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朕要天下所有武氏之人的名单!

作品:《贞观公务员

    李世民也是了解陈平安的性子的人。


    心善。


    实在是太善良了。


    也很难想象,千年之后的王朝,能够让人人都能如此善良。


    须知道。


    如今的大唐是建立在废墟之上,是乱世之后的一统王朝。


    这时候的百姓,其实是在战乱之中艰难求生,最后活下来的人。


    他们大部分都是不尊礼教。


    李世民可是亲眼见到过此时的民风到底有多彪悍,登基为帝之后,每天的桌案上,也摆着不少刑部送上来的奏折。


    里面也有一些凶杀案、灭门案什么的,一些需要拉去菜市场砍头的处决文书,是需要他这位皇帝来批复的。


    所以,李世民是很清楚地知道,大唐这时候的民风如何。


    陈平安来自于千年之后,生活在一个太平年代,又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


    或多或少,其性子也和一些世家子差不多。


    满脑子都是圣贤书,也把自己当做是谦谦君子,连一只鸡都没有杀过。


    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陈平安应该是看到了他眼中的杀气,所以不想说出武氏的身份。


    李世民也没有让陈平安为难。


    “这史册于朕而言,也是受益匪浅,你之功劳很大。”


    “若不是看到这史册,朕也就不会更早地发现马周、褚遂良这样的忠臣、直臣。”


    “更不会发现薛仁贵、裴行俭、苏定方这样的名将。”


    “朕还曾思虑过,往后十几年,尉迟敬德、李靖、李勣、程咬金等人老了,又有谁还能为朕守边关,守国门,抵御外敌。”


    “如今,倒是不必再担忧了。”


    李世民缓和了一下心情,让陈平安坐下,直接绕开了长孙无忌自缢而亡、武氏以后宫干政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薛仁贵、裴行俭等名将起来。


    又一次看了看史册,继续说道:“裴行俭、苏定方二人,朕似乎有所听闻。”


    “裴行俭应该是裴仁基之子,这裴仁基于前朝,也算是一位忠臣。”


    “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裴行俭还有一位哥哥,叫做裴行俨。”


    “是也不是?”


    陈平安回道:“是。”


    李世民点点头,算是记住了此人。


    “至于苏烈苏定方……。”


    李世民蹙眉思索了片刻,才回忆起来。


    自己是在何处听说过这么一人。


    “他原为窦建德部下高雅贤的义子,为人确实是骁勇善战,有悍将之力。”


    “朕记得平定刘黑闼的时候,他为主将,着实勇猛。”


    苏烈可是十五岁随父从军,出征平叛,屡立战功,其父死了之后,又负责镇守一郡,多次平叛有功。


    要不是跟错了人,这时候,应该也是一位国公了。


    直到李世民登基为帝,后来复用苏烈,在贞观四年北征突厥之时,立下战功,从而再一次崭露头角。


    陈平安当初可是专门看过这位名将的履历,便把还记得的内容,也都一一讲述出来。


    李世民又起了爱才之心。


    他也是没有想到,苏定方竟然还有这么一个经历。


    当即就忍不住了。


    “李君羡!”


    守在大殿外面的李君羡,听到李世民的叫唤声,连忙转身,打开了殿门。


    “陛下。”


    “末将在。”


    李君羡在大殿门口抱拳躬身道。


    李世民大声吩咐道:“你立即带着朕的旨意,去寻找前刘黑闼的主将,名叫苏烈,字定方!”


    “朕要复用此人。”


    “你……可要想办法,把他请到京师。”


    李君羡怔了一下,连忙回道:“喏。”


    李世民挥挥手。


    大殿再一次被关上了。


    李世民又看向了史册上的一个名字。


    “至于这薛仁贵?”


    “他如今在何处?”


    陈平安回道:“河东道绛州龙门县。”


    在写贞观史册的时候,陈平安就想到了薛仁贵这個人。


    在写高宗史册的时候,对于薛仁贵的履历也就越来越清晰了,并且还去调查了一下。


    陈平安记得薛仁贵出身于龙门县。


    这个记忆,其实还是影视剧,小时候还追过剧,并且在有一段时间,把薛仁贵和薛平贵两个人搞混了。


    那段时间,也一直以为薛仁贵就是薛平贵,两个人是一个人。


    等到后来才知道,薛仁贵是唐朝人,而薛平贵是戏曲之中杜撰的一个人。


    李世民点了点头,记下了这个地名。


    “朕记得在贞观史册中,薛礼也出现过,是朕东征高丽的时候,有过战功。”


    他时不时地拿出陈平安所写史册观看,本以为,薛礼于后来的东征高丽有功,后来,被安排镇守玄武门,可能再后来的身份也就和李君羡差不多。


    没有想到,薛礼竟然是一位名将。


    在高宗时期,还屡立战功,在显庆三年、显庆四年打败高丽、契丹。


    陈平安说道:“薛礼少年时家境贫寒,最后为了生计而投军,参加了陛下亲征高丽之战,并且在战场之上骁勇善战,得到了陛下的赏识,才算是博了一个出身。”


    “此人有着帅才,在后来,还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美名。”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


    “哦?”


    “何为三箭定天山?”


    陈平安却回道:“陛下,这是显庆四年之后的下一年的史册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


    “哈哈哈哈!”


    “好你个陈平安。”


    “既然如此,那你还不快快回去,把之后的史册,也写出来,让朕看一看,何为三箭定天山!”


    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一个皇帝催更了。


    陈平安无奈地抱拳道:“喏。”


    等到陈平安离开了大殿。


    李世民原本欢笑的神情,却骤然冷漠下来,眼神中的杀气再一次显露。


    “去!”


    “查一查武姓之人。”


    “朕要所有武姓之人的名单!”


    李世民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出了这个命令。


    “喏。”


    作为一位马上皇帝,从十九岁开始南征北战,打败了天下所有诸侯,最后又是和太子相争,最终成为了胜利者,自然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暗探。


    李世民不想让陈平安为难。


    但是,他更不想让大唐毁于一个女子之手。


    吕氏之祸,乃前车之鉴。


    后宫不得干政,更是铁律!


    李治还没生出来,他自然是没有办法,可武氏,应该已经出生了吧。


    不然,贞观十一年,不会册封武氏为才人。


    陈平安更不会沉默不言。


    李世民一直最在乎的便是自己座下的这个位子!