛明不是军政府的人。


    宁祯不再说什么。


    葛明似感应到了,猛然转头,瞧见了督军的汽车。


    盛长裕透过车窗,也瞧见他。葛明赶紧小跑几步,预备上前说句话,盛长裕却没有叫停车。


    车子扬起的灰尘,糊了葛明一脸。


    葛明立马顾不上陪姨太太买首饰,赶紧回家了。


    他找幕僚商议督军的态度。


    葛家养了七八个“贤士”,一个个出谋划策。


    “督军对您很是不满。除了五小姐得罪了夫人,没有其他缘故。”幕僚说。


    “当时夫人也在车上,自然是她吹了枕边风。听闻现在督军最宠她。”


    “能压得住督军夫人的,大概只有江小姐了。既然得罪了宁家,不如另换一条路。”


    “江家是很不错的。”


    翌日上午,葛明的太太带着她女儿葛宝娴,去江家做客了。


    葛宝娴特意准备了礼物,送给江澜。


    可惜江澜没出来见她。


    江澜又躲起来了。


    江太太只说她怕生,留葛家母女吃饭,对她们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